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4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将闻喜裴氏西眷房拉下水,这是李善提前安排好的,但他没想到,如此丰厚的利润,加上自己宣传的太过火,将太原王氏、解县柳氏、河东薛氏也吸引了过来。
  这三家的到来是个意外,也让李善处于劣势,不过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个意外也出现了。
  裴怀义面无表情的走出驿馆,身后的随从愤然道:“这厮好生无礼!”
  抵达代县已经三天了,除了第一次在市中见了一面后,裴怀义再也没见过李善,据说这位代县令忙的连饭都吃不上。
  仅有的那一次会面,李善也是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提起正事。
  走入一处大宅,裴怀义笑着和两位中年人打了个招呼,一位是解县柳氏子弟,另一位是河东薛氏子弟,都是族中专门负责打理庶务的管事,相互之间也熟悉的很……不过,名列五姓七家的太原王氏子弟并不在。
  “怀义兄,还是没见到人?”柳熙有些意外,笑道:“据说乃是弘大公举荐其出任代县令……”
  薛轴在一旁摇头道:“听族兄提过,李怀仁其人,颇有城府,非寻常少年英杰……”
  “伯褒兄法眼无差。”裴怀义笑了,“此人的确有些城府……”
  伯褒是天策府记室参军薛收的字。
  刻意相避,必然有因,裴怀义隐隐猜到了李善在想什么……随即他冷冷一笑,裴氏、柳氏、薛氏河东三望族,再加上太原王氏,你李怀仁拦得住吗?
  要不是你李怀仁任代县令,又与李高迁交好,压根就没资格参与其中!
  这是给脸不要啊!
  裴怀义正准备开口,合力向李善施压,突然外间下人小跑着进来,躬身道:“郎君,代县令投帖。”
  “嗯?”裴怀义嗤笑了声,接过看了眼,“终于肯露面了。”
  看裴怀义举步往外,柳熙瞥了眼薛轴,迟疑低声道:“可需招呼一声王兄?”
  薛轴没吭声,看了看裴怀义的脸色,微微摇了摇头。
  五姓七家,海内闻名的第一等门阀,但世家门阀之间也是有竞争的……如今在朝中,闻喜裴氏占据了绝对优势,柳氏、薛氏也在东宫、天策府有地位不低的文武人杰,而太原王氏就差得多了。
  如今太原王氏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王仁表的父亲王裕,尚同安长公主,任随州都督,另一个是东宫太子第一心腹谋臣太子中允王珪。
  不过王裕中庸之才,无甚功勋,而王珪……虽然名义上出身太原祁县王氏旁支,但曾祖王神年、祖父王僧辩百年前投南梁,与太原嫡系的关系非常远。
  五姓七家,五姓七家……裴怀义在心里想,闻喜裴氏他日或能改为绛郡裴氏,与清河郡崔氏、陇西郡李氏、太原郡王氏齐名。
  这些思绪在裴怀义脑海中盘桓,一直到他进了正厅,看见李善与太原王氏的王津相对而坐。
  柳熙和薛轴对视了眼,心里都是一个咯噔……显然,这个少年郎将四个家族远近亲疏之别看的清清楚楚,王津应该是住在城外,按道理来说这么短时间是赶不过来的。
  李善笑着起身,延手请众人坐下,又招呼下人烹茶……呃,是王津自己带来的茶童,甚至器皿都是人家带来的。
  “怀仁这几日太忙,几次登门都扑空了。”柳熙笑着埋怨,他和被李善救了性命的柳濬是同房堂兄弟,关系很近,甚至大半年前河东柳氏有意联姻,那位小娘子就是柳熙的妹妹。
  李善还没开口,一旁的王津诧异道:“怀仁这两日不是在吟诗作文吗?”
  薛轴凑趣问道:“久闻《爱莲说》,亦喜《春江花月夜》,怀仁又有名作传世?”
  “不敢当,不敢当……”
  “怀仁无需自谦。”王津长笑道:“的确堪为传世之作,且听某诵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虽然都为族内打理庶务,但也都是熟读诗书的世家子弟,三人凝神听去,听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候,纷纷身子前倾,神情凝重。
  李善浅浅笑着,心里很是抱歉……刘大,对不起,真的对不起,这次是被逼的,真的是被逼的!
  屋内安静了片刻后,薛轴叹道:“此文与《爱莲说》交相辉映,真是好文章!”
  的确,《爱莲说》以莲喻君子,《陋室铭》借陋室而抒品行高洁,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善在心底嘀咕,都怪崔小娘子,要不是先有一篇《爱莲说》,前日自己也不会抄《陋室铭》……不对,这不是崔小娘子的锅,应该是张文瓘,要不是这厮当日拉着自己去芙蓉园,何至于此!
  刘大,要怪就怪张文瓘吧!
  正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李善突然觉得对面的柳熙、裴怀义眼神都有些古怪……呃,咱们坐在这儿,是在讨论走私,是在分赃,是在挥舞锄头挖国家墙角,你是怎么能写出这篇《陋室铭》的?
  骂谁呢?
  嗯嗯,连自己都不放过?!
  李善也是没辙啊,王津看到那篇《陋室铭》完全是个意外,压根就不是写给他看的!
  柳熙忍笑将话题扯开,说起了这几日在代县所见所闻,饶了一个大圈才问道:“听说商队大都齐备,再过几日就要出塞了?”
  “差的多呢。”李善毫不避讳,“还缺不少茶、盐,玉壶春产量不大,缺口也多,而且瓷器、漆器也缺。”
  “怀仁……”
  柳熙的话说到一半,对面的李善挺直身子,正色道:“还请诸位襄助。”
  裴怀义断然道:“盐茶换酒。”
  柳熙闭上了嘴,王津饶有兴致的打量着面沉如水的李善。
  良久之后,李善叹道:“一碗汤饼放在案上,怀义兄这是连汤都不肯让小弟喝一口啊!”


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赃(下)
  李善不得不承认,来到这个时代两年多,虽然走了一趟河北山东,虽然和清河崔氏闹了一场,虽然在长安名声鹊起而且与诸多世家门阀子弟来往……但他还是低估了世家门阀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出仕者的地位,不仅仅局限于爵位、官职,而是更多的横向发展,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
  李善之前的计划太过于想当然了,他希望河东世家能提供大量的货源,而自己和代县势族做渠道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善的想法很完美,毕竟出塞是有风险的,代县势族承当这样的风险,而河东世家和商贾从各地转运来货物。
  特别是在多年战乱之后,只有世家有这个人脉、资源组织人手,运输大量茶叶、盐、漆器、瓷器这些货物……反过来说,因为多年战乱,世家大族也缺少这样的销货渠道。
  所以,这是合则两利的好事。
  但很快,李善就发现不对了,特别是在裴怀义抵达代县之后。
  原本热闹的市场渐渐冷清下来,原本红红火火的交易渐渐少了……李善很快判断出了问题所在,这个时代,商贾的地位很低,往往要依附于或大或小的世家,不说别的,李善来到这个时代挖的第一桶金,要不是因为王仁表、李楷,也很难得手。
  那些走南闯北的商队更是如此,每到一个地方都是要拜码头的……而在这个时代,码头的背后总是盘踞在各地的世家豪族。
  裴怀义发话,再加上解县柳氏、河东薛氏,那些商贾会轻易的做出选择。
  但为什么?
  裴怀义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善刚开始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马周一语道破……有你没你都一样。
  贪婪是固定的,不管是从世家的角度还是从商业的角度都一样,你能组织商队出塞经商,难道那些世家门阀不能吗?
  他们完全可以撇开李善和代县势族,自己组建商队,获取最大的利益。
  那些大族为什么要和李善合作,一方面是因为酒,另一方面毕竟是代县令。
  李善冷冷的盯着裴怀义,你们这是想鸠占鹊巢啊!
  从供货商摇身一变成为合供货商、渠道商为一体的存在,反而是李善提供玉壶春,从渠道商变成了供货商。
  裴怀义神情轻松,他知道李善看得穿这一切……作为闻喜裴氏打理庶务的主管者,他早就在琢磨这条商路,从几个月前高满政举朔州投唐开始。
  刚开始还有点忌讳,毕竟这条商路已经消失了很久很久了,顶多只是代县的一些小家族运送小批量货物出塞,如果携带大批量货物出塞,谁知道突厥会不会不讲规矩洗劫商队。
  但现在,没问题了,已经有人走通了这条路……既然有人走了,那么我们也能走。
  的确,裴怀义他们完全可以甩开李善……之所以一直留在代县,试图保持和李善的联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眼馋李善的玉壶春,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善毕竟身为代县令,是地头蛇。
  李善深深吸了口气,低声道:“代县组建商队出塞,可让利两分。”
  裴怀义轻笑一声,若无其事的说:“此次北上,途径各州,听闻粮价又涨。”
  李善的脸色愈发难看了,他许诺分利,就是不希望世家门阀自行组建商队出塞,而裴怀义毫无顾忌的威胁……信不信回头就让粮价上涨,信不信回头让你买不到大批量的粮食!
  裴怀义很确定李善会退让……没有大批量的粮食,哪里来的玉壶春呢?
  而大批量的粮食交易,不可能绕开以闻喜裴氏、太原王氏、河东薛氏、解县柳氏为首组建的这张网。
  裴怀义侧头看了眼,王津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并没有什么诧异神色,看上去并没有站在李善一边。
  长时间的沉默后,李善缓缓开口:“市内不可缺货,还请诸位襄助。”
  “商队非限于代县一地,生死有命。”
  “商队回程,市收牛马,以数量分下批次玉壶春。”
  裴怀义听着听着缓缓皱起眉头,商队非限于代县一地,这意味着李善不再坚持只代县组建商队这一条。
  而李善拿出这个条件,要求各家提供市场内以供交易的盐茶各类货物,并且要求商队回程携带牛马,以回购牛马的数量来确定玉壶春的份额。
  裴怀义没想到李善几乎一点都不退却,不禁有些意外,内心深处生怒,“明府家中田地甚广,还需蓄养牛马?”
  牛马是从突厥回程携带货物中利润最高的,裴怀义当然不想将这块肥肉轻轻松松让出去。
  “那就无需怀义兄关照了。”李善冷冷道:“诸位均出身世家,但代县一片废墟,在下出任代县令,总归为百里侯。”
  “正如适才所言,难道一碗汤面,诸位只留点残渣给某吗?”
  裴怀义嗤笑了声,“若非为了玉壶春,吾等此刻已然离城!”
  毫无疑问,玉壶春一定是利润最高的货物,云州以及突厥,中上层是不缺盐的,盐在塞外的价格并不夸张,而茶叶倒是中上层都需要的,但长江以北少茶,茶叶都要从江南采买,一方面耗时长,另一方面如今江南还战火纷飞,江淮军和唐军还在打得难分难解。
  李善冷若冰霜的面庞突然解冻,笑着说:“怀义兄,此等事,合则两利,何必说这等话。”
  “酒坊诸事,还要仰仗怀义兄诸位呢。”
  裴怀义神色放缓,但仍然微微摇头,“足下虽为百里侯,但能在代县待几年呢?”
  这句话隐隐在威胁李善,信不信一门双相的裴氏能马上将你从代县赶走……而且你出任代县令,本就是裴世矩举荐的。
  李善忍着没笑出来,你真的去找裴世矩……信不信那老头骂你个狗血喷头。
  李善想了想,又退了一步,“这样吧,诸家以粮价抵酒,份额提高两成。”
  柳熙、薛轴坐在一旁有些无所谓,他们没那么高的期盼,只是要看裴怀义的态度,同进同退而已。
  王津劝道:“怀义,各退一步吧。”
  裴怀义再一次摇头,“充实市中货物,但玉壶春全都由各家分润。”
  李善轻轻叹了口气,这就是世家门阀的做派,一口将肉全都吞下肚……不过,这也是李善有所预料的事,其他几家未必,但如今鼎盛时期的闻喜裴氏西眷房是有这个可能,也有这个底气的。
  还是走到这一步了……李善早在决定以商业重振代地的时候,就考虑将闻喜裴氏西眷房引入,但他没想到,事态失控到这个地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