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禾犹豫了一下,不过随后还是倔强的说道:“我不,我要接着看。”
刘衍也没办法,只好命人取来一把扇子,递给了王芸禾。不过这屋子里面到处都是热气,扇扇子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酒了!”
就在这时有人发一声喊,酒坊上下人等都是露出兴奋神情,酒坊能做多久不好说,酿酒出来之后好喝不好喝也难说,但毕竟是新建的酒坊,从无到有干了几天,看到酒液从铜管流出,大家都有一种成就感。
刘衍以及身后的苗绍、王靖、王芸禾也都跟着振奋了一下,几人都盯着那几个铜管看,一股浓烈的酒味弥漫开来,这味道很冲鼻,丝毫谈不上香味,刘衍神色还算正常,其他人都皱起眉头。
钱皂看到大家神情,连忙解释说道:“甲长、诸位,这是酒头,但凡酒头都是这样的。这酒不是马上装坛子的,要等这一锅酒都蒸完,然后把酒混起来存几天才能卖。”
王靖已经在缓缓摇头,他尽管没喝过几次酒,但也算见过闻过,好酒那里会有这样冲鼻的辣味,这样的酒怎么可能卖到酒楼饭庄去,这酒坊恐怕要赔钱了,自己与刘衍的这桩生意怕是要黄。
其他人就算没怎么见识过,这点关节也能很快想明白,大家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禁不住看向刘衍。
但是让众人感到意外的是,刘衍神色依旧非常镇定,丝毫没有失望的样子,王芸禾更是细心的看出来,刘衍眉眼间似乎有喜悦的神色。
到底什么事这么高兴,大家此时也都糊涂了,钱皂倒是没注意这边,只是在那里吆喝说道:“上面用力搅和!”
站在木架梯子上那位学徒拿着木棍用力的搅动天锅里的水,铜管里面的酒淅沥沥的不断落入酒坛中。
酒坊里越来越热,铜管里滴出的酒也越来越少,站在木架梯子上那学徒大声吆喝说道:“天锅冒热气了!”
“风箱停住,快些换水!”钱皂大声喊道。
学徒们都在别的酒坊干过许久,对此已经训练得很熟练,又有人推着别的木架梯子靠前,将天锅里的热水舀出,下面又有人挑着井水入内换水。
很快天锅里的水就被加满,钱皂又大声吆喝着喊道:“拉风箱,添柴!”
风箱鼓动,火势缓缓变大,蒸桶缝隙弥漫出来的蒸汽又变浓了,铜管里滴下的酒水开始变多。
“甲长,现在出酒就多了。”钱皂解释说道。
“接酒的坛子不用换吗?”刘衍突然开口问道,他一直沉默的看着场中,这一开口吓了大家一跳。
钱皂有些糊涂的说道:“不换的,第一次出酒少,酒坛都装不了三分。
刘衍却突然笑了,一直盯着刘衍的众人又被吓了一跳,大家这才发现刘衍笑的极为欢畅,好像遇到了极为高兴的事情。
“换新酒坛接酒”刘衍突然开口说道。
钱皂一愣,从头到尾这位总旗大人都没什么主意,就说个“换新酒坛”?他下意识的开口说道:“甲长,酒坛也不便……”
“快换!”
钱皂话还没说完,刘衍便斩钉截铁的大声喝道。
这一声已经可以称得上怒喝了,屋子里的人都被吓得一颤,王芸禾杏眼圆瞪的看着刘衍,想不到一向和蔼的刘总旗也有这样的一面。
“不过还真的挺有气势!”
这边王芸禾怀着小心思,那边钱皂却不敢多话,连忙吆喝着几个学徒立即更换坛子接酒。
在这期间,钱皂心想这酒坊果真做不长,这位总旗大人果真在胡闹,根本不懂得酿酒之道。
“这味道冲鼻,把第一锅的酒拿出去”刘衍又说道。
刘衍的气势十足,酒坊里的学徒当然知道该听谁的,连忙又过来几个人将第一锅出的酒搬了出去。
刘衍身后的几人在彼此交换眼神,心想:甲长莫非是糊涂了,盯着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有什么用?
此时王靖浑身上下的都已经湿透了,汗水和水汽双重作用,让他难受的很,但是突然间,王靖发现身旁的王芸禾抽了抽鼻子,自己的这个闺女对味道比其他人敏感些,不过王靖马上也知道了原因,因为此时酒坊里弥漫的味道,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种冲鼻的酒味,而是一股浓郁的酒香!
这是真真正正的香味,当然不是什么芬芳,但却让你感觉到这是酒,而且还应该是不错的酒,酒味炽烈,但却带着几分清冽,组合起来却显得有些柔和。
酒坊里每个人都在抽动鼻翼,都在嗅着酒坊中的味道,满脸的不可思议,就连拉扯风箱的人都放慢了动作。
刘衍满脸都是喜悦,笑着说道:“别耽误了出酒,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
他的这句话声音不大,听到的人却都是一震,众人连忙又忙碌起来,钱皂在那里呆愣了下,却连忙跑到蒸锅附近,伸手捞了一把酒水,就那么直接喝起来。
一口下肚,钱皂整个人呆在了那里,呆了会,又情不自禁的舔舔自己的手掌,又去捞了一把,喝了几口,又呆愣在那里。
苗绍叮嘱了句烧火添柴的伙计,也快步跑过来,他还知道拿个酒碗,接了点酒喝了口,他也是呆在了那里,然后又喝了口,酒碗掉在了地上,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蒸桶。
此时整个酒坊里已经全是酒香,闻过前面那些冲鼻的味道,对比起来,现在的味道格外醇香,每个人都下意识的大口呼吸。
片刻之后,所有人都的眼神都看向了刘衍,刘衍精赤上身,汗水流淌,可他脸上全是自信的笑容,已经没有人觉得他故作声势,已经没有人觉得他不懂装懂,每个人都在震撼。
“刘总旗当真是能者无所不能,还真知道做酒,而且知道怎么做出来好酒!”王靖愣了愣,笑着开口说道。
苗绍激动的说道:“甲长你真是了不得!”
此时每个人都在夸刘衍,但大家都不觉得这夸赞有什么过分,这事实在前,每个人都觉得刘衍配得上。
王芸禾更是震惊的看着刘衍,心中暗道:“这个男人到底还有多少本事没有展露出来?”
“啊!”
呆愣在那里的钱皂猛地一声大喊,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大家都是看过去,只见钱皂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怎么从来都没想到过,怎么大家都没想到过,师傅教我,出酒就出酒,然后把前后的酒搀和起来就可以买,怎么没想过这第一锅的酒不能喝,第二锅才是好酒,我以前怎么就不知道尝一口!”
那边苗绍也是恍然大悟,左手重重拍在灶台上,大声喊道:“原来这么回事,原来这么回事,怎么就没人想到!”
钱皂脸上突然淌下眼泪来,在那里撕心裂肺的说道:“能做出这酒,今后我在做酒这一行当里也能留下名号了,能做出这酒,整个山东,不,算上河南、北直隶和更远的地方,都会买这酒。”
相比于众人的感叹,王靖此时却拍手大笑道:“要发财了,要发财了!”
刘衍笑着看着众人,此时学徒们还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第二锅出酒比第一锅要多很多,已经有人把新酒坛拿了进来,准备替换接满的那些,刘衍却回头说道:“这里发生的一切对咱们无比要紧,你们不准对任何人讲,包括自家父母兄弟,明白吗?”
听刘衍说的这么慎重,大家都是点头,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酒坊的利益和他们也息息相关,看到那些酒坊师傅的狂喜状态,所有人都知道这法子的不凡,当然明白保密的重要性,所以答应的都很坚决。
刘衍又对苗绍说道:“回去调你手下的墩军过来,从此刻起,这酒坊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进出!”
第七十章 大盘堡烧锅
苗绍连忙答应,来不及擦汗,穿上衣服匆匆忙忙出门了,王靖想了想低声对刘衍说道:“刘总旗,还要和这里面的伙计们再签一份契约文书,如果泄露这法子,那就赔一笔重金,让他们留在大盘堡内世代为奴。”
刘衍点点头,扬声说道:“都不要发呆发愣,今天才刚刚开始,大家都抓紧做活!”
刘衍这句话说出,酒坊里的每个人都没了走神恍惚的状态,立刻开始忙碌起来,经过刚才的事情,他们已经把刘衍奉若神明。
连钱皂和其余六名酿酒师傅也都停止了疯癫,精神百倍的开始忙碌起来,刘衍含笑看着,又扬声说道:“每一锅出的酒都要单独用酒坛装,要单独标记,谁也不能弄混了!”
后面钱皂笑着说道:“我去写标记。”
眼见酒坊众人个个兴奋,刘衍回头却对众人说道:“这里有我一个人就足够,你们也热坏了,快去休息吧。”
看完刚才精彩的一幕之后,众人也觉得汗流浃背很不舒服,听刘衍这么说,都打了个招呼出门。
王靖和王芸禾准备先去总旗官厅等候,这酿酒生意看来是肯定赚钱了,具体如何合作,还要等着刘衍过来商议。
刘衍还特意嘱咐道:“王掌柜、王姑娘,外面寒冷,一定要在外屋等到汗水干了再出去,以免染上风寒。”
王靖抱拳谢过,道了一声先去总旗官厅等候,王芸禾则是低头笑着答应了一声。
随后苗绍走在最后,却被刘衍拽住,低声说道:“告诉许小旗,让他也派几个夜不收过来盯着,墩军们做事太按照规矩来,难免被人哄骗,夜不收也来顶着,从现在起,不许这里的人出门,只能呆在酒坊里,然后要查清他们家人在什么地方,现在就去办,要快!”
苗绍点点头,也急忙跑了出去。
第二锅出酒最多,时间也长一些,接下来又换了两次水,第三锅酒味已经有些淡,第四锅更淡,第五锅味道已经有点发酸。
“二锅出酒和三锅出酒可以混起来,味道就更加合适。”
钱皂现场在那里把几种酒兑起来,也不用讲什么比例,直接混合就好。
“扬州和江南那边口味偏淡,如果将来有需要,可以把第四锅掺进去。”钱皂抿着嘴说道。
出完五锅酒的酒粮已经变成酒糟,被迅速的清理出来,这个东西也可以卖钱,是非常好的猪饲料,可以卖给各处的农户赚钱。
地锅蒸屉上的纱布拿出来在水里一泡,然后拧于又铺上,徒工们紧张的放置酒粮,准备下一个循环。
看着学徒们在这边忙碌,钱皂叮嘱烧火的徒工几句,也跑过来奉承着说道:“甲长,这样的好酒肯定好卖,好酒要有个好名头,甲长起个名字吧”
刘衍沉吟一下,笑着说道:“这种酒应该叫二锅头酒,不过我看就以大盘堡为名好了,这酒就叫做大盘堡烧锅!”
钱皂笑着拍手说道:“好,大盘堡烧锅,我看用不了多久,便可以风靡整个山东了!”
其实刘衍的这套做酒的工艺就是后世北京的二锅头酒,之所以起了别的名字,倒不是为了避嫌,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酒要再过几十年才会出现,这也没什么可避讳的。
只是刘衍想到自己如果起了二锅头这个名字,那难免被其他做酒的师傅给琢磨出方法来,这大盘堡烧锅的名字中规中矩,不存在泄露工艺的问题。
刘衍从前所学,和做酒没有丝毫关系,但是也知道很多酒上的知识和典故。
二锅头的典故刘衍曾听过许多次,说是从前做酒,第一锅的所谓酒头中杂质太多,喝下去烈性太大,对人有害,而最后一锅的酒尾则是太淡,已经没有酒味了。
有京城的赵家三兄弟改进了烧酒的工艺,“掐头去尾”做出了二锅头,然后行销天下。
二锅头并不是什么顶级的名酒,但他的酿造工艺并不那么复杂,而且在这个价位上足够清冽醇厚,远胜过同等档次的烧酒,另外一点,他是用高粱酿造的,高粱的价钱比米麦豆不知道要便宜多少,成本已经低了很多。
只需要“掐头去尾”,烧酒的质量能提升百倍,这效果类似于点石成金,这样的变化特别具有戏剧性,所以更能让人记牢。
刘衍记得很清楚,在北方,二锅头的确是很大众的白酒,而且大家喝它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便宜,是因为二锅头的味道的确不错。
尽管对历史进程的记忆比较模糊,但赵家三兄弟改进工艺制造二锅头的时间,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是满清康熙年间,和现在相隔几十年,刘衍这个还是能够确定,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出现这种酿酒的方法。
这个时代的信息流传太慢,王家庄内发生的大事,没人传信,相邻的百户所十天后能有耳闻就不错,刘衍一直担心二锅头的工艺早就出现,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一个屯堡的甲长跟酒坊酿酒扯不上一点关系,不知道也是正常。
但这个工艺总值得赌一赌,一石高粱官价二百文多一点,要是跟王靖合作的话,价钱应该比这个要低得多,但一斤好酒几十文总能卖得上,酒坊的这些数据刘衍一直在关注,按照这种“掐头去尾”的酿造法子,一百斤高粱能出五十多斤酒,一石官制一百二十斤,能出差不多接近七十斤酒的样子,也就是说,十倍的利润很轻松就可以拿到,更多也不是不能。
在没有出酒之前,刘衍一切都不能确定,只能说是在赌,但今天来到这酒坊现场,等到第二锅酒出来,再看看钱皂和一众酿酒师傅、学徒们那发自内心的震撼,刘衍便知道自己做对了。
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鼻尖缭绕着似曾相识的酒香,刘衍这次真的神游天外,他在纳闷,这样简单的法子,这些做了十几年几十年酒的老工匠居然没有发现。
不过想通也很容易,大家为了生计开设酒坊,赚的是一点辛苦钱,那有什么劲头搞创新发明,而且在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体系里,师傅所传授的东西都是真理,唯恐改动后出了岔子,就这么一代代传承下去,直到某一时刻某一个人灵光一现,或者有心人总结发明,找出这个法子来。
从前不分几锅,酒就混在一个坛子里,最后再混合在一起,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浪费,实际上差的味道和杂质全部掺杂在酒里,想要好喝,只能用好水、好曲、好粮食,通过提升成本来来提升味道,没人会想到这么简单。
实际上,这法子处于人的思维盲点,就算偶尔发现,也觉得是偶然,不会当成一个点石成金的发明。
舍弃第一锅和最后一锅的法子提出后,接下来的工作刘衍就提不出太多意见了,钱皂和一众酿酒师傅体现出做酒工匠的经验和能力,他们逐渐调整天锅里凉水更换的时间和次数,让第二锅出的酒味道更加甘洌醇厚,让每一锅酒母酒粮能蒸出更多的好酒来。
甚至连废弃不用的第一锅酒头和最后一锅的酒尾,钱皂都找出了应用的法子,他直接把酒头酒尾掺入新的酒粮之中,然后进行蒸酒,结果蒸出来的烧酒别有风味,变得有些醇香浓厚。
其实所有的工作,刘衍只做了一项,他只是提出了“掐头去尾”的概念,但这一个概念,就给钱皂和其余六个酿酒师傅打开了一扇窗,所有从前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在这个概念上丰富的应用起来。
一直到这天夜幕降临,天色黑暗,众人才停下了工作,每个人脸上都有恋恋不舍,钱皂和几个酿酒师傅满脸疲惫的神情,但双眼却闪闪发光。
一坛坛的美酒摆在酒坊中,上面贴着钱皂写的标示,苗绍已经完成了刘衍的吩咐,回到了这边。
晚风吹过,酒坊中的热气飘散不少,所有在酒坊里做工的人都被叫了过来,刘衍笑着扫视一圈,身后苗绍低声说道:“甲长,酒坊里的人全来了。”
“今日出酒,你们有大功,钱皂和几个酿酒师傅每人奖两个月的工钱。其余学徒每人奖励一个月的工钱。”刘衍朗声说道。
话音未落,一片惊呼声响起,钱皂等一众酿酒师傅及学徒错愕之后,全都笑得眼睛都睁不开,按照苗绍与众人谈好了工钱计算,这可是将近十两银子的赏格,惊喜之后,众人连忙跪下感谢,刘衍笑着上前把人搀扶起来,又开口说道:“其余修建酒坊的那些工匠,也都再奖一个月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