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预想过多种多样的战斗过程以及结果。
但是绝对没有预料到会败的如此凄惨!
从头到尾,就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以及实力!
从头到尾,他们甚至连楚国人的步兵都没面对面见到,然后就被楚军的火炮活生生炸崩溃了。
这是一场灾难,而且是对于整个西班牙王国而言的灾难!
战前,不少西班牙,哪怕是西班牙王国里的权贵以及前线领军的将领们,实际上对这一场战争都深感忧虑乃至非常悲观。
他们并不认为西班牙王国能够真正的抗住楚国的入侵!
但是他们依旧选择了抵抗,而且是积极主动的抵抗!
他们就是想要通过顽抗给楚军造成一定的伤亡……而且这个心理底线实际上是非常低的
哪怕前线三万人全部战死,但是只要杀伤几千楚国人,那么就是一场胜利!
这足以让他们证明……向楚国人证明,他们西班牙人是有抵抗的勇气以及实力的!
你们楚国人想要入侵征服我们西班牙,是需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抵抗侵略死伤数万甚至数十万人的代价,我们西班牙人可以承受。
但是你们楚国人能够承受数千上万人的伤亡吗?
付出足够的代价,给楚国人制造一些伤亡,最终让楚国人觉得入侵代价太大,最终回到谈判桌上来。
到时候他们西班牙人再谈判里做出一定的让步,在保留国体的前提下,让楚国人获得一定的好处,比如放开一部分市场,丹吉尔等北非领土割让给楚国人都是可以的,美洲殖民地可以再商量商量,不是说死活不愿意给,但是你们楚国人不能直接白拿啊,好歹给点钱啊!
其实对于西班牙人而言,面临楚国人巨大威胁的情况下,很多条件都是可以答应的,奈何楚国人提出来的条件实在太苛刻,逼得西班牙人不得不反抗!
所以这一场战争,对于西班牙人而言,目标非常的明确:通过战争,给楚国人制造一些伤亡和麻烦,让楚国人看到直接坚决抵抗的勇气和决心以及能力,最终逼楚国人回到谈判桌上,签署一份西班牙人勉强能接受的条约。
至于彻底击败楚国人,乃至把楚国人彻底赶走……西班牙国内的权贵连做梦都没这么做过。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西班牙的军队进行了顽抗,表现出来了勇气和实力,给楚国远征军制造了一些伤亡和麻烦的前提下。
而现在……楚国人表示没有遭到什么实际性的抵抗,就算有麻烦也不是西班牙军队带来的,而是西班牙国内的遭到交通设施带来的。
至于伤亡……楚军表示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场双方加起来数万人的大规模会战里,西班牙三万多人几乎全军覆灭,当场战死至少八千多人,受伤至少上万人。
而楚军第五十三师一共阵亡三人,伤十六人,共计伤亡十九人,基本都是在追击以及抓俘虏阶段遭到的一些零星的反抗。
印度第三师死伤多一些,拦截敌人溃兵的时候,遭到了敌军的冲击,进而死伤了一百多人,但是也不值一提。
甚至印度仆从军的死伤,楚军从来都不会统计在自己的伤亡数字里的……印度仆从军嘛,他们的最大意义就在这里,成本低,伤亡大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别说死伤两百多,印度第三师死光了,都不会让大楚帝国高层皱一下眉头,更不会因此放弃欧洲贸易自由计划。
套用部分军方高级将领态度就是:最后一个印度人战死之前,帝国绝不会屈服,更不会放弃欧洲自由贸易计划!
按照军方计划,印度第三师也只是军方派往欧洲地区的第一支部队而已,后面还有印度第四师、第五师以及一批补充给第三师的印度新兵,已经从印度启程,正在奔赴欧洲呢。
第886章 总督委任军官
哈凯斯堡战役,对于西班牙方面不亚于一场超级大地震,哈凯斯战役刚结束,消息传到马德里的时候,就引起了马德里方面的极大恐慌,国王和诸多权贵们匆忙调集更多的兵力囤积在马德里,同时开始派人联络楚国人,试图进行和谈。
但是这一场战役对于大楚帝国方面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只是大楚帝国多年来在海外征战里所打过的诸多战役的其中一场而已。
不管是规模还是烈度其实都非常低。
类似这样的战役在大楚帝国进军南洋开始,基本上隔一两年都要打一次,早期进军南洋时期的一系列战役,尤其是南洋大开发计划里吞并整个中南半岛地区的时候,和暹罗,缅甸两国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里,其实规模还要更大一些,烈度也更大一些。
后续进军印度的时候,也和印度当地的土著王国们打过不少仗,尤其是和莫卧儿帝国的一系列战争。
尽管在大楚帝国国内里对印度那边所爆发的战争没什么感知,很多普通人甚至都不知道楚军驻防印度的诸多陆军部队,三天两头都在打仗,而且和莫卧儿帝国已经打了好几次大规模战役。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楚军在印度地区里是战争非常频繁的,只是很多时候这些战斗大多都是由印度仆从军打的,作为主力的楚军正规军一般都是作为督战队,技术兵种支援而存在,很少说直接动用正规军的步兵和莫卧儿帝国的步兵们战斗。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毕竟在楚军大规模列装后装线膛枪炮之前,楚军装备的主力步兵武器也不过是火帽击发枪以及前装滑膛炮而已,尽管技术已经大幅度领先各国土著,但依旧有着前装滑膛武器的诸多局限,比如射程近,射速慢等。
采用这种武器以及线列战术的楚军,哪怕能够获得巨大的战略以及战术优势,但是运气不好的话也会遭到大量的伤亡。
哪怕敌军只是一群使用弓箭长矛的冷兵器军队,但是运气足够的话依旧会给楚军造成一定的伤亡。
如此情况下,楚军也就在印度半岛地区大规模组织建立了印度贱民为主要兵源的印度军团。
从开始的一个团,再到如今的十多个师。
如今的印度军团实际上已经承担了在印度地区的主要作战任务,尤其是步兵作战任务。
从而大幅度减轻了楚军不必要的伤亡。
再到后来攻略非洲的时候,楚军也派遣了印度军团前往非洲和当地土著作战,以减少正规军里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
在印度地区也好,在非洲地区也好,印度军团都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大幅度减轻了楚军不必要的伤亡或非战斗减员。
这也导致了楚军在印度半岛,非洲地区里形成了一整套使用印度军团的战术。
基本核心就是以印度军团的步兵为主要作战兵力,楚军正规军则是充当督战队、技术以及支援兵力,如派遣骑兵以及炮兵督战、支援作战。
使用这样的战术,楚军在印度半岛地区里先后和莫卧儿帝国打过了不少仗,如此才能够迫使莫卧儿帝国和大楚帝国签署了一系列条约,包括全面开放市场,限定关税,去帝号,放弃对大部分印度地区的主权和宣称,割让孟加拉地区等恒河入口地区,放弃孟买周边地区等。
后来又被迫接受大楚帝国的保护,丧失了军事指挥权、外交权,甚至连普通内政等权利都需要接受大楚帝国方面的监督。
为此,大楚帝国还特地派遣了一个莫卧儿监督,以监督莫卧儿帝国方面的举动。
利用这一系列的战争获胜以及签署的条约,大楚帝国还顺带把莫卧儿帝国进行了分割,昔日掌控了中部以及北部地区的莫卧儿帝国,如今已经沦为只掌控了部分北部领土的小帝国了。
而在莫卧儿帝国分裂之后,大楚帝国把其中的一部分沿海地区直接收入囊中,设立了若干直接掌控的殖民地,如孟买州、梦孟加拉州、印东州、果阿州这四大州。
此外又扶持成立了大小十多个当地土著的王国,如吉吉拉特王国等。
至于直接设立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移民统治的地区,则是印度南部地区,不过面积其实不大,直接掌控这个地方,更多的还是为了直接掌控保克海峡,确保航线安全。
这个直接统治的地区又被称之为印南省,大楚帝国在这里直接设立了印南巡抚,设立各府、县,并大规模移民。
上述一系列的过程里,自然少不了战争。
所以别看大楚帝国国内一片祥和,但实际上楚军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海外打仗,一些战争规模也是动不动就好几万人的。
只是国内很多人不知道而已,或者说知道了也不太关注……
如今在欧洲地区发生的哈凯斯堡战役,对于大楚帝国国内来说也差不多……看似战斗规模有好几万人,但实际上烈度非常有限,己方伤亡才十多个人……这种战斗往真的说,还不如一次失败的小规模战斗行动。
楚军在海外,也不是所有时候都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倒霉的遇上了土著伏击,土著一吨弓箭直接射过来,死伤的楚军正规军将士数量都不止这点。
楚军强势,其实是强在正面战场上,而一些小规模零星的战斗力,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遭到土著袭击埋伏的时候,也很容易阴沟里翻船的。
要不然,楚军为什么大规模组建印度军团这种仆从军啊,就是因为需要印度军团这种仆从军去承担大量的巡逻、小规模战斗任务,进而避免自家正规军士兵不必要的伤亡。
强悍如楚军,依仗着绝对的武器以及战术优势,能够在正面战场上横推任何一个土著国家,而且是轻轻松松……但是遇上零星袭击一样很头痛。
今天被冷箭射杀几个巡逻士兵,明天哨卡被土著偷偷摸摸的用简易火炮炮轰又死几个,过两天又被打黑枪死几个……纵然影响不了大局,但是也是很恶心人的。
为了防备这种零星的非对称袭击,早期的时候楚军往往需要动员大量的兵力,耗费大量的军费,长久下来就得不偿失了。
针对这种非对称零星袭击,楚军的解决办法是组建大量的印度仆从军,然后用这些印度仆从军进行日常的巡逻,小规模战斗。
当然也会加上一个超高压的镇压措施,比如有巡逻队被袭击,那么就会对周边的土著村镇进行肃清作战……
贱民出身的印度仆从军士兵们,他们自己很乐意前往那些昔日他们都不能进去的村庄和城镇,把那些昔日看不起他们,高高在上的所谓高种姓人挨个枪毙掉。
有时候楚军的军官一再严令不允许滥杀无辜之类的,但是却很难有效管束这些印度仆从军。
这些印度仆从军的士兵们,他们的低贱出身再加上楚军对仆从军的惨无人道,几乎磨灭人性的残酷训练,会导致这些仆从军士兵面对当地高种姓人的时候,往往表现的异常残酷……
多少有些变态。
这种变态心理哪怕是到了欧洲也如此,其实在战斗过程里,西班牙人真正当场战死的远远没有八千人这么多。
毕竟这一场战斗双方并没有短兵相接,楚军一开始就用炮击把西班牙人军队给干掉了。
但是在后面进行拦截抓俘虏的时候,执行任务的两个印度仆从军步兵团表现的异常残酷,他们会对受伤无法行动的西班牙伤兵进行补枪不说,而且稍有不顺,甚至单纯为了些许战利品就会对溃兵进行围猎式击杀。
所以到最后,西班牙人的阵亡人数是超过了八千人,其中至少半数以上都是死在了印度仆从军的手上。
这要是换成楚军正规军来抓俘虏,西班牙人的阵亡人数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
实际上这种情况还没有结束,抓了两万多人的俘虏后,这些俘虏基本都交给了印度第三师进行看押管理。
结果没几天过去,这两万多俘虏里的伤员就基本死光了……那些印度仆从军看管战俘的时候,才不会管那么多呢,战俘需要自己搭建帐篷,劳动才能够获得微不足道的食物。
这种情况哪怕是没受伤的战俘都异常难受,更别说那些受伤的战俘了。
至于救治……这年头医药宝贵,楚军远征军里所携带的医药只够正规军自己使用,印度仆从军里只有楚国人军官以及仆从军里的土著军官才能够获得药物救治。
换句话说,印度仆从军一旦受伤自己都无法获得药物救治,只能进行简单的治疗后硬扛过去。
这些西班牙受伤战俘还想要救治,那是不可能的事。
这一系列事情搞下来,等这些西班牙战俘被押送回到加的斯的时候,就只剩下区区八千多人了。
搞的加的斯方面的几个大佬很不爽……这些战俘本来都是预定的免费劳动力呢,这修建港口泊位,以及各种基础设施都需要这些战俘呢,结果被印度仆从军的人直接一通折腾死了这么多。
但是对此也无可奈何……印度仆从军是什么样,楚国人自己更加清楚,甚至很多时候印度仆从军表现出来的残酷,都是楚国人纵容出来的。
这印度仆从军在印度半岛地区里,如果对印度土著不残酷,楚军还不敢用呢……哪里还会组建十几个师,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五万人的印度仆从军啊。很显然,印度仆从军里的土著军官大多也不是傻蛋,基本也都知道这些事实……要想获得楚国人的信任,成为一名在土著面前高高在上的印度军团军官,获得远远超过自己贱民种姓的生活条件。
你总得付出什么,表现出来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表现出足够的忠诚。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跟着楚国人走,不要再把自己当成什么印度人。
楚国人要的只是效忠于楚国的仆从军,而不是一支印度人的军队……
作战的时候,仆从军的土著军官但凡表现出一丝一毫对印度土著的不忍,善意……那么也别指望继续获得楚国人的信任了,后头立马就是调职甚至免职……
这些诸多种种,都导致了印度仆从军里的土著军官以及士官们,其实都不得把自己和昔日的族群进行切割。
不进行切割,你连士官都当不上,更别说更进一步成为土著军官,即专门授予印度军官里杰出者的‘同尉’军衔。
该军衔并不是由大楚帝国正规军里的军政部授予,而是由‘奉旨总督印度军务大臣’直接授予。
因此该军衔,在正式官方文件里,又被称为‘总督委任军官’,和传统意义上的大楚帝国里的正式军官是不是一回事。
总督委任军官,只有一个单独的军衔,即‘同尉’,主要担任仆从军里的‘营、连、排’三级营务长,协助楚国人军官指挥部队……这个职务,其实就是楚国正规军里,由高级士官担任的营务长。
楚军在新式部队里的排、连级、营级部队里设立营务长,排营务长由上士担任,连级营务长由军士长担任,营级营务长由高级军士长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