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
不!
唯有朱棣一人!
所以,一直以来,朱允炆都没有动朱权,哪怕是明旨削藩,也没有提朱权,就是告诉他,只要你愿意主动提出来撤销藩王护卫与官属,那想到哪里当王爷自己挑地方。如果你不愿意被削藩,那就留在大宁,我也不会收拾你,安心守城吧。
朱允炆不希望朱权反叛,虽然历史中记载了他有野心,哪怕是被朱棣安排到南昌之后还十分不满,躲在房间里穿着龙袍,让官属喊自己皇上,活脱脱的阿Q了一番。在朱棣死后,朱高炽上位时,还上书说南昌并非他的封地,言外之意,自己想搬家了……
对于这个家伙,朱允炆知道他的不安分,但不知道他能不安分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分清楚民族大义,家仇国恨。
“诸位有没有想过,南京想要出兵北伐,只准备工作就需两至三个月之久,加上路途遥远,深入北地,怕要五六个月之久,一场战事下来,大半年都过去了。而若从北平出兵,则无需如此之久。”
朱允炆不着痕迹地说道。
徐辉祖没有察觉到其中的深意,回道:“眼下我朝虽执行的是强干强枝战略,然任意地方都司,始终都不宜超出京师主力。若朝廷要大规模北伐,自京师出主力是理所当然的事,虽耗时耗力,但也没有其他可选之法。”
解缙隐约察觉到了什么,却也拿不准,只提议道:“北平乃是北方战略要地,可视为北伐大本营所在。眼下正在充实民力,不妨将其升格为北-京。”
“北-京?”
郁新等人听闻之后,虽有些惊讶,但也并不太过意外。
洪武朝时期就有北-京与南京“两京”,不过那时候的北-京是开封,不是北平。
可开封被战场打烂了,哪怕是封为北-京多年,也没恢复宋朝时帝都的水平,人口更是不多,经济也落后,朱元璋视察几次,心酸之下,又把开封的“北-京”称号给取消了,之后虽然没有设置北-京,但北平已成了事实上的北方京府。
眼下这种情况,将北平升格,给它给“北-京”的称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看出来了吧,所谓的北-京、南京,其实就是北方京府,南方京府的意思,“荣誉称号”的属性是大过地名属性的……
朱允炆深深看了一眼解缙,微微点头,道:“若将北平升格为北-京,那燕王封地就要改一改了……”
毕竟京府类似于一国首都,哪里有首都里面还附带藩王封地的,这到底是藩王的地盘,还是皇上的地盘……
解缙、郁新等人有些郁闷,燕王虽然交出了三护卫与官属,但没搬家,也没交出来土地,所以就有了现在的麻烦,让他搬家,总得找个差不多的地方置换吧,要不然他是住哪里,吃什么……
“皇上,此事不急,臣以为可等燕王回京之后,让其居留京师,朝廷收其田产,所得产出,按旧制折算给燕王府即可。”
杨荣提议道。
朱允炆认可杨荣的提议,思索了下,便说道:“改北平为北-京之事,也等燕王回京再议吧。大宁是否有战事,战事结果如何,两个月内便可分晓。一有急报,立刻上奏吧。”
“臣等告退。”
解缙等人行礼离开。
朱允炆没了心思继续批复奏章,距离的遥远,让自己根本无法掌控大宁与辽东,即便是安全局拼了命的送情报,自大宁到南京,也需要七八日之久,带着情报回去,都半个月了,仗该怎么打,打成啥样,自己说什么都是没作用的。
现在唯一能相信的,就是盛庸、瞿能、朱棣,能处理好这一切,或许还应该加上辽东的杨文,嗯,大宁的朱权。
进入后宫,朱允炆突然想起什么,对守门侍卫问道:“多少次了?”
原本严肃的侍卫在这一刻竟也笑了下,道:“已有二十三次。”
朱允炆心情好了不少,吩咐道:“那就让他们继续来,卖个破绽,抓回来也不打紧,总要给他们一点希望。”
侍卫连连点头,但也摸不着头脑,皇上原来是这样“玩孩子”的啊……
钟粹宫外的亭子里,韩夏雨拉着朱文奎,道:“我们一定可以出去的,明天我们就藏在车里,我打听好了,明日有一批医用纱布要出宫。”
朱文奎揉了揉自己的胳膊,好像起痱子了,都怪韩夏雨出的馊主意,今天天气有点热,还让自己藏在被子里,说要抱着被子躲过检查,结果检查没通过,还被人抓了……
“好,我明天背了课还来找你。”
朱文奎觉得很刺激,一想到可能溜出去,就充满了期待。
“那么小背什么课……”韩夏雨嘀咕了两句,然后塞给朱文奎两块糕点,说道:“回去吧,再晚点你母后又要数落我了。”
朱文奎收起糕点,蹦跶地跑了。
韩夏雨看了看不知道哪里钻出来的内侍与宫女跟上了朱文奎,就一阵沮丧,自己不是离不开皇宫,是因为朱文奎太惹眼,那么多人明里暗里跟着,能混出去才怪……
不过,谁让自己说过要罩着他。
朱允炆走了过来,对嘀咕的韩夏雨说道:“想出去也不是没办法啊,只要你背下来《三字经》。”
韩夏雨被吓了一跳,转身见是朱允炆,连忙说道:“姐夫,我才不要背书,我想出去看看,你答应过我的……”
“我答应过你什么?”
“答应我看京城最好的风景,吃最好的糕点,穿最好看的衣服……”
韩夏雨说着说着,见朱允炆鼓励的眼神,终于明白上当了,这不就是说的皇宫……
“我不服……”
韩夏雨发现自己被朱允炆坑了,郁闷的喊道。
朱允炆正色道:“你和文奎想什么办法离开皇宫,朕不管,只要你们能出去,随你们。可如果出不去,你就得回来好好的背书,智慧都在书里面,朕记得有一本书,叫做《孙子兵法》,要不你试试?”
“读《孙子兵法》能出宫?”
韩夏雨问道。
朱允炆点了点头,道:“只要你看得懂,还能给文奎讲清楚了,以你们两个的智力,出宫不过是小事耳。当然,你们需要个先生……”
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怀鬼胎
小孩子的天性是玩,按照后世幼儿园的定位,除了基本的生活外,核心内容就是教孩子怎么玩……
可如果将这一套搬到大明皇宫里来,估计马恩慧要发疯,她一直希望将朱文奎培养为一个优秀的帝国接班人,恨不得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都是作诗,这才近四岁的娃,每天都得拉去背书。
朱允炆很是担忧,虽说古代神童有,像是五岁称大象的曹冲,六岁就已“词情英迈”的王勃,七岁鹅鹅鹅的骆宾王,还有砸了人家大缸的司马光,十二岁拜相的甘罗……
远的不说,就是明朝的刘伯温、已经在启蒙的于谦,还有后来的张居正,严嵩,包括那个三岁就能写诗的李东阳……这都是响当当的神童。
可问题是,老朱家没神童的基因啊,上至自学成才的朱元璋,下至近乎文盲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满打满算,数来数去,就没听说过哪个皇上是神童的,唯一智商高的嘉靖皇帝,也没听说他三岁能写字,五岁写诗词啊……
这么早就教育读书写字,对孩子来说实在是有些压制天性了。
为了避免朱文奎在心理上抵触与反感学习,朱允炆选择了“曲线教育”的方式,他们不是想要出宫吗?
那就一点点斗。
学一招,用一招,不先学四书五经了,咱改三十六计去。
至于先生,那就解缙吧,以他的才华,解说兵法是完全没问题的,反正这个家伙迟早要教朱文奎,顺带教下韩夏雨也没啥,学习结束之后,还能实践实践……
因为不是正式的出阁读书,也就没有那么多礼仪,简单的见个面,拉个家常,行个礼,也就成了……
克鲁伦河。
哈什哈看着水草丰美的草原,指着前面的克鲁伦河,对坤帖木儿说道:“大汗,我们在这里休整一日如何?”
坤帖木儿皮笑肉不笑地答应着:“一切全凭大相安排。”
这一次东征,坤帖木儿是不想来的,无论哈什哈是准备对付鞑靼,还是想要谋取大宁与辽东,对自己而言都是没好处的。
可是,腿虽然长在自己身上,但去哪里自己说了不算。
哈什哈需要自己亲自来,一是“携大汗以令鞑靼各部”,二是威慑其他小型蒙古部落,比如来的时候是五万人,现在已经成了七万人,多出来的,那都是抢来的……
一句“不服大汗命,当倾力讨伐之”,足够哈什哈抢大半个草原了。
“就地休息,注意警戒。”
哈什哈下达了命令。
此番东征,哈什哈带足了主力,包括额日和木、卓力格图、岱森达日等随同出征,甚至连在那达慕大会上表现优异的昂沁也带了过来。
大帐中,哈什哈召集一干核心,商讨接下来的行动。
“我们距离乔巴山也就两日路程,关于朵颜卫的情报还没汇总出来吗?”
哈什哈冷脸问道。
巴锡渥脸色有些难看,因为这件事就是由他来负责的,可这都跑了好多天了,自己的人还没调查清楚朵颜卫、福余卫的情报。
“据调查,朵颜卫实力也不容小视,加上其吞并了泰宁卫,现在至少有四万勇战之士,加上那福余卫,合计应超出了六万。”
巴锡渥拿出了自鞑靼处取得的情报。
哈什哈有些愤怒,斥责道:“鞑靼提供的情报焉能全信?若他虚报朵颜战力,我军如何行动?若因此而失利,你来负责吗?”
巴锡渥哭丧着脸,不敢回答。
自己也想拿到朵颜卫、福余卫的真实情报,可是不容易啊。要知道朵颜三卫投靠了明廷,平日里蒙古部落视其为叛徒,谁都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现在突然要调查情报,哪里来得及……
额日和木见状,劝道:“朵颜卫毕竟与我们隔绝太久,仓促之间很难取得其情报。待到了乔巴山,与阿鲁台等人汇合之后,再筹谋朵颜卫也不迟。”
哈什哈沉吟了下,没有追究巴锡渥,而是看向众人,道:“朵颜卫、福余卫想要借助我们的力量得到大宁与辽东的驻牧权,我们想要借助这次机会彻底消灭朵颜卫与福余卫,自从草原之上,再无叛逆之臣。无论朵颜卫的力量如何,都不可能是瓦剌与鞑靼精锐的对手,我现在担心的是大明!”
卓力格图走出来说道:“朵颜卫虽然名义上归属大明,但大明从未相信过朵颜卫,而朵颜卫也并不是真心臣服大明。臣以为,只要我们给大明承诺,此战只图谋朵颜、福余卫人口,草原依旧是大明的,相信他们会作壁上观。”
岱森达日站出来反对:“如何给大明承诺?朵颜卫毕竟还是明廷附庸,其位置又邻近大宁。一旦朵颜卫避难至大宁,明朝不出手也得出手。臣以为,当在乔巴山会盟时,直接杀掉朵颜卫与福余卫首领,而后奇袭其大本营,一战荡平,而后班师。”
额日和木有些担忧,说道:“在会盟时杀掉朵颜卫与福余卫的首领,影响会不会太大一些?若是如此,日后大汗召集各部落前来,谁还敢来?”
岱森达日坚持道:“非常时期,哪里顾得上那么多。若让其离开,再想打岂不是更难?历来都是成王败寇,只要消灭了敌人,他日谁不服,灭了便是!”
哈什哈看着他们争执,抬了抬手,喝了一声,帐内安静下来,说道:“不择手段,方成霸业。再说了,即是杀了朵颜卫、福余卫首领,罪过也不是我哈什哈的,而是大汗的。要知道这世上,大汗人选可是很多的……”
众人顿时不再言语。
哈什哈这是将坤帖木儿当做了玩偶,打算玩坏了之后,再换一个新的……
瓦剌部落在图谋吞掉朵颜与福余两卫,壮大自身的实力。而在乔巴山的鞑靼部落,却没有配合的意思。
阿鲁台、马儿哈咱、也孙台聚在帐中,吃着羊肉,喝着酒,议论着惊天动地的阴谋。
阿鲁台喉结鼓动,吞咽下食物,吧唧着嘴巴:“哈什哈就要来了,都准备好了吧?”
也孙台将手中剔肉的小刀在掌心一转,旋即握住刀柄,插在桌案上,冷厉地说道:“自然准备好了,只要他敢来,就让他有去无回!”
马儿哈咱阴笑着,端着一大碗酒,开口:“哈什哈以下犯上,弑杀大汗,又擅自拥立坤帖木儿为大汗,那坤帖木儿是什么货色,阿里不哥的后代,焉能统治北元?要立,就立黄金家族的后代,立成吉思汗的子孙!”
阿鲁台拿出了一封信,摆在桌案上,道:“我们的人穿过瀚海与高山,在帖木儿帝国见到了本雅失里与帖木儿,帖木儿现在不打算放本雅失里回来,但本雅失里已给我们约定,只要击败哈什哈,为尼古埒苏克齐汗报仇,他就想尽一切办法,离开帖木儿帝国返回蒙古本部。”
也孙台、马儿哈咱脸上泛着红光,有些激动。
北元必须有一位拥有黄金家族正统血脉的人来主事,而自己等人没有这个血脉,是绝无法代替本雅失里的。强如哈什哈这种弑杀大汗的家伙,也必须找个傀儡,可见大汗对北元的重要性。
阿鲁台等人十分清楚,本雅失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是死去的买的里八剌唯一还活着的儿子,血脉足够高贵。也只有将此人迎回来,才能真正让鞑靼部落从一盘散沙,凝聚为一股可怕的力量,不再畏惧任何敌人,甚至可以统一蒙古高原,继而南下,重兴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