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2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总办!您怎么也不通知小的一声,小的们应该在门前迎接总办啊!”
  于宗远挥挥手,指着这个中年百户说到:“苏兄,这是药火局的司库马百户,在这之前都是马百户暂管着药火局的,他是我爹的得力属下。”
  苏泽向这马百户行礼,这个马百户见到苏泽和于宗远称兄道弟,也不敢怠慢连忙拱手。
  于宗远说到:“这位是县学苏相公,是海教谕的学生!”
  听到海瑞的名字,这个马百户肃然起敬的说到:“是那位南平县的海笔架啊!苏相公是海教谕的弟子,然后必定是要金榜题名的!”
  苏泽虽然知道这马百户这番话纯属放屁,海瑞又不是什么海内知名的大儒,自己学历不过是一个举人,海瑞的弟子又能厉害到哪里去。
  不过这马百户一顿吹捧,竟然让苏泽觉得有些飘飘然了。
  也难怪再贤明的皇帝,身边也会有几个拍马屁的佞臣,这被拍马屁实在是太舒服了。
  苏泽连忙收起飘飘然的心,直接说到:“我是长宁卫的人,我们卫所百户也想要在长宁卫办一座药火坊,这才求到了于公子头上,想要参观一下延平卫的药火局。”
  听说苏泽也是军户出身,这位马百户更热情了,他立刻说到:“没想到是长宁卫的同袍,苏相公要看什么,我马某人一定给您拆开掰碎了讲透了,绝对不会有半点藏私!”
  于宗远受不了浓烈的硫磺味道,他捂住鼻子说到:“苏兄,我还是在门口等你吧,这药火局实在是太臭了!老马你陪着苏兄逛逛吧,我在门口等你们。”
  说完,自然有那识趣的士卒搬来凳子,还有人送上果盘和茶水,于宗远就在药火局门口吃上了下午茶。
  马百户则待着苏泽,开始参观药火局。
  【发现地点药火局,可以学习技能“火器制造”,是否学习?】
  “是!”
  终于学会了这个技能了!一套黑火药的制作工艺出现在苏泽的脑海中,铅弹、鸟铳几个关键佩剑制造方法,也都出现在苏泽的脑海中。
  其实今天参观药火局的目标已经完成了,不过这会儿距离天黑还早,苏泽准备看一看这个时代的药火工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延平卫的下限有多弟,看于宗远就知道了,苏泽对于药火局本来也没有太高的期待。
  可是转了一圈之后,苏泽对这位马百户的印象大为改观。
  这家伙虽然是个马屁精,一路上都对苏泽溜须拍马,但还真的是个做事的人。
  延平卫的这个药火局规模颇大,不仅仅要供延平卫用,还要供应附近几个卫所。
  苏泽简单逛了一圈,整个药火局竟然需要一百个匠人。
  生产药火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虽然在药火局只是混合硫磺和木炭,并不是制造完全的黑火药,但是硫磺和木炭都是易燃品,而且硫磺燃烧还会产生毒烟,管理这么一个药火局可不是个简单的差事。
  但是这个马百户竟然安排的井井有条,而且他很耐心详细的和苏泽讲解了工艺流程,尽然还做了防火和疏散的预案。
  其实大明朝的火药并不差,在同时代无论是产量和质量都是领先于西方的。
  大明仿制鸟铳速度也很快,你要说炸膛,这年头火器都是半斤八两,谁也别笑话谁。
  大明军事的落后,还是在军事制度和朝廷腐败上,以及后期空乏的国库导致的后勤困难。
  现在造反果然不容易,至少大明朝现在还有很多做事的人。
  不过苏泽还是有些疑惑,他根据马百户提供的一些数据,简单的用“账房”技能推算,就粗略估算到了这座药火局的产量。
  以这家药火局的产量,都足以装备一支千人的鸟铳手部队了,可是延平卫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别说是鸟铳队了,上次倭寇进犯南平城,竟然连城门上的大将军炮都操纵不起来了,又去哪里用这些药火。
  “马百户,您这药火局一年可是要产不少药火啊?”
  马百户笑嘻嘻的说到:“这是当然,这药火局可是延平卫重要的部分,要不然指挥使也不会派二公子来亲自执掌啊。”
  “我听于兄说,他来之前是马百户在管理药火局?”
  说起于宗远,这位马百户语气里没有任何的不满:
  “二公子是指挥使的亲儿子,替二公子做事,就是替指挥使做事!”
  于宗远那个惫懒的性格,连药火局都不愿意进。
  而且这马百户肯定是延平卫指挥使的亲信,说起来于宗远是管了药火局,实际上这马百户并没有丢掉药火局的管理权,而且他还可以直接向于指挥使汇报,于宗远只是占了个名义罢了。
  延平卫这个烂样子,一年肯定用不掉这么多的药火,可是这药火局如火如荼的生产着,到底是图什么?
  等下,苏泽又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如果是那样的话,延平卫可真的是烂透了啊!
  不过苏泽还是不动声色,只是捂住鼻子说到:
  “马百户,这硫磺也太冲了吧,我们长宁卫地方狭小,可是没地方安置药火坊啊。”
  马百户立刻笑着说到:“若是这样,我倒是建议苏公子可是先建一个混药坊。”
  “只要将我们这里的药拉回去,和碳粉混合就能造出药火了,何必那么麻烦。”
  “可马百户这里是延平卫的药火局,我从你们这里拉货,不符合朝廷的规矩吧?”
  马百户却笑着说到:“不就是一些药火吗?咱们福建回南天潮湿,药火受潮报废一些再正常不过了,指挥使和二公子都能理解的。”
  马百户又补了一句:“要是苏相公对制作药火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尽管问我就好了。”
  等到马百户和苏泽出来,已经无聊了一个下午的于宗远,又要拉着苏泽去喝酒。
  苏泽用晚上有宴席拒绝了于宗远,这位少指挥使已经完全相信了苏泽的神机妙算,然后拉着苏泽说道:
  “那苏兄弟月中再进城,可一定要赏我个面子,还有要事要请求苏兄呢!”
  于宗远更是深信不疑苏泽能帮他夺的指挥使的世袭军职,不过这次去福州也打磨了他的性子,反正自己老爹身体还硬朗,抢继承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自己只要和苏泽处好关系,完全可以慢慢来嘛。
  于宗远再次递上一个布包,认真的说道:“那我就提前约好了,这是兄弟我从福州带回来的特产,苏兄还请笑纳。”
  说完之后,于宗远又用马车载着苏泽返回南平县学,分别的时候又塞给苏泽一个布包。
  苏泽打开一看,只看到两块束腰银包裹在布包上,合起来大概四十两的样子。
  这些日子苏泽也不是没赚过钱,但是于宗远这样的大好肥羊还是第一次见。
  苏泽将银子藏在校舍中,快到了宴请林清材族兄的时候,苏泽喊上三名同学,向着邀月楼走去。


第088章 合理,太合理了!
  邀月楼上,苏泽见到了林清材的这位族兄。
  这位名叫林清坚的族兄,比陈潮源年纪还大些,不过他没有林清材那份踏实稳重,多了几分市侩的气息。
  不过也正常,听林清材说这位族兄在读书上天份不高,早早放弃科举去学做了账房,早就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了,自然比林清材更懂得人情世故。
  席上,两杯黄酒下肚,这位县衙户房新上任的书吏,已经和苏泽众人称兄道弟了。
  他拉着苏泽大倒苦水。
  “苏兄,你可不知道这户房内的门道太多了,水实在是太深了,我在户房真是夹着尾巴做人啊!”
  “不知道林兄做的什么差事?”
  “当然是苦活累活脏活了,这徐狐把持户房多年,虽然没有升任典史,但是在县衙内势力非常大,户房之中大多都是经过他保荐入的县衙,我这种在户房中就是被人穿小鞋的。”
  林清材和陈朝源纷纷点头,他们也会和吏员打交道,自然知道大明朝吏员的情况。
  典史是户部有档案的事业编,朝廷也是有俸禄的,不过大明朝官员的俸禄都很微薄,不要说这些吏员了。
  县衙的这些典史们,根本不在乎这三瓜两枣的俸禄,主要是典史的身份在吏部挂了号,那就算是知县老爷要开革一个典史,都要向吏部打报告,这种情况下除非实在是做的太过分了,知县都会给典史留点面子。
  典史之下的书吏就不一样了,他们属于县衙的员工,也是没有俸禄的,但是到了嘉靖时期,基本上县衙也会用公帑或者火耗之类可支配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给书吏发点俸禄。
  书吏五年为一役,如果县衙不满意可以役满发还回家,甚至可以提前开除。
  所以对于林清坚这样的书吏来说,为了能够在县衙生存下去,那就需要拜山头抱团取暖。
  这里举荐人就是一种类似于东汉“门生故吏”的特殊关系。
  比如举荐林清坚进入县衙的是刑房的孙典史,那么县衙所有人都知道林清坚是孙典史的人,自然就是孙典史的派系。
  而举荐人和被举荐人的关系密切,不仅仅是单向的。
  如果林清坚在县衙中犯了大错,那么身为他的举荐人,孙典史也要付连带责任。
  县衙之中的派系斗争非常激烈,甚至有绵延几代人的长期斗争。
  林清坚被身为刑房典史的孙典史安插到了户房,那户房上下对他的敌视自然可想而知。
  而林清坚此时不仅不能和同僚一起吃拿卡要,反而要好好的做事,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户房其他人盯着呢。
  大明的官府因为朱元璋定下的祖宗制度,可支配的收入少的可怜。
  不过凭心而论,朱元璋制定的标准,也是能够让官府衙门运转下去的,明初的人口确实获得了增长。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明朝的官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原本那点人手已经是难以为继了。
  其实这个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随着上级越来越多,需要请示汇报的工作也是越来越多,需要做的文字工作也是越来越多。
  看起来很清闲的礼房,每天都在炮制各种垃圾公文,上面对口几十个大小衙门,遇到了御史下来巡视,还要准备汇报材料和迎接检查,简直是忙到不能再忙了。
  这些上级部门每发一道公文,下面都要想尽办法回复,这种官僚主义的膨胀让县衙书吏人数也在快速膨胀。
  比如南平县衙,就有正式的员工80多人,实际上并不是后世想象的只有几个大老爷在办公。
  孙典史是林清坚的举荐人,林清坚虽然对孙典史不满,但是也不好说孙典史的坏话,所以只能说户房书吏头领徐士盛的不是。
  “这课税催捐的好事,自然是轮不到我做,可那徐狐太不是东西,竟然一来就让我做了解运科的事情。”
  听到解运科,在座的熊岳眼睛一亮。
  苏泽问道:“这解运科就是负责解送税捐的差事?”
  “就是这个苦差事啊!苏兄你可是不知道,这户房之中就属这个解运科的事情最繁重,也是最容易出差错的。”
  苏泽点点头,由于大明朝在张居正变法之前,还是征收实物的税收,所以这征税的事情非常的麻烦。
  实物税收,就是粮食布匹等等,不过大明朝的税制实在是太复杂了,征收的品目繁多,就算是长期在户房工作的老吏,想要说清楚都不容易。
  在农业税上,主要就是夏稻冬麦,但是这些粮食并不是说光收到县衙就完事的。
  县衙需要将这些粮食送到上级要求的指定地点,要是送晚了那也是要受惩罚的。
  这解送税粮的工作,就是户房解运科的主要差事。
  这解送也不是容易的,由于大明朝复杂的区划制度,解送粮食的复杂性相当的恐怖。
  可以这么说,户房解运科的书吏和帮书们,全都是图论的高手。
  比如这长宁卫附近背山村所产的粮食,就必须要先通过课税科的税吏收上来,送到南平县城内。
  南平县城这个时候还需要将这些粮食进行分割,一部分作为治下各个卫所的军粮(比如长宁卫),送到卫所指定的地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