平阳公主有些诧异,“父亲,无需此时……可再加考量,毕竟苏定方资历不深。”
“便是他了。”李渊笑着问:“怀仁还不知晓吧?”
“自然不知晓,如今除了父亲,只有嗣昌知晓。”
李渊点点头,目送女儿离开甘露殿。
对于苏定方突然进爵这件事,李善考虑了很多却始终想不明白,但有一点他想到了,不管是在外人看来,还是在平阳公主自己看来,甚至在李渊的思维中,自己与苏定方的立场,实际上是与平阳公主一致的。
此时此刻,承乾殿侧殿内,李善还在侃侃而谈,替秦王李世民分析局势……如今秦王一脉的气势被东宫压倒,就在前几天,秦王府主簿,十八学士之一的盖文达被罢官免职,驱逐出京。
第七百一十七章 剖析(上)
随着李善的讲述,气氛渐渐缓和了下来,从李世民到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均凝神细听……如今朝中,若论对突厥的了解,无人能出其右。
“自年初与突利可汗签订盟约之后,除却铁器、铁料之外,盐、酒、茶、布料甚至粮食都通过霞市、商道送往云州。”李善仔细的从头到尾剖析局势,“突利可汗、颉利可汗两人的部落大抵是前者在西,后者在东,而云州自欲谷设兵败之后,一直是突利可汗胞弟阿史那·结社率驻守。”
“颉利可汗采用赵德言之谋,收拢各个部落之权,课敛繁重,各部苦不堪言,偏偏又权授奚族、霫族、铁勒等部落首领,以至于阿史那族内颇有怨言。”
“所以怀仁才输粮草盐酒入云州,意欲使突利可汗笼络阿史那部落。”房玄龄点头道:“苍头河一战后,颉利可汗在族内更是权威大跌,以至于局势大变,乾坤倒置。”
“不错,顾集镇、苍头河诸战之后,突利可汗在五原郡占据上风。”李善解说道:“而颉利可汗依仗嫡系以及奚族、铁勒数部相抗,若不是风雪交加,只怕已然开战。”
顿了顿,李善补充道:“听闻……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有罢手言和之意?”
李世民微微挑眉,“怀仁如何得知?”
“李药师密奏陛下。”李善心里狐疑的很,李世民是真的不知晓吗?
如果真的不知晓,那么说明至少这个时候,李靖和李世民之间还没有建立联络……因为这件事是李渊说出口的,而李善曾经在赴宴东宫的时候试探过,李建成、王珪、魏征是不知晓的。
长孙无忌神情微有雀跃,“若是两可汗罢手言和,必然会再次南侵……草原这两年饥荒!”
“有李药师守雁门关,河东当固。”李世民看了眼大舅子,“只是马邑、顾集镇……”
“刘世让、薛万钧守朔州,只要不再出现两位可汗合力来攻……理应无恙。”李善笑道:“必然不会重演。”
杜如晦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必然不会重演。”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现在的代州道行军总管兼代州总管李靖不可能再跟上一次一样,坐视突厥大军从容围攻马邑、顾集镇……再来一次,只怕唾沫星子都要淹死他了。
刘世让是李善的嫡系,薛万钧是秦王的大将,再加上一次的张士贵、薛万彻,李靖那真是要把人得罪光了。
在李善离开代州之前,李靖曾经与其关于朔州战局有过一席长谈,马邑、雁门关、顾集镇互为掎角,分割战场,以精锐骑兵纵横期间,突厥很难发动一场席卷整个朔州的战事。
而且李靖以新任代州长史秦武通为首,在马邑的东侧,顾集镇的南侧,再次筹建了三座小城,这样一来,以聚散为优势的突厥骑兵更加难以抵抗随时出城冲阵的唐骑了。
其二是即使两位可汗罢手言和,但如上一次一样合兵一处南下的战况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颉利可汗也不傻,几个月前阵前叙话,李善施施然将突利可汗与大唐结盟的消息抛出来,以至于后来将近十日的攻城战过程中,他一直留着部分兵力防备那位侄儿。
“倒是有可能分兵攻打。”凌敬补充道:“分攻河北、河东、关内、陇右。”
李世民微微点头,视线再次落在李善身上,“怀仁应该已经知晓阿史那·社尔诸事了?”
“是,前些时日觐见,陛下提及。”
“以怀仁视之,阿史那·社尔可否跳动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内斗不止?”
李善迟疑了会儿,他心里有数,这件事不会是李渊单独决断的,肯定与诸位宰辅、太子亲王商议过,而自己并不知道这些人持什么样的观点。
“怀仁尽可述之。”李世民笑道:“听闻你与阿史那·社尔乃是旧识。”
“殿下说笑了。”李善也笑了笑,沉吟片刻才缓缓道:“数年前馆陶城外初见,后又在雁门大捷之时再见……”
“此人通晓汉学,腹有谋略,知进退,晓利害……”
顿了顿,李善才继续道:“更明了大局。”
李世民微微叹了口气,他自然听得明白,其实李善是不赞成放阿史那·社尔回草原的。
如今大唐一统天下,先溃吐谷浑,后败突厥,就连颉利可汗也兵败逃窜,就如今的局势,大唐蒸蒸日上,明了大局这个评价……意味着阿史那·社尔很可能会向着劝解的方向努力。
屋内安静了片刻,在场的人都是一时俊杰,甚至都想到了阿史那·社尔会怎么干。
矛盾转移……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这个名词,但却不妨碍他们这么做。
因为权力,因为地位,因为部落,这对叔侄互相敌视,针锋相对,但在草原被大雪覆盖,大量牲畜冻毙,部落实力大损的情况下,这对叔侄暂时罢手。
在这种情况下,将内斗转移到外侵……是最好的选择。
甚至于李善在心里琢磨,自己前世没听过阿史那·社尔这个名字,但观其手段,真不是个普通角色……那日自己评价突利可汗为枭雄,唯有阿史那·社尔可堪匹敌。
但在李善心中,突利可汗是比阿史那·社尔略低的。
李善心里隐隐有一种猜测,由于自己这个穿越而来的蝴蝶的影响,这一世的阿史那·社尔或许也会改写他的人生轨迹……而且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关内、陇右……”李世民低低道:“河东、河北……”
李善举起茶盏喝了几口水,他赴宴东宫、武德殿,捧上来的都是茶,唯独在这儿,只有温水一杯。
悄悄瞄了眼李世民,李善心想……自己总算是圆过去了,要不是欲谷设、裴世钜、颉利可汗这些王八蛋,自己至于吗?!
安静了片刻后,长孙无忌突然开口,“如今朝中建言于关内道备兵,怀仁或可当之。”
李善心里暗骂,艹!
绕来绕去,还是绕到这件事上了!
第七百一十八章 剖析(下)
已经修改。
突厥对于秦王府,对于李世民的重要性,是后世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突厥的威胁,很难说李渊会对这个让自己自豪,也让自己烦恼,最后让自己都感受到隐形威胁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处置手段。
作为开国帝王,优柔寡断、性情绵软绝不是李渊的真实写照。
但这可以说是李渊自己一手造就的,或者说,是这个时代所施加的。
自北魏六镇兵变以来,北地走马观花,先是尔朱一族乘势而起,之后北魏分裂,随后宇文、高家、杨氏陆续登上历史舞台……而尔朱荣、宇文泰、杨坚这些人杰之所以能成事,身边的亲族都是立了大功的。
最典型的就是宇文泰了,他如何能想得到自己身死之后,托付的嫡亲侄儿宇文护先后废杀三帝。
所以,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刻意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方面之将,至于女儿平阳公主更是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攻占关中诸战中,秦王李世民当属首功,但李建成也并非没有立下功勋,至少那时候两人之间的差距还不远。
但之后西秦建国,李渊先后用窦轨、刘文静、殷开山诸将,均败北,最后还是病愈的李世民披挂上阵,浅水原一战覆灭西秦。
从那之后,李世民就成为了李渊的杀手锏。
刘武周、宋金刚席卷河东,唐军久攻洛阳不克,窦建德旧部刘黑闼攻略山东……李渊只要放出李世民,必能大捷。
所以,在突厥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贸贸然对李世民下手呢?
难道到时候,指望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披挂上阵,去应付铺天盖地而来的突厥铁骑吗?
原时空中,史书记载,有一次李渊训责李世民,后者都脱下王冠,解下玉带了……恰巧突厥来犯,李渊立即帮着儿子戴上王冠,配上玉带。
这样的杀手锏,在突厥没有覆灭之前,李渊是不肯随意抛弃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李世民也算是养寇自重了。
但今年的雁门大捷、顾集镇一战、苍头河大捷……导致在李渊、东宫、朝臣心目中,突厥的威胁性大幅度降低,这才是东宫如今占据上风,屡屡主动挑衅秦王府的根本。
在很多人看来,如今突厥新逢大败,又内部生乱,对大唐的威胁已经不大了……这是个大错特错的观点。
所以,面对长孙无忌这个建议,李世民沉默不语,房玄龄、凌敬微微摇头,只有性情刚烈直率的杜如晦径直摇头,“不妥。”
李世民笑着看向了李善,“怀仁以为呢?”
“任凭殿下择之。”李善笑嘻嘻的说:“若殿下有意,臣愿担之,若殿下不许,即使陛下有意,臣亦能推脱。”
“怀仁啊怀仁!”李世民长笑道:“突厥新败,只怕父亲不会随意指派……再或东宫有意揽功。”
长孙无忌恍然大悟,其他四人都一脸赞同……这是不能说出口的理由。
李善一个尚未加冠的青年都能大败突厥,难道那些南征北战的大将就做不到吗?
东宫麾下可不是没有能出任行军总管的大将的,如果能在关内道率军大败突厥……那接下来东宫的地位自然是稳如泰山。
但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善,都能确定,想轻轻松松的击破突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此次大败突厥,实在是有很多巧合性的因素,若不是恰巧在崞县击退阿史那·社尔,若不是突厥内部不合,粮草不济,若不是颉利可汗发狠一定要攻下顾集镇,甚至若不是李善那神来一笔的神箭……
可以想象,如果东宫方面的大将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突厥,一场大败那是在所难免的……到那时候,秦王的重要性才能凸显出来。
即使东宫那边要用李善顶上来……但大败之后,圣人李渊是愿意冒险用李善,还是愿意用百战百胜的秦王李世民呢?
顺水推舟吧……李善在心里嘀咕,虽然是顺水推舟,但大家伙儿都一个样,心脏啊。
李善可不是什么圣母,从小心就脏,手段更是不干净,对此很是无所谓……反正就目前这个局势,若是真的在关内道备兵,不管是李渊还是李建成,都不可能让秦王一脉掌控。
凌敬突然开口道:“苏定方进郡公爵,会不会是……”
“有可能!”杜如晦沉声道:“或可出任行军副总管。”
房玄龄摇头道:“难说……苏定方除却西征吐谷浑外,一直在怀仁身侧。”
“不会的。”李世民笑道:“听闻东宫在少府中的人手……往灵州方向拨去一千具弩。”
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李善啧啧道:“灵州总管襄邑王。”
“不错!”杜如晦接口道:“若在关内道备兵,首选应该是灵州道行军总管,而襄邑王如今出任灵州总管,很可能会出任行军道副总管。”
襄邑王李神符曾经出任并州总管、河东道行军总管,但没什么战功又因为诬告刘世让被丢去了灵州,不太可能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但出任副手是顺理成章的……东宫不会放弃的。
“克明公说的是。”李善轻笑了声,视线转向李世民,“至于定方兄为何晋爵?”
这个疑问这几日一直缠绕心头……可惜李世民也双眉紧锁,微微摇头。
长谈了一个多时辰,李善剖析如今突厥局势,又盘点如今大唐对阵突厥仍然处于劣势,李世民也定下了冷眼旁观,一动不如一静的策略……也就长孙无忌在期盼着突厥最好明年就攻打关内道,东宫一败涂地,丢人现眼。
接下来的时间,话题依旧围绕着夺嫡,但气氛终于松动下来。
“不会,绝不会。”李善肯定的说:“东宫所能依仗的外力,一为襄邑王,二为燕郡王……当然了,或许以前还有赵郡王,但如今赵郡王已经回朝出任宗正卿。”
“代国公李药师,任城王李道宗,此二人不会依附东宫,也不会听东宫指派。”
李世民笑道:“怀仁所言不差,李药师、道宗二人,均谨慎有方,不会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