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关收税开税引,地方官府抵扣收税引,最后税引都汇聚到户部,那两相比堪就能核算清楚一年的钞关税是多少。
那各地钞关就算是胆子再大,也不敢和以前那样贪墨截留商税了!
这个方法还真的能成!
这套方法不仅仅是提出了建议,还提出了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可贵的是这套方法还是可执行可监督的。
方知府又疑惑起来,就算是阁部大员,恐怕也提不出这么具体有效的办法。
自古以来,治国之才都是相当稀罕的。
真的有天生有大才之人?
方知府对苏泽的爱才之心更甚,无论如何都要招他为婿!
等所有考生都考完,考研燃起灯火,开始了紧张的阅卷工作。
苏泽这篇策论自然得到了所有阅卷官的肯定,被推举到了方知府面前。
方知府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苏泽的卷子为案首。
陈朝源的运气也不错,他的靖海策论虽然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总算是言之有物,竟然也通过了府试。
完成阅卷和放榜工作,自然有人恭贺苏泽不提。
方知府返回家里,心情却没那么高兴。
李夫人难得从曲艺社回来,看到方知府这幅样子问道:
“老爷可有什么烦心事?”
多年夫妻自然有默契,方知府将苏泽考场进的策论说了,然后又讲起女儿的婚事。
李夫人倒是没有说话,等方知府说完之后问道:
“老爷发愁的,是苏泽被伱点了案首,日后招他为婿,恐怕招致非议?”
方知府点点头。
李夫人说道:“我不懂朝廷大政,就说苏泽那篇策论,若是其他主考官看了,会点他案首吗?”
方知府重重点头说道:“那是自然!此策为青云之策,要是上奏朝廷必定能得要职!”
李夫人冷笑一声说道:“既然如此,那点苏泽案首就是应该的,老爷你不心虚,苏泽也是以才能成为案首,又何惧人言?”
方知府叹息说道:“人言可畏。”
李夫人说道:“我父母早亡,拉扯弟弟长大,自然知道人言可畏。因为畏惧人言,让苏泽不做案首,老爷可心安?”
方知府摇头。
李夫人又说道:“还是说为了人言,放弃如此佳婿?”
方知府摇头说道:“那可不行,女儿那边。”
李夫人打断说道:“那不就行了,我妇道人家不懂大道理。但是我们打马吊的时候,要胡牌就要一往无前,盯着计划好的牌来糊。若是摇摆不定,反而是要输牌的。”
方知府只觉得茅塞顿开,对李夫人拜礼道:“多谢夫人!”
李夫人又说道:“你用了苏泽的青云之策,将他招来家中说下,日后免生芥蒂。”
方知府连忙说道:“这是自然!若用此策,定要苏泽首肯,若他不肯,我必定不上奏。”
李夫人摇头说道:“你们男人的事情我不管,你父女二人瞒着我这事要好好算账!我要见见这苏泽。”
李夫人又说道:“我家女儿要嫁进士,乡试中举后下聘订婚,中了进士再完婚!”
说完这些,方知府又是苦笑又是摇头,然后命令书童将苏泽招来府衙。
这章好难写,总算是写出来了!
肥鸟觉得这段剧情不老套吧?可是想了很久的!
求月票!
第176章 知府家宴
刚刚接受了众人的恭贺,苏泽已经是府试的案首了。
和县试案首一样,府试的案首在道试中也不会被黜落,也就是说苏泽的童子试算是提前过关了。
陈朝源也通过了残酷的府试,自然也是非常的高兴。
林清材真心实意的为两人高兴,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发奋读书,明年也要好好的考试。
海瑞虽然表现的非常淡定,内心也高兴的不行,自己两个学生有这样的成绩,也能鼓励其他的寒门子弟好好读书,他这个县学教谕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职责了。
众人贺喜自然不提,很快方知府家的书童登门,邀请苏泽去知府家一聚。
众人都看向苏泽,苏泽也明白方知府找他是什么事情,他笑着说道:“估计是为了在府试中写的策问。”
说完这些,苏泽就跟着书童走向方知府家。
知府衙门后宅,李夫人正在方若兰的闺房中,其余的丫鬟嬷嬷都被清出了院子。
方若兰低着头,李夫人坐在椅子上说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娘,女儿和他没私情。”
“若是如此,明日娘就让你爹在旧友中找一户书香门第,让你结亲?”
方若兰的脸都白了。
李夫人这才说道:“我的女儿我当然相信,这个苏泽已经被你爹点了案首,算是过了童子试,伱爹说了,若是他能考过乡试成了举人,就可以定亲了。”
方若兰面颊完全红了,李夫人看着女儿这副样子,也知道女儿在心理上早就已经白给了。
她叹息一声说道:“你从小性子傲,身边的男儿都看不上,为何独能看上那苏泽?”
方若兰低着头不作答,李夫人说道:“不过你的婚事,你爹单说了没用,我已经让你爹将那苏泽喊到府上,要过了我这关才行。”
“另外我也和你爹说了,考了举人只是定亲,要那苏泽考上进士再行婚礼。”
方若兰憋了半天,最后只冒出一句:“都凭爹娘做主。”
李夫人训斥完了女儿,和方知府一起来到正厅。
方若兰等到母亲走后,立刻喊来侍女,偷偷也到了正厅后的屏风后。
苏泽跟着书童,走过了知府衙门的仪门,这道门是区分知府衙门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的大门,后面生活气息浓了不少,这里就是府衙的内宅了。
来到正堂,方知府和李夫人坐在堂上,看到苏泽之后李夫人眼睛一亮,身材高大的苏泽气度不凡,也难怪一向心气高的女儿能看上。
苏泽见到方知府后,也立刻行礼:“学生苏泽见过府尊。”
苏泽的表字是方知府取的,又是方知府录的案首,自然可以称呼他为老师。
方知府脸上也堆满笑容,立刻招呼苏泽坐下。
接下来是家长里短的寒暄,听完之后李夫人更满意了。
本来不想让女儿和大家族结亲,就是怕女儿嫁过去之后受不了婆家的气。
苏泽的父母都亡故了,只有一个姑婆要照顾,算是家世清白简单,女儿过去就能掌家。
苏泽身家清白,文采卓著,看来女儿也吃不了苦。
想到这里,李夫人板着的脸这才放下来,拉着苏泽说起了家常。
这下子自然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了。
躲在屏风后的方若兰也松了一口气,听到母亲的欢笑声,她就知道她是认可了苏泽。
李夫人一向是刀子嘴豆腐心,对待自己爹和舅舅都是这样。
如果被她认可为家人,那李夫人肯定反而更加的维护。
方若兰的心放下,但是耳朵再一次羞红了。
父母都满意了,自己和苏泽的婚事就成了一半,只要苏泽同意那就能成婚了。
他会同意吗?
方若兰也不知道,这下子反而纠结了起来。
苏泽并不知道李夫人在场的原因,只当是方知府和他唠家常,过了一会儿李夫人站起来说道:
“汝霖今日就在府中吃饭吧,我这就去准备。”
说完带着侍女风风火火的离去,方知府苦笑说道:“内人做事就是如此,汝霖,我们谈谈那篇策论。”
终于说到正事了,苏泽坐正了身体。
方知府说道:“我打算向朝廷进策定倭,以你的名义。”
苏泽惊讶的看着方知府,这等于苏泽在期末考试中写了一篇SCI论文,导师不据为己有,还要以苏泽的名义发表。
苏泽摇头说道:“学生人微言轻,若府尊大人要进策,还是以您的名义吧。”
方知府说道:“你父应该比我大些,只恨不得见他这位大儒,日后喊我世叔就行了。”
方知府又说道:“你可知此策一出,即可平步青云?”
苏泽点头说道:“学生还是想走科举正途。”
这当然是苏泽的托词,嘉靖是个很随性的君主,他可以因为厌恶某个人突然将某个人廷仗,也可能因为赏识某人一下子提拔到高位。
他甚至给道士封官,苏泽知道如果自己这《靖海七策》真的被皇帝看中,可能直接跳过科举被授予官职。
但是苏泽并不想要这样,他还想要继续苟在福建,也不想要这么早掺和到朝堂的斗争中。
所以在考场上写下《靖海七策》的时候,他就想将这份功劳“让”给方知府。
苏泽用的理由是所有读书人都能认可的理由。
那就是不求幸进,而是要走科举正途考出来。
被皇帝恩宠超额提拔任用的叫做“幸进”,在如今文官系统中,不是科举出来的官员身居高位,都会被人正经的官员认为是幸进。
苏泽这番回答让方知府非常的满意。
“汝霖这么想也是对的,走科举正途才是正道。”
方知府又说道:“那这样,你和我附属上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