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325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在勉力坚守了数日,城中上下期盼的,从其他城镇驰援而来的勤王之师,终于抵达城外。
  事实证明,虽然尧勒瓦斯继位时间短暂,但他上台后支持伊斯兰的白山派,打压黑山派,故而还是有不少出于宗教原因,愿意拥护的白山派教徒武装前来驰援。
  这大概是从南疆尚未沦陷的各城镇中抽调而出的青壮,合计三万余众,看起来颇有气势,列阵于围城的准噶尔大军东侧,企图解叶尔羌城之围。
  尤其是白山派象征着自己信仰的白色头巾标识,在戈壁当中尤为显眼,满山满谷,令被鼓舞,重新站上城头的尧勒瓦斯激动万分,让臣属于城墙上立起十数面大鼓,为援军助威。
  同时下令,让城中仅剩的一万两千多士卒随时准备出击。
  尧勒瓦斯并不傻,他知道,虽然大明足够强大,沈平鸿既然答应了引明军来援,就算不能击败准噶尔,保全叶尔羌应该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他也知道,这些汉人不是来做慈善的
  之前漠南的事情,距离叶尔羌也不远,他也略有耳闻,如果自己能够在明军来援之前,就自行依靠叶尔羌的实力,击退准噶尔,最起码能够避免沦为汉人树立的傀儡。
  可惜,现实并不会这样如愿
  此时的准噶尔虽然称不上后世康熙、雍正年间,那种横跨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全盛时期,但已经处在上升期,虽然只有数万骑兵,但战力已然不下当初的满蒙八旗。
  尤其是在逃亡西域的阿济格、满达海等人带来的技术升级以后,更是如虎添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那些满洲人教会了他们如何铸造火炮,如何锻造甲胄与兵器,以及更重要的,让他们了解了明军到底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准噶尔大汗僧格也算一代草原雄主,他大胆的重用了阿济格和满达海,许诺了他们在征服叶尔羌以后,占据天山以南一半的城镇和土地。这种无依无靠,身处异乡的孤军,往往是草原势力最爱的雇佣打手。
  在阿济格等人的协助下,僧格用几年的时间,对准噶尔诸部进行了初步的封建化改革,将过去零散的部落按照人数和地域重新分划,形成了类似于八旗的军民体制。
  整个汗国分为十二个鄂托克,每个鄂托克有五千帐左右,男女老幼合计两万上下。
  也就是全国倾巢而出,大概能凑出六万之军,当然,事实上能动用的没这么多,也就三到四万左右。
  可战斗力和凝聚力却得到了质的飞跃
  于是乎,当信心满满的叶尔羌勤王军,迎面撞上围城部队抽调出来的六千骑兵,便近乎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事实证明,经过数十年内讧和消耗的叶尔羌,早已不是西域雄心勃勃的新星准噶尔对手。
  僧格亲领两个鄂托克的骑士,分为左右两翼,以俯首扑击之势,将援军团团吞噬。纵使兵力上,他们和对方相距甚远。
  但叶尔羌的援军,并非全部都是骑兵,而是步骑混杂组成。
  这并不奇怪,叶尔羌并不是草原国家,虽然他有很深厚的游牧文化和蒙古背景,但西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放牧,事实上,天山以南的民众聚居区,大多以农耕为主。
  戎装骑士们,手持挽弓,或者火铳,在牙儿干河畔奔驰
  牙儿干河是天山以南的主要河流,至少当地一半左右的居民赖以为生,天山以南的部落和城镇相较于北疆,更为分散,故而眼前这些能从各地勉强凑出来的白山派勤王军,各自分属于不同的势力。
  由昔日蒙古帝国崩塌而产生的政权大多如此,看似地域广大,实则散乱难聚,宛若商周诸侯。
  没有经过统一整编训练的军队,即使临时凑在一起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而相较之下,准噶尔骑兵从五年前,在阿济格等人的建议之下,僧格效仿八旗重新划分鄂托克指挥,军民一体,安则同牧,战则同军。
  每百帐设伯长,千帐设都尉,六千骑兵分作两翼,刚好各为一个鄂托克。
  每个鄂托克还有独立编制的火器单位,用以辅助
  沈平鸿站在叶尔羌城头上,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他对着场面倒是并不陌生。
  当年多铎、博洛引清军下浙江,他是亲眼目睹全过程的。
  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官老爷们如丧考妣,眼睁睁看着十几万大军,被区区数千八旗兵击溃,冲散,然后挨城挨镇的搜捕劫掠。
  那时候,或者说在朱由榔东征之前,于关内汉人心中,建虏实在是宛若凶神般的存在。
  眼前这些叶尔羌的军队,也许比当初江南四镇的明军稍强一些,但也就一些罢了。
  旧乏训练,又长期内乱,人心涣散,面对新兴强敌,结局几乎是可以注定的。
  但沈平鸿不愿意提醒尧勒瓦斯,而是要让对方亲自体验一下希望破灭的感觉,从而断绝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82章 班定远(上)
  叶尔羌城头的鼓声,从激昂,到紧张,最后只是无力的默然停下,只用了一个半时辰。
  亲自披甲执锐的尧勒瓦斯面无血色,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统治者,本来也就没什么军事经验,对于战争的认识有限的紧。
  而他第一次亲眼目睹的万人以上的战斗场面,却是以一个极为惨淡的结局收尾。
  白山派部众的三万援军,四分之三都是步卒,他们聚拢一起,企图用弓弩杀伤准噶尔的骑兵,但敌人要狡猾得多,只是快速的从其阵列之侧掠过,不断用弓矢和火铳射击,扰乱阵型。
  而追击上来的叶尔羌骑兵也往往能被对方少量分兵缠住,难以腾挪
  面对骑兵的骚扰,这些教派武装的纪律相当涣散,敌人甚至都没有做太多,随着时间推移,只是半个时辰的功夫,上万人的步卒迅速分散开来。
  失去纪律的步卒,在骑兵面前无异于没有抵抗能力的羔羊,见时机成熟,僧格一声令下,两翼骑兵迅速集结,仿若两柄利刃,朝着白山派援军横插而去。
  准噶尔骑兵大致分为三类
  其一是常见的弓马游骑,都是直接从各鄂托克征发的青壮
  其二则是五年前改革后,新设立的汗帐军,作为大汗的直属武装,装配有火器,并全员配有皮甲。
  其三便是用于冲阵的重骑兵,数量最少,每个鄂托克只有不到两百骑,着有游牧民族珍贵的铁甲,并用皮革制成的马甲防护战马,手持近丈长矛。
  冲锋势头的最前方,就是由被称为汗卫的重骑兵
  与很多人印象中蒙古人以轻骑兵、弓马游骑见长不同,其实蒙古骑兵是相当重视重骑兵的。
  尤其是成吉思汗时期,随着对西夏和金朝以及中东各国的战争胜利,蒙古骑兵缴获了大量甲胄,俘虏了无数工匠,随即就开始打造自己的重骑兵。
  待到西征欧陆之时,蒙军披甲重骑兵比例已经达到了四成以上
  所以,当初在多瑙河以东,对欧洲人近乎碾压式的破防,并非是什么轻骑兵对付重骑兵,恰恰相反,当时的中世纪欧洲的军队披甲率,才少得可怜。
  只是随着大明的崛起,控制长城内外后,明廷对草原进行了严苛的技术封锁,才令北逃后蒙古骑兵的武装水平迅速下降,最后别说人马具甲的重骑兵,连铁质箭头都未必充裕了。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明末边军,建虏的威胁远过于蒙古游骑的原因,因为满洲不是单纯的游猎部落,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军事技术。
  但准噶尔是个例外,因为它位于漠西,也就是过去瓦剌旧地
  这里靠近中东和西域,这些地方也有不少铁器产出,而且阿济格等人的到来,也帮了不少忙。
  因为八旗是军民一体的,随军除了军士,还有不少工匠
  再加上介入叶尔羌内战南下后,缴获的大量武备,也让准噶尔的重骑兵得以扩张。
  如果将整支准噶尔骑兵形容为长矛,那这数量不多,却锋锐异常的带甲骑兵就是犀利的钢制矛头,迅速击穿了白山派武装的阵线,加速对方的混乱。
  喊杀声隔着十数里传到城头之上,面色苍白的尧勒瓦斯,就这样见证援军在敌人宛若群狼的猛冲之下,轰然溃散。
  失去组织度的士卒,只是一味的往敌人冲击相反方向逃窜
  恐慌和畏惧就写在他们的脸上
  准噶尔军从两侧合围,于是白山派教徒们就一窝蜂往牙儿干河畔逃窜,不少忠诚的伊斯兰教徒,绝望的面朝西面跪地,口称安拉,念念有词。
  但很显然,这并没有什么用,飞驰而过的骑兵锋刃,和四散而来的箭矢,迅速打破了他们的幻想,猩红色迅速在牙儿干河上蔓延开来……
  一个时辰后,原本兴奋的尧勒瓦斯无力的低垂下头,心中再无半点期望
  周边的官员和军士也不敢在他面前多言,但大家各自私下已经议论纷纷,无论是谁,在此战之后,都已经彻底断绝了凭借城中军力突围的幻想。
  在失败主义的思潮蔓延同时,大家也开始迟疑
  或许投降准噶尔,也并非什么难以接受的提案
  虽然尧勒瓦斯作为叶尔羌大汗,由于司马依叛军的存在,如果投降,恐怕结局未必会好。
  但这关其他官员和军士什么事?
  叶尔羌的教派斗争本就十分剧烈,上下官兵对汗王的忠诚度也就是那回事,面临如今危如累卵,眼见累及身家性命的局势,难免心思活泛起来。
  尧勒瓦斯也明晰这一点,故而心中更加惶恐,看着身后那些窃窃私语的军士,只是强自振作,以免过于难堪。
  沈平鸿见状,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整个城墙上,沈平鸿显得相当引人注目
  今天的他不像以往入乡随俗,穿着和叶尔羌一样的皮毛服装
  而是重新拿出了压箱底的乌纱帽和青色绘白鹇官袍(正五品理藩院郎中)
  引得见状的叶尔羌人纷纷瞩目,印象中这位大明使臣上一次如此打扮,还是前年迎接大明送来册封叶尔羌汗的圣旨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沈平鸿缓步走到了从惊恐中稍稍恢复,有些讶然的尧勒瓦斯面前
  还未等沈平鸿说话,慌乱之下的尧勒瓦斯却是先一步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道
  “敢问上使,不知天朝援军几时能至啊?”
  这不是是尧勒瓦斯第几次如此发问了,但沈平鸿知道,这绝对是对方最慌乱和期盼的一次,因为他明显感觉到对方的手都在发抖。
  “请汗王再坚持几日!”
  虽然两人正式场合交谈都会带翻译,但私下其实沈平鸿这几年已经基本掌握了叶尔羌的语言(即维吾尔语,叶尔羌民族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前身)
  “可……”
  尧勒瓦斯苍白的面容上欲言又止,最后挥退左右低声对沈平鸿道
  “上使也见到了,如今城外大败,城中人心惶惶,本汗只怕……”
  这才是他真正最担心的
  沈平鸿当然知道此时对方的处境
  于是,沈平鸿居然挺身直视尧勒瓦斯,全无以前那般谦逊模样,然后嘴中面无表情的说出一句让尧勒瓦斯顿时恼怒的话
  “请汗王下诏,任外臣为宰相!”
  这话一出口,尧勒瓦斯先是愣住,然后大怒
  如果是平常,沈平鸿敢这样正大光明的说出这句话,那尧勒瓦斯会毫不犹豫的让人拖下去砍了。
  叶尔羌汗国的权力结构,汗王之下设有宰相、掌印官和侍卫长三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其中以宰相权位最高,可以左右国政。
  前代宰相之前还留在北疆,此时恐怕已经生死未卜
  只是此时毕竟有事求人,只能尽量忍住脾气,面色铁青道
  “上使意欲何为?”
  沈平鸿只是平静回应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3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5/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