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在苏北港的视察后,罗志学乘坐火车南返抵达苏南港,再一次上了皇家公主号,在视察舰队里的护送下离开红海,随后沿着非洲东海岸一路南下。
这一次南下的过程里,视察舰队虽然还是会在沿途的几个港口城市进行补给,但是罗志学将不会下船进行视察。
主要是这沿途的几个直辖领地城市也没啥好看的……说是直辖领地,但是规模普遍都很小,在大楚帝国的庞大海外领地体系里,只是作为补给港口以及货物运输港口使用的,哪怕是南非省所属的马普托港也不例外。
这地方虽然每年都运出来大量的黄金,但是除了黄金也没什么其他东西了………更别说黄金城产地也不是在这个沿海的港口,而是马普托府的内陆地区的茨瓦内城。
而罗志学,也不可能特地再跑上岸,然后乘坐火车深入数百公里去看金矿的……再说了,当地的金矿目前来说也不适合作为视察地方。因为当地开采金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节省成本,帝国实际上是和当地的金矿区列为军事管理区,这种军事管理区,是允许土著劳务公司里的派遣工在限定区域里工作的。
整体的模式,和目前的苏伊士运河军事管理区差不多,当地有着二三十万的土著劳务派遣工。
为了避免麻烦,尤其是避免安全上的麻烦,罗志学是不可能前往这些有大量土著的地方的。
所以,罗志学在马普托的时候,连船都没下,在船上接见了当地文武高级官员后以及前来迎接的南非巡抚后,就在舰队完成煤炭以及食物淡水等补给后继续南下。
视察舰队一路绕过好望角,最终来到了南非省的省城,南非巡抚驻地,南非守备司令部所在地,陆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非洲舰队司令部等文武行政机关的汇集地:开普敦。
因为这个地方有着海外领地里比较少的大型修船厂,因此视察舰队从在离开锡兰岛后,经过了两万多公里的持续航行后,将会在这里停留大约半个月的时间,以便对视察舰队里的众多船只进行修理以及保养。
在之前的漫长航行里,视察舰队里陆续有船只出现了问题,就连天津号战列舰都是东非海域航行中出现了一些动力系统的小毛病,虽然经过了舰队维修团队的检查以及应急修理后,动力系统恢复了。
但是还是需要到了南非造船厂里进行详细的检修,避免后续再出现问题。
而其他的一些部分船只,或多或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艘运输船的冷冻系统在红海海域的时候就坏掉了。
这导致了这艘运输船上运输的四千多吨各种冷冻新鲜食物大部分都报废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察舰队在极端情况下的续航能力。
毕竟整个舰队里好几万人呢,每天所需要的各种新鲜食物都是非常庞大的……尽管沿途有诸多补给基地,每一次停靠补给都会补给大量的新鲜食物。
但是视察舰队之所以带上那么多运输船,很大程度上其实也不是为了航行过程里的海上补给……而是为了防止意外!
视察舰队里的参谋团队们考虑的是,在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意外情况下,整个舰队在大海上飘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或者是补给港口遇上什么麻烦,比如叛军动乱,土著袭击等倒是无法使用预定补给港口的时候,依旧能够依靠大量运输舰上的生活物资以及燃煤,淡水等,维持至少三万公里的续航能力。
比如这一次从苏伊士运河管理区离开,然后前往南非开普敦的途中……行程大概在一万公里多点,这个航程是超过各舰的常规续航能力的,哪怕是天津级战列舰,超载煤炭的情况下,其续航能力也不过八千公里,这说的还是十节航速下的续航。
哪怕是天津级这种庞然大物,都无法一次性从苏南港抵达开普敦,中途是需要进行煤炭和淡水补给的。
但是,假如无法在计划补给港口,也就是摩加迪沙以及马普托获得补给的话,那么舰队就需要依靠各舰自身以及各运输舰上搭载的煤炭以及淡水以及各种生活物资来维持这么一段遥远的航程。
这也是为什么视察舰队里,不仅仅有运煤船,甚至连淡水运输船都有的缘故。
总之就是避免任何的意外和麻烦……为了绝对安全,甚至在预定补给港口出现问题后,都不考虑去计划外的港口进行临时性补给!
计划内的补给港口,一般都是会有近卫军将士提前抵达控制当地防务,监控当地情况,确保补给安全。
但是计划外的港口……鬼知道那里会发生什么。
尤其是在预定计划的补给港口出现问题后,谁能保证这是不是叛军或土著故意干的,就是为了把你赶去附近的计划外港口……说不准哪里都有叛军或土著埋伏着,就等着你罗志学自投罗网呢。
因此,视察舰队的行程是绝对不会改变的……哪怕是拟定补给港口不能用,也不去……为此,视察舰队里带上了一大堆的各种补给舰,运输船!
理论上来说,按照视察舰队里的各客轮,军舰以及运兵船上自身的物资和储备,再加上专业补给舰,普通运输舰上搭载的大量物资,足够让整个视察舰队不需要任何补给航行三万千公里。
这个标准是根据从北美东海岸返回本土吴淞港的航程来算的……
从纽约一路直接走最笔直的航线,中间不折腾的话,大概就是两万六千多的里程,而实际航行里肯定需要走更多路,耗费更多的煤炭,因此留一个余量的话,算三万公里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没有这么一条要求的话,其实视察舰队的规模能直接减少一大半……因为视察舰队里远洋客轮以及运兵船加起来也才二十多艘,再加上几十艘军舰……剩下的上百艘穿啊之,其实都是各种货物运输船,专业补给舰以及医疗船,维修船等专业辅助舰。
但是陛下出行,自然是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所以视察舰队就变成了一百多艘的庞大规模,就这舰队规模,用来搞跨洋登陆作战都可以了。
视察舰队抵达南非后,罗志学也没有在南非开普敦城进行什么像样的视察活动……因为南非省也没啥好看的。
当初搞这个南非省,主要就是为了南非马普托府的黄金以及开普敦的海运补给作用……再加上当地也算有一些可耕地资源,早期也搞了比较彻底的肃清作战,所以南非省里除了那些金矿里,是没什么土著的,如此设立海外直辖领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更多的……就没有了,这地方除了修船外,是没什么工业的,农业发展的也只能说很一般……嗯,实际上整个非洲的农业发展都不咋地,当地的气候过于恶劣,楚国人都不愿意来。
所以楚国人才会在非洲里搞各种殖民地种植园,并且默许陈敬云搞的西非王国以及其他各种虽然没有公然立国,但实际上都掌控一大片土地,拥有大量武装人员的农业开发公司,安保公司等名目的楚国企业。
因为不这么搞的话,非洲当地的农业开发就很难起来,别说为帝国提供农矿产品了,帝国不倒贴就不错了!
具体到南非省这边也差不多,整体发展都比较落后,经济严重依赖黄金以及港口服务。
如此情况下,罗志学也懒得跑了,随便视察了两天然后就进入度假模式,带着十多个嫔妃以及一些随行的皇子皇女们四处游玩,看看风景,打个猎什么的。
这么待了半个多月后,罗志学这才带着家人回到已经完成了维护保养的皇家公主号上。
此时视察舰队里其他船只基本也完成了基本的维护,一些有问题的船只也进行了检查和维修。
物资补给就更不用说了,早早就完成了补给。
因此罗志学一上皇家公主号,整个视察舰队就起航北上,他们将会一路北上,在行政领地加纳城完成中途补给后,就直奔大楚帝国在欧洲的大本营,欧洲巡抚治下的直辖领地加的斯港。
按照预定计划,罗志学将会在加的斯,接见来自欧洲地区主要各藩属国的国王们/女王们的觐见!
按照欧洲当地的土著说话方式,大概就是:大楚帝国皇帝陛下,将会在加的斯接见他忠诚的奴仆们!
第1044章 饲料版罐头午餐肉
作为还是海外视察的一部分,罗志学是会在视察的沿途里接见部分藩属国的国王或女王的。
这也是体现大楚帝国这个宗主国和诸多藩属国主从的关系的方式。
之前大楚帝国就已经举办过一次万国来朝的大朝会,接见了一百多个各藩属国的使臣。
不过各藩属国君主却是还没有见过罗志学这个皇帝的。
礼教部藩务司也在推动藩属国君主定期来京朝贡这一事,只不过想要落实并不容易……这可不是说那些藩属国不愿意,实际上很多藩属国的君主们对前往大楚帝国本土腹地的京师还是很期待,甚至是渴求的。
不管是见识一番大楚帝国的先进发达以及繁华,睁开眼看世界,明白自己国家和大楚帝国的差距,进而明确追赶的方向。
还是说单纯抱紧大楚帝国的大腿,以便获得更多贸易上的好处以及外交上的支持。
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吧……大楚帝国这边不愿意啊!
其实也不能说是不愿意,纯粹是楚国人不太关心这些藩属国君主的想法,也不太在乎这些藩属国君主们的态度!
不管你来或不来,你一个藩属国还不是得乖乖听从帝国的吩咐,帝国让你种田就得种田,让你挖矿就得挖矿,要服从大楚帝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
不听从帝国吩咐的藩属国君主其实有,而且一直都有……毕竟大楚帝国的藩属国太多了,正儿八经册封为国王的藩属国就好几十个,然后印度以及欧洲那边还有一大堆没有获得帝国的正式册封,而是以保护国名义存在的藩属国。
此外欧洲那边还有一堆所谓的公爵领,侯爵领等欧洲特色的贵族领地……这些地方虽然没有国王的名头,但是他们的统治区一般也会称之为公国或侯国,也算是一个实际上的国家。
不同名义的藩属国其实还是蛮多的,全部加起来的话应该能够两百多个。
而这些藩属国,不管是哪一个,哪怕是实力还算是比较强悍的奥斯曼王国,波斯王国,莫卧儿王国,欧洲瑞典王国,奥地利等国家,也得乖乖听从帝国的吩咐啊。
真要惹毛了大楚帝国,甚至都不用大楚帝国自己派兵攻打,只需要在外交以及军事贸易上随便挑拨一二,立马就能够鼓动周边的土著国家打过去。
拥有绝对的实力压制的大楚帝国,帝国高层也好,普通民众也好,其实不太在乎这些乱七八糟的藩属国的君主们想什么……
至于来金陵城朝见一事……帝国方面觉得麻烦,所以一直懒得折腾。
所以这事虽然有藩务司推动……但是藩务司这个机构在大楚帝国里就是属于后娘养的,说的话没啥分量,之前连推动一个藩属国派遣使臣常驻京师,方便藩务往来都前后花了十来年功夫,最终靠着一个万国来朝的虚头,获得了罗志学的首肯后才勉强办成。
至于各藩属国君主来京师朝见……这事罗志学没什么所谓,反正见或不见都一个样,而帝国高层里一大堆人也不关心,甚至觉得藩务司那群人没事找事。
所以就这么一直拖了下来。
而这一次海外视察,藩务司那边又折腾了起来,说是组织一大堆藩属国的君主来京师朝见,的确是有些麻烦,但是既然这一次前往海外视察了,那么经过各地区的时候,顺便见一见那些藩属国的君主是否可行。
罗志学对此没啥意见,反正都是顺路见一见而已,本来都要接见各地文武官员的,见一见这些藩属国君主问题也不大。
因此在印度印南省的时候,罗志学就已经接见了来自印度半岛地区近百个土著统治者觐见……也没费什么功夫,腾出来半个小时时间见了这些人…因为要确保安全,这些人甚至都没能靠近罗志学五十米范围内……就在五十米外跪着觐见,而且觐见之前还要接受全面的搜身……直接把所有衣服都脱光的进行详细搜查的那种。
免得这些人携带利器靠近罗志学。
罗志学估计着,除了前排的莫卧儿王国等少数几个土著国王外,其他人估计都没看清楚自己长啥样……
不过这也不重要……这种事也不是真正的见面聊天之类的,纯粹就是一种政治仪式,用来体现大楚帝国和这些藩属国的主从关系的。
而在加的斯,罗志学也是在抵达加的斯的第三天后,接见了欧洲地区的各国君主。
大大小小的欧洲君主上百号人,其中有各册封的各王国君主,此外还有诸多保护国的大公,侯爵,伯爵等土著君主。
其中还包括了十来个女王,女大公,女侯爵等女性君主……欧洲当地因为历史传统因素,是存在女性统治者的。
楚国人虽然觉得稀奇,但是一般也不管……大楚帝国除了自家利益外,几乎不干涉各藩属国,保护国的内部问题。
属于只要你不影响我赚钱,伤害楚国利益,你们自己爱咋地咋地的那种!
嗯,偷偷摸摸发展工业,尝试搞蒸汽机就不行了……这就严重危害了大楚帝国利益,是会遭到大楚帝国直接军事打击的。
对于大楚帝国而言,些许土著国家不听话,在贸易或其他问题上搞一些小动作,甚至对帝国公然不满等,帝国一般是通过军事贸易以及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除非当地搞出来大规模反楚军事动荡,不然楚军一般都不会动!
反正钱没少钱,动它干啥……让周边的土著国家去打就行了。
但是……只要你敢搞什么蒸汽机,发展工业还试图搞什么国防工业自主化,大楚帝国就会慎重无比的对待,迅速出兵进行镇压,然后来一个武力拆除工厂,摧毁所有设备以及资料,顺便再换一个统治者,甚至是干脆把这个土著国家进行肢解。
这些年来,因此而灭国的土著国家少说也有十几个了……
大楚帝国的技术封锁是非常强硬且霸道的,而且尺度也非常的严苛……楚国人不仅仅不卖给你各种先进设备,材料,转让相关技术……甚至还不让你自己研究发展。
搞的在十七世纪末期的今天里,蒸汽机这东西就和原时空的核弹一样……一些无背景,实力又不咋地的小国家要是敢碰,立马就会引来大面积的国际制裁。
那些藩属国们明明知道蒸汽机是个好东西,工业化更是能够让他们国家强盛起来的作用举措……但是绝大部分都没胆子搞!
就算有胆子搞的,那也是偷偷摸摸在深山老林等楚国人触及不到的地方搞。
这玩意要是一旦被楚国人发现,后果太严重了。
要不然……你以为这些土著国家的人都傻啊,楚国人玩工业化都四十几年了,蒸汽机都玩三十几年了,人家土著国家,尤其是欧洲那一票国家的人都傻的,不知道蒸汽机的重要性啊?
就算不知道蒸汽机的重要性,他们也知道线膛枪炮的重要性啊。
一些有野心或者说有雄心的土著国家君主或权贵统治阶层……人家也知道这些重要啊,心里头也想要发展工业,搞蒸汽机以及诸多机械设备,最后造出来自己的枪炮,不再受到楚国人的全方位控制啊。
但是……只要你敢做,并且被楚国人发现,那分分钟就是被灭族的节奏……换掉国王以及统治阶层那都是基本操作,。如果楚国人觉得这个土著国家的中高层精英对于顽固,对独立自主已经魔怔,后续很难安安分分种田挖矿的话,往往还会发起大规模的清洗,最后把土地以及普通民众作为蛋糕,直接分给周边的土著国家!
而作为对比……一些土著国家里哪怕是有权贵不满楚国人,然后起兵反抗楚国人…楚国人虽然也会调兵镇压,但是只要国王以及其他权贵们站在楚国人这边一起平叛的话,楚国人也不会牵连其他人。
从这些对比就可以知道,在楚国人看来,土著国家试图搞工业化的危害,远远超过他们的直接起兵叛变!
怎么说呢,不怕你明面上的不服,就怕你偷偷摸摸憋个大招出来……
同时大楚帝国的中高层也担忧土著国家自主发展工业的行为,会进一步加剧技术的扩散……然后某一天这些土著国家都能够直接搞出来蒸汽机等机械设备,然后弄出来制造线膛枪炮的兵工厂了。
线膛枪炮的威胁可是极大的,哪怕只是单发线膛武器,在实战中也能够对楚军造成足够的威胁……毕竟楚国人规模庞大的外籍军团都还在装备单发线膛步枪呢。
因此楚国人对此非常警惕!
虽然说技术的扩散是不可避免的……迟早有一天,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土著国家可能会掌握制造后装线膛枪炮的技术能力,但是大楚帝国中高层希望的是……这个迟早有一天是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尽可能的延长大楚帝国的绝对工业优势以及国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