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苏彦紧随其后。
殿门打开,灌入一阵腥风,又吱呀一声被人合上了。
王简、王郁焦急的等待着,只听见外间阵阵惨叫之声,血水一道一道的洒在殿门上。
火把光下,刀光剑影仿佛要浸透进殿一般。
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厮杀声就缓缓停歇了。
殿门打开,石闵提剑而归,剑刃已被染成红色,每走一步,上面的血落在木板上。
滴答、滴答……
众人非但没觉得恐惧,反而神色兴奋起来。
其风采犹如霸王复生,跟着这样的主君,天下何人能敌?
石闵扫了众人一眼,“石鉴小儿焉敢谋害本王,明日当取其头颅!”
他是石虎的养孙,石鉴自然就是他叔伯一辈,却成了他嘴中的小儿。
“殿下切不可急于一时,当徐徐剪除石氏宗亲。”
第二百一十一章 乱年
太宁元年(349年)十二月,石鉴刚刚登基一个月,邺城再一次爆发腥风血雨,乐平王石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领兵夜袭琨华殿,被石闵杀退。
石鉴大惧,斩石苞、李松、张才等人以安抚石闵。
与此同时,镇守襄国的石祗传檄四方,号召天下勤王之师共诛石闵、李农,北地诸胡云集响应。
河北大战拉开序幕,但第一战却不在石闵与石祗之间爆发。
枋头东北面的同山陂。
无数羌人饮恨于此,尸体枕积如山,人尸马尸堆积在一起,断矛残刀斜指向天,连天空都因此变得昏沉。
呼啸的寒风掠过尸山血海,鲜血顺着渠水缓缓流入白沟当中。
受伤未死之人,在血泊中哀鸣着。
却无人看他们一眼,只引来荒野中的狼群,若非氐人大军还未完全退走,只怕早已扑了上来。
苻洪一步一步踩在血水与尸体之中,身后跟着苻健、苻雄,以及主簿程朴、雷弱儿等人。
这是一场无比辉煌的胜利,大河南北皆为之侧目。
姚襄五万大军来攻,被等候多时的苻洪一举击败,斩获三万余众。
姚弋仲直接被打残,元气大伤,再无跟苻氏争夺关中的实力。
原本还对他们虎视眈眈的赵军,如今全都龟缩在城中。
“老羌自不量力,这天下能与我家争锋者,能有几人?”苻洪仰天长笑,出了一口恶气。
苻健道:“昨日朝廷派来使者,恢复大人关中都督之职。”
“尔等以为如何?”苻洪颇为心动。
邺城这一册封,等于直接将雍秦二州划给了他。
但反反复复这么多次,已经很难让他们相信了。
雷弱儿道:“朝廷素无信义,反复无常,不可轻信,今主公一战而威震天下,何须石氏升赏?可自攻伐之!”
不过苻洪却面无表情,眼中隐隐翻滚着怒气。
他在等待,却无一人劝进。
主簿程朴却道:“不如且尊赵为主,如列国分境而治,经营关中,徐图后计。”
苻洪扫了一眼众人,忽而勃然大怒,“吾不堪为天子邪,而云列国乎!拖下去斩!”
周围人全都愣住了。
以往苻洪隐忍、宽和、大度,但如今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
就连他的亲生儿子苻健、苻雄都惊讶万分。
仿佛这一战将苻洪的野心推向了顶点,积压在心中十几年的郁气喷薄而出。
一时间众人都忘了求情,程朴的人头很快落了地,从尸堆上滚落下去。
苻洪戟指西面,“孤率劲卒十万,居关中形胜之地,石闵、慕容儁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
到了此刻他的野心再也收敛不住,膨胀到了极限,直接将自己比作汉高祖。
苻雄担忧的望了一眼自己的老父,权力和野心能轻易扭曲人的心智……
枋头的这场小雪被北风吹过了黄河,吹到了陈留。
旧的一年去了,新的一年到来。
河北各地的消息纷至沓来,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与纷乱的河北相比,兖州却显得无比安详。
这一年难得的没有饥寒之苦。
士卒们穿着新发下来的袍服,多以野兽皮毛缝制而成,虽然粗糙,却极为保暖,丝毫不影响他们在风雪中的训练和狩猎。
百姓们也人手两件草衣,窝在家中,燃起煤饼。
家中有六十以上的长者或十三岁以下的孩童,还可去官府领五斤肉。
李跃冒着风雪巡视了陈留附近的村落,查看他们过冬的储备,若是不足,可去陈留窝冬,周牵修建了成片的民房,大通铺,屋内有壁炉和地路,暖烘烘的,每天两顿粥供应。
这还只是一场小雪,更冷的天气还在后面。
设置校事之后,兖州治下官吏节不节俭不知道,但比以往勤快多了。
“都督,常先生回来了。”张生野前来禀报。
“回城!”李跃翻身上马,掉转马头。
常炜在江陵待了一个多月,肯定摸清了桓温的心思。
回到府中,常炜已等候多时,“桓温不足为惧尔!”
“哦?”这开场白出乎李跃的意料。
“属下在江陵观察多日,荆襄士众多有意于关中,桓温之心不在北国,而在江东也,即便其北伐,也并非为收取故土,而是积累声望!非但桓温不足为惧,殷浩、谢尚之流皆是如此,殷浩北伐,也是为了与桓温分庭抗礼,而非为了江山社稷。”常炜唏嘘一叹。
很多事情出发点不对,往往就会走偏。
桓温与王谢荀殷的内斗不是一天两天了。
上一次桓温伐蜀,几次三番上书江东,掌握权柄的王谢荀殷都置若罔闻,桓温于是自作主张,攻打成汉。
这一次北国大乱,桓温也是几次上表,建康依旧置若罔闻。
江东还是历史上的那个江东。
“依属下之见,荆襄与江东互相掣肘,都督可隔岸关火,进则全据中原之地,兼并张遇、刘国,退则固守兖州,以待江东之变。”常炜眼中闪着光。
被夹在南北之间不仅李跃一人,还有这两货,最先受到冲击的是他们。
张遇跟江东眉来眼去,是想借江东之势而壮大自己,绝不是被江东吞并,几十年来投奔江东的流民帅有几个得了善终的?
而刘国手上有万余匈奴骑兵,李跃早已垂涎三尺。
这年头最快的发家手段就是掠夺。
土地多大,其实没用,这年头遍地都是无人的荒地,关键是人口。
“看来兖州乃形胜之地也,北望幽冀,东接青徐,居许、洛、邺三地之间。”李跃心中的火苗也瞬间窜了起来。
这便是中原的优势,处处都是危机,但处处都是机会,一旦站稳脚跟,崛起速度非常快。
北边刚刚与石闵“破镜重圆”,暂时没有威胁。
至于南边,一个殷浩问题不大,只要不是桓温来就行。
常炜此番南下收获颇大,摸清荆襄和江东的心思。
“眼下当务之急,是与石闵握手言和,石闵弑石遵,其心昭然若揭,眼下已经顾不得我黑云山,乞活军一南一北,互为倚助。”
“先生有所不知,邺城上个月便已经派人来将和!”
“此乃天助我黑云山也。”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太宁
太宁二年注定是风雨飘摇的一年。
缺什么就企求什么,羯赵连番大乱,于是就弄出太宁年号。
而新的一年刚刚到来,河北再次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
随着石祗势力在襄国的不断壮大,引起了邺城的不安,石鉴遂以石琨为大都督,太尉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三路讨伐石祗。
“石琨乃石祗亲兄,呼延盛匈奴人,二人此去,只怕立即反水。”连李跃都看出不妥。
常炜道:“都督难道没见还有一张举么,此人应该是其中关键,若在下所料不错,李农参与此事。”
政治充满各种妥协。
李农跟张举两人穿一条裤子,为了李农,张举连从兄弟张豺都背叛了。
石闵的处境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只能推测或者事后分析。
不过从石闵一系列的手段来看,应该不会出昏招,能从一手无兵权的杂号将军走到现在,绝非胸大无脑就能办到的。
李跃道:“会不会是石闵故意调开邺城反对他的势力?”
据细作来报,这七万步骑基本都是匈奴人和羯人,他们走了,方便石闵办事。
常炜笑道:“若真是如此,只怕邺城将很快变天。”
李跃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