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165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前二十名都在团案的内圈,也就是中字覆盖的部分,前二十名基本上不会被黜落,基本上保送府试了。
  团案外侧是二十一名到五十名的号牌,这也是上了正榜。
  如果号牌落在团案之外,那就是上副榜的了。
  整个红榜最后送到白知县面前核对,将所有号牌和卷子核对完毕后,白知县盖上县衙官印,吩咐礼房的典史去考院外放榜。
  这时候考院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了,就算是那些明知自己考不上的,也会心怀侥幸心理过来看看榜,万一中了呢?
  苏泽、陈朝源和林清材三人也早早来到了广场上,要说不紧张肯定是假的,看着乌泱泱的看榜考生,苏泽也生出一丝紧张的感觉。
  陈朝源对苏泽说道:“苏兄,若是看到自己的字牌,千万不要露出异色,也不要高喊中榜,跟着人群退出去就好了。”
  苏泽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陈朝源叹息一声说道:“还是我们福建科举竞争太激烈了,以前不用号牌的时候,考完第一场就会有人去举报科场舞弊,特别是案首和内榜的更会被质疑,甚至还闹出落榜考生联名去学政衙门告状的事情。”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文无第一,落榜的自然不服气,毕竟第一场考试就算是进了正榜,依然有被黜落的可能。
  闹事的未必有证据,但是恶心人是有一手的,所以号牌制度也是为了保护那些中榜的考生,避免影响他们后面的考试。
  只有第三场过后誊上名字的红榜,才是真的通过县试的名单。
  果然有经验的考生都和陈朝源这样,默默的看了榜就离开。
  苏泽走到榜前,看到“甲六”,就默默的退了出去,可以准备后面的考试了。
  县试、府试都是资格性的考试,其实真正竞争的也就那点人,最后刷人的学政出题的道试。
  在整个科举考试中,乡试的难度则是最大的。
  上一科的乡试福建足足有两千三百人参加,但是福建的录取名额是多少呢?全省90人而已。
  而举人考进士的录取率是多少呢?
  上一次殿试,也就是嘉靖三十二年的会试,中进士的一共是403人,状元是福建福州府闽县的陈谨。
  而全国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共多少人呢,嘉靖年间也只有三千多人。
  这么一比,福建乡试的录取率是3.9%,而进士的录取率是13.4%。
  2020年,清华大学全国录取率是3.7%。


第172章 案首
  等到离开了考院广场,苏泽这才对林陈二人说道:“我入围了。”
  林清材露出艳羡的表情,陈朝源也一边恭喜苏泽一边说道:“我侥幸上了副榜。”
  这下子林清材更郁闷了,不过陈朝源倒是没有太过兴奋。
  副榜是递补榜单,后面两场考试也要参加。
  但是进副榜就属于小组比分落后,小组出线要看前面球队表现了。
  况且陈朝源在副榜上的名次也不靠前,被递补的概率不大。
  所以面对林清材的恭喜,陈朝源也有些意志阑珊,他也不是第一次上副榜了,深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
  不过好歹也入了副榜,苏泽恭喜了陈朝源之后,陈朝源说道:
  “第二场县试在明日卯时,汝霖兄快回去养精蓄锐。”
  卯时就是凌晨五点,苏泽疑惑的问道:“为何这么早?”
  陈朝源叹息说道:“还不是怕不中的士子闹事,第二场也叫做晨试,中午之前就能考完。”
  苏泽也是无语了,由此可见大明朝的官府信用如何了。
  固然有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士子们都对考中的不服气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确实科举舞弊严重,县中的读书人不信任官府。
  其实别说是县试了,就连会试也是闹过舞弊案的,比如著名的明初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众说纷纭,于家书铺里也有常有印刷的《南北榜秘辛》的小册子卖,这种地摊文学颇受欢迎,就是有可能被官府查禁,所以书铺都是到了傍晚才拿出来卖。
  南北榜案是洪武年时候的事情,当时朱元璋以陈三省为主考官,最后会试结果中进士的全部都是南方人。
  这引起了北方士人的强烈反对,朱元璋亲自审理案件,推翻了南榜的结果,钦点的进士全部都是北方人。
  参与此案的主考官,同考官,监考官,陪考官全部获罪,而上书检举的大臣也同样获罪,这场明初的科举弊案,看似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其实还是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
  南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从南北榜案之后,朝廷就默认了南北士子的录取比例。
  后来南北相争,反而给帝国的精英心中划下了隔阂。
  科场弊案的处理结果也是疑点重重,第一次北方一人不取确实是有舞弊,但是朱元璋亲判又南方不取一人,其实还是他疑心南方士人在朝廷中势力太大,所以提拔北方士人的平衡术。
  也就是说原本的腐败问题,最后用政治问题处理了。
  这样的处理结果,固然是平衡了当时的朝廷局势,可是也加剧了普通读书人对于科举公正和严肃性的质疑。
  皇帝亲自判卷的会试结果都是这么儿戏,后面的科举考试又有什么公正性可言呢?
  后面几朝更是科举舞弊案件频发,更是加重了普通读书人的不满,朝廷的公信力已经丧失,再怎么做都是错的。
  这之后,主考官提携同乡,以乡人抱团结党的行为越来越严重,这都是明初留下的祸根。
  县试就是没有公信力,第二场考试都要在天亮前进场,苏泽也是服了。
  返回编辑部,苏泽开始养精蓄锐。
  虽然用了糊名、号牌登记制度,但是有心人已经打探到了第一场考试结果了。
  登记考簿的书吏是人,县衙本身就和筛子一样,都不需要刻意打听,消息就传出去了。
  就算是号称锁院的考院内,白知县也知道了榜首的甲六是苏泽了。
  听到是苏泽,白知县也是非常错愕。
  他本以为苏泽是答不出来提前交卷的,却没想到他答的这么好。
  一想到苏泽当日在县学的精妙破题,看来此子还真的有几分急才。
  再拿起考卷,看着内容,白知县更是觉得欣赏,他将苏泽的考卷誊抄下来,准备寄给几个同年同道好好观摩一下。
  知府衙门后宅,方知府也知道了苏泽是榜一的事情。
  一般来说,第一场县试的第一名,不出意外就是县试第一。
  县试第一也叫做案首,府试的时候,县试案首一般都能中试。
  这也算是官场潜规则了,你县试点的第一名,府试都考不过,那不是说明县试中有水分吗?
  这不等于知府说知县工作做的不好吗?
  方知府微微点头,可惜要等到考试结束,才能看到苏泽的卷子。
  若是能考上秀才,也算是勉强合格了。
  举人可以慢慢考嘛,反正自己也身体康健,倒是也不着急。
  “把这个消息送到小姐房里去,别太刻意。”
  贴身书童立刻会意。
  当天晚上,方知府的晚餐多了几道他喜欢的肉菜,饭后还多了一道甜汤。
  而彭安又带着满满一个大食盒,送到了苏泽暂住的地方。
  吃着食盒中的食物,苏泽又看到香囊。
  这位方大小姐的厨艺至少是Lv10水平,怎么刺绣女工等级这么低?
  想到对方书法诗词的造诣,看来是和女工八字不合?
  第二天凌晨,林清材陪同两人来到考院,这一次卫所哨兵的搜检没这么严格了,还是按照上次的号牌,苏泽坐进了甲六的考棚。
  此时天还没亮,书吏开始分发蜡烛。
  第二场考试的内容是诏浩表判论,其实就是四种公文写作。
  县试的要求很低,只要格式正确,内容上不做要求,主要就是考的公文格式。
  因为天还没亮,这场考试又不是五经,大家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就由县衙的礼房吏员宣读考试内容。
  内容也很简单,这次考的是“浩”和“判”。
  浩,也通诰。
  这次县试的题目,是《节止酒浩》。
  内容很简单,就是号召百姓珍惜粮食,少用粮食酿酒的朝廷政令。
  这个文章算是送分题了,原因很简单,这是有范文的。
  《尚书,周书》中就有一篇《酒浩》,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也是所有读书人必背的书目。
  由此看来,白知县在第二场考试算是放水了,按照周公的思想写,套用现在的浩的格式就行了。
  苏泽莞尔一笑,这《酒浩》也是很有意思的。
  《酒浩》是中国第一篇禁酒令,除此之外,历史上一次经典的政治刺杀,也是通过《酒浩》来完成的。
  北周权臣宇文护,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继位初期的权臣。
  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杀宇文护,就向宇文护说太后最近嗜酒,请宇文护入宫宣读《酒浩》劝谏太后。
  宇文护并不知道刺杀计划,欣然入宫。还未等读完,宇文邕用玉笏从后面打他,宇文护倒在地上。侍卫上前将宇文护杀死,一代权臣就这样命丧皇宫。
  你以为的权术,《琅琊榜》以天下围棋盘,人心为棋子,天罗地网步步紧逼。
  实际上的权术,骗进宫里宰了。
  而实际上,前者只见于家,后者才是政治斗争常态。
  康麻子除鳌拜也是这套方案,可见这套方案的实用性。
  当然,这也是因为鳌拜不读书,从宇文护之后,秉政的权臣就很少独自去后宫,就像是现代黑老大钓鱼都要戴头盔一样。
  苏泽迅速写完了《节止酒浩》,然后就是判了。
  判,就是判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1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