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殖民者是为了求财,所以他们才会搞什么奴隶制,然后抓一大堆土著给他们种田挖矿。
但是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表面上是各种什么工商业,贸易之类的东西,但是严格来说帝国高层在海外的扩张,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资源以及土地本身。
而在罗志学心中,海外扩张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缓解本土人口问题。
如今本土自然不存在着人口问题,现在撑死了也就两亿人左右,但是你要知道和平稳定时期里,人口增长是非常快速的,尤其是大楚帝国内部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还在不断的提升当中,这些都进一步延长了平均寿命。
一方面是出生人口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平均寿命逐渐增加。
然后这就会导致人口越来越多,并且增长速度会非常快。
罗志学估计着,二十年后,本土人口说不准都能达到五个亿,五十年内十个亿都是有可能的。
人口增长这么快速的情况下,不用多久,顶多了二十年内大楚帝国就会出现人多地少的问题,如果农业技术没能获得太大的突破,尤其是粮种培育以及化肥等技术没有大突破的话,那么粮食肯定不够吃。
这个时候,就需要庞大的海外领地来分担压力了。
一方面通过持续的向海外领地移民。
另外一方面从海外领地里把粮食运输回来,增加本土粮食供应量。
双管齐下,如此才能减轻人口带来的压力,并持续保持稳定发展。
至于一百年甚至更久以后,人口继续暴涨到几十个亿后怎么办。
罗志学估计着不出意外,那个时候大楚帝国都进入现代社会了,而现代社会里不用担心人口太多的问题,反而要担心人口减少的问题……
再说了,真到了人口太多,肯定会引发各种矛盾,当矛盾剧烈到无法解决的时候,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战争一来,人口就哗啦啦的降!
战争过后,大楚中兴或者干脆是新王朝的强盛时期自然也就来了。
你数遍历朝历代,所谓的中兴,基本都建立在战争或各种灾难以后,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人口大量减少了。
人少地多的情况下,来个傻子当皇帝都能搞一个所谓的中兴……
反之,人口没少,粮食还是那么点,中兴个毛线!
而罗志学现在做的就是提前把海外领地给弄好,然后慢慢展开移民,持续缓解本土的粮食压力。
现在是南洋,后续可能是西域,中亚,然后或者美洲,印度等地。
总之就是通过持续的对外扩张,一边对外移民,一边利用海外领地的粮食反哺本土。
北甲地区的扩张以及现在的移民计划,就是这一连串海外扩张的试验田。
至于之前的安南金兰湾、暹罗曼谷以及缅甸达贡、柬埔寨九龙江地区这四个殖民地,承担不了试验田的功能。
因为这些地方面积都不大,并且也不是作为移民开发的重点地区。
这些地方,更多的还是承担军事基地、贸易前哨站的作用,少量的移民开发,也是为了驻军,往来船只的补给需求为主。
而北甲地区不一样,这地方面积足够大,现有的耕地以及潜在的耕地面积足够多,可以用来安置大量的移民并进行帝国一系列海外扩张政策的试验田。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整体的试验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目前在北甲地区安家落户的三万多新移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并且因为效果良好,大楚帝国还在组织更多的官方移民,以及进行宣传,号召更多的自费移民前往北甲地区。
争取尽早的把北甲地区的移民数量提升到十万人以上,继而稳固大楚帝国在当地的控制基础。
而北甲地区取得的良好效果,也是让帝国高层下定了决心把马来半岛的其他地方也收入囊中。
以扩大在海外领地移民开发的规模,进一步验证各类海外扩张、移民开发等诸多措施的效果。
所以,大楚帝国高层决定发动战争,夺取马来半岛其他区域,并不是说海军单独推动或主导的计划,而是国内众多部门基于自身部门的利益,再加上罗志学为了帝国未来发展而最终才敲定下来的一项综合计划。
毕竟在大楚帝国,可不是军方将领脑子一拍想打仗就打仗了,而是要服从于帝国的整体利益。
如此大局下,大楚帝国也正式拉开了攻占马来半岛的计划。
大批的船只运输着众多的物资开始南下,第五师也是接到了前往北甲地区的命令,随后乘坐运输船只南下北甲。
第618章 南洋震动
就当第五师以及大批物资在国内陆续往北甲地区运输的时候,已经在南洋混了大半年的徐东来也是迎来了他人生的新阶段!
他在暹罗王国投资建设的第一个橡胶种植园已经成功开辟,并陆续种上了花费不小的代价采购来的橡胶树苗。
本来徐东来是想要去北甲地区搞种植园的,但是后来发现这个想法不靠谱,因为开辟种植园需要不少的人手,而在北甲那边很难弄到足够的人手。
因为本土过来的移民很少,而且移民都有自己的土地,可不会给你干活种香蕉!
至于土著……在大楚帝国的实际控制区里,为了安全以及避免后续麻烦,都是不允许土著进入。
如果你跑到实际控制区有大量土著的地方去开辟种植园,那么风险就太大了。
大楚帝国在这些地区的持续清剿驱逐行动,引起了当地土著的强烈反抗以及敌视。
徐东来要是敢跑出实际控制区,前往依旧有大量土著的地方开辟种植园,能不能活着回来就是个未知数了。
而且,帝国在北甲地区的驱逐清剿行动还在持续,实际控制区的范围持续扩大,这迟早会覆盖道种植园所在的地方,到时候,种植园里雇佣的土著怎么办?
在徐东来看来,北甲那破地方,只适合普通移民在实际控制区里种田,对他们这些想要在当地开辟种植园的商人相当不友好……
无奈之下,他只能转道前往曼谷,然后想要在局势比较稳定,毕竟已经和大楚帝国达成了各种商贸协议的暹罗王国里开辟橡胶种植园。
在暹罗王国开辟种植园,就可以雇佣当地人种植橡胶了,人手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安全问题也不用太担心,暹罗王国都被大楚帝国打怕了,现在很多暹罗官员看见大楚人都怕……
徐定来跑去开辟橡胶种植园的时候,当地的暹罗官员都主动派兵去保护他,就怕徐东来在他们的地头上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引来什么外交风波……
真搞出什么事来,分分钟丢官去职。
有当地土著官员的大力配合,安全上就没什么问题了,而且这些土著工人的薪水还更便宜。
如此,徐东来也就把橡胶种植园放在了暹罗王国。
尽管这些橡胶树苗还需要数年的生长才能够收割橡胶,但是徐东来却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和国内唯一的橡胶加工厂番禺橡胶厂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
作为目前仅有的一家橡胶加工厂,番禺橡胶厂想要获得更多的橡胶来源都想疯了……
这些年,他们都是通过向西班牙人采购橡胶,西班牙人发现这玩意还能卖钱后,在南美洲当地开始安排土著进行收割橡胶,并也进行规模种植。
这样的橡胶供应来源过一单一,难以保障原料安全,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卖得太贵!
对此番禺橡胶厂也没办法,毕竟这玩意目前只有西班牙人控制下的区域才能够大规模出产,他们说多少价钱就是多少价钱。
为了解决橡胶供应问题,番禺橡胶厂之前也通过上级协调的关系,让官方投资建设了几座橡胶种植园,不过规模还是比较小,而且国内的大部分地区也不适合橡胶生长。
如今,他们发现民间有人跑到暹罗投资建设橡胶种植园后,直接就找上门进行扶持合作了。
甚至都提前签订了采购合同,让徐定来免去后顾之忧,让他加大力度投资种植橡胶。
这橡胶已经种下去了,后续只要维护好,那么等待几年就能够收割,并为徐东来带来大批的钱财。
不过徐东来也没闲好几年的打算,而是用手中剩下的资金还开了一家小贸易公司。
主要就是从曼谷收购从国内过来的海上贸易上的货物,然后再转运到暹罗王国的内陆地区去贩卖。
说白了就是当个二道贩子!
这种二道贩子的小生意,国内的那些大型贸易商一般都看不上,人家都是直接整船的把货物运过来,然后在曼谷进行批发,卖给当地土著商人,或者是像徐东来这样跑过来发财的商人。
人家赚的是大头!
而徐东来呢,其实赚的就是个辛苦钱!
但是因为他是国内过来的商人的缘故,进货的时候可以刷个脸,哪怕价格没有优惠,但是也能够比那些土著商人们获得更多的紧俏商品。
对于那些大贸易公司来说,这些紧俏商品卖给谁都是卖,只要价格不少,多卖点给徐东来这样的同袍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凭借着这些紧俏商品的货源,徐东来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初步打开了市场,还拉上了内陆地区几个当地土著家族进行合作,进一步铺开市场。
这生意规模其实也不算大,和那些拥有商船的贸易公司,出一趟海做贸易,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的货值无法相提并论。
但是他徐东来也不是什么大商人啊,这能够赚一些在那些大贸易公司看来只是一些辛苦钱的钱,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在暹罗他一边折腾橡胶种植园,一边折腾贸易,等到承顺十五年初一算账,他就发现自己从国内带来的钱非但没少,反而还变多了……
要知道,他期间陆续投资橡胶种植园,可是花了不少钱,基本上从国内带来的钱,大部分都是用在了橡胶种植园上。
然而通过贸易公司,他又把这些钱给赚回来了。
而且只用了大半年时间。
看着账本,徐东来都是忍不住感叹:南洋果然是遍地黄金啊!
不过和徐东来一样去南洋冒险试图发大财的人其实还有不少,真正能够和徐东来这样成功的其实不多。
很多人不是亏的血本无归,就是一去不复回,鬼才知道他们死在那个角落,甚至有些胆子大实力又不咋地的人还跑到那些有食人族的岛屿上试图做生意,结果成了那些食人族的粪便……
这个时代的南洋,固然充满了财富的机遇,但是同样也酝酿着无数的危险。
哪怕是大楚帝国的北甲地区,除了经过大规模驱逐清剿的区域安全外,那些还没有经过全面驱逐清剿的区域都算不上安全。
如果有人贸然跑出去安全区,想要去领略一番异国风情,下场估计不会太好……
身为侵略者,就要有侵略者的觉悟,还傻乎乎的跑到人家地盘上去,这不是自己找死嘛!
难不成你还指望他们用美酒招待你这个侵略者啊。
大白天的,做啥梦啊!
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才了有列强,而大楚人对于当初的土著而言,绝对不是什么朋友,而是抢夺他们家园的豺狼。
很多跑到南洋来发财的人,其实都没有这个觉悟,有些大楚人跑到南洋来,往往都会有高人一等的错觉,然后跑到土著地盘去,就以为那些土著们对敬仰他这个高等文明人……
然后这些人,大多都死于非命!
和徐东来这样有自觉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他虽然也在土著的地盘里活跃,但是只局限在暹罗王国的安全地带。
暹罗王国已经被大楚帝国给打怕了,同时暹罗王国虽然战败了,但是他们内部并没有崩溃,而是依旧保持了对地方的高效统治,能够保证地方的基本治安。
为了避免惹出什么外交风波来,暹罗王国的地方官员们,对大楚人还是比较谨慎的,尽量不会让大楚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出问题。
不管怎么说,如今跑到南洋来寻求发财机会的大楚人是越来越多了,而这些人里,有不少很快就察觉到危险……还有机会!
在曼谷的徐东来就是其中之一,他发现年初的这一段时间里,从国内来曼谷的商船少了不少,一打听,今年年初国内的不少商船都被军方征召了。
此外徐东来还发现官府在曼谷地区里大量收购粮食,然后装船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