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这种船的感觉就太难受了……颠来颠去还左右摇晃,要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别说普通人了,哪怕是常年在海上漂的老水手乘坐这种船只,不适应一段时间也得吐的死去活来!
所以,这种邮递快船和通讯舰的船员,往往都是需要经过长期专门的训练,才能够在如何摇晃的船只上长期服役!
因此这些年来,采用V形飞剪船首的船只虽然也有一些,但是只局限于极端追求航速的船只外,其他船型基本不使用。
普遍来说,远洋航行的船只都是采用U型船,而且还是下宽上窄的U型,不管是战舰还是武装商船都是如此,嗯,也就是大楚帝国海军舰政部改进后的盖伦船型。
题外话,就是因为这种船型,才导致大楚帝国满世界搜刮天然带弯度的造船木料,以充当船肋。
如果是早期传统的V型结构,可用不着这么麻烦的天然弯曲的船肋。
这种U型船的优点非常突出,那就是稳定性非常好,适合部署大量火炮进行海上炮战,同时装货量也可以做的非常大,适合作为货运船只。
这也是满世界的海军或贸易公司用的船,都是清一色盖伦船型的缘故,同样也是大楚帝国根据盖伦船型改进出了更为优秀的船型的缘故。
然而镇江第一造船公司里引起轰动的新船型,却是采用的V型飞箭式船首船型,并且和海军或邮递司里的飞剪船夸张的长宽比不一样,第一造船公司的新船长宽比只有五比一左右。
当然了,这个五比一的长宽比对于当代的船只而言,也算是比较大的长宽比。
比如战列舰的长宽比,往往只有三点几,只有巡洋舰和护卫舰的长宽比能够达到四比一。
而盖伦改进型的商船,其长宽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据。
第一造船公司的新船只,拥有五比一的长宽比,自然也就拥有更高的航速。
除了采用V形飞剪船首、较大长宽比外,这艘船只还采用了三桅杆软纵帆的帆装……软纵帆在小型船只里很常见,但是在大型船只里却是非常少见,而第一造船公司造出来的这艘新船可不小,满载排水量可以达到五百多吨呢。
V型飞箭式船首、五比一的长宽比、再加上多桅杆软纵帆……这些结组合以前都没有人想到过,或者想到了但是没人真正去搞。
而第一造船公司把这些特点组合到一起后,就搞出来了一艘非常特殊的船只:长林号。
一艘由金陵航运公司订购,准备用于本土近海航线的快速客运。
金陵航运公司当时进行设计招标的时候,提出来了彼此矛盾的性能要求,他们要求船只需要具备良好的逆风航行能力,以便一年四季都可以方便在各地通航;需要具备对近海复杂海况的良好适应能力;需要保持高航速,平均航速不能低于八节;
然后还要能带一些货物,毕竟船只除了载客外,也需要运货的的。
然后,运营成本还不能太高,要尽可能的减少操作人员!
这一系列复杂的设计要求结合在一起,直接就把一大票传统中式船型以及如今大行其道的盖伦船型给踢出去了……理由很简单,航速达不到要求。
最后镇江第一造船公司的设计师们,脑袋一拍,直接开始效仿海军的快速通讯舰……当然了,直接用是不行,这些通讯舰都是除了速度要啥没啥的货色,除了海军和邮递司外,没有任何一家航运公司或贸易公司对它们有兴趣!
他们把快速通讯舰的超大长宽比降低了下来,然后发现稳定性也就能接受了,载货量虽然比不上盖伦船型,但是也有了。
帆装上,他们却没有沿用海军的那种软横帆……因为人家金陵航运公司明确要求要降低运营费用,所以耗费太多人手的软横帆就不行了。
一开始第一造船公司尝试的是传统的中式硬横帆……结果自然是不靠谱的。
其实纯硬横帆也有特点和好处,在后世更是主流,但这玩意却是需要良好的材料技术作为支撑的,比如说硬帆最好用尼龙……桅杆要用中空高性能钢管。
大楚帝国目前的技术嘛,远远不到家,所以勉强用硬横帆不靠谱,所以他们只能使用软帆。
最后试来试去,他们综合了很多小型船只上使用的软纵帆以及传统硬横帆,采用中桅与上桅上再悬横帆,又在顶桅上悬挂斜桁三角帆,成功的把西式软帆和中式硬帆的结合到一起,搞出来了一种新式的纵帆帆装,他们称之为‘上缘斜桁帆装’。
成功的解决了帆装问题后,把诸多设计组合到一起,就出现了这种新式船型。
最后这种设计打动了金陵航运公司,其实这也是唯一一种达到了金陵航运公司设计要求的船型设计,金陵航运公司也没得选……
最终下单建造一艘……只是一艘,人家金陵航运公司也得考虑风险,哪怕纸面设计再好看,也得先搞出来一艘试试看,万一不行就及时止损,然后再找其他的办法。
然后‘长林号’就被造出来了,而在经过了第一次出海试航后就是直接遭到了巨大的震动!
第一次试航里,长林号表现出来了极有优秀的性能,航速极快,逆风航行能力也非常出色,并且飞剪船首在高海况下也拥有出色的航行稳定性,避免随便有点海浪就涌上甲板的情况。
然后稳定性虽然不如盖伦船,但是也不算太差,部署火炮是不行的,但是只是人员乘坐的话问题不大。
同时,这种船所需要的水手很少,航行成本不高。
这一次试航,新船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金陵航运个公司得到了第一次试航的巨大成功后,半秒钟都没有耽误,直接就和拥有顶帆纵帆专利的镇江第一造船公司,又签订了追加五艘同级船,以及签订了五艘大型千吨新船的订单。
这前脚订单刚签呢,后脚就有一票航运公司找上门来了,甚至就连续专门跑海外贸易的贸易公司都是找了过来,试图求购这种新船型。
他们其实倒是想要找其他造船厂直接购置这种新船型,但是‘长林船型’里,其他技术特征都还好,基本没啥限制,比如‘V型飞剪船首’这种特殊船型,那是是舰政部研发的,直接公开了大家都可以用。
但是‘上缘斜桁帆装’,这玩意可是人家第一造船公司自己研发出来的专利,哪怕这只是个帆装布局方式,但是人家依旧申请了专利,并拥有专利权。
你别觉得这只是个帆装布局方式,还能申请专利太扯淡,实际上一点也不扯淡,只要是首创的新方法,新方式那么理论上都可以申请专利。
如果这不能申请专利的话,那么一大堆机械设备上的那些专利也没法搞了,因为很多技术突破,说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可能就在于零部件的形状有了些变化……而这种变化就引起了技术上的巨大突破。
所以,上缘斜桁帆装这玩意是可以申请专利的,而且专利保护器有十五年之久!
理论上,只要第一造船公司自己不对外授权专利,十五年内只有他们能够生产并出售顶帆纵帆。
因为专利的限制,那些航运公司们想要新船型,只能是找到镇江第一造船公司,无数航运或贸易公司的人员的到来,让镇江第一造船公司瞬间在造船业以及航运贸易界里爆火。
甚至连大楚邸报上都刊登了第一造船公司的新船型进行试航的时候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消息,并且有文章评论说,这种长林船型,将会改变帝国的出行以及生活。
人们以后进行长途海上旅行的时候,可以大幅度缩短时间。
一些比较贵重,追求时效的货物,比如说茶叶就能够更加快速从产地运输到各地市场。
此外,文章作者还请教了造船专家,而这些造船专家们指出,长林船型除了极其优秀的航速外,其‘上缘斜桁帆装’所带来的强悍逆风、抢风航行能力实际上要更加适合河流、湖泊、近海上使用。
上缘斜桁帆装,能够取代以往的传统硬帆,成为内河湖泊地区的主流帆装,甚至长林船型,都能取代沙船,成为内河湖泊运输的新主力船型。
而这,也引来了一票国内玩内河,湖泊运输的航运公司的注意。
镇江第一造船公司,彻底火了!
而看着已经签下来的三十几艘长林船型的订单,还有数百份之多的订购意向……镇江第一造船公司的总办宋左铁是快乐又痛苦着!
订单太多了……
他的造船厂根本就做不来,仅仅是现在的这些订单以及意向订单,给他们第一造船公司十年都制造不出来这么多船……
毕竟,他的第一造船公司只是一家小型造船厂而已,全厂工人不过百余人,在小型造船厂里算是实力不错,但是放眼全国范围内的造船行业里,他们前一百都进不去……
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的订单。
也许,是时候考虑另外一种方式了,剩下的这些订单不卖船了,直接卖帆装!
反正这些人基本都是奔着上缘斜桁帆装来的,直接卖给他们帆装,他们还更高兴呢。
这样虽然让出去一部分船体的利润,但是总比眼睁睁的看着订单堆积如山,而自己又不敢接订单来得强。
还可以对外授权帆装的专利,直接授权给其他造船厂,让他们直接生产新式帆装,然后自己躺着收专利费,不过授权费一定要高。
这可是引起了轰动的好东西,授权费绝对不能太低了,要不然对不住他之前天天端着茶,翘着二郎腿盯着手底下的几个工程师熬夜加班设计长林号啊。
那段时间,茶都喝了好几斤呢!
但是不管怎么样,宋左铁很清楚,自己要发财了,比以往做梦的时候的发财,还要更发……
第630章 二十七家武装贸易公司
大楚帝国国内的航运公司以及贸易公司,因为镇江第一造船公司的长林号而引起了一定的震动。
很多人都认为,这种新式船只有可能直接改变船运的格局。
在内河以及湖泊运输上,这种船只能够极大的利用逆风能力,而在远洋运输上,因为速度极快,那么就能够更快的把一些有时效限制的货物运输出口。
比如说茶叶!
大楚帝国的茶叶,其实之前没有多少出口的,就算有也是销往西北方方向的草原地区,而茶叶对于这些游牧民族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饮料,而是作为维生素的重要补充来源。
这也是古代时期里,华夏地区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贸易里,茶、盐、铁这三样都采取比较严厉的管控措施的缘故。
因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茶叶是维持生存的必需品,甚至比铁还要重要。
不过随着大楚帝国持续征服了草原,漠南蒙古彻底合并到大楚帝国里,连漠北蒙古都成为了大楚帝国的藩属,接受大楚帝国的册封,因此上述这些地方的茶叶贸易,已经是变成了内部的本土贸易,算不上出口了。
至于漠西蒙古嘛,这地方现在是准格尔的地盘,双方现在正在开战呢,大楚帝国因此对西域也进行了严格的物资封锁措施,茶、盐、铁、火药相关等战略物资一律不允许出口西域地区。
所以如今大楚帝国的茶叶对游牧民族的出口也停止了。
而南方的海外国家,出口贸易数量并不大,只有部分对扶桑、南洋半岛的安南、暹罗、缅甸等传统中华文化圈的国家进行出口,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受到中华文化影响比较大,有部分的茶叶消费习惯,但是整体来说规模其实也不大,至少对于大楚帝国如今的出口贸易而言,茶叶贸易其实规模很小的。
至于其他地方嘛,印度,波斯以及部分中亚地区也有些许的茶叶消费习惯,但是规模更小,不值一提。
而影响茶叶出口的除了文化影响外,还有一条更加重要,那就是茶叶这种东西是有保质期的。
尤其是通过海运的话,茶叶长期在海上飘着很容易就发霉腐烂。
其实荷兰人之前就已经开始过把茶叶运输到欧洲贩卖,但是因为运输时间实在过于漫长,导致茶叶抵达欧洲发霉变质,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在当代欧洲是最为来自华夏的东方神药来出售的。
换句话说,在当代欧洲,茶叶并不是饮料,而是一种药物……这就很扯淡了。
当代欧洲,并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在原时空里,是荷兰人耗费了几十才初步培育出来。
但是真正把喝茶作为日常消费品的还是英国人,英国人在十七世纪后期逐步由上至下爱上了茶叶,等到十八世纪后更是举国喝茶……甚至发展出来了下午茶这种独特的文化。
而茶叶在英国的盛行,才导致了真正意义上的茶叶贸易的诞生,而大量进口茶叶导致的贸易逆差,又导致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向华夏地区出口鸦片来平衡贸易逆差,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因此对于当代的大楚帝国而言,其实茶叶出口总额很小的,一方面是海运速度太慢,另外一方面则是消费习惯问题。
但是虽然现在出口总额比较下,但是国内做茶叶出口贸易的贸易公司还是有一些的,其中不乏规模挺大的,比如泉福贸易公司。
这是一家注册于福建泉州府的海上贸易公司,和不少贸易公司一样,前身也都是半海商半海盗出身,后来正式注册登记,转为正规的海上贸易公司进行经营。
他们的航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他们的老本行,那就是扶桑航线,泉福贸易公司虽然注册时间才十几年,但实际上算上前明的海商时期,他们已经扶桑经营了二三十年时间了。
而且是专注于茶叶贸易,在当地建立起来了一条庞大而稳定的茶叶贸易体系,每年都要运不少茶叶过去销售。
最近几年随着大楚帝国展开南洋打战略,先后迫使安南各地、暹罗、缅甸、亚齐等众多土著国家全面放开市场。
泉福贸易公司也和其他贸易公司们一样,跟在军方的屁股后头全面入侵当地市场。
作为国内专注于,并且是规模最大的茶叶贸易商,泉福贸易公司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组织运输了一大批的茶叶过去贩卖,先后在上述几个国家站稳了脚跟。
但是怎么说呢,这些地方虽然看着人多,但是整体的茶叶消费市场还是不太行,此外经过长途海上运输后,受到海上运输货物容易受潮等因素的,过长的海上运输时间很容易导致茶叶变质,难以保证茶叶抵达后的品质。
这品质不行后,自然也就会影响到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泉福贸易公司和云贵广等几家以陆地运输为主的茶叶贸易公司的竞争。
要知道南洋半岛本来就有茶叶贸易的,但大多是陆地运输为主,也就是各种马帮。
泉福贸易公司要做的不仅仅是培育当地市场,喝茶文化,还要和国内的这些陆运贸易公司进行竞争。
最后折腾了几年后,成效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