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市面上说的是,这是为了加大帝国和暹罗之间的粮食贸易,所以才加大了采购量,但是徐东来也是有自己的人脉关系的。
他听南洋贸易公司里任职的友人透露,这些满载粮食的商船并没有直接运回国,而是运到了北甲地区的北年港。
同时他又听闻,南洋贸易公司今年暂缓了前往印度半岛的贸易。
自从开启印度贸易后,南洋贸易公司基本上每年都会组织几次的船队前往印度半岛进行贸易,但是今年南洋贸易公司的船队,却是迟迟都启程。
这些不同寻常的地方让徐东来有了怀疑,是不是南洋局势出现了什么变化。
不过徐东来也只是怀疑而已,毕竟他也只是一个小商人而言,其身价以及社会地位,还不足让他获知高层的动向。
和徐东来这些小商人还有所怀疑,但是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不一样,作为大贸易商的柳家全却是早早就得知了相关消息。
去年底的时候,柳家全就已经接到了来自海军方面的通知,让柳家全把所属的柳河贸易公司麾下的商船,提前准备好以接受海军的征召。
而征召日期从承顺十五年二月份开始,预期持续半年左右。
按照海军的征召令,柳家全要把麾下的两艘福船、一艘刚服役的新式海船提前准备好。
此外柳家全参股的罗华造船厂也是接到了海军的命令,要加快在建的几艘新式海船的建造进度,确保在承顺十五年春天要陆续完工并交付。尽管军方并没有透露为什么要大规模征召船只,但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军方肯定是要有大动作了,而且大概率是要发起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
要不然的话,军方没必要从各大贸易公司里征召这么多的船只。
毕竟寻常海上作战的话,军方自己的战舰就够用,用不着贸易公司里的那些武装商船,哪怕是小规模的登陆作战以及运输任务,海军也有自身的运输船队。
如今要大量征召各大贸易公司的武装商船,这就意味着未来的行动规模将会是庞大无比的。
至少也是运输几万人作战兵力以及相应后勤物资的大行动,如此才需要动不动就征召数十艘武装商船。
柳家全心里对军方的这种征召其实也是有所抵触的……毕竟军方征召虽然会给补偿,但是只给基本的补偿,也就是船员薪资,基本的船只征用费用,但是数额并不多,只能保证被征召船只的日常维持费用而已。
但是对于贸易公司而言,贸易才是利润所在,这一天不进行贸易就会有损失。
然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楚帝国的征召法律是非常严苛的,尤其是针对武装商船的征召条例是非常严苛的,谁敢不从那基本就是坐牢杀头的下场。
大楚帝国准许民间组建远洋贸易公司,并颁发专门的牌照,准许贸易公司拥有武装商船,除了让贸易公司自保外,就是为了能够在战争期间大量征召这些武装商船。
有的就有失,官方既然放开了贸易,放开了武装商船的限制,那么这些贸易公司自然就需要承担起来额外的责任。
而在有必要的时候接受军方的征召,就是最重要的责任。
之前大楚帝国在暹罗战役时期,也大规模征召了各贸易公司的商船,现在要打马来半岛了,自然会进行再一次的征召。
所以,柳家全虽然对军方的征召有所意见,但是也没敢违抗,而是乖乖的提前规划,把麾下的三艘武装商船都准备妥当,并在年春的时候正式接受了军方的征召,成为了运输第五师以及大量后勤物资的庞大船队的一部分。
除了柳家全的柳河贸易公司外,还有其他的贸易公司被征召,三大国企部直属的贸易公司为主。
光是这三家官办的贸易公司,就提供了总数四十七十艘武装商船,而这些武装商船都是中大型船只,大多数还是新式海船。
而其他的民间贸易公司,实力则是要弱小的多,基本只被征召了一艘或两艘,向柳河贸易公司这样被征召了三艘的都是比较少的。
这些被征召起来的武装商船,从国内各个港口满载物资或兵员启程南下,到了香港海军基地集合后,由海军的一支战舰舰队进行护送南下。
这个时候,南下的船队规模极为庞大,总数达到了一百多艘。
而在这支庞大的运输舰队之前,一支海军的主力舰队已经提前数天离开了香港海军基地进入了大海深处。
这支海军主力舰队,不仅仅拥有大楚帝国海军南洋舰队的主力,还临时从大楚帝国海军北洋舰队里抽调了大批主力舰。
为了统筹整合这支庞大的作战舰队,罗志学亲自授予该舰队为大楚帝国海军第一舰队的临时番号。
第一舰队编有一等战列舰两艘、三等战列舰十二艘、巡洋舰十八艘、护卫舰三十八艘、武装运输舰、维修舰、医疗舰、快速通讯舰等加起来也有十多艘。
这可以说是集中了大楚帝国海军精华的大多主力舰,所有船只都是新式主力战舰,战斗力杠杠的。
要知道如今的大楚帝国,建成服役的一等战列舰其实也才两艘而已,如今两艘都给派了出去。
而三等战列舰多一些,但是如今建成服役的一共也才十八艘,其中四艘还是过去几个月里因为战争即将爆发,帝国方面让造船厂加班加点赶工,这才及时建成并服役。
严格上来说,这四艘刚服役的战列舰还处于适航性训练当中,不具备完全的战斗力。
也就是说……大楚帝国海军里目前具备完全战斗力的三等战列舰,其实才十四艘。
而海军一口气派了十二艘出去,只留下两艘金陵级改进型战列舰,带着四艘新兵蛋子看家!
巡洋舰方面,虽然派出去的总数不多,但实际上派出去的十八艘巡洋舰,也都是大楚帝国的主力巡洋舰。
其中有四艘最新式的辽阳级一等巡洋舰,在是松江级一等巡洋舰的改进版本,松江级一等巡洋舰建造了六艘后,海军方面觉得火力太薄弱了,毕竟其主炮口径才一百三十毫米,穿透能力有限,对上战列舰杀伤能力严重不足。
此外远洋适航性也不是太好,远洋长时间部署对水兵们而言很不友好。
所以对松江级一等巡洋舰进行了升级,主要是把主炮从一百三十毫米(18磅)更换为一百五十毫米(24磅)的舰炮,为了控制重量,还特地为这种巡洋舰研发了一种身管稍微短一些的舰炮,当然,哪怕是身管稍微短一些,但也是属于加农炮的行列。
如此虽然增加的重量比较多,导致搭载的主炮数量少一些,但是也获得了对战列舰的毁伤能力。
其次则是增加了远洋适航性,增加物资储备,水兵的生活空间等。
这些都导致吨位有所增加,以至于改进后的辽阳及一等巡洋舰,标准排水量已经增加到了一千一百多吨,比原来的八百多吨直接多了三百吨,价格也是增加了不少。
但是这些代价,却是换来了极大的性能提升,其火力用来欺负各种巡洋舰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也能够和很多欧洲殖民国家的一些五六十门火炮的小型战列舰进行作战。
并且还拥有非常优秀的远洋适航性,非常适合用来进行远洋部署,长时间在海外巡弋所用,速度还快!
这东西,除了贵没啥缺点!
此外还有八艘最新式的梧州级二等巡洋舰,这种巡洋舰,其实就是新式巡洋舰设立理念下的压缩成本版,因为辽阳级一等巡洋舰太贵,海军觉得这建造太多这玩意,还不如建造多级艘74炮的三等战列舰……
但是巡洋舰的数量需求却是不能少的,为此海军方面又设计并建造了辽阳级一等巡洋舰的低成本版本,即梧州级二等巡洋舰。
排水量控制在了八百多吨,配属一百三十毫米(18磅)主炮,辅以部分115毫米舰炮(12磅),同样改善了远洋适航性。
这两种巡洋舰,也是目前大楚帝国海军正在大量建造服役的巡洋舰,预计订单非常多,当然了这些预计订单能不能完成,还要看后续的情况,毕竟当初的海军对松江级一等巡洋舰也很满意,预计订单有十多艘呢,但是后来也只建造了六艘而已。
除了两种新式巡洋舰外,还有几艘经过了适航性改造的旧式松江级一等巡洋舰。
护卫舰舰队里,倒是变化不大,还是大冶级护卫舰,大楚帝国对这种护卫舰是情有独钟,十几年来,不是没有设计并尝试过建造新一代的护卫舰,但是到最后都放弃了,继续老老实实敌军甜枣大冶级护卫舰。
为啥?
就两个字,这船便宜!
正所谓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三年又三年……
这船其实已经有了三次改进,但这船的主力火炮,一直都是万年不变115毫米舰炮。
早些年还有少量的130毫米舰炮,后来海军为了节省成本,干脆把没啥实用的130毫米口径给撤销了,换成了115毫米的舰炮。
反正130毫米的舰炮也用不上,还不如换成清一色的115毫米舰炮,还能统一口径,简化后勤以及训练,以降低维持成本。
之所以这样,纯粹是因为海军对护卫舰的要求一向来都很低的,这玩意在大楚帝国海军,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维持编制以及训练……
然后就是护航,打个海盗,欺负欺负没啥海上力量的土著!
和敌人的正规海军干架的时候,作战对象也是对方的一些小吨位巡航舰,而此时其实大冶级护卫舰还是挺有优势的,同级别对比的话,大冶级的火力还算不错。
最近建造的大冶级护卫舰,主炮为标准的二十四门115毫米舰炮,对于干杂活的护卫舰而言已经不少了。
至少用来对付敌人的同级别船只是没多少问题的,用来对付寻常海盗也很不错,毕竟海盗的船只一般火炮都少,而且口径普遍偏小。
实际上很多海盗船都是商船改装,火炮只只有几门或十几门火炮,配属的火炮也多是轻型火炮,以六磅火炮为主,十二磅火炮的都少,至于十八磅火炮的凤毛菱角……
那些大型殖民公司的大型武装商船客串的海盗除外……南洋贸易公司的最新的旗舰顺和号武装商船,这破船满载两千多吨……平常搭载四十多门火炮以自卫,而且主炮火炮口径达到一百五十毫米,大楚帝国的辽阳级一等巡洋舰对上它都够呛……
但是寻常的海盗船只,可没有这么强悍的火力,绝大部分海盗船只,遇上大冶级护卫舰都得跑路。
哪怕是少数所谓比较强悍的海盗船只,遇上了襄阳级巡洋舰这些不咋地的二等巡洋舰,那都是被吊打的命!
可惜,这年头的纯海盗没多少,很多都是那些贸易公司的武装商船客串的……或者干脆就是海军战舰客串的……
比如南洋贸易公司的那些新式武装商船,跑到印度洋贸易进行贸易的时候,就经常仗着自己的航速快,火力猛干这种事!
唉,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
第619章 战争爆发
在南洋以及印度洋海域,英格兰、葡萄牙、荷兰、丹麦这四个国家的东印度公司,他们的武装商船看到猎物后,觉得有机可乘把旗帜一换,立马就变身海盗了……
当然,大楚帝国的贸易公司也没少干这种事,南洋贸易公司更是其中的翘楚!
这种情况本身就是大航海时代的常态,出海不是抢人就是被人抢……
这也是大楚帝国海军强力打击南洋海域的海盗,派出海军战舰进行固定巡航,维持固定航线安全的缘故。
就是因为海盗活动太猖獗的话,会导致海外贸易规模缩小,进而印象大楚帝国的海外贸易规模。
大楚帝国要的并不是航线上的利润,也不在乎抢劫几艘商船的利润,大楚帝国要的是市场以及原料。
因此,大楚帝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大楚帝国总是尽可能的维持海上安全,为此不惜派出大量战舰维持南洋海域的海上治安,打击海盗。
而大量的护卫舰,就是大楚帝国海军用来维持海上治安的关键性力量。
因为数量足够多,如此才能够在多条航线上进行定期巡逻,威慑那些海盗,以及潜在的海盗们收起自己的小心思。
因为一艘巡洋舰率领两三艘护卫舰组成的巡逻舰队,足以给任何一艘海盗船只或者武装商船极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也是大楚帝国为什么建造这么多看似在舰队决战里,没啥用处的护卫舰的缘故,主要还是为了用来护航,维持海上治安。
至于和敌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进行作战……那是战列舰的任务,就算是巡洋舰也得靠边站!
护卫舰这种小身板冲上去和敌人的战列舰玩对轰,就是一轮炮沉的玩意!
而基于这些现实,同样也是大楚帝国海军干脆把护卫舰上的少量130毫米舰炮取消的缘故……早期装备130毫米舰炮,那是因为还打算用这些护卫舰和郑芝龙舰队以及东掳舰队乃至荷兰人的舰队进行作战。
等到后期战列舰以及大批巡洋舰服役后,护卫舰就不需要承担主力作战任务了,所以干脆把这些130毫米舰炮给撤换,以115毫米舰炮代替。
反正打海盗,武装商船什么的,用115毫米的舰炮已经很充分了。
第一舰队里的大批主力舰,算是集中了大楚帝国海军的绝大部分力量,饶是如此,大楚帝国海军也不放心,所以又征召来大批的武装商船充当辅助。
这些都是为了掩护登陆舰队作战,一口气击败柔佛王国进而直接控制马六甲海峡,也是为了拦截后续可能的荷兰人的反扑,全面封锁马六甲海峡,威慑南洋其他各国土著的海上力量。
嗯,顺便也是借着这一次行动,来一场大规模的远洋作战实弹训练。
毕竟平时里搞这种大规模的远洋训练是非常花钱的,如今借着打仗的名头,军费开支有内阁方面承担,海军自然是想要趁机搞一些平时不舍的搞的远洋训练科目。
而大楚帝国方面组织如此庞大的舰队行动,消息自然是不可能瞒住的!
毕竟南洋海域里又不是大楚帝国一家的内海,还有大量各国船只航行,尤其是广州作为大楚帝国的主要对外通商港口,有着大量的外国船只进出。
其中自然少不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
他们发现了大楚帝国集结了大批船只出海南下的时候,也是大为心惊,可惜的是这年头也没什么无线电报。
这些海上的荷兰船只哪怕发现了大楚帝国海军的异动,也无法及时的把消息通报给巴达维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