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各大厂家根据这些标准去研发、设计新产品,最后推向市场……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各大企业不用什么都自己搞,非要搞出来一整套完善的电气应用设备后才能推向市场,而是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攻关某一项设备。
比如松江电气在发电机领域里积累了不小的技术优势,他们搞新式发电机就很有优势,但是在其他方面就略差一些。
现在已经不是三四十年前,整体技术比较简单,随便一家综合公司都能自己搞出来一整套工业设备来了,如今的大楚帝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工业领域方面已经细分的非常厉害。
按照工商部制定的工业种类分类表,光是大类就有二十多种,如煤炭采选,有色金属采选,其他采选,石油开采以及冶炼,食物加工制造,纺织业,成衣鞋帽制造,皮革,木材加工,造纸,化工制造,医药制造,橡胶制造,钢铁生产,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造船,马车制造,火车以及铁路制造,电气设备制造,精密仪器制造,金属制品、机械、修理业等等……
每一种大类下细分了诸多种类。
中类下再细分小类。
目前为止,工业部弄出来的工业分类就达到了三四百多种……很夸张的。
哪怕是对比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工业分类,其实也就少了航空航天以及核电领域,还有计算机领域这几个大类而已。
所以别小看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工业能力……基本上该有的工业分类都已经有了。
在发展多年,已经非常成熟,高度细分化的工业体系里,一家企业,哪怕是李氏制铁或者江南机械公司这些企业当中的庞然大物,都不可能说大包大揽所有事都能干。
把它规模再扩大一百倍都不行……
工业分类太多,这里头需要的工厂和技术人员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哪怕是不考虑什么产能问题,仅仅是维持一个完整的大楚帝国的工业体系运营,就最少需要数百万的产业工人,十万级的各种工程师技术人员。
这也是原时空哪怕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里很多所谓的工业国家,也都是缺胳膊少腿的缘故……小国寡民,哪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里的各种工业种类它都弄不起……
几百个工业分类呢,他们就那么点人,能玩个啥啊!
所以,原时空里的诸多工业国家,不说工业齐全的,哪怕是弄了大部分工业种类的国家,那基本都是几千万人口保底,比如波斯。
后世的波斯人长期遭到封锁也没地买去,又不甘心躺平摆烂,所以只能什么都自己搞。
弄出来的东西差是差了一些,但是除了极少数尖端领域的,比如半导体这些,其他的该有的都有。
而支撑波斯人把大部分工业种类都搞出来的基础是什么?足够的人口!
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那么他们人均大学生,但是除开老幼外,都没有足够的人口去维持这个工业体系一样没什么卵用。
这都不提什么市场之类的了。
大楚帝国里的工业体系,也是五花八门各种乱七八糟的都有,非常的繁杂,而也就意味着电气化的推广应用不是一家企业,甚至不是一两个行业能够搞定了,这需要整个帝国工业界来进行推动,制定相应的标准,然后各企业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技术研发产品,确保各企业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应用在同一套电气化标准之下。
而不是说我弄出来的东西,别人不能用;别人弄出来的东西我又不能用。
以至于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浪费,并形成恶性竞争等情况。
帝国官方牵头制定的电气设备应用标准,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电气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让各大企业能够专心投入其中一个领域进行研发,并迅速向市场推出产品。
很快,技术能力雄厚的松江电气公司,就在松江机械博览会上,正式公布了他们的新式发电机产品。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具备实际使用价值,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或其他领域的大型自励磁直流发电机。
第994章 电力照明时代
松江电气公司推出的新式发电机,瞬间就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反响。
毕竟当代的大楚帝国里产业界里,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电气化的极大潜力,毕竟发电机和电动机又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科研试验用的相关发电机和电动机都出现多少年了。
电力设备所带来的便捷性,稳定性还有电力的其他应用等诸多特点足以让产业界的精英群体们充分认知到其重要性。
电力设备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而言,其重要性甚至比二十一世纪里尚未出现的核聚变之类的所谓黑科技更加重要。
核聚变,撑死了也就是一种能源而已,尽管号称用之不竭,但是你也别指望核聚变出来之后电费就能下降……
水力发电其实也很便宜的,不会比所谓的核聚变贵多少……大部分水力发电厂建成之后,不考虑建设费用的话,一度电的成本一般也就几分钱左右,很便宜的。
你说建设成本,说得好像核聚变发电站不用建设成本一样……
在偏僻地区用电淡季的时候水力发电站的电能出厂价,每度电的价格能低到你的想象,一两毛钱甚至几分钱都是有可能的,这也为什么之前很多矿场都选择在偏僻水电站附近的缘故。
无他,电费便宜!
不过日常使用电价为什么做不到一两毛钱一度?
因为输电需要成本,同时还需要税费成本啊……你总不会觉得电发出来就能直接以发电成本价送到你家吧!
所以,哪怕抛开一切发电成本,假设任何性质的电能其成本都是零,但是电费的价格也不会是零,再怎么也需要一两毛钱一度电……因为你还需要输电的成本嘛,你还得交税不是。
输电成本以及税费成本加起来……哪怕你把核聚变搞出来了,这电价都得好几毛钱往上走,顶多就是供应量变大了。
当然,工业用电价格一块和一两毛对比起来,对企业而言成本区别极大。
但是仅仅是这样,其实对于整个生产体系而言并不算什么太大的改变,因为你用核裂变的电和用核聚变的电,乃至用水电,火电,风电……在工业生产上其实都一样用。
不可能说因为你的电是核聚变的电,别人家用的电是水电,你们俩的生产模式就不一样了……用的都是电动机驱动,没啥不一样的。
就和工业用的蒸汽机烧煤或烧油一样……两者成本有所区别,但是其他的区别不大。
生产效率的提升,指的是生产模式的改变而得到的提升!
如手工作坊生产模式进化到机械生产模式;从传统的机械生产模式,进化到电子控制生产模式;再到智能制造模式。
这些变化的重点,是生产模式的变化。
当代大楚帝国的一部分工厂,用电动机取代蒸汽机作为动力之后,那么生产模式就有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同时电力不仅仅是一种动力能源,电力还有多种不同的工业应用模式。
比如电镀!
在这之前,大楚帝国就有小规模、实验性质、小规模手工作坊模式的电镀铜,电镀银,电镀镍工艺,但是一直无法大规模普及应用,这就是受到电力供应的限制。
再有电加热……楚国人之所以能够搞出灯泡来,就是因为先发现了电能能加热,把物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发光。
还有电解……有一种重要基础材料的生产方式,就是依靠电解,那就是铝,此外还有多种材料都是可以通过电解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
所以,电能的应用是全面而广泛的,充当工厂的动力来源只是其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此外还有用于照明,电镀,电解,通讯,加热。
而作为动力使用的话,还可以间接催生更多的应用。
上述这些电能的应用方向,在过去十几年来已经陆续被诸多科学家们所发现,并且已经在实验室里得到了证实乃是小试验。
唯一的问题就是,大规模的电能的供应问题以及成本问题。
而松江电气公司推出的新式发电机,就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尽管松江电气公司推向市场的第一款新式发电机产品,严格来讲其功率也不算大,只有四千瓦的功率而已,不太可能作为集中供能的大型发电站的发电机使用。
但是因为功率小,体积和重量也不大,所以企业完全可以采购这种发电机后,自己发电使用。
而工业界也的确是这么干的,很快就有大批的企业向松江电气公司下了订单,采购这种新式发电机。
准备在部分领域里取代蒸汽机动力,用于工业生产。
除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客户外,松江电气公司还迎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客户,那就是宫内厅产业处。
宫内厅这个机构,乃是大楚帝国里的诸多皇室服务机构,产业机构里最终合并而来的机构,属于纯粹的皇室内务机构,不和外界的普通行政机构产生关系。
其宫内厅内的三大核心机构,分别是宫内厅侍卫处,该机构负责所有皇室成员的近身安保以及皇宫内部的安保。
宫内厅内务处,负责皇室成员的生活起居。
其次是宫内厅产业处,该机构负责运营部分皇室产业,主要是皇室宫殿,庄园,不动产,少量皇室产业。
该机构和隶属于翰林院的皇室资产科所负责的皇室资产是两码事。
皇室资产科所负责的皇室资产,说是皇室资产,但实际上性质上来说,有点类似前明的‘内库’,虽然挂着皇室资产的名头,但是也可以看成是官方资产,其核心作用,就是作为工业部的一种补充,用于产业调控、产业引导。
此外则是凑集资金用于补贴部分特殊机构的经费开支,如近卫军以及翰林院内务科;或其他特殊开支,比如罗志学每年都会颁发几种科学奖项,其奖金都是由皇室资产科所负责。
说白了,这玩意就是直接属于罗志学个人所控制,可以随意动用的国库以及工业部的结合体。
宫内厅产业处所管理的皇室产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室产业……但基本都是一些宫殿,行宫,皇家庄园,皇家度假村之类的不动产,还有天文数字的各种珍玩,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只有少数皇室成员日用品的一些小工厂,比如皇家纺织厂,这个工厂就是专门生产各种皇室成员日常所用的衣服被褥鞋帽等纺织品的工厂,罗志学的龙袍就是这个工厂所生产。
为了增加收入,填补亏空,这个皇家纺织厂还设立了几个奢饰品服饰品牌,对外销售高端奢饰品纺织品,价格死贵死贵的,但是很受帝国上流社会人士的欢迎。
此外,不少皇室成员也会有自己的私人产业,但是这些和皇室资产科以及宫内厅产业处就没什么关系了,不说也罢。
宫内厅产业处,作为负责诸多皇室不动产,包括偌大皇宫的日常维护的机构,之所以向松江电气公司下了多台发电机的订单,那是因为他们正在搞一个大项目:皇宫电灯照明计划。
当代的灯泡依旧昂贵,受限于技术限制暂时也降不下来,以至于市场接受度非常低,同时使用量也极小,目前只有海军极少量的使用灯泡作为探照灯的灯源。
然而极少数量的生产使用,这也使得了灯泡迟迟无法通过大规模量产来摊薄研发以及生产的成本。
毕竟生产线的投资往往是固定的,同时研发成本也是已经摆在了那里……产量少的话,那么平摊到每个产品上,那么研发成本以及设备折旧成本就会非常夸张……二十多楚元一只灯泡的价格,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
而高昂的价格,又进一步阻止了灯泡的普及……销量上不来,产能上不去,成本也就无法摊薄。
再加上以前供电不方便,成本高昂等因素,所以灯泡作为一种照明工具迟迟无法进入大规模应用。罗志学之前并没有怎么了解……也就是这一次弄出来了新式发电机技术后,他才多关注了更多电气领域里的发展,发现现在的灯泡虽然成本高,寿命短,但是已经勉强可以用了。
但是却迟迟无法形成产业化,这也导致了产业界难以获得更多的资金进行进一步的研发……研发投入小,更好的灯泡也就更难搞出来了。
如此情况下,罗志学亲自下令,先在皇宫搞一个灯泡照明计划,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自己……用蜡烛都几十年了,罗志学也想要用回灯泡照明啊,哪怕只是最原始古老的灯泡。
同时也是为了推灯泡发展一把……给相应的灯泡生产厂家一笔大订单,让他们摊薄成本,把灯泡的成本拉下来,再获得收入继续研发,推动灯泡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则是给外界打个灯泡照明的样板。
以目前发电机,输电,灯泡的高昂价格,普通人,乃至普通工厂企业都不可能用得起灯泡的,但是一些不差钱的富豪以及一些高端的场所,比如高端饭店之类的却是有可能尝鲜使用的。
之前没人用,那是因为一直都没人用,没有这个风气。
现在罗志学就要以身作则,把这个风气给带起来,先让灯泡走入富豪阶层,继而推动整个电力照明市场的发展。
这才有了宫内厅产业处采购新式发电机。
产业处采购新式发电机的同时,也采购了大批的灯泡,这让目前国内仅有的一家灯泡生产企业,应天机电公司非常的兴奋。
他们小规模生产灯泡也有好几年了,但是之前只有各科研机构以及海军进行了采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玩意都是作为科研设备以及尖端军事产品进行小规模生产的。
所以产量也极小,成本也非常的高昂。
如今,产业处那边一次性就来了好几千只灯泡的订单,说是要在皇宫都安装上灯泡,并且还准备在皇宫的外围公共区域里,搞一场什么夜晚灯光秀。
这让他们非常的兴奋……不仅仅是这一批订单能赚多少钱,而是有了皇家带头,那么整个电力照明市场有可能被真正的打开来。
为此,他们不惜以成本价供应这一批灯泡,并且派遣了众多高级工程师协助产业处进行电力照明的安装以及维护。
他们这是把皇宫照明当成一次大型广告来搞了。
主要广告打得好,市场打开之后,那么作为目前仅有一家能批量生产灯泡的厂家,他们将会获得庞大的收益。
发电机和灯泡以及相应的其他电力设备陆续采购齐全后,宫内厅产业处也开始了在皇宫里安装灯泡。
多台新式发电机,利用蒸汽机为动力进行火力发电,然后通过电网传输到皇宫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实现整个皇宫的电力照明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