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278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这里人口远不如内陆那样稠密,整个村子也就百来栋各式茅屋
  此时却已经大都被破坏
  一场战斗,刚刚在这里爆发
  留下上百具尸体,其中其实并没有几个白种人面孔,大多都是替荷兰人为虎作伥的帮手,以及殖民地土着。
  上千汉人和本地土着,在几名头领的组织下,杀死帮红毛鬼收税的十几家包税商,举起各式各样的武器,有镰刀、农具、木棍,向更南面的热兰遮城挺进。
  作为这股起义军的领袖,已经五十出头的郭怀一心情却颇为复杂。
  荷兰人占领台湾以后,其治理方式相当粗狂,就像他们在其他殖民地一样。
  这些殖民者才懒得去管在本地怎么建立有效的行政体制,他们万里迢迢跑到这,是为了发财,而不是给本地人送钱的。
  所以荷兰人的政策相当简单,就是把所有居民聚居区,分成一个个村社,称为“贌社”,(荷兰语: Pacht音译)
  意指将某项经营活动的独占权以拍卖出售,其他人不能侵犯承包商的权利。
  简单来说,就是包税制。
  将在村社收税的权力拍卖给商人,然后这些商人只要能够上缴总督府所要求的税务,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当年蒙古人也用过这种法子,可以说这种完全将税务交予他人,只管收钱,不管其他,从而降低行政成本的手段,基本上是殖民者标配。
  一开始还勉强,但随着这两年,荷兰人对台湾盘剥日益严重,一方面是总督府的税收提高了,另一方面,那些包税商们,由于明英葡三方协定的影响,在海贸上的利润下降,自然就要在其他地方找回场子,对村社汉人和土着百姓盘剥也愈加深重。
  而且由于这种包税权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在市场中买卖频繁,这几年一路炒高,常常每个贌社一年就要换两三个包税商,新来一个又要盘剥一道。
  百姓生活愈加困苦
  郭怀一年轻时在郑氏船队里干过几年,颇有勇力,胆子也大
  之前许多汉人在台南永康地区种植麻、米等经济作物,发展成交易小村落,即油车行村,郭怀一被推举为当地领袖。
  面对日益严重的盘剥,便也起了反抗的心思。
  郭怀一邀请附近村庄的好友和村长,到家里商讨举行起义,驱逐荷兰人,本来商定是下个月准备好再动手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弟弟郭保宇成了出卖他的叛徒,将起义计划报告了荷兰人。
  于是乎,在计划暴露的情况下,一行人只能提前起义
  得到消息的荷兰人派出一位补差和4位士兵前往油村了解情况,结果被突然发难的义军杀死。
  当夜,荷兰殖民后,台湾所爆发的最大规模反抗起义,史称郭怀一起义爆发。
  郭怀一虽然聚拢了千余响应的义民,并且成功伏击杀死了热兰遮城派来的补差和士兵,但他知道,自己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因为他们的起事实在是太仓促了。
  油村往南不远,就是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
  那里也是台湾总督揆一的驻地。
  此时揆一手中的军力,比历史上还要强一些,而义军却基本没有像样的武器。
  唯一能够使用的,就是用于收割甘蔗的镰刀
  面对荷兰人的枪炮,希望渺茫
  但既然已经动手,便没有回头路可走,郭怀一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收拢其他村寨涌过来的汉民,麾下队伍越聚越多。
  在荷兰人粗暴通知下,相较于土着,汉民所受的压迫更深,原因很简单,因为汉人更勤劳,更擅长耕种。
  此时台湾岛上,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甘蔗,荷兰当局专门加派了对于汉民的人头税,并且那些荷兰士兵相当恶劣,故意没收人头税单、夺走各种家当,甚至会在夜间进入住处临检,发生不少武力摩擦和淫掠之事。
  当听闻郭怀一振臂一呼,周边大量汉民纷纷响应,越聚越多。
  -------------------------------------
  荷据台湾
  看着熙熙攘攘,男女老少都有,手里拿着各式武器,身上却只是麻布衣服的义民
  跟随郭怀一举义的手下陈六官有些皱眉
  “郭大哥,咱们这一没刀枪,二没火铳的,等会要是遇到荷兰人的排铳怎么办啊?”
  郭怀一亦是心中忧虑
  他是在郑氏手下干过的,虽然只是最底层的水手,但也见识过荷兰人的火铳、火炮。
  别看自己现在林林总总一两千人,真要是对上荷兰兵,最多一两百,就能把自己这点人击溃。
  言道此处,陈六官却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对郭怀一道
  “郭大哥,咱们得找个援军啊!”
  “什么援军?”
  郭怀一不解
  陈六官继续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忘了?之前不是有北面来靠岸的商船说嘛,现在内陆已经安定了,新的皇帝赶跑了鞑子,开海允许出海经商!”
  “你是说……”
  “咱们可以去福建,寻求内陆官府的支持啊!”
  郭怀一闻言,细细思量,虽然心中还是觉得希望不大,但死马当活马医,总比等死强。
  “可现在咱们怎么出海去福建?红毛的船你又不是没见过,哪里能放咱们出海?”
  二人再次陷入苦思当中
  思忖良久的郭怀一突然咬牙道
  “有了!”
  “先不管能不能联络上内陆官府,咱们先把旗号打出来!”
  “郭大哥何意?”
  陈六官不解
  郭怀一斩钉截铁道
  “咱们先打出大明的旗号,就说咱是大明派过来的!你不是说现在的朝廷已经安定,而且还鼓励出海经商吗?红毛一定会有犹疑,届时我们便立即往东占了双溪口,派船往西面澎湖那边去,联络福建官府!”
  陈六官立马明白过来了
  这是扯虎皮做大旗啊
  官府到底对他们是个什么态度,尚未可知,毕竟以大明朝廷以往的尿性,这种事情距离大陆几千里,孤悬海外,恐怕是不会管的。
  当年万历年间,吕宋就出现过西班牙人压迫汉民的事情,华商领袖潘和五起事,带着几百号华侨,砍了西班牙总督,引发了吕宋第一次屠华事件,超过两万华侨死于屠刀之下,朝廷最后不也只是下诏谴责而已……
  毕竟对于朝堂君臣而言,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死多少人,自己又看不见,对自己的统治又没影响,关自己屁事?
  没追究你们私自出海的罪责就不错了!
  此后,吕宋相继又在崇祯年间,以及后世的清初发生两次屠华事件
  一开始还颇为战战兢兢的西班牙人,逐渐体会到明清朝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后,便也肆无忌惮起来,这也是让西方殖民者,对于中国王朝态度逐渐转变的原因之一。
  不过,台湾毕竟距离大陆要近得多,尤其是距离福建,一个海峡,若是自己这些人能打出大明的旗号,荷兰人肯定要迟疑一下,是不是真的大明派人登岛了。
  而有了这杆“尚方宝剑”,也能团结更多岛上汉民。
  很快,郭怀一打出“大明福建都司,永宁卫参将”的旗号
  虽然这个称号不伦不类,又是卫所,又是参将的,而且此时永宁卫早就撤销了。
  但还是立马吸引了更多岛上汉民,不知情的还以为明军真登岛了
  却也让热兰遮城的荷兰人陷入恐慌
  “真是明人派兵打过来了?”
  不对啊,要是有大军登岛,怎么也得有军舰过来登陆啊
  莫非是明人派了细作上岛,然后煽动暴乱,好里应外合?


第27章 那就打
  “所以说,现在台湾岛内情况究竟如何?”
  幕府山别苑,专门用于开会的偏厅中,一幅较为粗略的台湾地图
  朱由榔打量着地图,对身侧过来汇报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赵纪问道
  身后李定国、李过、枢密院海军署都承旨陈泽、海军兵学苑祭酒郑芝龙,也纷纷侍立。
  这时候已经有“台湾”的称呼了,以前大多称呼为琉球、大员
  说起来,这个名字主要还是跟郑氏渊源颇深,天启崇祯年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郑芝龙附之,始称台湾”。
  光烈朝在官方文书上,也逐渐以台湾代替了过去的大员、琉球。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由于地理定位不同,琉球、大员听起来实在像是某个藩属国,而并非大明的直辖国土。
  赵纪仔细回报道
  “郭怀一起义以后先后在台南一带聚拢不下两千众,但大多只是民夫而已,缺乏武备。”
  “本来打算南下攻打热兰遮,结果半路被一百多名荷兰兵碰上,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击溃。”
  “郭怀一退出热兰遮城外四十里后,带着近千残部,继续向北流窜,一路上打出大明永宁卫参将的旗号,倒是收拢了许多人员,现在到底兵力如何,不好估计,但应当在两三千之间。”
  一旁的李定国闻言好奇
  “台湾有这么多人丁吗?”
  这问题也不奇怪,毕竟在这个时代主流观点里,台湾那都是不毛之地,连朝廷都懒得管的,居然有这么多人口,还能聚拢出两三千人马来?
  不等赵纪搭话,一旁的郑芝龙就已经帮忙解释
  “殿下,台湾虽然一直没有受内陆辖制,但自万历以来,不少江南、岭南、福建百姓苦于租税盘剥,屡有出海求生,眼下全台,恐怕已经不下两三万户,而且主要聚集在台南热兰遮,和台北鸡笼,十分紧密,能凑出两三千人,也不奇怪。”
  郑芝龙这一番话是极具权威性的
  为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2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8/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