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846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皇室不甘心失去权力,保持持续高压之类的政策,但是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等到一定极限后,他罗家皇室就会如同一朵在夜空里绽放的烟花……砰……没了!
  中途可能会出现反复,也可能会有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动荡。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基本逃不了这两个结局。
  当然,其实罗志学也可以选择走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坚决不开启民智,封锁资讯,把国民都当成牛羊一样放牧……
  只要民智不启,再加上目前的生产力,再加上适当的政治构架,那么他罗家王朝的统治就能延续很久很久……当然,到最后肯定也是要完蛋的,只是能够让罗家王朝的统治延续更久一些而已。
  但是罗志学却不愿意这么干啊。
  他来到这个时代,建立起来了大楚帝国,而且还把大楚帝国打造成为世界霸主帝国……他也是有着自己的追求的。
  以前只是想着造反当个皇帝,中间有一段时间则是追求权势的稳固,搞一大堆各种政治平衡,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防备臣子造反,稳固皇室权力上。
  但是到了后期,罗志学的心态也有些变化了……这皇帝已经当上了,权势也非常的稳固,帝国整体也积极向上……这个时候他还能追求什么?
  嗯,其实有一段时间里罗志学也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了,因此有几年时间里罗志学都是很懒的,天天待在后宫里和一群嫔妃们吃喝玩乐,间隔几天才去外朝见一见那些参务大臣们……还别说,罗志学设计的这一套政治构架,在没有罗志学这个皇帝亲自掌控的情况下,只要没遇上什么大事,其实有罗志学或没有罗志学区别都不大。
  尤其是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皇帝参与,下头的大臣们自己就能解决了。
  所以大概承顺二十五年到承顺三十年这几年里,罗志学偷懒比较少处理政务,大楚帝国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步骤……当然有得有失,这几年里因为罗志学偷懒,进而大幅度放权后,也就导致形成了一些对皇权而言不太好的所谓惯例……以往需要皇帝亲自决策的事务,现在参务大臣们自己开个小会,商讨一些就能投票做出决定了。
  罗志学对此很清楚,只是不太在乎而已。
  一直等到承顺三十年后,罗志学觉得天天这么吃喝玩乐也没啥意思……有种混吃等死的感觉。
  再加上大楚帝国国力持续上涨,也是让罗志学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心中也生出了新的野望。
  这辈子,活着的时候能拥有的东西他基本都有了……所以就开始变得追求所谓的身后名。
  想要成为华夏数千年历史来最伟大的皇帝……而且这个最伟大,还不是自己吹嘘或者臣子们吹捧的,甚至都不是当代人的评价。
  罗志学希望自己死了之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人们依旧认为他是华夏数千年来最伟大的皇帝。
  人嘛,总得有点追求不是。
  当罗志学有了心态的变化后,大楚帝国的高层战略也就随之出现了转变……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大楚帝国并没有和以往一样单纯的追求开疆扩土,片面的追求更大的国土,更多的工厂这些东西。
  而是开始更加注重民生!
  等到了这两年,帝国高层里在罗志学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扩张思潮,那就是与其把土著都灭掉,把土地都抢过来……不如让土著们继续活着种田挖矿,进而产生剩余价值,他们楚国人只需要生产些许的工业产品,用这些工业产品把土著的剩余价值拿过来就行了。
  如此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而帝国高层的这种转变,除了国内的一系列原因外,也和罗志学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关系。
  因为罗志学想要当一个哪怕是数百年后,普通民众都交口称赞的好皇帝!
  而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民众而言,什么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带领国家走向强大,吊打各国,开疆扩土的皇帝,让帝国变成日不落帝国的皇帝?那么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伦敦城里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平均寿命比清王朝的佃户还惨的工人们,肯定是要骂娘的……明治维新乃至到二战前日本那些眼睁睁看着青梅竹马出国下海为国家赚取外汇的日本人也是要骂娘的。
  国家强大……并不意味着民众会认为你是个好的统治者。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尤其是底层的民众而言,他们不管,也不懂这些国际争霸……他们只关心一日三餐!
  用最简单,最朴素的话来说就是:让民众过上好日子的皇帝,才是一个好皇帝!
  如果能够让民众过上生活富裕,顺带在国际上也能吊打他国,让民众在聊天的时候也能自嗨一下,那么就是好上加好。
  国强且民富……不,顺序得换一下,民富且国强,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开始让罗志学考虑更多的东西,比如帝国在海外的一系列扩张,一系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争夺领土?开拓生存空间?掠夺资源?
  当然是……
  但是问题来,为什么要这么做?
  以前罗志学只是觉得海外有些地方很不错,必须拿下来,什么马六甲的,南非的金矿啊,北美洲啊……罗志学只是觉得这些地方好,然后就派兵去拿下来了!
  但是出发点,并不是说为了改善国民的生活,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类似玩战略游戏的心态,好地方总想着抢下来……
  很多后世的一些战略游戏玩家,为了抢地盘占格子,为此不惜拉高税收,降低民众生活水平,引起国内暴乱也要强行提升军备吞并周边国家……就为了搞出来一个所谓的大国!
  罗志学之前的行为,多少也和这些有些类似,尽管大楚帝国进行海外扩张的过程里缓解了国内人多地少的矛盾,为国内企业带来的了更多的资源以及市场。
  但必须说的是,这些结果并不是罗志学一开始就追求的结果。
  罗志学当年所追求的,还是为了建立一个横跨全球各大洲的日不落帝国。
  两者看似结果也差不多,但那是建立在大楚帝国本身足够强悍的前提下,万一帝国实力稍微差一些,那么如此强势且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就会引起诸多内部问题,甚至叛乱……而按照当年罗志学的心态,那么是国内发生叛乱了,也会强压着继续扩张的!
  建立一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这是他早些年,尤其是在承顺三十年之前的一些目标,以及制定诸多战略政策的出发点。
  但是承顺三十年后,罗志学的出发点就有些不一样了。
  纵然帝国还是在海外进行扩张,国内也在持续进行各种改革,但是出发点不一样,因此具体的施行方法也不一样,追求的目的也不一样。
  如今的罗志学,追求的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所谓的强大帝国,而是为了民众生活的更好一些。
  帝国最近几年费尽心思的对外扩张搞殖民,美洲农业开发以及在国内持续对农业进行扶持,开发东北乃至漠南的农业。
  为的不是什么强大的帝国,仅仅是为了提升人均粮食。
  罗志学想要把年人均粮食消耗量从三百八十公斤左右,提升到年人均粮食消耗量四百公斤!
  仅此而已!
  这些才是罗志学在进入承顺三十年后所追求的东西,建立一个民富国强的帝国。
  他虽然持续让帝国的陆海军能横扫各国土著……但这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他的目的是让帝国数亿民众能真正的吃饱饭,吃好饭、能穿得暖,穿得好、还要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屋、休息日的时候,能够一家老小带着笑容走亲访友或外出度假。
  他希望自己治下的帝国民众,能够生活富足且幸福!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宏伟且艰难的目标,放眼华夏数千年历史来,从来没有一个皇帝能够做到过,甚至古今中外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能够做到。
  就连罗志学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很充足……纵然他的帝国是如此的强大,但是距离他所设定的目标依旧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但是罗志学相信,只要自己坚定的朝着自己所设立的目标前进,总归是有机会的,就算最后做不到完美,但是能够达到一部分那么也不算完全落空。
  人嘛,总得给自己一些目标,要不然就真的只能混吃等死了。
  只是相对于普通人的人生目标而言,罗志学的新人生目标有些虚幻且不现实……
  罗志学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或者说野心太过梦幻了一些,所以他也是采取了分步走的策略。
  幸福这个词太虚幻,一时半会的是顾不上了,生活富足也太难……四亿多人口呢,人均富裕那可太难了。
  所以罗志学把目标放在了比较现实,近期内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让民众吃饱饭……真正意义上的吃饱饭,人均四百公斤粮食的那种!
  纵然帝国人口很多,不算海外领地,光是本土都有四亿多,奔着五亿人口去了……
  但是他还就不信了,全球那么多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还养不起四五亿人!
  他更不信,大量经费和补贴砸下去,连个化肥量产以及杂交水稻都弄不出来……不可能的。
  所以就当欧洲远征军们在欧洲奋战,试图撬开整个欧洲市场,把整个欧洲当成农产品以及工业原料供应地以及工业商品倾销地的时候。
  罗志学也是在承顺三十七年十月份,正式在金陵城召开了扩大参务会议,重点讨论粮食生产以及供应问题。
  “五年内,朕要五年内让人均粮食达到四百公斤!”
  “开发更多的荒地,通过贸易进口更多的粮食,通过更多更完善的水利设施,种植技术提升粮食亩产水平……想方设法提升人均粮食水平!”
  “让广大百姓吃饱饭,是朕的使命,也是你们的责任!”
  “要进一步组织开发本土的荒地,东北还有漠南地区,乃至湖广云贵等地区的粮食开发都要更加的深入,同时要大力打击鱼米之乡,粮食重要产地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大规模侵占粮食耕地的行为。”
  “城市发展很重要,但是粮食供应更加重要!”
  “要进一步扩大粮食进口来源,北美的农业开发还是严重不足,北美的中西部地区才是粮食产量重地,还有印度以及非洲乃至后续的欧洲,这些地方的粮食供应水平必须进一步提升。”
  “要注重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朕听说海军那边搞出来了冷冻船以保障舰队远洋航行时候的食物供应,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种冷冻船技术,大规模的在海外发展畜牧养殖技术,然后通过冷冻船把大量的肉食运输到本土来,增加本土的肉食供应?”
  “化肥相关技术研发这么多年了,如今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为什么会这样?是经费不够,还是技术人员不足?相关部门要及时的找出问题来,然后解决问题,加快化肥量产。”
  “还有那杂交水稻,也搞了不少年了,现在也没个结果,问题出在哪里?朕听皇家科学院那边说是是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本身就非常耗时间,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尝试性的水稻培育,这个过程本身就比较耗费时间。”
  “既然水稻培育耗费时间,那么是不是可以搞更多的杂交水稻培育基地,同时展开多项不同的研究?缩短整个尝试培育过程?”
  “粮食问题有很多,但是不能当看不见,不关心!”
  “朕希望通过齐心协力,在五年内把粮食供应问题解决掉,至少要解决一部分。”
  说了一大通话后,罗志学环视一圈众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们,随后朗声道:“朕即将开始新的征程,而前进的路上,朕希望众位爱卿不要掉队!”


第890章 帝国优良传统:从不坑穷人
  承顺三十七年十月份举行的扩大参务会议里,针对粮食生产以及供应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更重要的是大楚帝国皇帝罗志学在会议中下了明确的指示。
  要求在五年内,初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让人均粮食水平从现有的三百八十公斤增加到四百公斤。
  这一次会议的影响是重大的!
  大楚朝报里在最新的朝报里动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一次的粮食会议,不仅仅报道会议本身,后续还报道了各大臣,各部门的一些相关举动。
  各地方朝报也是紧跟风向,陆续大规模进行报道。
  众多官员们,不管是京畿各部官员还是各地方衙门里的官员们,但凡是和粮食沾边的官员都是各种拍胸脯进行各种表态。
  哪怕是和粮食甚至和农业没啥关系的其他领域的官员们,也是一个个上赶着进行各种表态。
  就连只负责收钱的税务部也是在数天后仅仅出台了一则文件,表示要对现行的农业税税率进行研究,探索降低农业税的可行性,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种植粮食积极性。
  工商部门表示,将会进一步优化粮食在流通过程里的相关流程,减轻粮食流通过程里的负担,优化粮食流通量。
  其他各部门大多也是如此。
  至于在这件事里关系比较紧密的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该公司督办则是公开在大楚朝报上放话:粮食总公司将会尽一切努力提升粮食供应量,确保五年内本土人均粮食水平提升到四百公斤。
  同时也放出了若干具体的拟行计划,如准备建设大规模的冷冻船,以便从海外领地以及殖民地、土著控制区等海外地区广泛进口肉食,以降低本土肉食供应的压力以及降低本土培养肉食所造成的粮食消耗。
  将会进一步提升大宗基础粮食的海上运输费用补贴,扩大从海外进口小麦,水稻等基础粮食的数量。
  酿酒业务将会进行转型,大幅度削减主粮酿酒业务,转为土豆、玉米等对地形不挑,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作为辅粮酿酒业务,以减少主粮在酿酒业上的的浪费。
  并且会在若干地方里通过提高粮食收购价,以扶持促进部分地区的粮食耕种热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8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6/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