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第049章 县衙
  苏泽这才想起来,如今还是大明朝,《古文观止》还没成书,《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其实流传并不广。
  大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读书人最推崇的是宋学,朱元璋将理学推崇为官方学术后,宋代学术研究蓬勃发展,也连带着宋代文学得到了广泛传播。
  不过时人最喜欢的还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文章,然后就是理学家二程和朱熹的文章,对于范仲淹这种大宋前期的文人并不关注。
  到了大明朝中期,特别是经过“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后,大明朝廷的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也带来了一股强烈的反思思潮。
  这时候作为官方学术的理学,以及宋代文学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同时产生的复古思潮,开始厌弃宋学、宋文,开始提倡古文。
  文学界提出了“天地再辟,日月为朗”的古文风潮,反对“宋元流弊”,文人士大夫又产生了两派,分别是推崇汉唐文学的汉唐古文派,另外一派则是推崇先秦散文的先秦古文派。
  等到了正德年,心学席卷天下,成为和理学并立的“显学”之后,王阳明本身也推崇古文,反对宋代文学,宋代文学更是被整个文人圈子厌恶。
  而范仲淹,就是被宋学连累的倒霉人物。
  他在推崇宋学的时候,因为后面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文章太厉害,始终得不到重视。
  等到大明朝开始反对宋学的时候,范仲淹又因为是宋人,更是没人印刷他的文集。
  一直等到清代《古文观止》风靡全国的时候,《岳阳楼记》这才火了,清光绪年间大修岳阳楼,这之后就是著名的文化遗迹。
  海瑞盯着苏泽说道:“你可记得全文?”
  苏泽点点头说道:“教谕要听?”
  海瑞停下脚步说道:“能背多少背多少!”
  苏泽看着马路上人来人往,不过看到海瑞一脸认真的样子,只能忍着羞耻开始背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说长也不长,总共只有三百六十八字。
  当年本科的时候,苏泽曾经穷游过岳阳楼,那时候岳阳楼景区的政策是背下《岳阳楼记》,就可以免门票登楼,苏泽对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记忆深刻,背诵的抑扬顿挫。
  海瑞也听得如痴如醉,当听到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后,海瑞更是忍不住赞叹道:
  “不愧是得谥文正的范希文!真乃雄文也!”
  等到苏泽背诵完毕,海瑞立刻拉着他说道:“走!回县学背给我听!我要将此文抄下来!”
  苏泽似笑非笑的问道:“海教谕,您不辞职了?”
  海瑞微微一愣,接着从袖子里掏出辞呈,当场就将辞呈撕成两半说道:
  “范文正公都说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海某又怎么能因为一时毁誉就弃县学不顾?”
  海瑞想起来苏泽还要去县衙递送保书,立刻说道:“我们先去县衙,等你将保书送上去就回县学!”
  看到海瑞这幅急匆匆的样子,苏泽心中发笑,不过能劝说海瑞不辞官,苏泽还是很高兴的。
  林显扬远远的跟在后面,也不知道苏泽到底和这位海教谕说了什么,对方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情绪激昂。
  林显扬只觉得这位阿泽兄弟真的有本事,和海瑞这样的当官的都能谈得来,果然读书人就是厉害啊!
  不知不觉的,三人终于来到了县衙。
  延平府衙和南平县衙分别在县城大街的东西两端,大明朝的县衙门都是标准的制式建筑物。
  县衙对面是旌善亭,这个亭子是用来表彰南平县的好人好事的。
  在旌善亭的侧面则是申明亭,这个亭子的作用是“张贴榜文”和“申明教化”,会在亭子里贴上朝廷和州府县的最新政策,也会将县内发生的恶行张贴其上,算是县衙的宣传长廊。
  紧挨着县衙的是寄递铺,这就是传递和接受公文的快递中心。
  县衙的正门也是戟门的样式,因为海瑞穿着官服,守门的衙役没敢为难一行人,直接将三人放了进去。
  林显扬跟在苏泽身后,心情愉悦的说道:“要不是海大人,光是进门就要花上几百文钱了。”
  苏泽看了看门口身材微胖的衙役,俗话说小鬼难缠,这县衙的看门小鬼就是最难缠的。
  三人步入第二道门,这就是县衙的仪门,从仪门之后就是县衙的办公区域了,林显扬连忙低下头,只是低头跟在海瑞身后走。
  进了仪门,两边是左右五排十间房屋,可以看到身穿皂色服侍的吏员和公人服饰的差役进出其间。
  海瑞指着这些屋子说道:“这些是架阁库、承发司、吏房、兵房、户房、刑房、礼房、工房、皂房和渠房,你将保书交到礼房就可以了,就在右手边第四排的屋子。”
  苏泽向海瑞道谢,正准备去礼房的时候,林显扬拉住他,塞给他一块碎银子。
  苏泽愣了一下,还是将碎银子塞进手心里。
  礼房就是一个长方形的砖头房子,苏泽进去之后,就看到一张供奉孔子的香案,香案两侧放着一排长桌子,有吏员坐在桌子后,懒散的聊着天。
  苏泽一进来,吏员的目光放在他的身上,苏泽将保书逃出来说道:
  “在下长宁卫苏泽,准备参加明年县试,是来送保书的。”
  一个老花眼花白胡子的老吏喊道:“来这边!”
  苏泽按着保书过去,这个老吏抽出保书,几乎将脸贴在保书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看起来。
  苏泽有些紧张起来,只看到这老吏突然说道:“这保人所签的字迹潦草,发回去重签!”
  苏泽看到这老吏眼睛中闪烁的光芒,连忙将碎银子放在桌子上。
  这个老吏也不避讳,直接用手掂量了一下碎银子的重量,又拿到眼前看了成色,这才说道:
  “念你往返长宁卫路途遥远,这字迹也不是不可辨认,这就算了吧。”
  说完这些,老吏拿出一本清册说道:“在这《考选举用簿》上登记姓名和籍贯就行了。”
  苏泽连忙登记上自己的名字,只听到耳边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发现地点“县衙”,可以学习技能“行贿”,是否学习?】


第050章 账房技能
  苏泽满头的问号,行贿也是一种生活技能?
  但是仔细想想,似乎这确实是一门古老的技能。
  有技能自然要学习,苏泽选择学习之后,一些简单的行贿潜规则进入他的脑中。
  说到底,这些就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在大明县衙处处都在实行着这套潜规则。
  进县衙要给门口的站班的衙役行贿,在县衙办事要行贿,而且根据办事人的身份不同,办事内容不同,还要给不同的银子。
  比如苏泽办理县试登记,他目前的身份连童生都不算,算是寒门读书人。
  这种人胥吏欺压起来自然那是没心理压力的。
  如果苏泽考过了童生试,和周秀才一样成为生员,那礼房的胥吏不仅仅不会收钱,还会恭恭敬敬的上门把材料送到苏泽签字。
  如果苏泽能和海瑞一样通过乡试,获得举人资格,那这些胥吏会反过来给苏泽送礼,请求他的庇护。
  这就是行贿中包含的潜规则,这一套苏泽是非常厌恶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事情是千古以来无法禁绝的。
  苏泽灵机一动,既然县衙是个一个地点,那是不是还能发现其他“技能”呢?
  一想到这里,苏泽立刻拱手道别离开了礼房,和门外等待的林显扬汇合。
  “办妥了?”林显扬看到苏泽这副高兴的样子问道。
  “办妥了,多谢显扬兄弟了,走走走,我陪你去户房交罚银。”
  苏泽没看到海瑞的身影,开口问道:“海大人呢?”
  “海大人说他去承发司看近日朝廷的邸报去了,让我们办完事去承发司等他。”
  邸报就是朝廷下发给基层的报纸,不过这报纸不是给普通百姓看的,从急递铺送到县衙之后,就会存放在承发司中。
  承发司的吏员会誊抄三份县衙县令、县丞、主簿三位老爷,其余官员要看就只能自己去承发司看了。
  没有海瑞在,苏泽反而觉得轻松些,不知道为什么刚刚自己行贿了,总觉得见到海瑞会有些不自在。
  果然“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和海瑞这样的寒潭明镜站在一起,还是让人很有心理压力的。
  苏泽和林显扬结伴来到了户房,户房的构造和礼房差不多,只不过正中的香案上供奉的不是孔子,而是财神。
  苏泽只觉得有些荒诞,堂堂大明衙门竟然公然供奉财神?
  这路财神身穿红衣手持如意和聚宝盆,前后还有两个憨态可掬的童子,分别是招财和进宝二童子。
  苏泽Lv2的宗教知识,让他认出这是民间称之为文财神的李诡祖。
  李诡祖,那官府供奉没事了。
  明承宋祀,大明朝的祭祀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袭宋代的,李诡祖本身就是宋代官方册封的财神,明代官服供奉也无妨。
  这位财神爷本身就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县令,廉洁爱民,经常用自己的俸禄布施贫民,也是一位符合儒家政治正确的财神爷。
  不过看起来这位财神爷前的香案上,香灰要比礼房孔子前香案上多不少,这位财神爷在县衙应该比孔子更受欢迎吧。
  林显扬看了一圈,没找到那个开罚银单据的圆脸书吏,他只好找到了一个干瘦的中年书吏,将罚银单据交给了他。
  这个书吏留着八字胡,就是传统电视形象中狡诈胥吏的标准样子,接过了的单据之后和县衙的罚单底册核对,然后说道:
  “罚银三十二两白银,你是交白银还是交铜钱?”
  “银子,银子!”
  在来之前,家老阿公已经让人将铜钱换成了碎银子,方便林显扬送到县衙来。
  林显扬将怀里的布兜放在桌案上,布兜里都是大大小小碎银子,这书吏有些嫌弃的看着这么一摊,但还是认真清点起来。
  【发现地点“县衙”,可以学习技能“账房”,是否学习?】
  果然有新技能!
  想想也对,县衙户房需要算账,能学会“账房”这个技能也正常。
  而苏泽心情更好了,在《百景图》中,账房也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能,掌握账房技能后,无论是经商还是做官,都能减少下属的腐败度。
  其实在现实中,账房也是实用的技能,就算是当官的本人不会账房技能,也要带懂得账房的亲信赴任,要不然手下这些精通账房的胥吏就能折腾死当官的。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明初著名的“空印案”,就是因为做假账而引起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子,最后包含方孝孺父亲在内的一大批官员被调查和诛杀。
  “学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