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344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如果是有好处的事,那么张文志也不介意听从杨嗣昌的命令。
  如果是有大好处的事,哪怕杨嗣昌拦着他都要干……
  上头说的还是新漕运总督,位高权重的杨嗣昌,至于说已经被连续削官多级,如今只剩下一个佥都御史头衔的凤阳巡抚朱大典,他说的话张文志都懒得搭理。
  只是虽然这几个月过的很潇洒,然而张文志也知道这种情况恐怕很难继续下去,毕竟现在的大局势是楚明争霸。
  楚军正在北伐,一路攻克幽州城然后建立统一的华夏王朝,在这个过程里,他张文志要么战败死翘翘,要么投楚。
  至于说包括自己在内的一票明军将领,能带着大军挡住楚军的北伐。
  张文志觉得成功的可能性比自己喝水呛死还要小……
  其他东西他不懂,但是他却是知道对面的楚军士兵一个个都身强体壮的,打起仗来不敢说不要命,但是大多也是士气高昂,很少轻易就崩溃的。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楚军那边对将士的待遇非常好,至少在吃这一方面应该和传闻中说的一样:管饱!
  要不然,那些楚军士兵那能练出这么一身腱子肉啊!
  不是一个士兵两个士兵如此,而是他张文志所见的所有楚军士兵,基本都一个样,全都是身强体壮的。
  而一个舍得,并且也有能力让将士们吃好喝好的王朝,再差都差不到那里去。
  反过来对比明廷……连张文志自己都忘记过上一次拿朝廷的钱粮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两年前?又或者是三年前?时间太久了,他都忘记了……
  这说的还只是朝廷给的些许钱粮,而一支大军的耗费是庞大的,哪怕有些边军有朝廷供给一部分钱粮,但是大部分其实还得自筹。
  至于说一支大军,纯粹靠着朝廷给的钱粮维持作战……
  他就没听说过还有这种事。
  但是……楚庭那边,所有大军的钱粮都由他们楚庭供给,全部足额供给!
  如此大局之下,张文志认为楚明争霸战争的结局已经很明显了。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几乎注定的结局到来之前,尽可能的给自己捞取一些资本,然后换取一个更好的结局。
  现在,是到了换取更好结局的时候了。
  他想要用手底下的两千多骑兵,为自己换回来一场泼天富贵!
  他沈元奎都能卖出来一个准将加子爵,没道理不让他张志文卖兵换取富贵啊!
  这没道理嘛!


第431章 大家都不傻
  张文志没什么野心,甚至都没有和沈元奎一样非要执着于继续带兵,以求手中掌控兵权。
  张文志所求的只是荣华富贵而已。
  他最近两年到处带兵打仗,也算是看透了很多东西,而看透了后也就对一些东西没那么执着了。
  比如说要求投诚后继续带兵,还是继续带本部兵马,这在张文志看来好处没多少,反而有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如今他要是要求继续带本部兵马,楚军那边大概率是会答应的,但是难保不会秋后算账。
  张文志虽然是个武将,但是自幼也是读过书的,自然很清楚这种事很犯忌讳。
  降将嘛,就要有降将的觉悟,有融化富贵就行了,有些东西尤其是兵权这些东西该放手就放手,不然很容易成为取死之道。
  就算要继续带兵建功立业,完全可以等以后嘛。
  没看见人员宋祖舜都是只担任虚职,哪怕是陈永福,贺人龙他们都是后来再慢慢爬起来的,可没几个和沈元奎这样,投奔过去了就直接带兵,而且还是带本部兵马的。
  这不摆明了挟兵自重嘛!
  他张文志可不会这么做,他只要荣华富贵而已,不求兵权。
  因此当军情司的人找到他的时候,试图拉拢他的时候,张文志的话让军情司那边都吃惊不已。
  这人竟然主动表示投奔过去后,麾下兵马都可交出来,他自己则是想要解甲归田。
  这种情况让军情司那边始料不及,本来过去拉拢的使者都已经获得授权了,只要能够把张文志拉拢过来,那么各项条件可以在沈元奎的条件之下,还可以继续加一加,比如授予陆军少将衔之类的。
  然而现在张文志既然主动提出愿意放弃兵权,那么之前列出的一大堆条件可就不适合了。
  而且大家都不傻,张文志说可以放弃兵权,想要解甲归田,但是军情司那边的人一眼就看的出来了,这人要的是荣华富贵。
  说白了就是以放弃兵权为条件,所求更高,更好的荣华富贵的待遇。
  这事军情司那边也没擅自决定,而是很快飞马到扬州禀告。
  罗志学得知此事后,对这个张文志的选择还是比较欣赏的,懂进退,知轻重。
  既然他愿意放弃兵权,那么罗志学也不会亏待他。
  先给一个陆军少将的军衔,授予军事顾问一职。哪怕他已经说了要解甲归田了,但是也总不能真的一官半职都不给。
  爵位授予子爵,至于更高的爵位那就是伯爵了,而张文志哪怕主动投诚,放弃兵权也够不到获封伯爵的门槛。
  人家郑芝龙带着几百艘战舰来投,也只是获封了伯爵爵位而已。
  哪怕是楚军内部,也不是每个高级将领都能获封伯爵的,更多的还是子爵、男爵这些爵位。
  罗志学对低等爵位,也就是男爵和子爵还是很大方的,获封条件也不算苛刻。
  但是伯爵以上就很苛刻了,伯爵也好,侯爵也好,都需要雄厚的军功作为支撑,要么就是那几个一早从龙,凭资历混起来的文官。
  至于公爵,哪怕统一华夏之后册封出去的也会是屈指可数,除了少数几个军方大佬外,其他人基本别指望。
  给张文志除了军衔以及爵位外,罗志学还会给赐宅,再给一批现金。
  除了这些外,罗志学还给了他一部分皇室资产控制下的某个纺织厂的部分股份,价值约五万两,而且发展前景不错。
  上述,是对张文志个人的待遇安排,此外他麾下的一批军官们,依旧按照自愿原则,想要继续从军的继续从军,不愿意的安排闲职,或者安排到地方任职文官,什么都不想干,那就直接给钱回家。
  总之尽可能的让他们自由选择,不会过于为难。
  至于普通士兵,则是补发薪饷,就地整编为第三骑兵旅。
  张文志得到了军情司方面的回报后,又等到了罗志学派来的一个翰林院三等秘书过来宣旨。
  他所关注的并不是其他东西,而是旁敲侧击的询问罗志学对他的态度如何。
  三等秘书当即就来了一句:“陛下有云:此人懂进退,知轻重,甚好!”
  张文志听罢后松了口气,什么军衔,爵位乃至金银之类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大楚皇帝罗志学的态度。
  既然皇帝罗志学对他的态度不错,那么张文志就知道,只要自己以后不瞎折腾,这辈子,连带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是稳了。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直接跪拜接旨!
  由此,江北地区里的三支边军骑兵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悍的张文志所部,正式投楚,并被改编为大楚帝国陆军第三骑兵旅。
  张文志本人则是不再担任该旅旅长,而是前往扬州上任他的骑兵军事顾问一职,而且没多久这人就直接跑金陵城享福去了……至于他的家眷这个就不用担心了,张文志老家是在楚北,就在楚军控制之下,安全的很。
  为了安抚陆军第三骑兵旅的众多刚投诚过来的将士们,罗志学也没有另外安排人过去当旅长,而是直接由原来张文志的副手戴永山接任,并授予其陆军准将军衔。
  当然了,这旅长不派人过去,但是却派了个副旅长以及参谋长,此外还在各团哨里安排了一批副团长,哨长之类的军官以及数十名骨干骑兵。
  反正张文志都主动放弃兵权里,楚军方面自然是要趁机直接把这支骑兵部队掌控起来的。
  其实不仅仅第三骑兵旅,就算是第二骑兵旅楚军也派了一大批人过去接管副旅长,参谋长以及其他副职,哨官等职务,只不过规模没这么大。
  楚军答应让沈元奎继续当第二骑兵旅的旅长,但是可没答应他一个人都不安插。
  真一个人都不安插,其他先不说,沈元奎自己睡觉都要不安稳。
  他又不傻……他真要拒绝上头安插人过来,分分钟就是个死字。
  他只是想要继续带兵,掌握权势而已,为的也只是继续往上爬,博取更大的荣华富贵,而不是真的想要当个独立的军阀头子……
  他有这心也没这胆!
  张文志和沈元奎,相继投楚后,江北地区剩下的第三支边军骑兵一下子就尴尬了起来……
  朱大典几乎已经认定他们要投贼了,但实际上这支骑兵之前还真没这想法。
  这支骑兵的统帅,江北左营副将余石,觉得现在的小日子就挺好的,带着千把骑兵爱干嘛干嘛,朱大典又不管不到他头上。
  他也不想跑过去楚军那边当小弟,被一箩筐的规矩给约束了。
  但是吧,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很多事情就不是他自己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了。
  尤其是朱大典已经认定他会投贼,为了避免情况继续恶化,朱大典直接拉拢了余石的一个心腹,许诺了高官厚禄后,让他直接动手暗杀了余石……
  朱大典想要来一个防患于未然,直接干掉余石,然后接管这支边军骑兵。
  结果余石是被杀死了,但是余石手底下的其他几个骑兵将领们却是被吓坏了……
  朱大典今天能杀余石,明天就能杀他们!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于是乎,他们各自带着麾下骑兵一溜烟就跑路了,其中好几百骑兵还是直接奔着楚军那边去的,去到就说要投诚……
  还有数百骑一路往北,直接往河南跑过去,看这样子是投奔左良玉去了。
  然后朱大典看着剩下的百骑不到的骑兵连接叹气。
  这事没搞好!
  但是也只是叹气一会而已,在他看来就算只剩下百骑,也有好几百骑兵投奔楚贼去了,也总好过让余石带着上千骑投奔楚贼。
  四舍五入一下,完全可以当成是先干掉了好几百楚军骑兵。
  在楚军和朱大典的双方操作下,在江北地区活跃了好几个月,一度给楚军带来了巨大威胁的四千多号明边军骑兵,绝大部分都成为了楚军骑兵的一员。
  大楚帝国陆军的独立骑兵部队,就因此从之前的一个骑兵旅,直接扩充到了三个骑兵旅。
  而这也带来了剧烈的影响!
  首先是凤阳城战役,第十师刚开始西进的时候,还因为担忧明军骑兵的袭击,所以一路上走的非常小心,行军速度一天也就那么十多公里而已。
  而十多公里的行军速度,对于第十师这种主力部队,尤其是还走在平坦地形,有着成型的官道等道路上可是属于非常缓慢的速度了。
  按照常规情况下,也就是没有巨大外部威胁的情况下,第十师在凤阳府一带的行军速度完全可以达到每天二十五公里以上。
  而这少掉的十公里行军速度,就是因为明军骑兵的威胁,第十师不得小心翼翼的慢慢前进,同时还要随行掩护在淮河中前进的庞大后勤运输船队,而且每前进一段距离都会停下来休整,重新进行战术部署,构筑安全的后勤运输通道,并且还需要留下兵力驻防沿途的各个后勤运输节点,如此情况下,整体西进速度也就更慢了。
  但是当沈元奎,张文志所部陆续投诚,余石所部分裂后,第十师那边也就没有了太大的外部威胁。
  于是乎他们直接提速,只花了几天时间就杀到了凤阳城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3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4/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