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去玉壶春,自己在这条商路上还有什么分量呢?
代县还有什么分量呢?
这是我不允许出现的!
李善起身踱了几步,用力拍了拍手,门外不远处,亲卫引着一个青年而来。
“来来来,这几位都是河东俊杰。”
青年先向李善行了一礼,再向众人行礼,“拜见诸公。”
裴怀义眯着眼盯着李善,“此为何人?”
李善并没有说话,只笑了笑。
青年神色有些畏缩,但还是提高了音量,“在下苑孝政,先祖曾任代州长史。”
裴怀义脸色巨变,居然是苑君璋的儿子!
第三百七十四章 忽悠瘸了(上)
除了勾来闻喜裴氏之外,太原王氏、解县柳氏、河东薛氏也主动上门,并且在商贾中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是出乎李善预料之外的。
但苑孝政的到来,也是出乎李善预料之外的。
周二郎、范十一前些时日回来之后向李善详细禀明了苑孝政一事,他做出了和范十一同样的判断,这个青年有意投唐。
但让李善意外的是,苑孝政居然如此迫不及待的来了代县。
在云中县刻意让周二郎一行离城避难,与自身跑到代县来,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还能说是苑孝政欲投唐,而后者却能解释为,苑君璋有意投唐。
至少,苑君璋希望通过商队,与李唐建立一定的联系……多一条后路总是好事。
李善笑着延手请苑孝政坐下,后者恭敬的坐在了李善的身侧后方……这个举动让众人纷纷侧目,这个位置是不能随便坐的。
裴怀义心里有着不好的预感,苑孝政的祖父曾任代州长史,名望不低,而其父苑君璋鼎盛时期坐拥朔、云二州,麾下精锐数万,你居然对李善以师礼待之!
柳熙笑着问道:“贤侄应有多年未归故地了吧?”
苑家是朔州马邑人氏,但因为苑侃曾任代州长史,举家迁居代县多年,直到后来刘武周起兵,苑君璋娶了刘武周的妹妹,这才回到马邑。
苑孝政恭敬应是。
裴怀义狐疑问:“你抵代县几日?”
“已有三日。”
裴怀义瞥了眼笑吟吟的李善,好吧,居然是和我同时抵达的,这厮的嘴巴好紧啊!
但关键不是李善嘴巴紧,裴怀义很快联想到,这几日李善不见踪影,八成就是和苑孝政在一起……他们谈了什么?
薛轴眯着眼打量着苑孝政,“不知足下此来为何?”
“乃是在下邀孝政赴代县。”李善若无其事的说:“朔州已然归降,但云州依旧割据,而且突厥时常在云州盘桓,若无把握,在下哪里敢组建商队出塞?”
微微侧头,李善用嘱咐的口吻交代,“但凡出塞商队,还请苑公照拂一二,即使战事再起,也不可损坏分毫。”
苑孝政原地拜倒:“谨遵命。”
裴怀义长长吐了口气,脸色难看的很,他当然听得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这是李善几乎赤裸裸的威胁……你不听话,信不信让你闻喜裴氏的商队出点什么意外?
而且苑君璋如今割据云州,不久前还攻打马邑,这等人物的儿子出现在代县……自然是代表其父来的。
王津苦笑看着这一幕,他是王仁表的堂叔,早就听侄儿提起过李善……据说这位温文儒雅,与人为善,但没想到居然如此强硬犀利,要硬生生逼着裴怀义低头。
如果王仁表、李楷这些好友或者裴世矩在此,会告诉王津……这是李怀仁惯用的手段。
退避三舍啊!
李善虽然打定主意要将闻喜裴氏西眷房拖下水,但绝不会允许自己失去控制权……如果弄得没办法,他宁可一拍两散,另想他法。
苑孝政的到来打破了僵局,也让李善有了足够的施展手段的空间和时间。
而且李善确定,裴怀义之前使了那么多手段,就证明了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他绝不会放弃这条冒着油水的商路。
裴怀义的视线时而落在李善身上,时而落在苑孝政身上,在心里反复盘算……听李善的口气,应该和苑君璋有所联系。
那也就说,这条商路,一头在苑君璋、苑孝政父子手中,另一头在李善手中……自己有可能取李善代之吗?
裴怀义很快放弃了这种期盼,看看苑孝政那恭恭敬敬的模样……而且李善若是没有把握,也绝不会让苑孝政出现在这儿。
而且江夏郡公李高迁暗中告知,李善行此事……东宫太子是知情的。
“咳咳。”王津咳嗽两声,打圆场道:“充实市中货物,并无碍难,至于玉壶春份额,还请怀仁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李善拱手道:“其实怀义兄无需担忧,只要粮食不缺,各家份额自然是头一份的。”
裴怀义长身而起,苦笑着点点头,“早就听闻东山李怀仁之名,活死人医白骨,诗才盖世,这些不过小道,只是多有人怀疑馆陶县公爵位由来……”
当日李善以医治平阳公主为私事的理由辞爵,虽然李渊赐爵馆陶县公以彰山东筹谋之功,但仍然有很多人心存疑虑。
“今日见识足下手段,当知名不虚传。”
李善起身,热情的握住裴怀义的手,用诚恳的语气柔声道:“闻喜裴氏,一门双相,在下何敢冒犯,今日之事实是迫不得已,既然身为代县令,当为代县虑,还请怀义兄宽宏。”
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裴怀义也不再摆架子,手中用力,嗔怪道:“为兄难道是无量之辈?”
“多谢兄长,小弟惭愧。”李善顺着杆子往上爬,心里却有点翻腾,自己还是无法适应这些啊……有点想吐!
裴怀义笑道:“只看怀仁手段,他日必为朝中栋梁。”
“兄长过誉了。”李善正色道:“还需长者提携。”
一刻钟之前,两人还冷脸相对,如今却是谈笑风生,王津心里有古怪的感觉……要不是知道大家是在讨论走私分赃,还以为大家是为了国事呢。
视线在空中撞了撞,两人都觉得对方眼神真挚。
裴怀义已经下了决心,回头就写封信给堂叔,想个办法将李善这厮调走……最好调到江南去!
李善在心里琢磨,仅仅是出塞行商还不够啊,要不要让苑孝政使点手脚,给闻喜裴氏的商队里塞点料……正好前段时间齐老六弄出了点铁料!
一番看似真情实意实则虚情假意的对话后,李善将众人送出门外,还许诺酒坊专门留了一批酒,就等着各家的商队来提货!
总算搞定了,李善长长舒了口气,揉了揉眉心,觉得脑子有点发晕,回头看了眼还恭恭敬敬的苑孝政……哎,有点惭愧。
为什么惭愧?
这三日,李善几乎将这位苑孝政给忽悠瘸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忽悠瘸了(下)
在知道苑孝政秘密抵达代县之后,李善很快判断出这位青年的来意,无非是为其父苑君璋留一条后路而已。
但李善在与苑孝政商谈之后,他察觉到了苑君璋的企图……这个,苑孝政实在太嫩了,嘴巴也不太牢靠。
苑君璋或许是真的有投唐之心,但他想要的不是如曾经占据云州的郭子和一般,入朝为官,他想要的还是地盘,是能在朔州、云州占据一块地盘。
这是个典型的首尾两端的人物……在突厥那边,苑君璋地位并不高,如果投唐入朝,不会受到格外的优待,可能权力还会大幅度削减。
而放在苑君璋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举朔州投唐,爵封国公的昔日部下高满政。
高满政投唐后,立即被任命为朔州总管,麾下将士不仅没有削减,而且还得到唐朝从河东送来的补给,依旧是朔州的主事人。
所以,苑君璋是打定了类似的主意……李善很快从苑孝政的话中听出了这个意思,而且立即判断出,苑君璋有再起兵南下攻朔州的计划,这也和范十一打探的情报相吻合。
相关的情报,李善已经写了信给刘世让、李高迁,但这些不是他的主责,他的注意力依旧留在商事上。
对于苑家来说,想在朔州立足,要么得到突厥的信任,要么得到李渊的赦免,但不管是哪一面,刚刚新败,势力大损的苑君璋都希望得到支持。
这种支持是政治上的支持,也是资源上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李善出现在了苑君璋的视线中。
在发现周二郎派人招揽民众之后,苑君璋很快派人去代县打探,一些公开的信息并不保密,李善爵封馆陶县公,并且救了平阳公主,得圣人青睐……这是公开的事。
这是个得到李唐皇帝乃至皇室信任的人,与雁门守将李高迁关系密切,而且还是这条商路的创立者和主事人,不管是政治上,还是资源上,苑君璋除了李善之外,其实可选的余地非常狭窄。
至于那些河东望族,不好意思,朔州、云州、代州这些年都是马刀称雄,世家对这些地方的影响力很微弱……呃,当然了,苑君璋几度随突厥入寇,几大世家都因此有所损伤。
所以说,短时间内,苑家只能选择李善。
苑君璋让儿子只是来试探一二,结果完全被李善忽悠瘸了!
李善在言谈中很快发现,苑孝政这个青年人,不通武事,多读诗书却才疏学浅,最关键的是,他最为尊敬的长辈是其祖父故代州长史苑侃。
苑侃,朔州马邑人氏,出身豪强,善于谋略,亦能舞槊,但让他扬名河东的却是非凡文采……曾得河东薛氏的薛道衡的赞誉。
然后……然后,马周就有意无意的在苑孝政面前提起,而且是在李善不在场的情况下提起,提起李善在长安诗才盖压一城俊杰。
李善完全忘记了自己离开长安时候的打算……此赴代县,绝不再以诗才扬名。
换句话说,我绝对不再抄袭了!
在陆陆续续听马周吟诵了那些铭传千古的诗句后,苑孝政对李善佩服的五体投地……嫩不佩服吗?!
李善在知道苑孝政最为着迷那篇《爱莲说》后,立即设了套……让小蛮将书房收拾的极为简陋。
然后……然后李善在书房召见苑孝政,那篇《陋室铭》就应运而生了。
这样的千古名篇在自己面前出现,这样的场景……有可能留于史册,苑孝政化身迷弟,口口声声称李善为“师”。
李善在几度推辞之后,不得已收下了这个弟子。
抱歉了,真是教不了你什么……李善准备让这厮多读些诗书,最后让那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问世。
不是我不教你哦!
不过,既然为师徒,那就要坦诚相待,李善温和的拉着苑孝政去了后院,笑道:“商队的事,那就拜托孝政了。”
“李师放心。”苑孝政拍着胸脯信誓旦旦。
李善觉得脸有点发热,也不知道红了没有,想了想轻声道:“为师以莲君子自居,却组建商队出塞行商,想必孝政心有疑虑。”
苑孝政虽然有点憨,但也不傻,笑道:“当日见周二郎使人劝民众返故土,又以酒换牛马,弟子便知晓李师组建商队出塞,看似为阿堵物,实另有他图。”
李善赞许的点点头,“突厥、大唐必有一战,朝中缺良马,关中更缺耕牛,为师得上密许……”
苑孝政在心里揣测,这个“上”指的是皇帝还是太子?
据说雁门守将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和李师相善,而前者是太子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