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2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那个啥,为了给李启华腾位置,现任工商部尚书张文清都已经乞骸骨的奏折都已经上了第三次了……罗志学手里握着第三次的乞骸骨折子,随时都可以批准。
  张文清乞骸骨倒不是被排挤或斗争失败,而是他本来年纪就大,身体也不咋地,早几个月前一病不起,虽然不到一名呼呼的地步,但是也已经无法正常理事了。
  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罗志学才会准备调李启华入京,并准备让程永峰去广东那边当个布政使,进而会引起了这一连串的帝国高层官员职务变动。
  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李启华的入京。
  按照罗志学对他的安排,先让他在御书房当个协办打熬个三五年,如果此人办事还妥当的话,那么罗志学也会考虑着让李启华入值御书房参赞军政要务,全面的参与帝国战略决策。
  大楚帝国最顶级的,位极人臣的职务不是尚书,不是部长,而是参务大臣。
  准确的说不是职务,而是差遣,全称为“入值御书房参议军政要务”,也可以简称参务。
  至于参务大臣……这个称呼从来都没有存在过官方文件上,官场内部也不这么叫,都是民间那边的叫法,官场众人一般称呼参务大臣为‘参务’,下头的官员为了以示尊敬,也有称呼什么枢臣、阁臣之类的,嗯枢密不算。
  枢密这个词……这玩意在其他王朝里兴许是指阁臣,权臣什么的。
  但是在大楚帝国里,一般特指翰林院秘书处的那几十个正式的一等、二等、三等秘书,出自秘书处大门口的一句警示语:“秘书处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
  在粤北山区当个小县令的王图为啥说他背景深厚啊……因为这人就是个前‘枢密’,政治地位非常之特殊。
  未来让李启华成为参务大臣之一,这是罗志学的初步想法,以后成不成先看未来几年李启华的表现再说。
  现在嘛,自然是不会对外界透露丝毫内心想法的。
  李启华有功调入京畿,广东那边的新任巡抚的人选也好办,那就是这些年来同样干得不错的广东现任布政使唐天贵。
  一个身形很矮小的瘦老头子,但是办事能力相当不俗,广东这些年的工商业高速发展,李启华固然是掌管大局,但是具体实施的还是这个唐天贵。
  搞经济,人家唐天贵才是专业的……
  为了政策延续性,加上唐天贵能力确实不错,罗志学打算让唐天贵升任广东巡抚。
  但是为了平衡,他又选择从京畿空降一个布政使过去。
  毕竟唐天贵和李启华搭档多年,李启华入京后依旧少不了对广东那边会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作为他的老部下唐天贵又是原地升职,这长久以往很容易就出现问题。
  但是吧,罗志学又却是觉得这人挺适合当新广东巡抚的,弃之不用又觉得有些可惜。
  因此罗志学选择了让唐天贵升任广东巡抚,同时从京畿空降一个布政使过去。
  而秘书处副处长兼任一等秘书,侍讲程永峰也刚好到了要外放的年限,而他本人也有外放的意愿,所以罗志学前期考察了他一段时间后,觉得这人还可行,因此就决定了下来。
  让程永峰去广东和唐天贵搭档。
  这样还不用担心地方主义冒头的问题。
  毕竟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秘书处的人是孤臣,再不济也是自称派系,不用担心他们和地方官员或者什么各部官员相勾结。
  广东那边的巡抚和布政使人选调整,是罗志学近期高级官员任免上的一系列调整之一,除了上述四人的职务调整外,其实近期罗志学还要对多个省份的巡抚、布政使以及多部尚书、侍郎的人员进行调整。
  这倒不是说罗志学要搞什么布局之类的,纯粹是正常操作。
  毕竟如今大楚帝国里,不算军方的话,京畿方面光是正二品级别的机构,如各部、督察院、审判院、翰林院就有十多个,然后还有七八个独立,主官从二品级别的局。
  地方上的巡抚衙署有三十几个。
  这意味着光是正二品、从二品这两个级别的现任官员就有大几十个。
  这还不包括一些加衔,或者位卑权重的部分重要职务。
  如果算上正三品职务的那就更多了,京畿各种正三品司长、局长,地方布政使、省督察御史、税务厅厅长,省判官等等,那可是好几百号人呢。
  如此多的高级官员,那么是正常人员调动每年也得调动一大批人,这些高级职务的调动都是需要罗志学拍板做决定的。
  在大楚帝国里,可没廷推这么个说法,所有高级官员的任命都是罗志学独断,顶多就是让吏务部那边配合提供候选官员的履历质料而已。
  虽然这样会让罗志学会把不少精力都放在人事调整上,但是即便如此罗志学也从来没有想过把把人事权力下放。
  因为这关乎到最核心的权力:人事权。
  罗志学作为一个皇帝,他是怎么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的?
  他是如何让这个庞大的帝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前进的?
  制定了各项宏观战略后,是如何推动这些战略施行下去的?
  他一天到晚也就是见见大臣,批阅奏折,开会,真说起来其实也没见他干啥事。更不会和某些穿越主角一样埋头搞各种研发,跑到前线和敌人打生打死,顺带玩一波特种作战,然后和敌国的女间谍玩一玩暧昧什么的。
  蒸汽机的研发,他其实也就早期的时候提供了一些思路资料,具体研发工作还是那些科研人员搞的,他顶多就是在后面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仗更是将领们打的,罗志学一般都是在后头主持大局,往前线送人送武器。
  当年和东掳干架的时候,罗志学连山海关都没靠近过,甚至连灭掉东掳后十几年,他都从来没有去过东掳!
  说真的,东掳人都被帝国将士杀绝种了,但是直到如今他连东掳人具体长啥样还不知道,都没有亲眼见过鼠尾辫……
  在南洋都扩土千里,马六甲省都建立起来了,但是罗志学连大海都没见过几次,只是之前去松江府吴淞海军基地的时候,遥望过海边……甚至严格上来说,那都还不算是大海,顶多算是长江入海口,距离真正的海面还有几十公里呢。
  所以说很多事情上,罗志学都没有亲力亲为,甚至很多事情都是臣子们报告上来了他才知道:哦,原来又打下了什么地方,又搞出来了什么新东西。
  比如当初的铁肋木壳船,乃至现在的高压蒸汽机、火车这些东西。
  罗志学知道铁肋木壳的时候,人家海军都已经做过好几次试验,都准备搞正式的试舰了。
  罗志学知道火车研发成功的时候,人家广州机械公司都把火车造出来内部试验了好多次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统治着这偌大的帝国!
  他是怎么通过统治的?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用人!
  牢牢的把控住用人大权,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进而确保自己的统治牢固,确保自己顶下的各项宏观战略能够得到顺利推行。
  如果战略推向不顺利,那么罗志学就会换人继续推行!
  当然,有时候却是是战略本身不行,那么罗志学也会换个方向继续推进。
  而这一切,都需要用人。
  通过人事大权,让臣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做得不对直接换人。
  就这么简单!
  人事大权,在罗志学看来是比财政甚至军权本身是更重要的权力。
  因为财政大权也好,军事大权也好,其实都是通过人员来掌控的,毕竟罗志学没办法直接管理庞大的税收财务体系啊,更没办法直接指挥一百多万将士啊。
  他得有人帮他来管理钱袋子,帮他指挥军队。
  这,又涉及到了人事权力。
  因此,其他权利他都可以放开,哪怕是一些战略大事他都可以不参与,但是人事大权他一向来都是牢牢的抓住,不容臣子插手的。
  当然,也只局限于正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连从三品这种级别的任免他也顾不上,毕竟人太多了。
  光是各省的从三品参政,这加起来就一两百号人,再加上京畿的各种副司长以及其他从三品级别的官员,少说也是大几百号人啊。
  如果把他们也管上,罗志学直接管理的人员都上千了,那样就太难为他了。
  因此他主要管的还是正二品、从二品这两个级别的官员为主,正三品的基本也只局限于重要省份的布政使、重要司的司长什么的,其他普通的正三品职务有时候他会放给吏务部推选候选人,他再从中选适合的人。
  至于程永峰这个正四品的秘书处副处长,这个比较特殊依稀饿,属于天子近臣,而且因为秘书处的特殊性,属于典型的位卑权重。
  虽然只是正四品的品级,但是不能以正四品来看待,其实际政治地位和正三品也是差不多的。
  再加上广东布政使这个位置比较重要,所以罗志学才会亲自安排,这要是换成其他省份的布政使,罗志学也就懒得搭理了。
  ——
  程永峰面圣过后没两天,就有旨意传达,当即免去程永峰的秘书处副处长兼一等秘书处,侍讲的各项现任职务,即日调任广东省参政,晋从三品,暂署广东省布政使职务。
  因为程永峰的级别比较低,虽然实际上是连升两级,但是还是要有个过渡,所以只先给了从三品的参政,并以参政的本官署理布政使职务。
  等几个月过渡期后,随便找个由头就能扶正为布政使,同时晋为正三品。
  这也算是越级提拔的国朝管理了,说是越级提拔,但是一般都是以暂署的名义,或者用加衔的名义,不会直接出现跨级别晋升,尤其是跨品级晋升的情况。
  接到任命圣旨后,程永峰意气风发,在吏务部一个司长的陪同下前往广东上任,寻常来说布政使上任,都用不着出动吏务部司长的,副司长级别的就差不多了。
  但是广东不同寻常,这可是帝国里经济总量位于第三的重要省份,仅次于江南省、应天府,并且其发展速度远高于应天府,超越应天府这个京师成为天下第二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
  到时候,广东省就是和江南省争雄的时候。
  如此重要省份,布政使的任命罗志学都会亲自过问,吏务部那边派个司长过去陪同上任,到了地方后宣读圣旨也就顺理成章了。
  程永峰在吏务部官员的陪同下,一路从金陵城乘坐了邮递总署新服役的一艘两百多吨排水量的蒸汽轮船从金陵城出发,然后抵达了松江府吴淞海军基地。
  在这里他和吏务部的官员们换乘了依旧属于邮递总署的蒸汽轮船六百多吨的一艘远洋型蒸汽轮船,然后一路向南前往广州。
  已经从交通部独立出来,统管所有邮递事务的‘邮递总署’的在蒸汽轮船出现后,也是紧跟时代的步伐第一时间就下单订购了一批蒸汽船只,同时也对现有的邮递船只进行了改装。
  因此现在的邮递总署里的蒸汽船只可是不少,单纯说起拥有蒸汽船只的数量,其实目前来说邮递司才是最多的。
  只不过他们的蒸汽船只都有个尿性,那就是既不能运人也不能运货……
  邮递船只的使命可不是运人运货,程永峰乘坐他们的船只也只是顺带的,这些邮递船只的使命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各种公文,包括各种边疆乃至海外的战报。
  速度,才是他们的唯一使命和追求。
  所有邮递总署的船只设计的都比较极端,运载量都比较小,但是航速一般都特别快。
  到了蒸汽时代也依旧如此。
  站在邮海十二号蒸汽轮船上,程永峰都忍不住感叹,现在有了蒸汽轮船后,往来南北真的是方便太多了。
  他前天才离京,但是现在都已经越过浙江舟山了,这满打满算也就两天功夫而已。
  这种速度换做以往,无法想象。
  蒸汽轮船,对比风帆船只的优势也就体现在了这里,可以无视风向或洋流什么的,直接就能跑起来。
  有风的时候就挂风帆加快速度,没风的时候就依靠蒸汽机继续前进,不像是风帆船只一样看天吃饭,顺风顺水快得很,但是逆风逆水就很麻烦了。
  邮海十二号蒸汽轮船就和后世的快递小哥们一样,一路走走停停,先后路过了沿海多个城市,为这些沿海城市送去了大批来自官方文件以及大楚邸报的原件。
  同时也会收揽一些送往南方城市的一些官方文件。
  最后一路抵达广州这才结束它的旅途,并为广东带来了一大批来自京畿以及其他地方的大批官方文件,还有他们的新任布政使!
  当程永峰乘坐船只抵达广州珠江码头靠岸的时候,岸上已经有了大批当地官员在当地迎接了。
  当地官员前几天的时候就已经提前一步得知了相关的任免消息,毕竟之前唐天贵已经在前一段时间里进京面圣,随后回到广州上任广东巡抚职务,他上任的同时,前任广东巡抚李启华奉旨赴京,任工商部尚书,入御书房协办军政要务。
  如此情况下,关于新任广东布政使的人选也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6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