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441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如果氐秦蒸蒸日上也就罢了,偏偏苻坚对内挥刀,试图革新,所以种种矛盾顺理成章跟着爆发了。
  这也是苻坚的孤注一掷放手一搏,即便不革新,迟早也会被耗死。
  对宗室和豪强动手,短期能暂时缓解内部的困境,长期能积攒国力,为梁秦大战做准备。
  “会不会有诈?”刘应不可思议道。
  这叛乱来的实在有些快,苻坚前脚革新,宗室后脚就跟着叛乱。
  杨略道:“应当是真,苻坚发动云龙门之变,苻氏宗亲皆有怨言,后苟太后逼杀苻法,苻氏敢怒不敢言,今日苻坚剥脱了他们的田产和僮仆,便再也忍不下去,苻幼率先兵变,已被诛杀,关中人心惶惶。”
  “他们准备怎么求援?”李跃觉得九成是真。
  “大梁若能出兵攻打蒲坂,吸引苻坚大军,他们将在关中召集豪强,推翻苻坚。”
  “这是拿大梁将士当矛使?我们在蒲坂磕的头破血流,他们坐收渔利?”李跃瞬间就知道这些氐秦王公们的心思。
  未免太想当然了。
  “苻柳说事成之后,割汉中给大梁,从此秦国永为大梁藩国,年年进贡。”杨略语气平淡道。
  “空口白牙,事成之后,只怕另当别论。”李跃笑了两声,混了这么多年,岂会相信他们的鬼话?
  “是他们有求于大梁,而非大梁有求于他们,不妨拖延数日。”崔宏拱手道。
  “朕就没想出兵,他们造他们的反,朕拭目以待。”
  几个无权无势的王公,想要兵变成功,何其之难?必须得到关中豪强的支持。
  当年苻坚正是得到了强氏、苟氏、梁氏的支持,加上苻生实在不成器,方才成功。
  苻柳他们凭什么?
  不过转念一想,或许这就是苻坚故意留着他们部曲的原因,引出更多的豪强和反对势力,然后一网打尽,快刀斩乱麻。
  否则没道理夺了他们的田和僮仆,还留着部曲让他们造反。
  苻坚既然敢向宗室们动手,肯定不怕他们叛变。
  梁国起兵响应没有多少意义,一样会被挡在蒲坂潼关防线上。
  秦国刚刚递交国书,遣送质子,成了属国。
  如果梁国无故起兵攻打他,大义上说不过去,毕竟刚刚接受人家称臣,不到两月,立马就撕破脸。
  要撕破脸也是几个月后再说。
  总之,关中不乱,梁国不必急着出兵,就按之前的准备好的一步一步走即可。
  氐秦的好戏还在后面,宗室容易对付,但地方上的豪强可就没那么容易对付。
  李跃现在是稳坐钓鱼船,等着苻坚犯错。
  “都入冬了,为何还不下雪?”李跃随意换了个话题。
  常炜道:“太史曹已在观察天象,推算节气。”
  李跃点点头,其实这几年梁国灾害并不少,局部的水灾、旱灾一直没断过,尚书台应对及时,加上地方官府还算清廉,及时上报,没酿成人祸。
  以现在梁国的国力,一场小天灾影响并不大。
  难得是个暖冬,李跃在带着几个儿子一同出游。
  老大李仪性格温和宽仁,不喜武事,沉迷书法、绘画之道,跟顾恺之关系亲密。
  老二李佑和孟宽从军去了上庸。
  老三李攸,老四李伦是拓跋玉树所生,喜好弓马,性格开朗,奔奔跳跳,一路上最欢喜的就是他们。
  李跃正在回忆几个儿子的喜好时,身边的太子李俭轻声道:“父皇,儿臣与阿丕想拜桓伊将军为师。”
  “哦?为何是桓伊?”李跃有些奇怪。
  “桓将军博学多闻,文武双全,又兼通音律,尚武堂的先生实在太枯燥了……”李俭睁大眼睛道。
  “你是喜欢他的音律还是他的博学?”李跃笑着问道。
  小孩子不喜欢刻板的先生,人之常情。
  刘尚、常炜学识没有问题,品行当世标杆,二人生活俭朴,为人正派,不过正因为此,略显严厉,对太子的要求也高。
  不过身为太子,肩膀上责任重大,若是喜欢音律,问题就大了。
  “都不是,儿臣喜其有趣。”
  “可!”最近忙于国事,讲武堂就交给他与慕容令打理,李俭应该是听过他的讲解。
  若论邺中谁长相最为俊朗,首推慕容令,继承了慕容家的底蕴。
  但若论谁最风雅,则必是桓伊。
  既能赋诗,又能奏乐,上马能统兵,下马能治民,堪称六边形人才,品行绝佳,在梁国极有名望。
  李俭拜他为师倒也不错。
  这些人本就是李跃留给李俭的,太子也需要班底,不然一个光秃秃的太子,谁会鸟他?
  “多谢父皇!”李俭大喜,拉着苻丕一起行礼。
  自苻丕入质以后,与李俭形影不离,都快成他的小跟班。
  “去吧,去玩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李跃让人牵来小马,分给几个皇子。
  然后看着他们在原野上奔驰。
  几个小家伙立即学起了大人,分成几派,提着木棍学起了骑马打仗。
  到底还是受血脉影响,李攸、李伦两兄弟天赋过人,在人群中横冲直撞,无人能挡。
  老大李仪柔柔弱弱,最先被撞下马,摔在草地上。
  不过李俭也不弱,与苻丕互相配合,勉强能挡住李攸、李伦。
  其他李侁、李傥、李侁、李任等也还不错,摔下马后又爬了起来,继续加入“战斗”。
  将他们送入尚武堂是李跃最正确的选择,与同龄的孩子一起成长大有裨益。
  李跃要求并不高,有个中上之资也就成了,其他的就看用人。


第五百九十一章 未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就是年底。
  但自入冬以来,就没见到雪,也没见到雨水,天气出奇的温暖,寻常时候,这个季节早就万物肃杀,野外一片枯黄,今年却一反常态。
  这让李跃心中七上八下的,但凡四时不正,就有大灾降临。
  太史曹的天文博士推算明年必有大旱和蝗灾。
  李跃不禁一阵烦躁,刚过了几个好年,府库中有了些积余,没想到转眼天灾降临。
  可见古代想要丰登是多么困难,泰平之世更是难寻。
  所以绝大多数朝代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旱灾蝗灾一起,粮食就不用想了,人一挨饿,退化成野兽,辛辛苦苦建立的秩序也就打乱了。
  一场天灾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一场大战。
  按照太史令刘尚、太学祭酒辛粲的请求,李跃弄了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
  筑坛邺城南郊,特意沐浴斋戒,带着太子李俭向苍天祷告,保佑明年风调雨顺。
  李俭比李跃还要虔诚,小小身板跪在祭坛上,无比认真道:“愿苍天保佑大梁风调雨顺,保佑百姓远离饥寒之苦,保佑父皇母后身体无恙,福寿安康……”
  李跃听到他的祝辞,心中升起阵阵暖意,即便是有人教的,但看他的神情,没有丝毫作伪之色,发自真心。
  不得不说,拜桓伊为师后,他身上的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越来越有大梁太子的风范。
  桓伊别的不说,品行绝对上上之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他学,远离深宫,远离崔氏,李俭以后必能成为一代贤君。
  百姓也纷纷在家中祈求苍天庇佑,有百余青壮汉子,在祭坛跪了三天三夜。
  然而不见半点效果。
  依旧暖阳高照,冬风和煦,一般情况下,老天爷不会轻易开眼。
  “这么弄不行,需另想他法!”李跃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老天爷身上。
  这时代灾祸本就多,自助者,天助之。
  整天指望老天爷肯定不行。
  “陛下这几年轻徭薄赋,百姓家中有些余粮,支撑三五个月,应当不难。”常炜作为梁国大管家,最知道底细。
  “三五月之后呢?”
  如果明年有大旱灾大蝗灾,吞并秦国就不要想了,西线的近十万将士民夫,弄不好因为缺粮而崩溃。
  想到此处,李跃心中一动,“太史曹能否确定旱灾影响的地区?”
  太史曹是钦天监的前身,置令、丞各二员,司历二员、监候四员,另有历、天文、漏刻、视祲博士,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刘尚拱手道:“金木合月,位在东西,主大旱,其分野在中原与关中,卜曰:双星伴月,无德者亡。《海中占》曰:月与岁星同光,即有饥亡。”
  双星伴月跟荧惑守心一样,在古代都是大凶之兆。
  中原地域范围就太大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都是广义上的中原,也全是人口稠密区。
  不过李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那就是关中也会出现大灾,梁国或许还能挺过这一灾,但氐秦一定挺不过去。
  卜辞上说“无德者亡”,也不知应在谁身上。
  李跃心情平复了许多,天象之说虽然虚妄,但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加上关东寒冬腊月没下雪,大致可以推算出明年旱灾。
  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若关中大旱,苻坚必定东出!”崔宏拱手道。
  李跃踱了两步,就算真有旱灾,这么大的梁国不可能全都中招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4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1/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