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们可怜可怜吧,咱们全家三天都没东西下肚了!”
刘衍望着前方,只见上千饥民们哀声一片,跪在地上捣头如蒜。
“吃了这一顿,下一顿呢?再说了,升米恩,斗米仇……”
接着刘衍摇头叹息,行善却遭来祸患的事,他可知道的不少。
于是刘衍让几名小旗官指挥众将士上前看押那些饥民,自己则是找了一块地方坐了下来,一个人皱眉想了好一阵,面前这上千饥民到底要如何处置,可是想了一会儿之后,刘衍也没想到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
就在刘衍准备要派人联络王家庄,放弃这些饥民的时候,忽然见着前方自己操练出来的那些墩军,正目光如炬地盯着饥民,防着他们再有什么异动,在人群中无比惹眼。
有了!
刘衍两眼一亮,自己原本想要能不能将这些饥民全都收容下来,就地转化为军户,在大盘堡各地屯田生活。
可是如此多的人口同时消化下来,刘衍要给这些饥民提供衣食、提供住所、重新开垦土地等等,这么多的开销即便是现在的大盘堡也不一定承受得下来,最多也只能留下一小部分人口。
更何况,现在大盘堡周围的耕地已经接近饱和,再要开垦荒地,就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了,便要跟周边的火路墩、屯堡发生冲突,这些都是矛盾和问题。刘衍虽然有心将这上千饥民给吞下,可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刘衍也只能另想办法了。
所以现在刘衍只能另想办法,就地解决这上千饥民的问题了。
于是刘衍将几名小旗官叫来,当下就安排起来,众人听到刘衍的打算,都楞了一下,好半天后才鸡啄米一般地点起脑袋来,这办法好!
可接着几个小旗官的脑袋又如蒲扇一般摇着。
陈勋担心的说道:“甲长,这是人都是饥民,他们不是鸡鸭,怎么喂养得过来?”
许铭也说道:“对啊甲长,咱们堡内可开不了这善堂,库房内的钱粮可都是大家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
可是刘衍看着众人的样子,却笑了起来,刘衍提出了什么办法?
买人!
这上千饥民的身上一无所有,如果直接施舍饭食的话,姑且不说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留下太多祸患。
可饥民却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他们还有儿女。
把施舍变成交易,这事双方是平等的,也就说不上什么恩惠,自然不必担心后面的恩怨纠葛,只是陈勋几个小旗官都忧心大盘堡养不起这些人。
“如何养不起?只要半大的孩子,老弱一个都不要!”
八岁到十四岁的小孩,男女不限,三钱银子,外加二十斤粮食一个。不管是粮食还是银子,都直接从大盘堡的库房内支出。
接着刘衍便派陈勋过去交涉,让那些饥民推出代表,跟刘衍谈了这事,上千饥民一个个都无二话。
同时刘衍向饥民代表询问了一下,得知这些人大多是青州府安丘一带的百姓,自从遭了蝗灾之后,这一年便没了生计,入冬之后便冻死了很多人,在迁徙的途中听闻了大盘堡这边的富庶,这才是饿疯了要来洗劫大盘堡。
刘衍看着这些饥民之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和半大孩子,老人和小孩很少,这也难怪,体弱的都已经死了。于是便提出自己出粮买人,饥民出人得到粮食活命,刘衍得到人力扩充自己的实力。
灾年卖儿卖女,一个两三钱都能卖,现在刘衍给出了这样的价钱,还搭了粮食,这样的交易,怎么想都是自己占了便宜。
只是问题又来了,符合条件的小孩只有一百七八十个,卖了儿女的人家能过活了,没儿女卖的又怎么办?
刘衍面对殷殷切切的饥民代表,又开口说道:“我还可以留下五十户,在大盘堡这边转为军户屯田,不过这五十户人口必须要有青壮才行。”
“可是还有几百户人啊,大人发发善心,不如让我们都留下吧。”
刘衍看着前来交涉的饥民代表,面无表情的说道:“我这里也没有多余的土地,能留下五十户人已经仁至义尽了,做人不可以得寸进尺!这事你们自己商量着解决,有银子有粮食的,可以借,可以卖,我们管不了。”
刘衍这么对饥民的代表说,反正他给出五十多两银子,三千四百多斤粮食,剩下的就由饥民自己协调。在这种事上,做得越多,错得越多,还不如让饥民自己做主。
到了这一步,别说陈勋等几个小旗官,就连那几个饥民代表都傻了眼,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商量的。
施舍的事变成了一桩交易,还能完全抽身,把利益恩怨全都丢给饥民自己,事情还能这么办呢!?
“有钱有粮的,总不成瞅着别家不管吧?”
刘衍这么问还有些犹豫的饥民代表,为首的饥民代表咬了咬牙,最终无奈地点头,这事丢在他身上,也就是一桩天大的责任,他得去说服卖了儿女的人家,看能用什么方式来照应没儿女卖的人家。
“甲长,知道你这是在行善,却没想到你这么……”
陈勋站在旁边纠结地说着,却找不出词汇来形容刘衍这样的行事。
“我只是认为,他们既然能抱成一团,跑那么远来抢咱们大盘堡,那么也能抱成一团,互相照应渡过难关。”
刘衍淡淡的话语,让那几个饥民代表羞愧难当。
正说到这,忽然那些饥民搔动起来,众墩军也都朝一个方向看去,就见大盘堡的东南面,一支人马正在快速朝着这边赶来,看旗号正是王家庄百户所的人马。
管队官王炆镇亲自来了,不但调动了王家庄的两百墩军、青壮,总旗官贾洪雨还将七十多个家丁也一并拉了出来,完全是以处置这上千饥民的准备而来的。
“四周已经被各处墩军给封住了,你们就算闹出什么事,也是插翅难飞!”
片刻之后,管队官王炆镇气喘吁吁的叱喝着跪伏在脚下的上千饥民。
“既然大盘堡替你们作了保,你们也悬崖勒马,没伤了人命,今次之事不予追究。本官会协调各处,给你们发下一些口粮,尔等拿到口粮之后,便要尽快返回各自家乡……”
一名百户官的训斥像是一把大铁锤,砸得那上千饥民的脑袋在地上使劲磕碰着,溅起片片细碎泥土。
随后王炆镇便留下贾洪雨配合几个大盘堡的小旗官,在这里处理这些饥民,刘衍也派人将买下的一百七十多个孩子带进了大盘堡内。
刘衍拉着王炆镇入堡休息,二人到了总旗官厅内落座,王炆镇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不说之前刘衍率部帮着剿灭了铁撅山的贼匪,以及海边的海寇。就说此次,要是没有刘衍带着大盘堡的一百多墩军镇住了场子,这帮饥民绝对能血洗了大盘堡,周边的几处火路墩更是难以保存,到时候自己的年终考评可就要泡汤了。
还不仅如此,原本这一千来号饥民要怎么安置,王炆镇在来的路上也是伤透了心。这事必须拨得银子,否则饥民肯定会继续闹起来,那样一来肯定要杀人流血了。
可现在王家庄内的银子就是王炆镇自己口袋里的银子,瞅着怎么也要大放血。却没想到,刘衍买了这些饥民的儿女,将他们暂时安顿了下来。只要把这些饥民赶回了原地,自己再去夏河寨前千户所活动一下,让那些上官送送手,让这些饥民能吊着一口气,这事近前也就平了,远的处置就是行文这些饥民的原籍州县,让他们尽快过来领人。
第八十四章 安置
次日,聚集在大盘堡外的饥民终于走了,数百饥民在寒风之中扶老携幼向北退去。
管队官王炆镇为了妥善起见,还专门派总旗官贾洪雨带人一路“立送出境”,王炆镇自己则是在大盘堡吃了一顿酒宴后,高高兴兴的率部回了王家庄。
此时刘衍带着陈勋、汪博、王越、许铭、苗绍、张义六名小旗官站在堡墙上,望着逐渐走远的数百饥民,心中很不是滋味。
“赶上这样的世道,这样的灾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
刘衍闭上了眼睛,自己已经尽全力留下了五十户、五百多人,加上买下的一百七十多个半大孩子,也保下了七百来人,算是进了一番心力了。
“甲长,咱们回去开会吧。”
陈勋看着刘衍带着悲怆的表情,轻声说着,刘衍睁开了眼睛点了点头,说道:“走吧,另外派人将酒坊、肥皂工坊、晒盐场、火器督造处的主事也都叫来,另外赵主事也要一并过来,今天咱们要开一个大会了。”
“是。”
总旗官厅内,刘衍坐在中间,左边是陈勋、汪博、王越、许铭、苗绍、张义这六名小旗官,右边则是王芸禾、陈江氏、谭晓大、楚韵非、赵民这五名主事。
眼见人已到齐,刘衍便开始了议程。
首先便是处置刘衍买下来的那一百七十多个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孩子,男女各半,我准备让他们在堡内学手艺。”
刘衍有着自己的计划,这一百七十多个孩子之中,有八十二女孩,刘衍将这些女孩分成两部分,分别安置在肥皂工坊和酒坊内。肥皂工坊和酒坊内的制曲手艺都需要心细,这些女孩的年纪正好,可以学到一门手艺,同时也可以补充两个工坊的人力。
剩下的九十多个男孩,刘衍也是分为两批,一批在酒坊内负责蒸馏等工艺,剩下的安置在火器督造处学习手艺。
刘衍分配好人手之后,便对谭晓大、王芸禾与陈江氏三人说道:“这些还都是孩子,到了各处工坊内,既要让他们干活,也要耐心交给他们本事,他们之中有可造之材的话,也要重点培养提拔起来,他们都是咱们大盘堡的未来啊!”
“另外,这些虽然都是半大的孩子,可是也要发放薪酬,具体的金额就按照各工坊最低一等的薪酬发放,等到他们技术熟练之后,再酌情增加。”
三人恭恭敬敬的领命。
“对了,”
刘衍又对赵民说道:“赵主事也有事要做了,这些孩子都是苦命人,我想着赵主事要是有时间的话,不妨在堡内开一处私塾,教那些孩子读书识字,所需的费用都由堡内支取。”
赵民闻言顿时对刘衍肃然起敬,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事情,只见赵民起身行礼,恭敬的说道:“甲长眼光长远、宅心仁厚,此举对于那些饥民孩子来说,无异于脱胎重生,大人可谓是那些孩子的再生父母了,属下在这里,代这些孩子谢过大人!”
刘衍笑着将赵民扶起来,说道:“我这也是心血来潮,具体的事情还要先生亲力亲为啊。”
赵民正色说道:“此乃属下本份,自当竭尽而为!”
接下来,便是那五十户饥民的安置了。
刘衍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至于那五十户饥民,要尽快全部转为军户。”
赵民抱拳领命。
“现在军屯那边还缺少人手,晒盐场那边也是,我准备将这五十户军户分为两部分,三十户去军屯开荒,准备明年一同春耕。剩下的二十户到晒盐场劳作。”
此时陈勋兼顾着军屯事务,于是便跟楚韵非一起抱拳领命。
刘衍看着已经被累瘦两圈的陈勋,心中暗道:“有时间应该找一个专门负责屯田事务的人才了,嗯,找个时间去一趟王家庄好了。”
此番收容下来的饥民算是安置完了,剩下的便是具体的实施了,这些都有几名主事负责,不需要刘衍再去操心。
不过此次会议,刘衍还有一个议题,那就是扩编墩军各旗人马。
现在大盘堡的人口已经达到将近四千人,这样的人口规模在整个夏河寨前千户所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仅次于千户所城,只不过繁华程度还比不上千户所城,堡内的商铺基本上没有几个,都是一些小门小户而已。
所以刘衍也有扩编人马的人口基础,这次会议便要商议妥当,于是刘衍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样正好可以安置新来的饥民军户,以及楚韵非的一班手下。
对于扩军的事情,陈勋、汪博、王越、许铭、苗绍、张义这六个小旗官最为兴奋,这就意味着六人手中的人马更多了。
一旁的楚韵非也露出了羡慕的眼神,毕竟之前自己手下也有一帮人马,很是风光。不过现在楚韵非对于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那就是晒盐场的主事,安心晒盐赚钱就好,打打杀杀的事情还是让别人来吧。
于是楚韵非首先站了出来,说道:“既然甲长要扩编人马,那属下之前的那七十多个兄弟都是好手,如果甲长不嫌弃的话,属下肯定甲长收留,整编入各旗之中!”
刘衍大笑着说道:“好!现在楚主事已经是咱们大盘堡的一员,那些盐丁兄弟自然也是一样。”
随后刘衍便宣布新的军制,在原本旗的上面,增加一级建制,称之为哨。
现在陈勋等六名小旗官率领的各旗扩编为哨,具体如下:
原本队一级的建制统一为单一兵种,一队之中由一名队长(兼任旗手)、三名刀盾手、八名鸟铳手或长枪手组成,一队依旧是十二人的编制不变。
旗一级的建制由原本的下辖三队墩军,扩编为下辖四队墩军,其中两队长枪手、两队鸟铳手。一旗的主官称为旗总,另外配属一名传令兵(兼任鼓号手)、一名旗手。由此一旗的兵力达到五十一人。
在旗一级的建制之上便是哨了。
每哨下辖三旗兵力,每哨的主官依旧是陈勋、王越、汪博、许铭、苗绍、张义这六个小旗官,刘衍给他们每人配属一队护卫、一队夜不收、五名鼓号手、五名传令兵,一哨的兵力为一百八十七人。
如此,刘衍任命小旗官陈勋指挥前哨,小旗官王越指挥后哨,小旗官张义指挥左哨,小旗官汪博指挥右哨,小旗官苗绍指挥中哨,跟随刘衍行动。
小旗官许铭原来指挥的夜不收旗全部分配到各哨去,然后刘衍在剩下的夜不收墩军基础上,将缺额补充上,组建骑兵哨。
至此,大盘堡的墩军扩编之后便有六个哨的兵力,合计一千一百二十二人,在原本的兵力基础上直接增加了五倍。
此时众人听完了刘衍的扩编计划,都是瞠目结舌,一个小小的屯堡竟然要组建一支千人大军,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这样的兵力已经超过夏河寨前千户所的驻屯兵马了!
小旗官汪博小声嘀咕着:“甲长不会是被那上千饥民给刺激到了吧?”
其余几人都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