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964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因此,楚军实际上是同时使用两种制式步枪……不过问题也不大,因为这两种步枪使用的是同一种子弹,不存在增加子弹后勤供应的问题。
  此外,楚军不仅仅同时使用两种制式步枪,实际上还同时使用两种重机枪呢……他们使用四二型水冷重机枪以及四三型风冷重机枪,而这两种机枪使用的也是标准的八毫米步枪弹。
  不过为了消耗使用大量的十一毫米步枪弹库存,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二线部队的作战需求,这两种机枪也还有发射旧式十一毫米步枪弹的版本。
  要知道,大楚帝国承顺三十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生产使用十一毫米步枪弹,以适配十八型步枪,十九型步枪,二十型步枪(启明连发步枪),二十五型连发步枪。
  这导致了十一毫米步枪弹,这种大楚帝国里第一种制式整装全金属子弹的生产规模是非常庞大的,库存量也是庞大的。
  尽管现在已经转为投产八毫米步枪弹,一线部队陆续服役使用新式的小口径步枪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大量使用十一毫米步枪弹的枪械,哪怕是十八型步枪这种步枪就会退役。
  按照服役规划,一线部队将会陆续服役二十四型,二十六型这两种小口径步枪以及配套的两种八毫米新式机枪。
  而大量的二线部队,将会继续使用二十五型这种十一毫米连发步枪,并搭配十一毫米口径的四二机枪以及四三机枪。
  而大量从二线部队退下来的十八型步枪,十九型步枪这种单发步枪,则是开始下方到民兵部队以及外籍军团里继续发挥余热。
  也不用担心不够用……尽管这两款步枪已经停产多年,但是之前生产的实在太多……十九型步枪累计产量达到了四十多万支,而十八型步枪更是累计达到了三百多万支呢。
  甚至战备仓库里,还有二十多万支全新没有开封的十八型步枪呢。
  当年近卫军储备了十多万支全新的十八型步枪,作为战略储备使用,如今这些战略储备,则是陆续被二十六型步枪的储备取代。
  这些封存多年的全新十八型步枪,将会和那些从正规军里退役下来的十八型步枪一起,主要用于民兵,部分配属给外籍军团。
  这也意味着,楚军将会全面,彻底的淘汰滑膛枪……哪怕是民兵部队以及外籍军团里都不会再使用火帽击发枪。
  在经过十五年的过渡后,楚军将会全面的进入线膛步枪时代!
  如此情况下,大楚帝国方面为了通过出售大量的二手火帽击发枪回笼资金,以降低换装成本,同时进一步绑定各藩属国,也是为了进一步打压他们自行发展武器工业,也就有了把火帽击发枪出口的政策。
  火帽击发枪的出口,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进一步从弹药上控制各藩属国!
  因为火帽击发枪使用的弹药比较特殊,它是需要铜火帽来进行击发的。
  尽管这个铜火帽,对于一个工业国家而言并不算什么,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玩意都是属于工业产品,可不是什么农业国家的小作坊就能够搞出来的,更别提大规模的低成本生产了。
  大楚帝国可以通过铜火帽的出口,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些藩属国的军事发展,战争行为。
  当然了,考虑到地区平衡等诸多因素,就算是火帽击发枪放开出口了,现阶段也不是所有土著国家都能够获准进口的。
  尤其是威尔士王国和英格兰王国之间,火药味已经非常浓郁,大规模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这种先进武器的出售会带来诸多影响。
  帝国方面自然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得失。
  不过让威尔士王国方面松了口气的是,帝国方面最终还是批准了他们的采购申请,准许他们采购五千支火帽击发枪,而且这五千支火帽击发枪以及配套的铜火帽弹药都是现成的,直接在英伦地区调配,短短一个月内就交付完毕。
  同时和这五千支火帽击发枪一起交付的还有二十门115毫米滑膛野战炮以及其他一大堆的军需物资。
  之所以能够这么快交付,是因为这些武器装备实际上都是直接从驻防当地的外籍军团里替换下来的。
  驻防英伦地区的外籍军团,之前已经开始陆续换装十八型单发步枪以及正规军退役下来的一些早期后装线膛火炮,这些替换下来的火帽击发枪以及滑膛炮本来就打算就地出口销售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武器的出口价格并不便宜,这一批使用了十多年的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售价是六楚元……这个价格可算不上便宜,和当年楚军采购火帽击发枪新枪的价格差不多了。
  不过哪怕是二手货,它好歹也是火帽击发枪,在性能上比燧发枪可强多了,全天候击发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九。
  而这个全天候击发率,意味着优良的防雨防风性能,而这种性能在潮湿多雨的英伦地区里显得更加重要。
  足以让装备了这种二手火帽击发枪的威尔士军队,在刮风下雨的天气下依旧具备作战能力,这一点是燧发枪所不能做到的。
  不过让威尔士王国方面担忧的是,大楚帝国不仅仅批准了威尔士王国方面的军械采购申请,同样也批准了英格兰王国的军械采购申请。
  就连批准采购的火帽击发枪的数量都是一摸一样的五千支!
  很显然,帝国方面在英伦地区,针对各藩属国的外交政策,大体上还是让各家的军事力量保持一定均衡,避免任何一方过于一家独大。
  不过,这种所谓的均衡只是武器装备而已,然而影响战斗力的还有很多方面……尤其是各藩属国依旧还在采用线列作战的情况下,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可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还有士兵素质。
  而这一点上,英格兰方面就有着强烈的自信!
  他们模仿楚军的外籍军团,搞出来了一支身穿红色军服,装备纯楚械的王室近卫军出来。
  这支英格兰王室近卫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极度追求第一枪杀伤率,也就是尽可能的缩短首次开枪距离。
  追求第一次进行齐射的时候,就把枪口顶在敌人的脑门上开火!
  在楚军里,把这种战术又称之为“贴脸战术”
  这也是楚军早年的经典战术……不过那个时候的敌人火力不强,甚至还大规模使用冷兵器,楚军用这种战术的时候实际面临压力并不大,所以才得以大规模使用。
  然后又被外籍军团采用……但是随着各国土著也陆续使用燧发枪,采用线列战术后,楚军的外籍军团使用这种贴脸战术的时候要求也高得多!
  到现在的话,当代的楚军外籍军团里,当面对其他采用燧发枪的敌人时,也只有最精锐的一些步兵营才能够采用这种战术……这玩意在敌人火力强到一定程度后对士兵的心理素质要求太高。
  实际战斗中,不是说你让士兵们冒着敌人的猛烈火力,慢慢走到距离敌人二三十米的位置上开火,士兵们就会乖乖听话的……
  这对士兵们的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
  之前的楚军外籍军团里训练这种战术的时候,采用的是非常严酷的训练模式,直接用棍棒,皮鞭等方式,持续磨灭士兵的自主性,让他们对命令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如此才能够使用这种非常极端,但是在线列时代里杀伤力巨大的战术。
  而新的英格兰王国,他们在组建新式军队的时候,就直接参考了外籍军团的这种极端战术,耗费数年时间以及极大的金钱代价才打造出来了一支数千人规模的王室近卫军。
  这支近卫军自然不是用来反抗楚国人的……人家楚国人都使用小口径连发线膛武器了,作战模式早已经超出了各国土著们的认知范围,英格兰可从没胆子反抗楚国人。
  这支近卫军是他们国王用来弹压国内的反抗实力,威慑其他贵族的重要力量,不过最重要的是,这是近卫军是会用来对抗威尔士王国以及北边的约克王国。
  对于英格兰王国而言,这支近卫军是国王手底下最重要的嫡系军事力量,也是整个王国用于对外征战,保护国家的重要战略力量!
  而因格兰王国方面,对这支近卫军的战斗力极为自信,认为能够靠着这支换装了新式燧发枪的近卫军,能够为王国获得更多的利益。
  拥有如此自信的英格兰王国,再确认了帝国方面不会插手两国之间的战争之后,就正式掀起了战争,正式出兵威尔士王国!


第1001章 楚国人的警告
  对于英格兰王国和威尔士王国之间的战争,大楚帝国方面并没有进行插手,驻多佛尔的英伦藩务总领事只是对两国发出了例行公事的警告书:不得伤害大楚帝国的利益!
  这份警告书里还详细列出了诸多警告内容。
  如不得在楚军驻防区域周边十公里范围内进行任何军事行动,否则将会视为对楚军的潜在威胁而遭到军事打击。
  不得在楚国人开设的矿场,农场,铁路,码头周边进行军事行动。
  不得阻挡棉花、羊毛、煤炭等二十多种物资的运输(即便这些物资是敌对方所有并运输)
  更不得阻挡楚国人以及楚国所有的物资的通行。
  总之就是你们打你们的,但是绝对不能影响到我们楚国人的利益,比如楚国人在两国地区广泛进行的羊毛收购行动,你们就不得进行任何的破坏和阻拦……
  各种列举的禁令就有二十多条……
  不过楚国人的禁令只保护自己的利益,至于两国之间的战争以及利益纠纷,并没有进行任何的插手。
  只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插手土著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
  这也是大楚帝国在海外扩张里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是楚国人其实不太关心当地土著的死活,更不关心他们之间的输赢,反正不管谁赢谁输,楚国人的利益都能得到保证。
  其次,土著之间的战争行为,对于楚国的一些商业行为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说最典型的军事贸易。
  这战争一旦爆发后,交战双方都得大规模的从楚国人手里采购各种军需物资,打一场战争下来,土著甭管是输赢,都得大出血。
  然后战争的破坏也会很严重,战后肯定需要进行重建啊,战后的重建又是一个大蛋糕。
  这一场英格兰和威尔士王国之间的战争,保守估计可以让楚国人获得数百万楚元的收益。
  这就是为什么楚国人不喜欢阻拦土著之间爆发战争,甚至有时候还会有军火商主动拱火挑动战争的情况。
  不过虽然不插手,但是楚国人依旧密切关注双方的战争行为,并派出了军事观察团队。
  而这种军事观察团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会直接派出一支成建制的兵力跟在后头……主要是避免这些土著杀红了眼,然后脑子犯抽杀到了楚国人的利益所在。
  楚军的军事观察团,必须随时注意,并阻止这种行为。
  而没有什么,比直接派出一支军队跟在他们屁股后头更有效了。
  直接把枪口定在他们的脑后勺上……让他们规矩点。
  负责英格兰王国这边的军事观察团任务的,乃是印度第三十一师下属的一个加强营,约莫一千人左右,辖有一个四连制的步兵营,配属有一个骑兵排以及一个炮兵排还有一个辎重排。
  这种一千多人规模的加强营/混成营模式,也是楚军在海外地区里最喜欢使用的一种战斗编制,各种兵种齐全,具备单独作战能力,同时一千多配属十八型步枪以及七十毫米步兵炮的强大火力,也足以让他们对抗大几千甚至上万土著的线列正规军。
  需要的兵力少,威慑力强大!
  外籍军团里的印度第三十一师下属的这支混成营,就是属于这种部队,原本驻扎在伦敦地区,半年前刚完成换装整编,使用的武器从火帽击发枪,滑膛炮全部升级为十八型单发步枪以及早期型号的七十毫米步兵炮。
  在英格兰王国的近卫军出动后,这个混成营也跟着出动了……也没有靠的太近,就在后头十公里左右吊着,防止出现什么意外。
  率领这支混成营的乃是一个年轻的楚军上尉……虽然这支外籍军团里的混成营有一千多人,但是外籍军团里的军官军衔,一向来都比正规军里的低。
  外籍军团里的师长,也才是准将军衔而已,副师长以及参谋长则是上校军衔。
  但是正规军里的师长,则是清一色的少将,几支非常特殊的甲等王牌部队,或近卫师的师长,更是由中将担任师长。
  副师长以及参谋长则是标配准将。
  这并不是说正规军的人数更多,外籍军团的人数更少……实际上很多没有经过动员的乙等师也就万人规模而已,还没外籍军团的人数多呢。
  毕竟外籍军团都是常年在海外执行作战任务的,属于长期保持战备状态的部队,虽然火力不行,技术兵种不多,但是人数绝对够多……反正招募以及维持外籍士兵的费用也便宜的很,不用花几个钱。
  这也导致了,楚军里的正规军里,军方更倾向于堆积更多的技术兵器,减少人员以及骡马的配属。
  没有经过动员的乙等师体现的最为明显,别看人家只有一万人,但是人家的火炮配给数量和甲等师一样的……顶多就是一些比较落后的二线火炮而已,但是数量是绝对不少的。
  所以乙等师的动员,是不需要额外增加技术兵器的,只需要直接补充兵员就行了,而且也不需要补充太多的战斗兵员,需要大量补充的是辅助兵员,当然还少不了吃的特别多,军方平时都嫌弃的骡马。
  一般来说,补充个五六千动员兵,再补充大几千匹骡马,这支乙等师才算满编并具备高机动能力执行各种野战任务。
  奉行的是囤积武器,战时动员人力牲口的策略。
  但是在外籍军团里又不一样……外籍军团里的士兵都是炮灰外籍士兵,不值几个钱,比如伙食供应虽然说也让他们吃饱,但是吃的却是廉价的土豆为主。
  而正规军里的大爷们呢?每餐都得好米好面敞开了供应不说,还得顿顿给肉吃……一会又说要注意营养搭配,蔬菜水果什么的也不能少,上了战场尼玛都是得各种肉罐头水果罐头供应。
  两者的伙食供应,成本超过十倍以上。
  简单来说,养个一个正规军楚国士兵的伙食成本,能养十个外籍军团的外籍士兵……这还只是吃这一方面呢,其他的都还没算!
  吃喝拉睡方方面面的成本差距,全部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外籍士兵出现阵亡的话,也不用担心什么负面影响……死了也就死了,没人在乎的。
  因此外籍军团里的士兵,是典型的廉价炮灰……相对来说,高技术武器比他们贵多了,牲口也更贵。
  这也是外籍军团里,为什么技术兵器少,同时骡马也少,但是人特别多的缘故……很多外籍军团里的炮兵机动,都是只配属少量马匹,然后让一堆炮灰士兵去推拉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9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64/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