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海军内部一直在资助三大蒸汽机厂商,对蒸汽机进行深度研发的缘故,他们就是试图获得一种推重比更高的超级高效蒸汽机,作为陆地巡洋舰的动力。
所以海军内部的陆地战舰计划,别以为人家只是说着玩,他们海军可是真的有立项并推动项目的……只是距离成功还遥遥无期。
海军那边连陆地战舰这种项目计划都有,搞嗑药炮什么的自然也属于常规操作,不过身管寿命的问题也引起了重视,海军那边也有了所谓的低膛压舰炮项目,不过这个项目的舰炮,主要是的目的是应用于海外殖民地,以降低海外作战的费用。
至于本土的主力战舰,自然是会继续装备各种高大上的舰炮,要不然给不了陆军和近卫军那群土鳖足够的威慑力。
一旦海军无法有效威慑陆军和近卫军,用海军部分高级将领的话来说就是:此乃帝国根基不稳之兆!
这种话,连皇帝罗志学都有所耳闻……有时候他甚至都搞不清楚这是三军之间的矛盾真大到这种程度了,还是说海军单纯只是为了争夺军费。
海军追求的巨舰大炮,一艘两百多万了……而且这还是没有明显外敌的情况下,海军其实拿不出太多理由来说服国内让海军建造这种昂贵的玩具。
罗志学觉得,海军这是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自己强行给自己制造了所谓的敌人。
嗯,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陆军和近卫军。
近卫军那边更是明目张胆的把假想敌设为陆军和海军,一切军备乃至战术训练都是针锋相对,从来不以海外土著为目标,而是以陆军和海军为作战目标。
要不然,你以为近卫军舰队建造一票近海战列舰囤积在长江里干啥?
那就是专门用来抵抗海军舰队用的。
而且近卫军还装备一堆陆军都舍不得装备,或者说机动比较麻烦难以重要的120毫米野战炮,150毫米野战炮。
为的就是全面压制陆军的野战火力,确保火力优势。近卫军自诩为陛下的最后一道防线,自然需要拥有全面压制一切潜在敌人的实力,而受限于近卫军先天兵力不足,这武器装备的质量就要提升上去。
并且囤积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以应天府为核心,构建了京畿以及附近地区完善的动员体系。
一旦陆海军叛乱,近卫军随时能从现有的八万多人扩充到三十万以上,而且清一色装备现役主力武器。
应天府里有多个近卫军的战备仓库,常年储备着足以装备二十万大军的武器弹药……这些储备武器弹药也正在陆续替换为新式的后装线膛枪炮。
能把新采购的十八型步枪直接扔仓库里当战略储备,也只有近卫军才能干得出来。
要知道陆军里很多主力部队都还没有装备十八型步枪呢,但是近卫军已经完成了全面换装,并开始大规模囤积战略储备了。
同时近卫军也是采取多副职的体系,正职之下,往往会有多个副职。
同时士兵里士官的比例非常大,几乎是陆军的三倍以上。
这为的就是能够随时拉出来足够多的军官以及士官组成新部队的骨干,加入动员士兵们就能短时间内迅速成军。
陆军那边倒是比较淡定,毕竟他们人最多……
而且陆军里最精锐的甲等师,其实大半也在国内,而且都部署在交通枢纽,能够通过火车快速调往其他地方。
按照陆军的部署,一旦京畿有变,常年处于甲等战备状态,随时有大量火车皮备用,部署于九江湖口的第十一步兵师,一天之内就能驰援京畿。
部署在江北徐州的第九步兵师,安庐合肥第二骑兵师等江北部队,基本两天内就能杀向京畿浦口。
而部署在更远一些,位于中原郑州、河北天津、陪都汉天、广东广州等多地的精锐甲等部队,也能够在短则数天,长则半个月内迅速驰援京畿。
用陆军部分高级将领的非公开私下发言来说就是:一旦陛下诏令,我大楚帝国陆军能在半个月内往京畿调集至少三十万精锐兵力。
清一色的甲等部队,镇压一切不服!
如今的大楚帝国内部的军事建设,除了对外扩张外,就是彼此内部的针对了。
而高高在上的罗志学对此也没啥意见……三军进行可控范围内的军事建设竞争,总比当废材好。
不过罗志学更清楚,三军所谓的假想敌竞争这一切其实都是表面理由,真实理由不外乎就是三军争夺军费而已。
作为一个不需要创造利润的军事机构,如何体现自身机构的重要性,主导将领的权势?
尤其是在和平时期的时候。
无非就是机构内的人员以及经费。
对于军方来说,军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衡量标准。
你说得再牛逼,但是军费只有一点点,在内部一群军官甚至普通士兵都看你不顺眼,觉得你没用。
连个经费都争不到,大家跟着你混,喝西北风啊?
而走在外头,国防工业的那群死要钱的奸商都不带正眼看你……没钱就没军需采购,而没军需采购别说国防工业了,整个工业系统的人都懒得看你一眼:穷鬼一边玩蛋去,别在这里碍眼。
很多时候,三军里的高级将领,尤其是领头的那几个都是被下级,被外界逼着一步一步往前走……这也是大楚帝国历年预算会议里,军方和内阁,军方内部三军之间总是矛盾巨大的根本原因。
总结起来就一句:没经费屁都不是!
这也是大楚帝国三军里,各自的一小撮高级将领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不擅自打仗,但是勾心斗角,争夺经费特别厉害的人高居权位。
比如现任陆军军政部部长,陆军上将洪雪松,从军一辈子,就没上过哪怕一次正儿八经的战场。
从军开始就在军需部门里混,长期在金陵城里陆军各部以及各集团军司令部里打转,负责的还都是行政事务。
但是愣是一步一步走上高位,最后成为军政部部长,御书房协办大臣。
并且深受陆军内部好评,去年军政部部长职务空缺,陆军内部一票大佬支持他上位,连多年没有担任实际职务的陆军元帅左英哲,都为此人亲自进宫面圣举荐。
为啥?因为他给陆军争夺的经费多啊!
这人打仗是不行,后勤工作也搞不好,但是玩勾心斗角,威胁利诱,逼迫内阁以及海军,近卫军在经费上让步,那是他的拿手好戏。
虽然这人是个将军,但他的从军生涯里干的其实都是文官干的事……
所以当代的大楚帝国的军事建设不能以常规眼光去看,不然的话你会觉得特别的奇葩:一个不会打仗,从没有上过战场的将军,却身居高位,总管军政事务,更以‘御书房协办大臣’的身份成为陆军现役二把手。
但是当你详细考虑到大楚帝国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而这种略微显得奇葩的建军策略,在海外扩张中也有所体现,登陆丹吉尔作战的时候,海军尝试用护卫舰取代巡洋舰执行部分作战任务……结果发现不靠谱,而且嗑药炮一味的追求高膛压,也导致作战成本太高。
这让几个海军观察军官们不得不思索,难道海军内部现在搞的专门用于海外作战的‘低成本大威力战舰’才是未来吗?
这玩意但凡放在原时空任何一个近代国家海军里,都得被骂死……但是在大楚帝国海军里,却是正儿八经的考虑这种战舰的可行性,并准备大规模建造。
现在的大口径舰炮之所以贵,那是因为追求了射速以及炮口初速,但是如果放弃这些追求,那么完全可以效仿陆军的野战炮,降低膛压,搞低膛压大口径舰炮,那么舰炮的高昂成本就能够降低一大截。
而低膛压大口径舰炮,对陆炮击效果也是杠杠的。
人家陆军之前还装备了一种两百毫米口径的超短身管榴弹炮呢,看似身管很短,但是口径够大啊,发射的重型炮弹对付坚固工事一打一个准。
舰炮降低标准,然后再把船体和动力系统也降低标准,比如航速什么的,不需要纯蒸汽动力跑十六节,十四节,有个十二节甚至十节也不是不行……继续使用机帆动力,日常航行用风帆就行了。
船体也不需要什么钢材装甲,继续用便宜成熟的熟铁再加个木板就凑合着行了,其他船体设计能省就行。
这种最终搞下来,弄出来一款低成本大威力战舰还是很有可行性的,用来和海军现役的其他主力舰进行战斗自然不靠谱,但是用来对付各种土著,执行对海外土著陆地目标炮击任务还是非常靠谱的。
就当这些金陵方面派来的海军观察军官思索着海外低成本大威力战舰可行性的时候,陆军派出的登陆部队也在战舰的掩护下乘坐小艇陆续登陆。
城内的西班牙人一度尝试反击,把楚军挡在海滩上,但是基本都是还没有开始行动就被炸的人仰马翻。
对付这些有声目标,别说150毫米舰炮,就算是战舰上作为副炮的75毫米口径舰炮,甚至是运输船上作为自卫火力的50毫米舰炮也是能够高效的杀伤这些有生目标。
结果这些想要出击的西班牙人,往往刚出城就被炸的直接崩溃,然后一溜烟的跑回城去了。
但是城内也不安全,各种炮弹持续落下,到处都是隆隆的爆炸声。
三艘军舰一共几十门大小火炮,就对着这么一个小面积,人口其实也就万把人的古老城市炮击,不说全面覆盖,但是至少能够覆盖众多重点地区。
而且炮击的时候,楚军也不是盲打,而是三艘军舰都各自升起了观瞄热气球,通过热气球寻找高价值目标并进行较射,打起来效果非常准。
尤其是城内的几座疑似军营的建筑,很快就遭到了密集炮击,然后是一些看上去像是总督府一样的比较显著的建筑也是遭到了密集炮击。
等发现了这股近千人的西班牙驻军出城后,一艘护卫舰就专门瞄着他们打,哪怕他们退回城了,看似有城墙保护了,但是依旧有曲射炮弹源源不断的落在他们之中。
人越多,越密集挨的炮弹还越多。
毕竟人家楚军的瞭望手就在一百多米高的热气球上,拿着高倍数的望远镜进行观察呢,丹吉尔城内的西班牙驻军稍微大一点的动静,他们基本都能看到。
这也是让西班牙人这一千多驻军,现在是出城不是,进城也不是。
总之处处、时时挨炸,最后被炸的死伤惨重,剩下的人也是晕头转向,一些聪明人发现聚集的人越多越容易挨炸后,就会脱离大部队各自逃命去。
这样一来,等到大楚帝国陆军的登陆部队,也就是第五十三师第二百一十一步兵团下属第二营以及加强配给他们的一个炮兵连完成登陆,并推进到丹吉尔城门口附近的时候。
实际上丹吉尔城内的西班牙人守军已经全数崩溃,已经没有有组织的兵力进行抵抗了。
而看着前头被炸坍塌的城门以及满地的土著尸体和伤员,领头的一个上尉忍不住皱眉:“海军那群土鳖,太不地道了!”
边上的一个中尉副连长也是脸色不太好看:“可恶,他们吃肉也就算了,连汤都不给我们陆军留一点。”
“等会必须严厉的提出抗议,出发前明明说好的,给我们登陆部队留一些肉,不能都打光了,结果又被他们打光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一路上,他们海军就已经出尔反尔过好几次了!”
“我们堂堂帝国陆军,大老远跑到欧洲来,可不是来给他们一群土鳖打扫战场的!”
陆军一群人登陆后,很不爽……但是也无可奈何,谁让西班牙人太渣水,而海军那边为了测试新型和对比护卫舰的战斗力,打的又比较狠,以至于出现了陆军登陆后,愣是半点战斗……哪怕是名义上的都没捞到。
第875章 毁城
陆军方面的第二营对海军的行为多有不满,只是登陆的时候也不能浪费时间打嘴炮,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当即第二营以及第三炮兵连的人开始对城门发起进攻。
说是进攻也是过了点……毕竟城门一片已经没有西班牙人在驻防了,甚至连城门都被海军的火炮给轰了个稀巴烂,并且一侧的城墙还坍塌了。
第二营的人是端着枪,以散兵队形逐步靠近,在没有遭到任何反抗之下就占据了城门一片。
不过他们也没有急着继续进城,而是让随队来的第二炮兵哨以及团部加强下来的一个步兵炮队进行延伸炮击,持续对城内的残敌进行攻击。
继续炮击倒不是为了杀伤多少敌军,而是为了掩护进攻部队,避免敌人大规模集结并反攻,同时迫使敌人的残余兵力崩溃甚至逃跑。
毕竟这是攻城,也不是围城,攻下城池最重要,至于敌人逃跑与否并不重要,甚至敌人跑光了还更省事。
陆军的火炮虽然不如海军的舰炮威力大,派来的师属炮兵团里的一个炮兵连,装备的不过是四门七十五毫米山炮,团部下派的步兵炮排,配属的也不过两门七十毫米步兵炮。
但是这两种火炮都非常的轻便,同时都拥有比较大的射击仰角,可以抬高仰角,绕过诸多建筑物炮击城内目标。
同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降低仰角,采用平射的方式打击目标。
尤其是两门七十毫米步兵炮,在这种小规模作战里非常的好用,几个炮兵就能推拉着前进,然后遇到可目视目标就进行炮击,也可以根据前方指令,进行大角度的曲射。
采用七八十度的仰角进行炮击的时候,弹道曲线和臼炮或后世的迫击炮非常相似。
更关键的是,这玩意还是线膛炮,因此射击精度非常高。
虽然只是两门七十毫米步兵炮,然而掩护进攻的效率非常高,通过连续几十次的炮击,就成功的掩护步兵部队向城内纵深挺进。
至于七十五毫米山炮,这个时候已经充当远距离支援火炮使用,在城外架炮,朝着一两千米外的目标进行精确炮击。
有效的代替了海军的舰炮,为步兵提供了充足的火力支援。
毕竟随着步兵入城,海军那边为了防止误伤,虽然没有停下炮击,但是炮击目标也朝着纵深地带进行覆盖式炮击,已经难以直接有效的支援陆军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