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336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此人或许也不简单。
  朱允炆也没有作过多解释,而是安排道:“让胡濙至后湖见朕。”
  铁铉只好疑惑地点头。
  郁新拿起了茹瑺的密奏文书,不安地说道:“皇上,这封文书中除去移民之策外,还记述了茹巡抚在忻州的松岗言论,这恐怕会在朝中引起风波。毕竟他此举有损朝廷权威。”
  解缙很想站出来反对郁新,但又感觉不妥,首先自己是士人阶层,茹瑺以巡抚、内阁大臣之躯向百姓低头,那就意味着是朝廷重臣向百姓低头。
  自己是官,怎么能向低一等的人低头道歉?
  若是反驳郁新,那就意味着自己认可茹瑺的道歉之举,而这很明显是一个容易授人以柄的事,在“教材之争”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自己还是不卷入其他旋涡的好。
  最主要的是,茹瑺也属于郁新、黄子澄之流,同为传统政治势力,现在茹瑺要倒霉,自己不踩上两脚已经是仁慈了,哪里还会为他说话?
  朱允炆很难理解大明官员的思维,他们的认识与逻辑很奇特。
  官员犯了错,伤害了百姓,那就用更强硬的措施,更严厉的语气,更惨烈的办法去遮盖、掩埋这个错,而不是站起来道歉。
  比如在前不久,徽州休宁县在税赋之外,违背一条鞭法,创造性地加收了引渠税,结果惹得百姓不乐意,三十几个百姓闹事,最后把官司打到了徽州府。
  徽州府的处理方案很粗暴,一是将引渠税取消,二是将闹事的百姓揍了一顿,三是严厉下令,警告百姓谁再敢聚众闹事,严惩不贷。
  至于官员的处理,只是轻描淡写的调离二字。
  自始至终,徽州府也好,休宁县也好,没有一个官员为此道歉,也没有任何人低头,更没有人对那些被打了的百姓说声对不起。
  这件事由监察御史报送朝廷,朱允炆方知晓此事。
  内阁对这种小事毫不在意,只简单追加了一条罢免调离的休宁知县,也没有提其他的处理意见。
  说到底,他们站在高处,向往更高处,忘记了低头看一看脚下是万丈深渊,还是百姓千万。


第四百零二章 朱标的那句遗言
  出于保密的需要,茹瑺送来的密奏不能外传,相应的事件也被暂时封存起来。
  胡濙听闻传召,匆匆赶向后湖。
  太后吕氏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神中充满了欣慰与安宁。
  简单的土灶,简单的食材,简单的日子,这里没有什么帝王,皇后、妃嫔,没有那么多规矩,只有一家人其乐融融。
  虽然有违礼制,比如淑妃骆颜儿笑竟露齿,宁妃喝个茶也不知道遮挡一下,贤妃还敢往朱允炆碗里夹菜,马恩慧竟还抢走了朱允炆的鸡翅,朱允炆也不以为意,还特意给她挑了更多鸡翅……
  礼制?
  去见鬼吧。
  吕氏想起了朱标,曾经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当年的日子里,不也有偶然放纵,违背礼制的时候?
  可终归是违背的不够多,留下了无尽的唏嘘与遗憾。
  “母后,尝尝这个味道如何。”
  朱允炆清楚吕氏向佛,不吃荤腥,便特意准备了炝了一些青菜,盛在碗中端了过去。
  吕氏接过之后,心中暖着,但却板着脸,道:“哎,你幼年时循规蹈矩,尤重规矩,这御极乾坤之后,倒放肆了许多。莫不是高位无人节制,有所涣散?”
  听闻此话,马恩慧、骆颜儿等人都慌张起来,连忙起身请罪。
  不得已,朱允炆也不得不起身,尚未请罪,便听到吕氏道:“劳逸结合,方可行远,张弛有度,方可长盛。怕是这礼制让你也难以喘息吧,免了,只是日后这种事,可不得多为。”
  朱允炆微微皱眉,询问道:“母后说‘也’,是什么意思?”
  吕氏摇了摇头,叹息道:“不必多问,倒是观你这两年施政,确实做到了仁、明、勤、断,想来太祖皇帝与孝康皇帝,皆可宽慰了。”
  孝康皇帝,即追尊朱标的称号。
  仁、明、勤、断,这四字诀,是朱元璋传授朱标治国理政的精髓。
  仁,以仁治国,施行仁政。
  明,以史为鉴,兼听则明。
  勤,以政为主,勤勉不辍。
  断,明断是非,当断则断。
  事实证明,朱元璋虽然在“心理”与“人格”上有很多缺陷,但他对自己的缺陷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他虽然做不到仁,但却要求朱标一定要仁慈、行仁政。
  对于很多大臣而言,朱元璋不是一个好的君主,不是一个好的皇帝,但对于大明的百姓,对于朱标等人而言,朱元璋是一个负责任的君父。
  朱元璋不把官员当官员,却把百姓当百姓,把儿女当儿女,把亲戚当亲戚。
  历史书记载了无数朱元璋的暴行,也肯定了朱元璋无人可否定的功业。
  只是,他太严苛了。
  朱允炆深深地看着母后吕氏,她的眼底隐藏着对过去的畏惧与不安。
  陡然之间,朱允炆想起朱标临死之前说的一句话:“我之死,徽为之也,勿忘。”
  意思就是说,我朱标之所以死了,是那个叫詹徽的人做的,你不要忘记了。
  当年朱允炆只有十五岁,在心底记住了这位“杀父仇人”。
  詹徽何许人?
  洪武十五年中秀才,之后就成为了正七品都察院监察御史,没错,就是秀才。一年之后,升任正四品佥都御史,之后不久,又被提拔为正二品左都御史。
  一年半的时间里,从正七品飞升正二品,如此升迁速度堪比后世天舟级快递。
  这还没算完,洪武二十三年六月,詹徽兼任吏部尚书。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加衔太子少保(辅佐朱允炆)。
  只不过此人手段狠辣,与朱元璋一样喜欢酷刑、重刑,多少有点臭味相投,物以类聚的感觉。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与詹徽一同御审了一件死刑案。
  朱标认为主犯罪不至死,詹徽认为按照朱元璋的规定,那就得杀了。
  朱标竭力反对,于是这件事闹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愤怒至极,对朱标说了句“竢(si)汝有天下为之”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你想施行仁政,你想改老子的规矩,等你当了皇上再做这件事吧。
  隐含的意思就是,你是不是现在就想当皇上了?
  朱标畏惧至极,之后返回东宫,之后重病不起,之后留下遗言,之后……死了。
  十五岁的朱允炆没有多想,但在内心记住了杀父仇人——詹徽。
  事实上,朱允炆也为朱标报了仇。
  蓝玉案中,朱允炆与詹徽一起审问蓝玉,蓝玉因不满詹徽咋咋呼呼,一副小人的嘴脸,就说了一句“你不就是我的党羽吗?”
  于是朱允炆抓住了机会,命人拿下了詹徽,之后,詹徽也死了。
  可现在仔细想想,朱允炆才发现朱标的去世并不单纯,他留下的遗言似乎另有所指。
  “他很仁慈宽宏……”
  朱允炆经常听到母后会说起这句话。
  一个宽仁的人,怎么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一句“孩子,记住杀父仇人,不能忘,你要报仇”之类的话?
  现在想起来,朱标留下的“我之死,徽为之也,勿忘”,很可能是告诉朱允炆:
  你不要多想,我就是被詹徽害死的,不是其他人,真的不是其他人,千万不要多想,更不能忘记这一点,永远都不能忘记……
  朱允炆有些痛苦。
  从母后吕氏的一心皈依佛门,粗惨淡饭,不问世事,甚至于“不严格”要求朱允炆遵循礼制来看,她内心深处是知道一些事情的,只不过她隐藏了自己,埋葬了自己,也宽容了那个人。
  “皇上……”
  马恩慧推了推朱允炆的肩膀,朱允炆恍然清醒过来,疑惑地看着马恩慧。
  吕氏见朱允炆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己,似乎带着问询的意味,便将目光移开,叹息道:“好好的一家饭,怎么就吃不安稳。皇上,你的大臣又来了。”
  朱允炆心头一震,这一句“好好的一家饭,怎么就吃不安稳”,似乎有着弦外之音,但再看吕氏,却又没有任何反常。
  “母后责怪的是,双喜,打一些饭食送给胡濙,让他在外面用餐候着,朕要与家人好好用一顿晚膳。”
  朱允炆吩咐过之后,看到了吕氏脸上露出的浅浅笑意,旋即又被严肃取代。
  “看来父亲朱标真正的死因,不是简单的风寒。”
  朱允炆压下震惊,故作轻松地用过晚膳,之后才在亭子里召见了胡濙。
  看着眼前年轻的胡濙,朱允炆也有些奇怪,都说古代科举千军万马闯独木桥,考到胡子花白也未必可以中进士。
  可建文年的读书天才是不是有些多了?
  杨荣中进士时只要二十八岁,杨溥和杨荣一年生的。二十八岁混到中央,这少壮派啊……
  可胡濙明显比这以上两位更生猛,今年只有二十五岁。
  想想后世这个年龄,不是在考研就是刚刚走入社会,可人家胡濙都考上公务员,吃公家饭了……
  “起身吧。”
  朱允炆平和地说道。
  胡濙起身垂手而立,不敢抬头看。
  朱允炆清楚胡濙在明代历史上的地位,这个家伙活了八十多岁,历仕五朝,荣遇不衰,不可谓不厉害。
  不过胡濙与朱允炆的历史关系,恐怕更多存在于胡濙的秘密使命吧。
  按照历史记载,朱棣靖难打下南京城之后,建文帝逃出京师,流落民间,而朱棣派遣胡濙、郑和分陆、海寻找建文帝。
  胡濙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待人温恭有礼。他的特长是:秘密地干活,悄悄地干活,特务地干活,任劳任怨地干活……
  这样的人能守住秘密,能安于寂寞,能潜藏不暴露,能甘贫乐道,嗯,还年轻,小伙子身体挺棒的,爬山沟应该不成问题。
  朱允炆开口道:“朕召你来,需要你去一趟山西。”
  胡濙有些惊讶,自己今年才考上进士,好不容易留在京师,虽然只是兵科给事中吧,但好歹也是京官,这怎么突然被“发配”地方了?
  “微臣愿往。”
  虽然很是抵触,但胡濙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肃然答应道。
  不答应也得行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3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6/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