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19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另外太子朱慈烺、参谋李继文、胡宗明、蒋德璟,以及工部右侍郎张国维也全部到场,众人分三桌落座。
  此时酒菜摆好,众人纷纷举杯敬太子朱慈烺,然后敬陈新甲,纷纷共饮一杯。
  接着,太子朱慈烺提议,众人一起敬参谋李继文、工部右侍郎张国维,此番能够让固始汗图鲁拜琥顺利来归,虽然有西南数十万大军震慑的原因,也有固始汗图鲁拜琥深明大义的原因,可李继文、张国维二人的努力周旋也是一大原因。
  所以此时太子朱慈烺笑着说道:“二位是招降固始汗图鲁拜琥的功臣,今日这第二杯酒,应当敬二位!”
  李继文和张国维见状急忙起身,二人连呼不敢。
  随即众人碰杯共饮,现场的气氛也随之热烈了起来,众人纷纷诉说着西征大战期间的辛劳和紧张,也诉说着如今大明的蒸蒸日上,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太子朱慈烺更是心中戚戚,感叹道:“真是想象不到,这才几年光景,大明就有这般的景象,说起来放到几年之前,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啊!”
  众人闻言无不唏嘘。
  随后王炆镇笑着说道:“现在好了,大明周边除了东面的日本国之外,基本上算是天下太平了。阁老回京之后,估计短时间内也会以内政为主,对外作战终于结束了。”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和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对视一眼,二人虽然嘴上说着“终于结束了”之类的话语,但是二人心中却非常清楚,以刘衍的做派和性格,西域绝不会是大明对外扩张的终点,否则刘衍绝不会成立海军部,也不会组建海军的三大舰队!
  “真不知道,将来大明会强大到什么地步,真是期待啊!”
  田辉叙心中如是说。
  “看来要督促各地的军工基地,要为大军将士研发些新的装备才是。”
  荀景云心中如是说。
  而陈新甲心中则暗道:“不知道阁老凯旋之后,朝廷将会如何封赏呢?”


第七百五十四章 怎么升赏?
  数日之后,陈新甲等各部尚书再次齐聚内阁官署,众人开始商议大战之后的封赏事宜。
  此番朝廷收复了整个西域、乌斯藏、朵甘思都司故地,建立了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西海都护府四大都护府,扩地数千里,西征大军将士可谓功高盖世、名留青史!
  所以,此番朝廷如何封赏有功将士,也成了天下瞩目之事,就连崇祯帝这段时间也数次派王承恩过来询问,并且表示一定不能冷落了有功将士的报国之心。
  “诸位,大家有什么意见,都说一说吧。”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首先说道:“此番大捷,上到阁老下到兵卒,都要从重封赏,不管是官爵还是钱财,都要从重,这是根本原则!”
  对此,装备部尚书荀景云、海军部尚书郑芝龙、军情部尚书吴国金三人最为支持。
  其余众人也是纷纷赞同,于是众人便确定了这个基本原则。
  “那么……”
  陈新甲说道:“具体的封赏事宜,咱们就商议一番吧。”
  说完,陈新甲看向了财政部尚书岳明,问道:“现在朝廷能拿出多少钱粮用于封赏有功将士?”
  岳明说道:“目前财政部已经预留了三百万银币,以及部分的绢帛等财物。除此之外,各部将士的抚恤金也已经准备好了,等到国防部核准具体的数额,并且提供详细的明细之后,财政部便会派人起运到各部之中发放。”
  “三百万啊?”
  这个数额显然不能满足众人的期望,三路大军四、五十万将士,三百万银币分发下去,每人才能分到几枚?
  “财政部就不能再筹措一些吗?”
  “没钱了。”
  岳明也算是直接,说道:“目前财政部的大头都用在四大都护府的筹建上了,所以能拿出来的钱财只有这么多了。”
  “那商务部呢?能筹措多少?”
  宋功明思索了一下,说道:“商务部现在也有大开支,下属各处商社正在准备大举西进,到新组建的四大都护府去投资,或是经商、或是开办工坊,所以目前商务部也没有太多的资金。”
  “筹措一下的话,应该能够筹措两百七十万银币左右。”
  众人闻言也不由得有些失落,同时也在感慨,眼下大明的摊子铺的太大了,各处都在用钱,朝廷还能够筹措出五百数十万银币的钱财,说实话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陈新甲说道:“既然如此,有多少就先算多少吧,这五百七十万银币全部专款专用,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挪用了。”
  “是。”
  “另外财政部和商务部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从下个月开始,都要继续筹措钱财,如果这五百七十万银币不够用的话,就先紧着普通将士和低层军将赏赐,中层、高层将领的赏赐银币分期发放。”
  众人闻言深以为是,纷纷拍手同意,这一个议题便就此通过。
  “接下来,就说一说有功将士的官爵升迁事宜吧。”
  于是众人便纷纷探讨了起来,经过众人将近两个时辰的讨论,最后终于拿出了一个具体的封赏方案来。
  内阁首辅、鲁国公刘衍加封正一品武散阶光禄大夫、正一品武勋左柱国。封刘衍妻子王芸禾为正一品诰命夫人,其子刘盛为正五品武德将军。
  升迁河东郡公汪博为河东国公,任命其为安西都护府都护,升迁东宁侯陈玉景为东宁郡公,任命其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国防军第四军总兵官王饶升迁为襄阳侯,副总兵路明时升迁为大名侯,二人率军驻扎都护府治所于阗城;
  升迁渤海郡公沈拓为渤海国公,任命其为西海都护府都护,升迁永宁侯郭荣为永宁郡公,任命其为西海都护府副都护。国防军第五军总兵官滕江河升迁为保宁侯,副总兵于迁升迁为夔州侯,二人率军驻扎都护府治所灵藏城;
  升迁瀚海都护府都护、平原郡公许铭为平原国公,升迁瀚海都护府副都护、乐安侯杜仲明为乐安郡公。国防军第七军总兵官董云升迁为龙安侯,副总兵陆远升迁为顺庆侯;
  升迁西北都督府都督、江夏郡公韩秦为江夏国公,升迁西北都督府副都督、静海侯秦成虎为静海郡公。国防军第十一军总兵官王忠宇升迁为松江侯,副总兵陶裕华升迁为黄州侯;
  升迁西南都督府都督、渤海郡公魏汉为丹阳国公,升迁西南都督府副都督、靖边侯鲍羌为靖边郡公。国防军第十二军总兵官白北关升迁为淮安侯,副总兵程志宇升迁为扬州侯。
  此外,国防军第五军军部直属骑兵部游击将军来东因功封为南通伯;瀚海都护府驻防军第二营的李富贵在西征中立下战功,因此连升三级,以百户军衔出任军中百总军职,李富贵手下的大头也被任命为一队之长。
  另外,陈新甲等人还通过了正式任命沈拓、汪博等人为都护、副都护的公文。
  以及任命都督、零陵郡公尚自立为乌斯藏都护府都护,副都督、清野侯江翟春为副都护,国防军第十三军总兵官、兖州伯董鑫,副总兵、嘉定伯范宁宇率军进驻治所察里巴城。
  任命都督、金城郡公田镇北为北庭都护府都护,副都督、平西侯蒋云端为副都护,国防军第十四军总兵官、辰州伯冯唐,副总兵、袁州伯付明武率军进驻亦力把里城。
  另外,众有功将士均有钱财奖赏,按照西域各部敌军首级三个为一级军功计算,每级军功的话,普通有功士兵赏赐十银币,队长为十二银币,旗长为十五银币,百总为二十银币,千总为三十银币,游击将军为五十银币,参将为八十银币,总兵官、副总兵为一百银币,以上一律为一百五十银币。
  按照这份赏赐标准,朝廷一共要拿出两百一十七万银币,此外还要赏赐绢帛、财物等其他开支,朝廷一共要支付三百零八万银币。
  如此,财政部和商务部筹集的钱财堪堪够用,这也让陈新甲等人长出了一口气。
  只不过看着这份方略,田辉叙、荀景云、王炆镇等刘衍的心腹老部下有些不满意。
  刘衍率军立下如此大功,爵位依旧是鲁国公,只是武勋和武散阶升迁了一下,夫人被封了正一品诰命夫人,儿子也封了个将军的武散阶。说实在的,这样的封赏对于刘衍来说,实在是有些单薄了。
  于是田辉叙直接说道:“依我看,阁老应该直接封异姓王!”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脸色一变,陈新甲有些不高兴的说道:“那下一步,田部堂是不是还要建议给阁老加九锡啊?”
  众人顿时哗然,田辉叙也是猛地站了起来,说道:“有功当赏,这是原则问题。咱们既然定下了从重封赏的原则,为何到了阁老这里就行不通了?”
  陈新甲看到田辉叙如此激动,其余从大盘墩走出来的老人也是面有怒意,便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阁老已经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所以每进一步,咱们都要三思才行,绝不能将阁老推到风口浪尖上去。”
  “我看此番对阁老的封赏虽然不算厚重,但为了保护阁老,还是暂且这么办理为好。”
  “另外今后再有战事,让各都护府、都督府出兵即可,不要让阁老再率军出征了。”
  虽然陈新甲的话在众人听来都非常刺耳,但是众人心中也明白,陈新甲的本意的确是为了刘衍好,并不是有意打压刘衍。
  话又说回来了,如今的刘衍权势滔天,即便是崇祯帝也难以望其项背,也不是陈新甲这样的人能够打压的了的。
  随后众人都沉默了许久,王炆镇才打破僵局,说道:“我看这份封赏方略先不要交给陛下朱批,先派快马送到阁老那里,看看阁老是什么意思。”
  众人闻言当即赞同。
  六月初一。
  这一天的北京城万里无云,刘衍率部抵达宣武门外,崇祯帝与太子朱慈烺更是亲自率领内阁众人、满朝文武、京城内的皇族勋贵出宣武门迎接刘衍。
  礼部尚书黄锦更是按照亲王的排场部署了迎接仪式,刘衍见了虽然脸上很是高兴,可是心中却是一声长叹。
  一番流程之后,崇祯帝当即下旨,命刘衍与太子朱慈烺同乘銮驾入城。
  这一天,北京城内外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崇祯帝在宫中设宴款待刘衍。
  而内阁拟定的封赏方略早在十几天前,刘衍就已经收到了,当时只是对前来送方略的参谋部侍郎蒋德璟说道:“执行吧。”
  便让蒋德璟立即带着方略返回了北京城,除此之外,刘衍便再没说任何话语。
  当日赐宴过后,崇祯帝将内阁提交的封赏方略进行了朱批,随后内阁便颁布天下,对各部有功将士进行封赏。
  当刘衍从宫中回到鲁国公府的时候,王芸禾与尚善、若水、长子刘盛早已在后院等候多时了。
  一家人终于团聚,当晚尽享天伦之乐。
  可是次日一早,刘衍便急匆匆赶到了内阁官署,并且将内阁众人全部召集起来议事。
  等到众人全都到齐后,刘衍第一句话便让众人大吃惊:“本公准备制裁衍圣公,诸位以为如何?”


第七百五十五章 调查衍圣公
  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下旨将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宗愿封为衍圣公开始,衍圣公这三个字便成为华夏文人的精神领袖。虽然这个衍圣公在宋朝,不过是一个八品小官,但是因为孔子在天下士子心中的神圣地位,这个衍圣公的爵位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因此,无论是任何朝代,都只有孔子的嫡系后人才能承袭衍圣公的爵位。
  衍圣公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位于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在规模上也仅仅比皇宫稍逊一筹。得益于先祖孔子在古代读书人心中的神圣地位,衍圣公也因此成为了古代地位最显赫的特殊公爵。
  可是在刘衍看来,衍圣公的形象却并不是那么的光辉灿烂,除了象征意义上的高大形象外,刘衍认为衍圣公一系不管是在文化上、学术上、政治上还是节操上,都给孔圣人丢尽了脸,称其为“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一点也不为过!
  衍圣公虽然一直号称是古代文坛领袖,可是却毫无文人的风骨和气节。特别是每当中原面临异族入侵时,衍圣公府总是选择在第一时间投降。为了保住衍圣公的爵位,甚至不惜卑躬屈膝。衍圣公府这种左右摇摆的态度,也是最为现代天下人所诟病的。
  例如,在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带领残存的宋朝宗室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将随行而来的孔子第47代孙孔端友封为新任衍圣公,并且在衢州建了新的衍圣公府。留在曲阜衍圣公府的那些孔子后人,则纷纷落在了金兵手上。这些人虽然身为孔子后人,可是却并不知“舍身成仁”为何物,反倒是深谙“识时务者为俊杰”,转眼间就投靠了金朝。
  公元1140年,金熙宗册封孔子的第49世孙孔璠为衍圣公,由此就形成了衍圣公府南北二宗并立的情况。1220年蒙古骑兵南下,从金朝手中夺取了曲阜,曲阜衍圣公府里的孔子后人又落在了元朝手中。元朝看到金朝、南宋各有一个衍圣公,于是干脆将孔子的第50世孙孔元用也封为了衍圣公。这一次,孔子后人也是欣然接受,由此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了一个衍圣公,也算是贻笑大方了。
  而后历史上的满清入关、日本侵华等等,当代的衍圣公都是第一时间投降,甚至满清入关的时候,当代衍圣公甚至连个屁都没放,反而主动剃发了,也不知道当其看到自己先祖孔圣人的画像时,会不会觉得自己脑袋上的金钱鼠尾不合时宜?
  此番衍圣公孔兴燮趁着刘衍统军在外,几次三番的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裁撤军备、与民休息,在刘衍看来是一反常态的,以往衍圣公可没有这般关心时政,也没有这般胆量,敢与朝廷实权派大臣唱反调。
  所以从一开始,刘衍就认定在孔兴燮的身后肯定隐藏着一股势力,如今大明国势蒸蒸日上,这股势力开始蠢蠢欲动,想要跳出来摘桃子了。
  “推着衍圣公出来摘桃子,这背后之人也没长什么脑子!”
  刘衍在内阁官署对众人说道:“本公手握百万大军、掌控大明权柄,如果凭借一个十四、五岁的所谓衍圣公,就可以窃取了大明权柄,那这也太滑稽了!”
  众人也纷纷赞同,只不过陈新甲说道:“阁老,如今朝廷大臣里面,文官的势力已经被几次打压,在属下看来,根本形不成合力了,更没有谁会有这个胆子和能力,所以此事有蹊跷。”
  刘衍也点了点头,说道:“本公从西域班师回朝的路上,就仔细斟酌过这件事情,也始终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人在孔兴燮的背后,对于朝中上下,也想不到谁有这份胆量和手段,可以拿衍圣公这个招牌搞事情!”
  随后刘衍便对众人说道:“不过既然事情出了,那就要彻底解决此事。从今日开始,诸位便要严格约束各部官吏。今日以前的事情,本公可以既往不咎,毕竟衍圣公这三个字在文官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跟着孔兴燮胡言乱语一番也没必要大开杀戒。不过从今日以后,如果有谁再跟着孔兴燮瞎胡闹,那本公就认定此人与孔兴燮背后的势力有关,到时候就别怪本公不客气了!”
  众人闻言心中凛然,纷纷领命。
  接着,刘衍对军情部尚书吴国金说道:“至于调查孔兴燮扰乱国政一案,就交给军情部直接调查,查明真相后,移交公诉部进行审判定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5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9/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