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166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不过这个题目考的也不是怎么判案子,而是怎么写判决书。
  这个格式也是苏泽突击训练过的,案情也是很清楚明晰的,苏泽迅速写完了,然后改了错别字誊抄到了考卷上。
  这期间,白知县也在苏泽的考棚前转了一圈,看到苏泽字迹工整,写的浩和判也都非常标准,心中也是很满意。
  九点不到,基本上大家都考完了,出了考院就迅速回家。
  第二场的批改也很快,第二天就再次贴出红榜,这次甲六依然在“中”字的中央,前十名的排名都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意外的是团案外圈的几个人被黜落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格式不对还是考卷出现了问题,陈朝源竟然递补进入到了主榜中。
  陈朝源欣喜若狂,第三场论考完就是最终名次了,自己还有机会!
  彭安再次送来食盒,很快就到了最后一场考试。
  最后一场考论,也就是策论。
  不过明代的殿试之前都不重策论,所以题目都很简单,算是走个形势。
  依然是考卷格式和避讳别出问题,基本上排名就定了。
  有时候出题的县令,也会出一些题目,来询问年轻读书人的看法。
  但是按照明代的规定,不能考实务。
  原因很简单,你知县是个什么品级的官员,伱也配问策?
  问策是我老朱家才能做的事情,你一个知县就要问策了,以后还得了?难不成要摄政?
  所以明代除了殿试的策论,其余策论不能谈论实事。
  不过这种东西,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谈实事,那就谈历史好了。
  白知县的题目是《论定宋元倭乱策》。
  好吧,现在抗倭不能写,那就写宋元的好了。
  苏泽提起笔,写下一套四平八稳的平倭策。
  大体上就是整顿海防这一套的,至于开放海禁这种东西,那属于祖宗之法,是不能写的。
  本身就是键政文章,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可实施性。
  比如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今年赵文华上的《条陈海防疏》。
  文章自然是写的极好的,但是内容是啥呢?
  一守、二攻、三抚,三策并用,可以取胜。
  这就是所谓的正确的废话。
  等到晚明那些大臣动不动就上什么平辽策,基本上也都是这个套路,反正就是车轱辘话。
  就看谁的文采好,谁的文章写的好,能够打动皇帝。
  苏泽写的《平倭策》,也是这样的正确的废话。
  白知县巡视考场的时候,也在苏泽的考棚外停留了一会儿。
  苏泽所写的《平倭策》内容也是中平,但是文采倒是不错,还引用了元代平倭的经验,这已经让白知县非常满意了。
  南宋末年就已经有倭寇出没东南海域了,到了元代愈演愈烈,明初倭寇非常猖獗,当年朱元璋处死大臣,最常用的罪名就是“通倭”。
  明初之通倭,类似于汉代的“私藏甲胄”,反正说你有罪就有罪。
  等到三场考完,苏泽只觉得全身都累,县试还是科举考试中体力消耗最小的,看来身体不好还考不了科举。
  主榜和副榜总共就只有五十几份卷子了,白知县用了半天时间看完,拿出红笔勾选了苏泽的卷子。
  点下来了案首,又定下了前二十名的次序。
  礼房的吏员们拆开糊名,然后开始核对誊抄的卷子和原来的卷子是不是一样的。
  白知县也亲自查看,这个步骤是怕誊抄错了考试号,更怕胥吏从中作梗,将考号登记成别人的。
  确定无误之后,再由礼房拿来之前登记的《考用登记簿》,确认考号和考生的名字。
  这自然又要核对笔迹,防止出现代考替考的情况,等到一切忙完了之后,就由礼房书吏誊抄到红纸上。
  陈朝源运气不错,苏泽以前也经常和他讨论平倭的事情,他策论写的不错,进了五十人的县试通过名单。
  包括苏泽在内五十人,就算是通过县试考试了,他们的名字和信息会被统计,登记到《南平县考簿》上,送到府衙之中。
  县试中除了案首有含金量,其他名次没太大的意义,不过能通过县试也是喜事,礼房的书吏帮书们跃跃欲试,接下来就是报喜了。
  除了红榜之外,每一个通过县试的考生还有一份单独的榜帖,这算是县试合格的毕业证书。
  案首的榜帖上夹一道红佥,也就是一道红纸裁成长条贴在榜帖中央,这叫做佥红榜帖,是最有含金量的榜帖。
  礼房众人都看着这份佥红榜帖,苏泽可是县里的名人,产业多出手也大方,他今天中了案首,必然有红封打赏。
  礼房典史也知道手下的心思,县试报喜也是礼房进项之一,不过这不是乡试或者进士放榜,县城里给不起赏钱的读书人也多。
  礼房典史干脆拿出竹签,手下众书吏开始抓阄,一个幸运的帮书抽到了苏泽的榜帖,喜滋滋的冲出去报喜去了。
  红榜张帖,南平县燃起爆竹,苏泽看到红中正中的“苏泽,长宁卫帖军户”。
  【县试夺魁,科举技能+1000,Lv6,2205/3000】
  苏泽还想着怎么科举答题不涨经验的,原来是放榜的时候涨啊。
  舒坦了。
  苏泽原本对于案首的位置不在意,但是看来案首能多加经验?
  那府试案首,那就要争上一争了。


第173章 府试前的集市
  拿出红封打发了送榜帖的书吏,苏泽又接受了众人的恭贺,再派人将喜讯送到长宁卫去,忙碌了一天才消停了。
  海瑞的心情也是非常的好,自己两个学生通过了县试,这也算是他的成绩了,只是想到了熊岳,海瑞心中又有些难受。
  放榜之后,自然有那考了好几次都没过的老生童痛哭流涕,也有一次就考过的幸运儿放声高歌。
  虽然只是童子试第一关,但也已经有商贾准备榜下捉婿了。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读书人,一看就没什么背景,连个书童都没有的,还自己挤过来看榜,在高呼“中了,中了”之后,就被南平县城内一家商贾的下人绑了,带回去成亲去了。
  至于这桩婚事能不能成,就要看这读书人有没有糟糠之妻,以及商贾的嫁妆丰厚不丰厚了。
  陈朝源也快要哭出来,他蹉跎多年终于考过了县试,好歹科举之路能继续走下去了。
  林清材的神色有些落寞,不过他倒是调整的很快,他是今年第一次参加县试,考不过也是正常的,和苏泽这样第一次就考过的反而是特例,而第一次就考中案首的,那就是怪物了。
  陈朝源说道:“科举多年,总算是对家里有个交代了。”
  考过童子试的叫做秀才,其实在秀才之前都可以叫做童生。
  在科举进一步内卷的时代,只有考过县试的才能自称童生。
  也就是说,苏泽和陈朝源可以自称童生了。
  童生没有政治上的特权,但是在读书人中已经算是出头的了。
  福建科举之风盛行,大宗族都有社学,卫所有卫学,一些村子还有乡学、村学,大户人家还有私塾。
  有了童生的资格,就可以担任塾师了,一年聘金也有一二十两银子,年节还有礼物,算得上是小康生活了。
  而且通过县试,以后就可以直接参加府试,如今读书人越来越卷,早点拿到入场券总是好的。
  于宗远这厮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也从福州府赶回来,拉着苏泽到邀月楼上畅饮了一场。
  除了恭喜苏泽中了县试案首之外,又是向苏泽大倒苦水。
  福州的窑子消费高,吃喝拉撒消费贵,总之就是一个“福州居大不易”。
  苏泽都无语了,你一个福州左卫的总旗,不是应该住在军营吗?怎么天天都在福州城吃喝玩乐啊?
  也难怪于宗远好几次向店铺支钱,原来是福州这个销金窟太花钱了。
  苏泽想到了什么,向于宗远打探福建军司衙门对“鹿大王”的态度。
  等于宗远说完后,苏泽也是无语,看来他还是小看了福建上下官员接受现实的能力。
  现在福建海域的商船,都是挂着月港标志的船。
  对于悬挂月港标记的船,林默珺也会在海上“抽检”,若是假冒月港的船也会被抢劫。
  但是福建的海商很快发现,福建海域突然好走了。
  原因也很简单,有“鹿大王”坐镇,福建海域的那些小倭寇都销声匿迹了,要知道“鹿大王”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倭寇,只要没有月港旗帜就直接打的。
  有“鹿大王”坐镇,一些经常扮作海盗倭寇的商船也不敢随意“下海”抢劫了,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当起了海商。
  以至于整个福建海域大治,海上秩序井然。
  而福建的官员也注意到了海上的秩序,“鹿大王”只要不登陆,这个结果似乎,还不错?
  陆地上没有倭寇,海上只要没有战舰损失,那也是没有倭寇。
  商人继续在海上做生意,福建那些海商家族继续赚的盆满钵满。
  甚至有的商人觉得,这样的秩序永远维持下去多好啊!
  月港迅速的恢复了繁荣。
  于宗远放下鸡腿说道:“兵部的消息,倭寇破浙江德清,把杭州城都围了,如今浙东糜烂,比起来福建真的是一方净土了!”
  苏泽也从长宁卫那边得到了消息,正月初一大倭寇徐峰出现在浙东海上,率部围攻宁波、杭州,浙江倭乱愈演愈烈。
  长宁卫和俞大猷也断了书信往来,也不知道他带兵驻守什么地方去了。
  听说朝廷因为东南倭乱愈演愈烈,罢免了兵部尚书聂豹,群臣都在上书平倭策,严党和清流都开始争夺平倭的领导权。
  嘉靖皇帝罢聂豹这个兵部尚书后,对于群臣上书的态度也很奇怪,那就是“不报”。
  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
  不报就是皇帝看了上奏题本,但是不批示也不发还,就是一个已阅不回的状态。
  这下子朝廷中的投机分子却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1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6/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