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6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善笑着说:“其一,不涉朝争,如今长安城内,太子、秦王夺嫡。”
  “其二,入京后,诸事听从苏定方安排。”
  “其三,圣人相询,可以提一提为师,不必歌功颂德,只需实话实说。”
  苑孝政一一应下,轻声问:“李师,可需拜访谯国公?”
  李善微微摇头,沉默了会儿补充道:“携几匹好马入京,挑一匹送给郕国公。”
  郕国公即郭子和,得李渊赐姓李,应该称为李子和,他是投唐势力首脑中混的最好的一个。
  苑孝政代表着苑君璋的态度,想摆明立场,仿造李子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早年李子和占据的就是云州。


第四百零一章 路遇
  七八匹快马在官道上奔驰,为首的粗壮汉子是杜晓,他有些无奈的看着路旁已经非常眼熟的景况,心里实在哭笑不得。
  杜晓早年就是唐国公府的家仆,平阳公主下嫁柴家,杜晓随之而去,后来关中起兵,也一度立功,虽不能与马三宝相比,但也小有名气,后来随平阳公主驻守晋阳,多立战功。
  虽然没有出仕,但杜晓这个名字并不默默无闻,被平阳公主遣派到李善身边,他还以为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没想到却成了专用的信使。
  李善赴任代县至今不过三个月,而从代县到长安这条路,杜晓已经来来回回跑了十多趟了……算算时日,就没几天能安生的。
  不过杜晓也能理解,李善远在边塞,朝中以平阳公主为后盾,自己这个平阳公主亲卫是最合适的信使。
  清晨出发,快马加鞭,已经入了忻州。
  此次赴长安共计十人,但却带了将近二十匹马,杜晓回头看了眼,李三郎趋马在左侧,是不是探出身子,将无人骑的空马拨回去,若论骑术,杜晓觉得自己也远远不如。
  此次李三郎是得李善推荐入朝,已经定下入十二卫,就在苏定方手下任执戟,正九品。
  叔父被王君昊斩下头颅,李善以此安定民心,对此,李三郎心情复杂难言,怨恨,或许重了点,但也并不是不在意,毕竟是自己的嫡亲叔父。
  此次赴京,李三郎心事重重,甚至都是其父强行将他赶出来的,按他本心,还是想留在李善身边做个亲卫……但好不容易得以出仕,族中如何容忍他轻易放弃。
  “老杜,歇息片刻吧。”后头传来朱八的吼声。
  杜晓看看日头,高呼一声,举起右手,放缓了马速,“歇息一刻钟。”
  朱八翻身下马,取下水囊,灌了几口,看了眼苑孝政,心想这位娘们似的,没想到骑术也不赖……至少比郎君要强一线。
  呃,其实现在李善骑术也不算太差了,即使纵马狂奔,也不会落马,甚至还能手持马槊来上几个回合呢。
  苑孝政赴京,这是秘事,李善肯定是要和苏定方、凌敬通气的……说到底,是要和李世民通气。
  这等事情必须让最信任的人去办,朱八是李善最早结识的朱氏族人,去年山东战事一直在李善身边,极得信任。
  “听闻李师祖籍陇西成纪,与陇西李氏子弟相善?”苑孝政小心翼翼的探问。
  “不错。”朱八咧嘴笑道:“关系最好的是陇西李氏丹阳房,姑臧房也来往颇多。”
  “丹阳房李靖攻灭萧梁,安抚岭南,一时名将,其弟李客师视郎君如侄,姑臧房李义琰与郎君是同科进士,交情甚笃。”
  姑臧房李义琰年初赴考,也选的是进士科,此人精于诗赋,对李善那几首诗佩服的五体投地,再加上其出生在魏州,长于馆陶,所以屡屡来日月潭登门拜访……就算李善赴任代县,李义琰还经常写信来,请李善为其点评诗文,李善一度为此头痛。
  正闲聊间,一阵马蹄声传来,朱八转头扫了眼,脸色微变,低声喝道:“低头。”
  苑孝政赶紧低下头,“那是……”
  “似是江夏郡公。”
  “李高迁……”苑孝政其实对雁门关局势不太清楚,但也知道李高迁之前惨败于突厥,是父亲的老对手了。
  其实来人不止是李高迁,百多骑风卷残云而来,放缓马速,为首中年将领笑道指了指出来迎接的杜晓,“这是回长安?”
  “小人拜见襄邑王,拜见江夏郡公。”
  李神符翻身下马,笑着挽起杜晓,“如此客套作甚?”
  李高迁也下了马,羡慕的看着路旁的良驹,“怀仁屡立殊功也就罢了……”
  “哈哈哈!”李神符放声大笑,“高迁此言……太过了,以为某不知晓?”
  一边说着,李神符一边拉着杜晓,又指了指朱八,他和李高迁都认得这个李善身边的亲卫。
  “高迁得以分润,怀仁倒是慷慨。”李神符压低声音,“难道孤……”
  朱八都无语了,一个郡王公开索要贿赂,而且还是以这样的口吻……你给李高迁好处,即使现在李高迁势衰都还给,我这个郡王难道不够格?
  倒是杜晓不以为意,他自小就认识李神符,虽然爵封郡王,但少威仪,不为下属所惧,言谈举止颇为随意。
  迟疑了下,杜晓指着路旁的高头大马,“均是送往长安的良驹,尚不知脾性,还请襄邑王驯服。”
  李神符笑了笑,“如此慷慨?”
  朱八面有不渝之色,这样的骏马放在京兆,至少三四万钱,李神符还觉得不够?
  这也太贪了点!
  顿了顿,李神符让亲卫去挑了两匹,笑道:“放心,不会白要怀仁的好处,他日必有回报。”
  李神符本人并没有太强的上进心,反正这辈子也就是个郡王,往上爬也爬不到亲王爵,始终任并州总管在外地,主要是不想牵涉入夺嫡之争。
  如今的河东局势,李神符也看的清楚,李善的分量实在不轻,而且从各种角度来说,他都试图和李善保持良好的关系。
  一方面在于李善得李渊青睐,背后又有平阳公主为后盾,一方面在于双方都对刘世让颇为不满……当然了,李神符并不知道,在李善心目中,他李神符和刘世让都不是什么好鸟。
  而且李神符还考虑到,战场凶险,说不定哪一天就要用上李善这位医道圣手……年初平阳公主伤病入髓,李神符觉得已无回天之术。
  又聊了几句,李神符、李高迁趋马离去,朱八松了口气,回头看了眼一直低着头的苑孝政。
  “再等等,待会儿启程。”朱八走过去低声说了句,看见苑孝政脸色惨白,不禁问:“怎么了?”
  苑孝政深吸了口气,低声回道:“适才看到个故人……李高迁身后那个瘦高个。”
  “那是……”
  “曹船佗。”苑孝政低声道:“最早是刘世让部将,后投吾父,之后转头高满政,马邑城破当日被突厥生擒……”
  朱八脸色大变,一把揪住苑孝政,“被突厥生擒?”
  “绝无差错,我亲眼所见!”
  朱八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嗝,眼珠子转了转,虽然弄不清楚太多的事,但知道肯定有问题,想了又想,低声嘱咐道:“此事不可外泄。”
  “好,好。”苑孝政有些不知所措。
  那边杜晓已经招呼启程,朱八小跑着过去,低声说了几句。
  片刻后,杜晓、李三郎、苑孝政继续南下往长安进发,而朱八返身北还,直奔雁门关。


第四百零二章 举告
  忻州府治定襄县。
  高坐主位的李神符捋须笑道:“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
  “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
  下首的李高迁刚开始懵懂,但很快就反应过来,笑道:“老匹夫徒惹人笑耳。”
  李神符微微摇头,“李怀仁其人,颇有手段,亦有谋略……”
  虽然李神符和刘世让不合,但也能看得出对方的计策是有成功可能的,他欣喜的看到,李善虽然手段不同,但却完美的达到了刘世让计策的目的,甚至是刘世让达不到的目的。
  李神符在心里想,若非多了个李善,刘世让这厮说不定真的有翻盘的可能……李善将其架空,使刘世让无计可施,这也是李神符对李善观感极佳的主要原因。
  说到底,李神符如今的执念是,干掉刘世让。
  关于这一点,刘世让心知肚明,李善看得到,而李高迁更能看到。
  这也是李高迁突然出现在忻州的原因。
  “你说什么?”李神符猛地从榻上弹起,脸上满是诧异,“刘世让暗通突厥?”
  “不错。”李高迁信誓旦旦的说:“老匹夫四面楚歌,如今马邑城破,朔州一片惨状……他还有何路可走?”
  李神符听得懂这句话,马邑城破,这个锅铁定是刘世让来背,说不定长安那边正在琢磨以什么罪名拿下刘世让呢。
  在这种情况下,刘世让的确有投突厥的可能。
  李高迁叹道:“若刘贼叛唐,举关而降,河东……”
  李神符打了个冷战,若是突厥大军再次侵入河东……去年自己还捞了不少便宜,但不是每次运气都那么好的。
  来回踱步许久,李神符还是不太相信,迟疑道:“当年宜阳县侯任并州总管,力抗颉利可汗大军月余,叱骂劝降者,只怕圣人未必肯信……”
  李高迁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并州总管,如今的崞县令。”
  地位的不同、形式的变化,导致了人心的转向……这也正常啊。
  李神符暗暗咬牙,摇头道:“举关而降……如今雁门关上下均在李怀仁手中。”
  “襄邑王此言差矣。”李高迁正色道:“宜阳县侯先奉圣命经略马邑,后奉圣命驻守雁门,李怀仁不过是代县令,安能辖雁门重镇?”
  李神符嗤笑了声,但随即反应了过来,李高迁是非要把这个刘世让给弄死不可……这也是他想要的。
  但诬陷守关大将暗通敌国,这不是件小事……马邑城破,刘世让必然遭贬,到时候自己还没收拾他的机会?
  李神符心里有数,李高迁深恨刘世让,这是要把自己当枪使啊。
  李神符神色幽幽,“此事不可轻忽。”
  “去岁刘世让除爵罢官,但不过数月就得以起复,任广州总管,后奉圣命经略马邑。”李高迁笑道:“需知当年独孤怀恩叛乱一事。”
  李神符脸色微变,当年独孤怀恩阴谋叛变,刘世让探得消息,冒死来报……当时李渊正准备渡过黄河去独孤怀恩营中。
  正是因为这件事,刘世让虽然在朝中无援,但却曾有救驾之功,李渊在这方面还是挺大方的……裴寂、刘文静都曾经战场大败,但转眼间就得以起复,甚至李高迁本人葬送万余大军,也不过削去左武卫大将军,并未除爵。
  思索良久,李神符坐回榻上,身子前倾,低声道:“太子可知晓?”
  “太子不知。”李高迁在这方面脑子向来好使,诚恳道:“在下举告,一为己身,二为襄邑王。”
  李神符点点头,如果这件事李建成知晓,甚至就是东宫的谋划……那有一定几率会牵扯到夺嫡之争,而自己一直不肯返京,就是不想牵涉进这个漩涡。
  李神符相信李高迁说的是实话,原因很简单,李高迁兵败削职,但在朝中是有太子为后盾的,如果要对刘世让下手,是用不着自己出面。
  “刘贼当年倨傲,起复后更甚之。”李高迁叹道:“若为私怨,想必襄邑王亦有量,但如今却涉军国大事,关乎雁门存亡……”
  虽然知道李高迁是在做说客,当李神符还是无解的想起在崞县的一幕幕,居然敢饱以老拳……他忍不住伸出手摸了摸脸颊,当时自己这张脸和刘世让的膝盖有亲密的接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