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623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朱允炆瞳孔一凝,对于如此直接的买里多少有些惊讶,转念一想,这些人也没什么文化,说话直来直去惯了,不由回道:“首领这个问题问得好,朕秉承太祖之志,对外怀柔远人,施恩以博,今遣使臣进入辽东,若诸部落敬顺天意,诚心来朝,明廷自会帮其设置卫所,给印信,授以名分、赏赐,开商道,通往来,共享太平之福。若有部落不听,朕会再派使臣招抚。”
  买里直肠子一个,追问:“若再不听明廷呢?”
  朱允炆回道:“三派使臣。”
  “若依旧不听呢?”
  买里继续问。
  朱允炆端起茶碗,呵呵笑了笑,平和地说:“大明有个词,叫三顾茅庐。若三顾而不来,这茅庐怕是会着火啊。”
  通事听闻之后有些为难,三顾茅庐是成语,不好翻译,干脆就简单点来,翻译过去:“请三次不来,就烧了他们的房子。”
  买里深吸了一口气,这个问题可就有点严重,要知道明廷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怎么重点“关照”过辽东,结果有不少女真部落只好选择臣服于高丽(朝-鲜),人家现在是朝-鲜的人,怎么可能会听从大明的招抚……
  “怕是有战事啊。”
  买里有些不安。
  朱允炆听闻,摆了摆手:“大明一向恩怨分明,是大明的朋友,大明愿意保护,绝不加害,是大明的敌人,大明愿意消灭,绝不手软。他日买里首领返回平住,可以将朕的话转知其他首领。”
  买里耷拉着脸,迫不得已点了点头。
  这个年轻的君主哪里有“怀柔远人,施恩以博”的样子啊,这不是赤果果地威胁吗?
  朱允炆似乎看穿了买里的心思,起身看向通事,严肃中带着几分肃杀之气说:“告诉他,朕的话绝非威胁辽东女真各部落,而是宽仁的通报。”


第七百五十六章 交趾,残余流寇(一更)
  宽仁的通报!
  解缙、茹瑺等人不由地皱紧眉头,朱允炆如此锋芒毕露,如此咄咄逼人,与宽仁实在是不沾边啊。不过皇上与使臣对话,臣子确实不好直接打断。
  买里听清楚之后,不由地打了个激灵,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杀气有些重啊。
  朱允炆真的没有威胁女真各部落,经过漫长的思索与种种考量,东北战略已初步形成,那就是十六个字:
  摒弃羁縻,完全控制!
  臣我则存,敌我则亡!
  历史上的朱棣太过怀柔,一味封赏女真各部落,怀柔各部落,虽在设置了诸多卫所与奴儿干都司,看似控制了东北,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控制和放风筝差不多,手与风筝之间,只有一根几乎看不到的线。
  朱允炆不打算放风筝,自然不需要什么线,东北是大明的,女真可以选择站着听话,也可以选择坐着听话,当然,也有选择躺着听话的权利。
  买里多少有些胆战心惊,别看朱允炆年轻,但毕竟是大明的主人,一句话可以翻天覆地的人物,为了保护自己的部落,买里当即表示:“不管其他部落如何,我的部落一定是臣服于大明的。待我回去之后,定会告知头目阿哈出,力劝其早入大明朝贡。”
  朱允炆笑了,表示道:“大明绝不会亏待自己人,买里首领千里迢迢而来朝贡,送来的礼物朕很喜欢,为表诚意,还请收下回馈之礼。”
  茹瑺见朱允炆看了过来,便将早已拟定好的回礼清单拿出来,递给了买里。
  买里看不懂,通事则在一旁翻译。
  诰印、冠带、袭衣,这是最基础的。但在这之外,朱允炆还特意加了八千贯的宝钞,并让通事翻译宝钞的妙用,可以购多少车粮食,足够多少人吃多久。
  朱允炆不可能直接给买里粮食,路太远不好运,但可以给买里宝钞,让其知道宝钞的价值,他自然而然会将宝钞拿出来用。
  只要买里使用宝钞,就需要与大明产生贸易关系,贸易关系一旦建立,商人进入买里部落的时间也就不远了,到时候买里部落多少人口,老弱青壮多少,生活方式如何,战力如何,将一目了然……
  多给点钱,少给点物,野人女真也不全是野人,人家虽然还是半游牧半狩猎生活,但并不妨碍人家学会价值交换,商品交易。
  再说了,不给好处,谁愿意给大明办事?
  买里很是震惊,八千贯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但很清楚,这笔钱足够换自己部落半年吃的粮食,要知道自己部落的人每年都有饿死的啊,有着大半年的粮食,完全可以养活更多人,朝贡大明的选择果然是对的。
  朱允炆见买里满意,也放心下来,安排北平布政使司的官员好好招待,指示平安务必派人护送其回辽东,并在正月二十二日启程返京。
  回程途中朱允炆停留过多,而是一路向南,二月七日抵达徐州,于徐州换船顺流而下,并在二月十五日抵达淮安。
  船只劈开涌动而来的波浪,激起水花无数,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一声声军号声传递着讯号,三艘大福船以品字型拦住了一艘中型宝船,勘验身份之后,大福船让出水道,宝船缓缓驶入交趾爱州大军港。
  侦察兵千户索靖立于船头,百户杜渐、房崇站于其身后,身姿挺拔如冲天之剑。交趾多邦指挥史孙成、爱州卫指挥王资带二百军士,站在军港码头迎接。
  索靖带人下船,孙成、王资主动迎了上去。
  别看索靖只是千户,官位低于指挥史,但孙成等人不敢有半点怠慢,韩观千叮咛万嘱咐,来人是大明精锐侦察兵,战力不详,脾气不详,本领不详,怠慢了他们自己不祥。
  孙成笑呵呵上前,道:“索千户远来,路途之中可还顺利?我等已备好接风酒宴,快请。”
  索靖不苟言笑,威严地看着孙成,直刺主题:“我等奉皇命来交趾,是为了消灭流寇山贼的,不是来吃饭的,直接去升龙城吧。”
  “这……”
  孙成没想到这人如此冷漠,也不好违背其意愿,只好牵马出来,带好其装备后,打马奔向升龙城。
  升龙城,都司衙门。
  韩观审视着舆图,眉宇之间是散不开的忧愁,最近几次作战都不顺利,折损军士已超出三百。
  大明军士并不畏作战,也不怕死,只不过密林作战不是寻常军士的特长,而且安南流寇在森林中布置了大量陷阱,冒然进入,损失不小。
  可不打他们吧,山林范围那么大,根本无法包围,也不可能处处设防,流寇山贼偶尔还会冒出头来,突然袭击明军,再这样下去,明军迟早会被拖垮,一旦流寇抓住破绽,定会给明军带来大的损失。
  就在韩观一筹莫展的时候,孟察、江成周联袂而来,江成周更是急不可待,隔着门就在外面喊了起来:“韩都司,来了,他们来了。”
  韩观眉头一动,看向匆匆走来的两人,问:“在何处?”
  “已不到十里。”
  孟察抢先回道,江成周连连点头。
  韩观大喜,命人牵马,出城迎接,一队人出了升龙城还没走出三里,就看到远处一道烟尘滚滚而来,面前的风也似乎变得凌厉起来,让人不由地面色凛然。
  勒住战马,韩观端坐于马背之上,没过多久,一队骑兵便飞奔而至,为首的正是带路的孙成,侦察兵千户索靖等人。
  索靖见韩观迎接,带人下马行礼,拿出印信:“京军侦察兵千户索靖携三百军士入交趾协助平贼寇,见过韩都司。”
  韩观下马勘验过符印后,交给索靖,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一支人数并不多的队伍,这些人高矮不一,似乎并没有严格的标准,每个人身上的装备也不甚相同,有人腰间挂着绳索,铁钩,有人腰间挂着短剑,甚至还看到有人腰间悬挂着两个酒葫芦。
  不见一柄大刀、长剑、盾牌,无一例外,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大行囊,里面有什么东西并不清楚,背后还有一个粗大的箭壶,至少有三十支箭,马鞍上悬着一把弩,非弓。
  也没什么嘛。
  韩观看不出来这支军队有多少新奇之处,而且人数这么少,加上索靖也才三百零一个,可他们的对手是三千余人流寇,自己调动两万军队都吃了亏。
  无论如何,韩观还是很礼遇地说:“诸位远道而来,还请入城暂且歇息,稍后我们再论说军情。”
  索靖答应下来,带人入城,却没有接受韩观安排的饭局,只说侦察兵吃饭问题自己解决,无需劳烦,这多少让韩观感觉意外。
  既然人家自己安排,那就自己吧。韩观没有勉强,在安顿好之后,便召集军官与侦察兵索靖、百户杜渐、房崇等人集议军情。
  韩观指着挂在墙上的交趾舆图,手持一根老竹,点了两下:“眼下胡氏与陈氏流寇主要流窜于西北部的黄连山与西部的交趾山脉,地势险峻,林密难行,就目前掌握的情报,流寇主力在这里,即莱岭,应该有一千多人。”
  索靖、杜渐、房崇等人仔细看着舆图,并没有说话。
  韩观见状,进一步提醒:“这批山贼流寇多是军士出身,善于布置陷阱,熟悉山林作战,都司曾调两万官兵入林围剿,折损不小。”
  索靖站起身来,走向舆图,目光盯着莱岭:“这里是敌人的主力在这里是吧?”
  韩观:“没错!”
  索靖简单地说了一个字:“好,先打这里。”
  韩观皱眉。
  孟察有些不服高冷的索靖,说:“千户莫要掉以轻心的好,莱岭山高路远,想要接近都是困难,而且那里是流寇主力,你们只有三百人……”
  索靖走向椅子,坐了下来,毫无表情:“侦察兵打的就是主力,要不然我们来这里作甚?”
  韩观与孟察等人感觉脸有些隐隐作痛,索靖这是公然看不起交趾都司啊。
  江成周见气氛有些不和谐,连忙起身说:“侦察兵是精锐,可毕竟要深入密林,不说要防备流寇陷阱与袭击,还可能迷失方位,不妨先清剿外围,再图谋莱岭……”
  索靖将桌子上的茶杯拨至一旁,冷冷地说:“不用如此麻烦,直接拿下莱岭,流寇失去首领,必不成气候。若如你们一日日耗在外围,即便是清剿几个流寇,又能有多少成效?须知杀敌要直指要害!”
  孟察有些暴脾气,见索靖语气中带着奚落与指指点点,不由拍桌子喊道:“想要深入密林哪里有那么容易,我们不是没有试过!你们如此托大,小心损兵折将,无法给朝廷交代!”
  索靖呵呵一笑,靠在椅子上,从袖子中抽出一张纸,两指一夹,丢给韩观:“侦察兵无需给朝廷交代,我们只给皇上交代,这里是我们需要的东西,明日一早准备妥当,我们也好早点入山。”
  韩观拍手,按住沿着桌面飞来的纸张,拿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简单至极的要求:
  六百斤盐,三百斧头,十个罗盘,十个向导。
  “就这些?”
  韩观难以置信。


第七百五十七章 侦察兵血的试炼(二更)
  翌日,韩观站在升龙城新建的城墙上,目送索靖带人离开,这是一群奇怪的人,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在征安南时,韩观曾问过汤不平侦察兵的人到底有多强,汤不平当时只说了句:“正面搏杀,我赢。其他,我死。”
  汤不平的本事韩观是清楚的,强横如薛禄、纪纲、袁岳,都只找汤不平切磋过一次,没有人会找他切磋第二次。
  可即使是这样的人物,对于侦察兵也有着深深的忌惮。只是,他们只有三百人,当真能深入原始森林,与安南众多流寇搏杀吗?
  韩观有些担忧。
  索靖、杜渐、房崇等侦察兵却没有半点担忧,甚至是目光中透着兴奋与渴望,在抵达交趾山脉娇女隘附近时,孟察指挥军队放开通道,让索靖等人入山。
  交趾山脉连绵两千余里,但山口的数量却不多,尤其是北部,只有一个山口,那就是娇女隘。
  流寇最初也想控制娇女隘,只不过韩观拉来了一些神机炮,送他们去了西天,自那之后,娇女隘就牢牢掌控在明军手中。
  虽然交趾山脉山口不多,但毕竟一些山的高度并不算高,坡度也不够险峻,虽然不能行动大军,但通过绳索、藤蔓走几十人还是可行的,这也就导致明军防守困难,难免顾此失彼。
  索靖站在娇女隘,看着两侧的高山,对孟察说:“外围加强防守,让军士再坚持一段时间,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孟察看着依旧有些大意的索靖,有些着急:“千万不能小看了他们,陷阱很多……”
  索靖摆了摆手,打断了孟察,转身看向身后的军士,威严地下令:“入山!”
  “遵命!”
  众人齐声,从马背上取下所有的物资,背负行囊,整备妥当后,便在十个向导的带领下进入了交趾山脉。
  孟察无奈,只好命令军士警惕,严防死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6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