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灯泡的安装以及调试工程,持续了足足一个多月……等一切安装妥当后,又特地请示了罗志学,这才开始正式的使用灯泡照明。
于是乎,承顺四十五年冬十二月,大楚帝国金陵城皇宫在这一天的晚上变的灯火通明。
灯泡的亮度,可比蜡烛之类的强多了,一只小小的灯泡就能照亮一大片的地方,而且不是蜡烛或煤油灯,煤气灯照明那种昏暗的灯光。
而是亮白如昼!
罗志学站在寝宫的二楼阳台上,看着外头的道路明亮无比,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极好。
多少年的努力和奋斗,他终于让自己的生活里出现了电灯……这多不容易啊啊。
娘希匹的,自己就算无法穿越回到后世,但是他也要自己改变环境,让自己重新回归现代生活。
之前他已经弄出来了蒸汽机动力的制冷机充当空调……
之前他还试过用了蒸汽机动力的风扇,不过这玩意虽然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作为一种通风设备使用,但是用在生活上却是不太行……
如今有了电力后,这蒸汽机制冷机也就能变成电力空调,再有了现在的灯泡,后头自己再加把劲弄出来其他一些电力设备,比如电话,收音机,留声机,电影什么的。
这么一番折腾后,想要弄到现代社会的那种生活方式固然不可能,但是多少能够弄到二十世纪初的生活水准吧?
固然这么搞成本会非常高昂,但是他罗志学又不用考虑什么成本的问题,只要技术出来了,甭管价格高低他都能用。
就和现在的电力照明一样。
只有三百个小时使用寿命,价格昂贵无比的灯泡又如何,他照样用……
这一夜的皇宫灯火通明,罗志学很满意,而其他人则是很诧异甚至震惊!
一些身临其中的诸多皇室成员以及皇家的服务人员等……等皇宫内的灯泡陆续亮起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目瞪口呆的。
而外界,更是被这一夜亮如白昼的皇宫给震惊了。
因为伴随皇宫内部的电力照明点亮,一起点亮的海外皇宫外部的公共开放区域里的灯光秀。
在这里弄了诸多彩灯不说,而且还弄出来了诸多的探照灯之类的搞起来的灯柱朝着天空照射。
这一夜,无数金陵城内城的人们都看到了皇宫方向,朝着天空打出来的数道大型灯柱!
人们为此兴奋,震惊。
随后的朝报上,也正式刊登了皇宫灯光秀的消息,向全天下传递着一个关键的消息:电力照明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很快,就有诸多不差钱的富豪,企业之类的开始询问电力照明的相关事项,更有人直接跑到了应天机电公司直接采购灯泡了。
短短半个月不到,应天机电公司就卖出去的灯泡,比以往过去多年卖出去的灯泡总数量都要多,而且是多好几倍……事实证明,大楚帝国里追求科技潮流或者是追赶皇室潮流的有钱人真的很多,为此也爆发出来了强大的购买力。
至于电力照明价格昂贵之类的,对于他们而言那都不是个事……毕竟这些富豪阶层日常使用的优质上等蜡烛也不便宜。
应天机电公司虽然已经为市场爆发进行了准备,提前准备好了厂房乃至生产设备,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市场短时间内爆发的强大需求。
为此不得不迅速启动了新的扩产计划,以向市场供应大量的灯泡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比如灯座,开关等。
很快,金陵城里就出现了第二家电力照明的建筑,不过并不是那些顶级权贵、富豪们的庄园,而是一家金陵城里的一家超大型百货商场。
他们在短短十天内就完成了电力照明的铺设,不仅仅有内部照明,还在建筑外部架设了大量的彩灯,以至于通电之后,整个建筑外层都是灯火通明,极为耀眼,引来无数人跑过来参观……顺便再买点东西。
这让这家百货商场的老板嘴都笑歪了……和大量客户涌入并购买东西赚的钱比起来,区区电力照明成本不值一提。
这家百货商场的电力照明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真正宣告了电力照明时代的到来!
第995章 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承顺四十五年的冬天,对于大楚帝国而言,是正式开启电气化的时间节点。
这一段时间里,电力开始应用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工厂,用于工业生产,提升了生产效率。
也是这一段时间里,电力照明开始整整走出实验室和顶级战舰,开始真正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尽管只有皇室以及财大气粗的富豪权贵、商业性建筑使用灯泡,距离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但是不管怎么说,电力照明已经算是进入了商业应用。
同时,还有更多的厂家正在为他们的产品提供电动机版本。
如大楚帝国里的首屈一指的升降梯厂家,广州天河升降机公司,就在原有的蒸汽机动力的升降机为基础,进行改装,准备向市场推出了采用电动机的升降机,‘电梯’预计在年后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同样的还有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最核心的零部件就是压缩机,而压缩机是需要外部提供动力的,之前的时候使用的都是蒸汽机动力,而这个蒸汽机动力是可以直接替换为电动机的。
帝国里最大的制冷设备企业,贝尔制冷公司已经上马了电力制冷设备的研发项目,因为只是简单的替换动力,所以研发进度也不会太慢,预计年后也能够顺利推向市场。
这个冬天,随着松江电气公司正式向市场推出新式发电机,并且应天机电公司也及时向市场推出了新式的直流大功率电动机,电力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迅速。
尽管诸多项目都还在研发当中,暂时还没有整整投入市场,哪怕是很多企业的电动机为动力的生产线暂时也还处于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阶段,真正实际应用电力的企业或产业极少极少。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几乎整个工业界都已经知道了电力时代已经来了,并且是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袭来。
电力的工业应用以及电力照明还有其他的一些零星的电力应用,在承顺四十五年的冬天里以井喷的方式出现,这让罗志学很欣慰。
努力了这么多年,总算是把电气化给搭起架子了。
哪怕这种程度的电气化实际上是非常落后且原始;同时受限于成本,技术等限制,想要大规模的推广普及应用电力设备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简单预估至少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整整个电力设备的工业化普及,至于电气设备进入寻常百姓家恐怕还要更久一些。
但是,不管如何总算是起了头,后续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继续走下去就行了。
等到明年各种电力设备陆续出现的时候,罗志学甚至都可以自我吹嘘一句帝国已经正式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之所以只是自我吹嘘,而不是真的这么认为,那是因为还缺了个内燃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标志就是电力应用以及内燃机应用,缺了其中一种的话就不够完整。
针对这种情况,罗志学吩咐了翰林院对帝国国内的内燃机研究进行摸底,他首先需要知道内燃机目前的研究进度如何了,然后才能够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扶持,刺激发展。
而这一番摸底比想象的更加简单……因为目前国内进行内燃机研发的企业,只有三家……那就是国内的三大农机企业,并且研发方向也是高度统一,那就是煤气机……毕竟三十年代他们开始搞内燃机的时候,石油工业都还没有开启呢……更没什么汽油和柴油,至于煤油倒是有了,不过在石油提炼煤油之前,煤油这玩意是从煤炭里提炼出来的,成本非常高昂,难以普及。
所以当时的三大农机公司想要搞方便的小型高效率动力系统,受到燃料问题,除了煤气机外也没啥其他的好路子。
所以才出现了三大公司都一股脑跑去研究煤气机的缘故,只不过这三家企业的煤气机研究都谈不上顺利,辽东河口机械公司的煤气机研发进度算是最不错的,甚至还搞出来了四冲程的内燃机结构呢。
但是他们的研究也是最失败的,搞出来的煤气机安全性非常堪忧,三次实机测试三次失败,妥妥的的坑货。
其他两家公司搞出来的煤气机也不咋地,连个四冲程都还没有呢。
除了这三家企业外,帝国国内研究内燃机的机构或企业就非常少了,只剩下一个皇家理工学院……毕竟皇家理工学院基本啥玩意都有人研究,内燃机也不例外。
不过皇家理工学院内部对内燃机的研究也没什么太大的成果……理由也很简单,之前连石油工业都还没有,汽油和柴油这些东西都还只存在于实验室里,可别提大量向市场供应了。
要搞的话也只能搞煤气机了,但是研究进度也就那样,对比三大农机企业而言,理论成果领先不少,但是实际应用成果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罗志学摸清楚了帝国国内的内燃机研究情况后,开始指示了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加大内燃机领域的投入,同时也指示了工业部那边,要适当的扶持内燃机领域的发展。
罗志学的简单几句指示,却是给内燃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是皇家理工学院这边,皇家理工学院虽然科研人员众多,经费丰厚,但是他们的科研项目也超级多。
在动力系统研究上,皇家理工学院就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蒸汽机领域里进行研究,这也是大楚帝国的蒸汽机水平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远远超过其他领域的缘故。
但是随着罗志学的指示,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句指示,皇家理工学院这边也是迅速提升了内燃机领域研究的权重,更多的人员以及经费开始向内燃机领域倾斜。
除了皇家理工学院外,帝国官方科研机构,主要是一些大学里从事内燃机研究的教授们,也是陆续获得了大力的科研经费支持。
除了科研界外,在产业界里的扶持力度也非常大。
三大农机公司,则是很意外的陆续有上级的官员开始进行视察,视察的项目也是直奔内燃机研究。
这让辽东河口机械公司都很无语……哥,我们的煤气机研究都已经停掉了好几年了,如今除了一大堆没啥卵用的煤气机专利外,啥也没剩下了。
如今你要来考察我们的内燃机研究?我都没项目组给你看了。
不过作为纯官办企业,人家工业部的上级官员要来考察,而且指名道姓要考察内燃机项目,他们有啥办法,只能是把尘封了好几年的内燃机项目组重启,把早已经分流到其他项目的研究人员临时召回来了二三十个人做做样子。
原本以为只是应付了事,然后大家该干嘛干嘛。
没有想到的是,考察刚结束,上级官员就很贴心的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啊,要提供什么帮助啊,研发资金够不够啊,需要不需要协调项目研发资金啊……
这一副过来做好人好事的模样,让辽东河口机械公司的人都愣住了,公司成立几十年,风风雨雨经历过不知道多少事,哪怕是他们最风光,成为农机市场龙头企业的时候也没见上级官员这么客气啊。
旁敲侧击问了问后,才知道不知道突然为啥,工业部的大佬非常重视内燃机领域,突然就安排了人下去考察三大农机公司的内燃机项目,并且准备了庞大的扶持资金。
如此情况下,辽东河口机械公司的一票管理层哪里还忍得住啊,当即各种狮子大开口索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工业部那边竟然来者不拒,几乎答应了他们的所有要求……但是反手就来了一句:等到明年工业部的大佬就会亲自过来考察,希望你们能及时拿出来成果。
这让辽东河口机械公司的人又喜又怕……喜的自然是各种支持力度非常大,但是怕的是明年工业部那边会有大佬过来亲自视察,到时候如果看不到成果的话,板子打下来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痛。
如果是普通民营企业那也就算了,但是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办企业,公司督办,协办以及会办这三个主要高级管理层可都是在职工业部官员。
工业部大佬一句话,就能把他们调整到海外殖民地的某个官办小作坊去……
但是好处既然都拿了,退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硬着头皮继续对内燃机进行研究。
好在他们公司在煤气机领域研究多年,尽管中途停滞了几年,但是以前的积累也非常深厚。
同时以前煤气机项目的核心研究骨干也还在公司内,只是被调到其他研发项目组去了。
现在把人手重新召集回来,同时结合以前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大量研发经费砸下去,应该可以弄点成果出来糊弄上头的大佬了。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其他的两家农机公司里头。
这三家农机公司发现,帝国高层对内燃机的重视程度一下子就提升了起来。
不仅仅三大农机公司发现了,其他的一些大企业也发现了帝国高层似乎对内燃机这个领域重视了起来,只不过内燃机领域比电气化领域坑多了。
到目前为止,内燃机还没有任何可以实用化的产品,大部分研究都还处于理论研究状态。
不像是电气化领域,别看电气化在承顺四十五年冬天才开始小规模应用,但实际上早就有相关的电气化设备投入批量生产了,如天然磁铁为核心材料的手摇发电机,小型直流发电机,在科研领域里已经非常常见了,更不要说有线电报都已经大规模商用多年了。
大型的电气化企业都有好几家了。
所以电气化领域看似刚起步,但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十多年,通过十多年的小打小闹和技术积累后,如今到了技术大爆发,应用大爆发的节点而已。
但是内燃机不一样……这鬼东西可是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的例子,就连实验室研究的样机也都是大部分失败而告终。
这里头其实也受到了材料,加工水平的限制。
内燃机这东西,实际上制造难度比蒸汽机还要高。比如内燃机的转速更高,做工时候的气缸内压力更大……这玩意怎么做功的?煤气煤油汽油的话,是通过把喷入气缸内的雾化燃料进行电子点火,继而发生爆燃……膨胀后做功。
可想而知气缸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高压力以及高转速,这意味着对气缸材料,活塞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要更耐磨,承压能力更强。
同时加工精度也要更高。
所以内燃机光看设计,似乎也没啥,挺简单的一个东西,但是真做起来的话就会发现对基础材料以及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
最后,煤气机,煤油机以及汽油机这三大类型的内燃机,其点火模式采用的是电火花点火。
三大农机公司的煤气机点火模式,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走电子点火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