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162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如今苻洪西归,姚弋仲被打残了,南北乞活军言和,兖州周边地缘环境逐渐好转。
  昨日张遇、刘国还厚着脸皮派了使者来。
  大义是远亲不如近邻,同是大赵的臣子,大家以后要守望相助,不能背后偷袭……
  李跃直接被逗乐了。
  兖州地缘环境变好,他二人却越来越恶劣。
  司马勋攻破南阳后,南阳基本落入桓温手中,刘国、张遇二人屁股后面顶着荆襄的数十万大军……
  而江东的殷浩明确表示要收复许、洛故都,刀子已经朝着他们。
  夹在桓温与殷浩之间的不是李跃,而是刘国和张遇。
  李跃也派人回复他们,兖州永远是他们的坚实的后盾,两位老兄若坚持不住了,不要硬拼,陈留的大门永远向他们敞开……
  今年将是黑云山最关键的一年,周牵预算过,手上新增的人口能将兖州境内的荒田全部修整出来。
  还在正月,李跃就向境内所有郡县派出屯田使,官府的驴骡、牛、铁器免费租给百姓。
  还制定了一套激励措施,屯田客耕种五年后,根据他们上缴的粮食,逐渐将他们耕种的田分给他们。
  每人二十亩。
  政令下达,屯田客的热情被点燃了,还未开冻,这些人便下田翻修水渠,割冬草烧肥。
  这不是李跃临时起意,而是治下百姓大多都是集结而来的流民,并不稳定。
  上一次褚裒北伐,北地百姓拖家带口的投附。
  这一次殷浩北伐,直奔中原而来,到时候不知有多少人投奔。
  所以只有用土地将他们与黑云山捆在一起。
  一句话,李跃不仅要他们的人,还要他们的心。
  没过几日,南边的来人回复了,刘国送了五匹骏马,高大神骏,张遇则送了一千多石粮食,算是缓和关系。
  来而不往非礼也,李跃也各自送了五把山阳铁坊出产的宝刀。
  汉环首刀为了追求杀伤力减少成本,没有护手,刀柄与刀锋直接相连。
  李跃怎么看怎么不习惯,用的时候总担心伤手,所以加上了护手,将刀环缩小,千锤百炼后,一把利器诞生。
  而环首刀的颜值立马就上去了。
  每把刀柄上都刻着“黑云”二字,赏赐给黑云将。
  山阳铁坊产量越来越高,一是山阳太守曹凝颇有才干,二是李跃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
  各地召来的铁匠就有六百多人,再加上土地、杂工等等,将近四五千人的规模。
  三万黑云军正在逐渐更换装备。
  淘汰下来的兵器则分给南军和兖州军。
  整整一个寒冬,士卒们的训练从未松懈,雪地连续行军五六日,基本是常态,行军途中和狩猎时,有人殒命,也是常有之事。
  李跃没有心软,别人都可以歇,唯独黑云军不能。
  与艰苦训练对应的是优渥的待遇,李跃也知道他们辛苦,所以每天都有肉汤供应。
  正食也从羹改为麦饭、胡饼、馒头,一日两餐变成三餐,为的就是增强他们的体魄。
  馒头乃诸葛武侯发明,胡饼则从东汉时便广受欢迎,据说汉灵帝极喜此物,逐渐成为洛阳风潮,然后推广全国。
  江东前太尉郗鉴给女儿郗璇提亲,琅琊王氏子弟皆正襟危坐,一派道貌岸然模样,唯有王羲之坦腹东床、大吃胡饼,遂被郗鉴选中,便有了“东床快婿”之典故。
  除了一日三餐的物质奖励,还有精神上的奖励。
  每个黑云军的家属都迁居陈留城中,门上挂着一块青木牌,上书忠勇二字,凭借此物,见地方县令等官吏时,无需跪拜。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尤其在这乱世之中。
  艰苦的训练不仅没有压垮他们,还让他们一个个更强壮起来,很多人都能提刀力战猛兽。
  休沐时走在陈留街头,虎背熊腰,百姓一眼就能认出来。
  那五百黑云郎更是如此,原本底子就不差,短短几个月更如脱胎换骨一般,眼中有杀气,脸上有了黑云军应有的威严。
  能手格猛兽者多达二十三人!
  百步的距离,策马挽强弓,一箭能射穿山阳铁坊新造的铁甲。
  五百余骑,常冲驰在风雪之中,不畏严寒,还几次乘着黄河结冰,杀到对岸,提几十羯军首级而归。
  诸军之中,也是他们猎获最多,猎物也跟其他人不一样。
  别人都是羊、鹿、麋等,他们猎的却是豺狼虎豹。
  以前亲卫们还颇有怨言,后来都朝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冬日里,李跃的课程也从未停下过,以前只针对黑云将,现在则扩散至全军,鸿胪吏们越来越熟练,讲起汉匈战争、三国旧事,比李跃还精彩,在将士们中间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李跃根据三国演义,将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廖化背母归蜀等忠义故事加工了一下,更引得将士们喝彩。
  当然,也少不了司马一家子人的破事,让士卒们了解一下江东朝廷是个什么货色。
  效果出奇的好,李跃遂将其推广到南军、兖州军中。
  也不知怎么就流传到百姓口中,一时间风靡大街小巷。
  越是这样暗无天日的时代,越是渴望这些散发过光辉的人和事。
  李跃一合计,干脆将鸿胪吏派往青徐兖豫冀等大河南北各地。
  恢复华夏故土,首先要恢复人心,恢复民族自信!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三令
  距离石苞、李松、张才兵变没一个月,第二次兵变又来了,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等石氏宗亲谋诛石闵,被石闵反杀,举家皆灭。
  进入正月,第三次兵变随之而来,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胡将暗中在胡天集结三千羯军,毁宫中阁道,驻兵凤阳门,欲据皇城而与皇宫的石闵大战。
  但石闵却破金明门而入,一举擒杀孙伏都、刘铢等人,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石闵站在一堆尸体上,全身浴血,滴答滴答的向下流淌着。
  接连不断的兵变,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国人”不可能为他所用,即便他姓“石”。
  “大、大将军……此皆孙伏都、刘铢自作主张,朕亦被他们挟持。”石鉴匆匆忙忙赶来,见一地的碎尸,险些摔倒在地。
  这么多次兵变,没有他在背后指使肯定说不过去。
  石闵杀气腾腾的眼神在石鉴脸上扫来扫去,一股凉气从石鉴脚底窜到头顶。
  这两个月来,死在石闵手上的“国人”不下五六千。
  人杀多了,凶恶之气比往昔更重,大白天的,就让石鉴不寒而栗。
  “大司马……”石鉴目光又转向李农。
  李农咳嗽一声,也不言语,仿佛石雕一般。
  一旁的周成圆瞪双目,“孙刘二贼在胡天图谋多日,陛下岂会不知情?”
  “朕……实不知也……”石鉴声音都在颤抖。
  石闵身边的亲卫、将佐都跟他一样,沾染了无穷无尽的凶煞之气。
  已经杀了石遵,也不在乎多杀一个“皇帝”。
  “近日宫中破乱,陛下不宜到处走动,送陛下回御龙观!”石闵眼中的杀气最终还是收敛了。
  石鉴长长松了一口气,软禁总比当场丢掉性命强。
  “国人不肯为本王所用,为之奈何?”接连不断的叛乱让石闵越来越没有耐心。
  “殿下原本就不是羯人。”王简直截了当。
  石闵一愣,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说,他都快忘记原本的姓氏,被石虎养大,生长在羯人环境当中,石闵一直以为自己是羯赵宗室的一员。
  直到这连续的叛乱,终于让他清醒。
  有些东西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比如身体里流淌的血脉。
  王简目光如炬,“河北晋人数百万,既然国人不可用,殿下何不用他们!”
  石闵仰望邺城之上的天空,天空中一片昏沉,只有寒风不知疲倦的在呼啸,而他脸上的神色逐渐坚决,“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之!”
  命令一下,邺城当日便沸腾起来。
  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
  石闵接着下达了第二道命令: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遂不再屏蔽宫门。
  原本是故作大度,收羯胡人心,却没料到邺城之中羯人、胡人争先恐后的离去,城外的晋人争先恐后的进来,堵在城门,自相冲杀,血流漂杵。
  于是石闵的第三道命令也跟着下来了,“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寒风在河北大地上呼啸。
  血色从邺城蔓延至整个河北。
  渤海郡浮阳一户家徒四壁的人家,白发老人正在缓缓磨着一把镰刀。
  “大父这是作甚?”年纪八岁的孙子不安的望着自己的祖父。
  “獾儿乖,可想你娘亲、父亲、叔母、姑母?”
  “獾儿想……”但孩子眼中的光彩一闪而逝,八岁的年纪已经懂很多事了,这些亲人已经永远不可能回来了。
  这么多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大夫去杀羯人,为你父亲、娘亲报仇雪恨可好?”老者抬起头,枯瘦的脸泛起阵阵红润,提着镰刀的手微微颤抖。
  不是惧怕,而是兴奋。
  “獾儿与大父同去!”孩童捡起地上的一把柴刀。
  “哈哈,好,近日你我祖孙二人一起为他们报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1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2/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