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2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这破地方要啥没啥,还怎么投资?
  这投资后连产品运输到外界去,都得严重依赖东江水运。
  这一刻,他是真的想要反悔了!
  不仅仅是他,实际上一起来的其他十几个投资商大多也心里打了退堂鼓。
  没错,这一批人其实都是王图的那几个秘书前辈们牵线搭桥推荐过来的投资商,也没什么大商人,都是一些中小企业,之所以来也都是别人的嘱托。
  但是来考察是一回事,但是投资与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宋阿林看着前头的小码头,等到船只靠岸后下船,心情郁闷的他发现前头竟然已经有了好十多辆马车以及十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在等待了。
  看到这一幕,他心里稍微好受一些,至少这地方的官府还是比较热情的,如果真要投资的话,估计和官府打交道也比较容易。
  一行人被接上又一路前进,最终到了县城里唯一的一家客栈住下。
  当天晚上,他们还被邀请到县衙里参加接风宴,宋阿林也看到了年轻的有些过分的王图。
  看到此人,再稍微打听了此人的出身后,他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会有自己这么一群人大老远跑过来考察了。
  尼玛,这翰林院秘书处出身,这来头不小啊。
  只不过他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种一看就知道前途远大的仕途新星,会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任职。
  官面上的事情他也了解的不多,但是王图的热情他却是感受到了。
  不仅仅是王图这个县令,其他几个当地官员也是非常热情,这一看就知道他们做梦都想要人来投资的那种!
  观看当地官员的表现,至少宋阿林知道以后在这里投资的话,和当地官府打交道就会比较容易。
  因为他们渴望外来的投资!
  不过宋阿林并不会被这种官员的表现就有所迷惑,对于他的东林公司而言,如果要来这里投资茶叶种植、加工业,投资就算是随便意思,那也是好几万楚元起步,如果是大规模投资都得超过十万了。
  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还大人物的人情,那也是有价的!
  毕竟谁也不愿意做亏本的事不是。
  所以接下来的考察他就非常谨慎,不仅仅自己看,还让随员找来了大批的当地官府所提供的一些基本资料。
  初步视察下来,当地的确是有几个地方适合种植茶叶,有了茶叶后进行茶叶加工也不是问题。
  不过还是那句话,国内适合大规模种植茶叶的地方多了去,但是可不是每个地方都会有人去投资的。
  投资除考虑天然环境外,还有考虑到交通运输,很显然交通运输这一块上和平这片就没什么优势,甚至处于劣势了。
  还有当地的人文情况以及官府的态度这些。
  宋阿林可是了解到当地的民风比较彪悍,动不动就玩械斗的那种,他一外地商人跑到这地方来投资,大把钱投下去后万一有什么刁民找上门来闹事,他岂不是要抓瞎?
  尤其是茶叶种植这事会涉及到大规模的山林土地,而土地这种是很容易就会引起众多矛盾的。
  强如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征收土地修建铁路的时候,也会遇上数不清楚的刁民抵抗,更别说他一个普通商人了。
  所以详细考察了后,他就觉得亲自插手茶叶种植不是什么好主意,很容易钱没赚到,惹得一身骚。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搞茶叶加工,那么问题不大。
  只要当地能够提供大量的茶叶,那么他就能够就地加工,然后通过东江运输到广州,从而增加东林公司的茶叶大类业务。
  茶叶生意,是他准备重点发展的业务,就算不在这里搞到茶叶来源,他也准备去其他地方寻找茶叶来源的。
  所以,宋阿林面对当地官员的大堆废话时,明确表示了拒绝大规模投资茶叶种植茶叶,但是他同样也表示,茶叶种植他不搞,但是茶叶加工却是可以搞。
  你们地方不是担心种植户辛辛苦苦种了茶叶又卖不出去赚不到钱吗?
  我们完全可以和那些茶叶种植户签订一个收购协议,只要你把茶叶种出来,只要品质达到要求,那么我们就按照合同收购,打消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
  此外宋阿林在考察的时候,虽然重点是考察茶叶产业,但是发现他们的油茶也不错,还有腐竹也还可以。
  当即又表示,他们东林公司是一个综合食品加工产业,其中的食用油业务也是他们的一大业务,而油茶这东西虽然不是主流食用油,但是作为一种小众高端食用油,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到时候我也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油茶加工厂。
  腐竹也是如此,东林公司下属的渠道批发子公司本来就有腐竹业务,不过他们的腐竹都是来源于江西那边,都是走海运过来的,因为长时间海运的缘故,品质上其实难以保障。
  如果能够在广东当地建立腐竹加工业销售的话,那么大有可为。
  宋阿林初步考察后,对于在当地搞什么种植业已经没了心思,但是利用当地的土特产搞一些食品加工业还是有些兴趣的。
  反正预计总投资也不会大,随便搞搞扔进去五六万楚元投资,搞两三个工厂也就差不多了。
  这样既能避免麻烦,也能向上头的那位大佬交代了。
  宋阿林的决定,让当地的官员们已经很满意了,这还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外来的投资商了,而且一投资就是好几万楚元。
  这对于当地来说其实已经不小了。
  除了宋阿林外,其他来考察的投资商半数人都明确表示,投资是不可能的,不过看在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等情况,可以适当捐款一二帮助地方修建桥梁,铺设道路什么的,不过,也就一两千元楚元的捐款。
  显然,他们是想要花点小钱就过去了。
  如此人情也可以还掉,也不用跑到这种山疙瘩来投资赔大钱了。
  而剩下的半数人,则是和宋阿林一样对部分行业有些兴趣,比如有个姓李的陶瓷商人就看中了当地的优质陶瓷土,又看到这里有一些煤炭资源,因此准备在这里搞一个比较大的机械化陶瓷工厂。
  宋阿林和李氏陶瓷商人,这就是他们这一批人投资额比较大的投资商了。
  剩下的一些人也有投资意向,不过投资额度也不会大。
  但是这依旧让王图满意的很,这一批来考察的人预计总投资应该能够超过十万楚元。
  这点钱如果放在那些大城市,甚至是一些普通的州府里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和平这偏僻地方,而且人口也没多少的地方来书已经很不错了。
  这都超过了国朝成立以来当地所有的工业投资总额了。
  获得了开门红后,王图亲自披挂上阵,筹建当地的工业园区,以方便这些新投资的工厂落地。
  同时还准备对一段河流进行疏通,以方便未来的货物外运。
  不仅仅是方便未来这些工业货物外运,也是为了方便寻常时候的人口以及日常货物的水运。
  如今和平当地的人口已经物资对外运输,都是严重依赖东江运输。
  至于铁路,王图已经有听闻消息说上头准备修建一条从江西湖口通往广州的铁路,大概率也会通过他们和平。
  但是铁路建设需要时间,尤其是粤北山区这种这么难修的铁路,恐怕每个三五年时间修不好。
  如此等到和平通铁路的时候,估计他早就调走了。
  他的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在和平这个山沟沟里真待太久的,两三年基本就是极限了。
  所以,短时间内河运依旧不可或缺的运输手段。
  就算是以后铁路开通后,水运的廉价成本,在大宗货物运输上依旧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此疏通水道发展河运也是必须的。
  为此他还联系了柳河航运公司这家目前唯一在东江流域里开通了定期蒸汽轮船航班的公司,让他们增加到和平的定期轮船航班呢。
  而当地则是会提供其他便利,尤其是航道疏通,确保船只通行无阻。
  柳河贸易公司那边已经答应了下来,准备增加部分班次,不过增加的都是和平到河源州治的小蒸汽轮船班次。
  前往广州的话,还要到河源州治换乘,因为直通广州的大轮船,目前只通航到河源州城。
  大船直通和平县城的话,一方面是水道不能支撑通航,另外一方面和平当地的经济以及人员物流运输需求也支持不了,没那个必要。
  对此王图也比较满足了,起码已经有了比较便捷的对外河运交通,这对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第694章 程永峰外放
  就在王图在粤北山区为当地工商经济发展而四处奔走的时候,金陵城皇宫。
  程永峰也是刚结束了面圣出宫,出宫后刚上马车,放下了车帘后他就是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多年努力,连接数月的谋划终于获得了回报。
  就在刚刚,陛下召见他,但是却没有和往常那样向他垂询一些秘书处的要务,反而是和他讨论了广东那边的发展问题。
  并且重点询问了他对于广东那边工商经济以及民生发展的看法。
  而对此已经准备了数月的程永峰自然是对答得体,并且详细的向陛下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关于当地经济民生事务的看法。
  程永峰认为广东位于南方沿海身份,既有海运之利,出口之便,又有珠江流域可深入粤北乃至广西,依托海运和河运进一步发展工业,立足于目前发展良好的国防制造业、矿务钢铁、综合机械制造业、造船业、纺织业、进一步扩大这些优势产业的优势,同时加强本地优势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以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配套成本,物资运输成本。
  紧跟帝国海外扩张大方针,利用广东靠近南洋的地理优势以及自身工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除了继续发展对外出口国防工业外,还有进一步重点发展以棉纺业、毛纺、瓷器、工具类铁制品、小五金、肥皂等日用化工行业为代表的对外出口民用消费品工业,全面抢占南洋以及印度乃至西亚的民用市场。
  最后,程永峰还体积了铁路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铁路发展乃是联系广东和临近其他省份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广东以及周边省份经济的大动脉。
  为此他提出了除了已经确定的广湖铁路(广州-江西湖口)外,再修建一条从广东到楚南的铁路线,即广州到衡阳的广横铁路,如此广州和楚南、楚北地区的联系就能够更加的紧密。
  广东方面的广州这等工业重地就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来自楚南、楚北地区的各类工业原料,同时湖广地区也能够更方便的获得来自广州的工业商品,资金等等。
  这一次君前奏对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程永峰说了很多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着当地的经济建设。
  也不仅仅是工商业,还包括农业,渔业等方面,尤其是农业方面程永峰就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广东虽然很多地方都是山区,农业耕种有所局限,但是在珠三角平原以及粤西地区的雷州府、高州府却都是地形比较平坦,而且也是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
  同时在其他地方哪怕是丘陵山区多,但是丘陵山区之间也往往会有一些小盆地适合耕种,比如惠州府河源州治下的河源盆地,这地方就很适合耕种,其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满足自用,而且能够往南输送到广州府。
  偌大的广东里,目前的农产业其实除了在珠江三角洲平原有着比较良好的开发外,其实在其他地方的开发都还比较原始的,尤其是粤西那边。
  雷州府以及高州府这地方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还是非常优越的,不仅仅能够大量种植粮食,而且因为气候的缘故也非常适合种植甘蔗。
  而甘蔗目前来说,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乃是大楚帝国里第一大制糖原料,在很多地方乃至海外殖民地里都有广泛种植。
  对面程永峰的陈述,罗志学当时并没有表达太多的意见,甚至都没有仔细听,程永峰的想法做法其实罗志学之前已经有所了解。
  这一次垂询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罗志学早就敲定让此人去广东了,甚至程永峰自己都知道……要不然程永峰没啥事,干嘛收集那么多广东的各种资料,费尽心思搞出来各种发展规划啊。
  因为……几个月前罗志学就已经暗示过他,可能会把他外放到广东去任职,不是干别的,就是去当布政使。
  没有外界想象的什么过渡期,直接连升两级过去就是当正三品的广东布政使。
  因为罗志学已经即将调广东现任巡抚李启华入京了,没多少时间给程永峰过渡。
  李启华在广东任职布政使三年,巡抚五年,在广东的八年任职时间里主导发展了广东那边的工商业大发展,积功甚厚。
  对于有功之臣,罗志学一向来都不会吝啬自己的奖赏。
  李启华五年巡抚任满,罗志学已经准备调他回京,刚好可以接替工商部尚书一职,并进入御书房任协办大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6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