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238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
  无数船只从长江口航入长江,停靠在扬州进行交易,在唐代的时候扬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那时候的扬州,是长江航运、运河漕运和海运的三重枢纽,是整个东亚最繁华的港口。
  如今扬州虽然还是南直隶的重镇,但是已经没有之前“扬一益二”的繁华,变成了一座内陆港口城市。
  对于大明朝来说,扬州是漕运和盐业的中心,战略意义重大。
  为了保障扬州的安全,大明在扬州城外设扬州卫,这是和延平卫一样的兵员五千的大卫所。
  又在扬州设漕运衙门,漕运衙门下辖三千漕兵,负责运河安全。
  扬州漕运归属于南直隶的户部管理,南京户部尚书方钝坐在漕运总督衙门中,掌管扬州漕运的是他的同乡,负责南方漕运的南京户部仓储侍郎陆大有。
  漕运是大明朝的命脉,南北户部下设一仓储侍郎,领侍郎衔掌管南北漕运。
  方钝前一年还在京师户部做尚书,他既不是严党也不是清流一党,如果算起来他应该是岳阳党。
  方钝是湖广岳州府人,他在京师做户部尚书的时候就最喜欢提携乡党。
  随着严党和清流一党的争斗日渐加剧,方钝这种没有站队的重臣立刻被两党围攻,被严嵩弹劾贬到了南京。
  这位方尚书的名声还算是不错,世人都称颂他“清正廉洁”,就是喜欢提拔任用乡党,对于同乡的官员和商人非常的照顾。
  方尚书在京师的时候,岳阳商人就在京师建造岳州会馆,专门给岳州籍的官员免费居住。
  这位方尚书到任南京之后,南京城内立刻也建造了岳州会馆,而大量岳州籍的官员也被提拔。
  扬州城内也多了很多操着岳州口音的商人。
  陆大有也是方尚书的岳州乡党,在方尚书到任之后,火线提拔成了掌管南直隶漕运的仓储侍郎。
  倭寇进犯扬州,最着急的自然是方尚书这位南京户部尚书了。
  扬州漕运的仓库中,还存着三万旦准备起解运往京师的粮食,这些都是江南去年收上来的秋粮。
  若是这笔粮食出了问题,方尚书肯定要别言官弹劾,现在北方有俺达侵边,又有关中难民需要救济,内阁已经下了好几次命令,要求南京户部保证这笔粮食安全起解运送到京师。
  方钝亲自从南京赶往了扬州,就是为了督办这批纲粮北上的事情。
  但是方钝进入扬州的漕运总督衙门,却发现这里的气氛有些古怪。
  倭寇已经到了江都,但是漕运总督衙门竟然一点紧张的气氛都没有,自己的老下属陆大有竟然还在衙门后宅听曲。
  方钝已经七十岁了,他只觉得血压高了,一把冲进后宅,用乡音骂道:“都什么时候,还有闲情听曲儿!”
  陆大有是方钝的乡党兼老下属,见到方钝后一点都惧怕,而是笑着将他迎接坐下来,陆大有挥挥手斥退了府内的歌女,这才对方钝说道:
  “恩师,您怎么亲自来了?”
  方钝曾经做过陆大有的乡试考官,又是他的老上级,所以私下中陆大有都是以恩师相称。
  “我再不来,倭寇就要打进扬州城了!城外仓里的粮食已经押解上船了吗?”
  方钝用浓浓的岳阳乡音问道,陆大有也用乡音回道:“恩师,且听我慢慢道来。”
  陆大有屏退左右,又命令亲信守住后宅,低声说道:
  “恩师,这次倭寇攻打扬州,可是大好事啊!”
  方钝的血压又要高了,但是陆大有接下来的一句话说道:
  “城外常平仓中的两万旦粮食,学生已经让城内的岳阳粮商运出扬州了。”
  本来方钝的心松了下来,但是他很快就听出了不对劲。
  “怎么是岳阳粮商运的?这批粮食不是应该由纲船运往京师吗?”
  陆大有露出笑容说道:“恩师,您知道这些日子江南的粮价涨了多少倍吗?这两万旦粮食能换多少银子吗?”
  方钝愣住了,陆大有继续说道:“恩师,常平仓在城外,如今扬州城内的兵力守城有余,常平仓那边可无险可守。”
  “扬州漕运已经彻底淤塞,根本掉不来纲船。”
  “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把火?”
  这下子方钝立刻明白了自己这个乡党兼弟子的想法。
  “你这是要发国难财!”
  方钝怒斥道。
  但是陆大有却说道:“弟子怎么是发国难财呢?这笔粮食还是留在南直隶,今年倭乱江南必定饥荒,到时候再卖出去,能救活多少百姓?”
  “诡辩!”
  陆大有一点没有因为方钝发怒而害怕,而是继续说道:
  “恩师,这些商人可都是您平日里颇为照顾的乡党,参与其中的也都是您的乡党故吏啊。”
  方钝的手指向陆大有,看着这个他一路提拔起来的弟子,方钝却说不出话来。
  陆大有说道:“恩师,只等倭寇一来,就是一把火烧的干净,朝廷就算是问罪,也不是问罪我们漕运衙门,都是扬州守军不力。”
  “这批粮食都是用官船运到句容,存在我们岳阳商人的粮仓中,经手的都是我岳阳乡党,绝对不会走漏风声。”
  方钝突然打断了陆大有,他在官场沉浮多年,立刻发现陆大有言辞中的问题:
  “官船?漕运官船都是工部扬州分司在管理?你攀上了严世蕃?”
  严世蕃在前年就已经就任工部尚书,大明朝漕运也是互相制约的管理模式,经营码头是户部,但是运送粮食的船则是归工部。
  陆大有没有否认,作为官场老油条的方钝立刻明白了这个弟子已经投靠了严党。
  陆大有继续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计划:
  “只等到火起,恩师向朝廷上书,弹劾南京兵部守备不利,就可以将责任推卸干净了。”
  方钝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从陆大有的话中,他这些年提拔的岳州乡党几乎全部参与其中。
  若是事情败露,不仅仅是方钝自己本人要被知罪,他提携的乡党都要被一扫而空。
  陆大有继续说道:“恩师今年已经七十了,按照朝廷旧例您也要致仕归乡了,大家都知道恩师一生为官清廉,都愿意帮助恩师回乡建设故里呢。”
  方钝想要斥责陆大有,可如今在朝廷的岳州乡人中,就已经是陆大有职位最高了。
  按照规定,如果皇帝不继续慰留自己当官,七十岁就要致仕返回家乡了。
  方钝得罪了严嵩,和徐阶关系也不亲近,几乎没有可能被皇帝慰留,他咬牙说道:“这事情我就当不知道,尔等好自为之!等到这次倭乱结束,我就上书辞官归乡!”
  方钝几乎要摔倒,陆大有连忙上来搀扶,却被方钝用袖子甩开。
  方钝没有看自己这个弟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个样子的?
  他一生做官都是小心谨慎,唯一被人抨击的就是喜欢任用乡党。
  可这在大明官场上也算不上是什么陋习,人皆有私信,方钝只是更喜欢提携同乡罢了。
  可随着他官位越来越大,来求见的乡人越来越多,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岳州乡党的圈子,无数人豁出去一切追随他。
  方钝想到那些自己提携的乡党,最后还是决定沉默下去,只等这次倭乱结束就辞官归乡!
  五月八日,巨倭攻破扬州屏障江都县,扑向漕运重镇扬州。
  五月九日,扬州城外常平仓起火,两万旦等待解送京师的秋粮“付之一炬”。


第235章 秘传真传
  嘉靖三十六年,严党中坚分子赵文华上书,弹劾吏部尚书李默。
  弹劾的理由是李默在吏部选人的策试题目为:“汉武征四夷,而海内虚耗;唐宗攻淮蔡,而晚业不终”。
  看到这道题目之后,嘉靖皇帝大怒,认为李默是在攻击他的军事政策,罢免李默的吏部尚书职位,将其下狱治罪,几天后李默死于狱中。
  两党的斗争更加的激烈化,两党就这个空出来的吏部尚书职位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结果是嘉靖皇帝再次发挥他的“帝王术”,命令倾向于清流的内阁大学士李本兼任吏部尚书,这场朝野争斗才算是暂时平息。
  可是两党争斗的余波扩散开来,激烈的争斗只是暂时压了下去。
  此时在靖江岛上,苏泽正在和王锡爵下棋。
  王锡爵的棋艺不如李贽,在苏泽Lv5的棋艺技能下,被苏泽神经刀一样的棋路下的丢盔弃甲。
  王锡爵眼看着自己的棋眼被堵死,整个右上角全部被吃掉,他投子认输道:“汝霖,能不能别拉着我下棋了,这些日子我就没赢过。”
  苏泽哈哈一笑,也扔掉棋子说道:“那这句就算是平局!”
  王锡爵苦涩一笑,将棋子收起来说道:“苏兄,你可想好了,你真的不要丝绸,就要我王家那十艘运送丝绸的沙船?”
  苏泽点头说道:“当然,既然说定了,岂有反悔的道理!”
  原来苏泽在约定了护送王家的丝绸船返回上海县后,在看到了王家的舰队后很快改变了主意。
  王家用来运送丝绸的,是江南地区内河航行的“沙船”。
  这种船的船舱很宽大,甲板也结实,比甬船在长江中航行的性能更好。
  最重要的这是一种风帆和浆动力两用的船,在逆风或者是没有风的情况下,用两侧的船浆也可以划行,这在江上作战的时候非常实用。
  苏泽一眼就看中王家的这十艘沙船,向王锡爵提出不要王家船上十分之一的丝绸,只要王家这十艘船。
  王锡爵自然答应下来。
  苏泽派遣了五十名士兵护送王家的船队返回了上海,王锡爵并没有跟随船队回去,而是留在了苏泽身边,帮助他筹谋后勤。
  苏泽不得不承认,能够在后世担任内阁首辅的王锡爵,天生就是干后勤的料子。
  王锡爵接手了后勤工作时候,很快就和历县令打成一片,和靖江方面的合作非常顺畅。
  他分配军用物资的时候非常公平,又总能很快的处理军营内的纠纷,很快整个军中都对他的能力非常信服,也都支持他的分配方案。
  在王锡爵的筹备下,苏泽没有继续驻扎在靖江县城,而是在孤山镇的渔村中建造兵营。
  苏泽在岛上招募了对倭寇有切骨仇恨的青壮五十人,补充进了军营中一起训练,又制定了日常巡岛的训练项目,这段时间累计又消灭了从上游飘下来的倭寇三十多人。
  就在两人对弈完毕的时候,林德阳匆忙走进了大帐,向苏泽通报了倭寇攻破江都县,扬州城外常平仓大火的消息。
  “什么!?常平仓大火?两万漕粮付之一炬?”
  王锡爵手中的棋子落在地上,他愤愤不平的说道:“这帮漕运官是怎么当的!庸人误国啊!”
  两万旦粮食是什么概念,如今的米价是一旦米二两银子,这两万旦粮食付之一炬,也就是整整四万两银子都烧没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2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8/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