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罗志学把军械部以及工业部的人叫了过来,三种燧发枪各有优劣,而且吴文华说的很多东西也都是初步测试的纸面数据,这枪好不好,还得大规模实弹测试过后才能够确定。
同时枪好不好也不是唯一的因素,还要综合考虑量产,成本等问题。
罗志学要的是能够大规模生产,同时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性能尽可能好的火枪。
而不是说性能最优秀的火枪。
多方讨论后,又对这三款燧发枪进行了密集的实弹测试。
而测试工作就是由暂编第五混成营那边来进行,虽然这个混成营暂时还没有人员全部到位,不过已经到了一百多人,因此承担前期的实弹测试工作刚好。
再加上第五混成营,他们本来就会是大楚帝国里的第一批燧发枪用户,先然他们进行测试,也算是让他们提前进行实弹训练了。
毕竟这年头进行实弹训练还是很贵的。
因为弹药昂贵的缘故,哪怕是楚军的火枪手也不可能一天到晚没啥事就进行实弹训练。
目前楚军的火枪手,在三个月新兵训练时期,一共也就只能打十五发实弹而已,再多就没有了。
而结束新兵训练后的日常训练里,实弹训练也不多,毕竟弹药宝贵,得留着作战的时候用。
只是这也导致了很多部队的主官为了增加麾下火枪手的实弹训练,往往会找各种借口去剿匪、打地主武装……
说是剿匪呢,但大多时候纯粹是为了找个借口好要弹药以进行实弹训练。
上头在弹药供应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对这种行为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种事也算是实弹训练和剿匪两不耽误。
而这样的楚军火枪手,其实弹训练的次数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已经很惊人了。
明军那边的鸟铳手,没有战斗的时候,一年到头也打不了几发实弹呢。
如今让第五混成营那边来搞这个实弹试射,也算是给他们更多的实弹训练机会,为后续的训练奠定基础。
为了这一次的实弹测试,枪械研究所那边和汉天厂合作,抽调了一批工匠,每一款燧发枪都打造了二十支的样枪以进行测试。
测试项目有耐寒,高温,沙尘、潮湿、高盐分等气候环境下的环境测试。
随后是进行实弹测试,以测试装填速度、威力、精度、击发率、故障率等等。
这些测试往往都是极端测试,开火的时候模拟激烈战斗,进行连续的发射,又或者是进行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密集射击。
整个测试持续了三天时间,最终罗志学拿到了测试报告。各种测试报告里,第一款燧发枪,也就是根据遂发手枪改进而来,进一步提高了加工工艺,简化了零部件的遂发步枪都拿到了第一,尤其是击发率以及故障率这两项关键数据上,都稳居第一,实弹作战中,击发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六。
故障率也非常低,各种极端环境下都能能用。
排名第二的则是研究所自行设计的枪机的燧发枪,击发率比预计中的百分之九十五查一下,只有百分之九十三,故障率有一些,但也不算高,其他的都普普通通,没啥太抢眼的,也没啥太差的。
排名第三的,则是第一款遂发步枪简化而来的遂发步枪,击发率垫底,故障率也垫底……
而最终经过工业部以及军械部的反馈之后,决定最终选择枪械研究所自行研发的枪机机构的燧发枪作为后续的主力步枪。
这玩意性能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在可量产的情况下能做到的最好了。
敲定了详细设计后,罗志学还正式给这款燧发枪赐名为承顺二年式燧发枪,简称二年式步枪。
给武器正式命令,并且以年份明明,这是去年就开始采取的措施,只不过之前一直没强制要求而已。
加上将士们也好,其他人也好,都习惯直接称之为火枪,甚至民间还继续称之为鸟铳呢。
这一次罗志学通过圣旨的方式直接赐名,也算是推动武器装备的名称正规化,别老是乱七八糟的叫。
军械部那边也是感受到了罗志学推动武器称呼正规化的意图,很快就明文下发各部,要求在正式文件里,对武器装备一律采用正式编号称呼,不准以简单的火枪,火炮等作为代替。
同时还附带了一份最新的武器装备的编号。
如今广泛装备的火绳枪,被称之为元年式步枪,其他的几种野战炮、臼炮,也带上了年份编号,基本都是元年式。
毕竟这些枪炮大部分都是去年大规模量产并服役的。
如此也就有了‘元年式两斤半野战炮’‘元年式五斤野战炮’‘元年式十八斤臼炮’‘元年式四十八斤臼炮’等正式的称呼。
当然了,虽然军政部这么干了,但是底下的将士们日常时候,依旧不会这么说,基本都是直接说成两斤半炮,五斤炮、九斤炮、十八斤臼炮等。
但是这个二年式步枪,本来称呼就很简单,再加上为了和第一款的火绳枪以示区分,因此人们称呼的时候,倒是直接称之为二年式步枪,或者是二式步枪。
二年式步枪,采用武昌枪械研究所自行设计的枪机,拥有完善的阻铁、保险、防风防雨等结构。
枪管以及枪托设计,在元年式火绳枪的基础上进行稍微改进,口径为十八毫米,枪重四点二公斤,枪管长一米二,全长一米六(带枪刺两米一)。
在之前的密集实弹测试里,熟悉该火枪后的火枪手可以做到每分钟两发到三发的射速。
最大射程……嗯,这个没意义。
最大有效射程的话,可以打一百三十米,不过即便如此命中率也会非常低,实战中不建议这么打。
经过对不同距离的实弹测试里,最终确定最佳有效射程为六十米到一百米,在这个范围里,杀伤力可以确保,精度也可以保证。
而最佳杀伤距离则是三十米,在这个距离上,精度已经可以提升到非常高了,而威力也相当惊人。
这个距离上,这款火枪打出去的子弹可以击穿大约一百二十毫米厚的硬木,或大概十毫米的铁。
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简单来说:一个重甲步兵里头套一层锁子甲,中间套一层布面甲,外头套一层鱼鳞甲,这种防护在战场上已经属于极端防护了,再多士兵都支撑不起来了。
但是面对楚军的火枪照样扛不住……打起来就是一枪一个洞!
嗯,不仅仅是现在的二年式燧发枪威力这么大,其实以前的火绳枪威力也这么大,要不然明军对楚军枪炮犀利这个评语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性能之外,还有两项罗志学最为关注的数据,那就是成本以及产能。
而这两项往往也是息息相关的。
工业部方面经过详细论证之后,向罗志学报告了产能以及成本。
第315章 量产计划
——
工业部的袁高峰带着一群人,对二年式步枪进行了详细的生产论证,对各个零部件的工序进行拆分,然后制定出来了一整套的生产线计划。
袁高峰拿着一本厚厚的计划书对罗志学道:“整个二年式步枪里,其中的枪管,枪托以及枪刺等部件基本上和原来的火绳枪工序一样,所以我们打算继续沿用原来的生产线!”
“但是枪机部分,零部件和原来的火绳枪枪机完全不一样,所有零部件都需要重新制定生产工序,并制备专门的模具,同时还需要增添一部分专门的设备!”
“所需的模具以及专门的机械设备,臣已经下发给汉天机械厂进行设备并生产!”
“对各工序的工人培训,臣也已经让汉天兵工厂提前筹备!”
“整个生产线的建设以及工匠的培训,预计在十月份能够初步完成!”
罗志学听罢微微点头:“十月份,三个月,不错!”
打造一条新的步枪生产线,哪怕只是其中的枪机部分,但是也需要重头开始,光是打造专门的模具以及设备都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更别说设备造出来后也不是第一时间就能用,还得进行反复的调试以及修改。
哪怕现在是战争时期,哪怕这些设备都非常的原始,但是最快估计也得两个月的时间。
设备生产调试后,兵工厂那边还需要根据生产设备完工工序,比如一个零部件该怎么打造,需要多少人,怎么样效率才最快,怎么样才能保证质量。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
除了设备外,工匠的培训也不容易。
以前的火绳枪制造起来,除了枪管外,其他部位对工匠的要求其实也不是很高,而后来大楚帝国的兵工厂在枪管的制造上,开始广泛使用机械设备,尤其是水力设备。
通过水力锻造机,代替人力反复敲打铁料,效率更高,同时锻打部位受力更加均匀,打造出来的枪管质量还更好。
通过水力钻孔机,对已经通过卷皮法锻打成型的空性铁管进行扩径打磨,效率更高,打磨的更加光滑,同时打造出来的火枪口径也比较一致,虽然谈不上每一支枪管的内径都完全一致,但是误差也远比人工打造的更小。
大规模使用机械设备,尤其是水力设备,这是大楚帝国火绳枪产量这么大的重要原因,当然了,因为水力设备而受益的武器装备还有刀剑长矛盔甲甚至火炮。
尤其是盔甲这玩意更是如此。
传统手工匠人打造盔甲可是非常麻烦的,需要反复锻打把铁片锻打成型,铁片打出来后还不能直接用,还需要进行磨边,钻孔。
其中的钻孔就是一项非常耗费工时的工序,手工钻孔非常难,效率非常低。
但是现在大楚帝国的兵工厂对盔甲所用的铁片进行钻孔的时候就简单了,直接机械设备钻孔,并采用了高硬度的精钢打造的钻头,很简单就能够钻出来一个孔,就是费钻头。
整体而言,大楚帝国的火绳枪生产,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流水线式生产,并大规模采用和水力机械为主的各类机械设备,所以产量极大,工业部那边才敢喊出一年造十万支火绳枪的口号。
但是换到燧发枪的时候,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哪怕二年式步枪已经考虑到了大规模生产,核心机构枪机的零部件已经是尽可能的降低要求,但是整体工艺的要求还是比火绳枪的枪机高得多。
很多零部件的打造,以目前的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完成,只能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部分核心高要求的零部件的初加工用机械设备来,精加工则是用熟练工匠手工进行。
比如说燧发枪里采用的弹簧,这玩意就是采取机械设备进行初加工,再用资深工匠进行精加工。
而这种加工方式,必须就需要大量的熟练工匠。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哪怕是采用这种模式,依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流水线式生产,只有在核心的枪机部分,需要依托资深工匠进行最后的磨合。
这主要是大楚帝国在零部件的公差控制上水平还比较渣,打出来的零部件哪怕已经尽可能控制公差了,但是现在的燧发枪的枪机在精度上要求比较高,因此直接用流水性零部件进行装配的话,很多时候他没办法装配进去。
因此最后的组装工序上,还需要资深的工匠们,对几种高精度的核心零部件进行最后的加工,然后组装。这也以为着,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火枪,很难做到核心零部件的互换,顶多互换一些非核心零部件。
这不可避免会导致后续的维修会出现麻烦。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想要保持性能,又想要保持产能,还想要保证零部件互换,这对目前大楚帝国的工业水平来说就太超前了。
而这种半机械半人工的生产方式,对熟练工匠的数量要求就非常大了。
汉天兵工厂那边,需要为投产新步枪,提前培养一大批的工匠,不是普通的熟练工人,而是可以在最后工序里进行精加工并完成装配的资深工匠。
为此,工业部已经打算从各厂里抽调五百名数量工匠补充给汉天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百名熟练工匠里,长沙兵工厂就提供了两百多人!
这是因为之前杨嗣昌筹办长沙枪炮作坊的时候,从几乎整个楚南地区搜刮熟练工匠,等楚军接受了这个枪炮作坊后,自然也就接受了好几百人的熟练工匠呢。
如今工业部要抽调熟练工匠生产遂发火枪,干脆就直接从这里抽调人手了。
袁高峰报完了生产线筹备情况后,才对罗志学道:“预计十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小规模的试生产,等到十二月份尝试大规模生产,等到明年一月份,预计达到设计产能。而设计产能年产五万支!”
“而正式投产后,因为大批设备和工匠被新步枪生产线所挤占,所以今年十一月份开始,我们就会陆续减产元年式火绳枪的生产,等到明年一月份,如果新步枪生产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那么就会全面停产元年式火绳枪。”
“二年式火枪的价格,经过我们的反复计算后,以军方的第一批五万支订单为准,这一批订单汉天厂可以做到十四两银子。”
“只有达到这个价格,才能够让汉天兵工厂那边支撑起来新步枪生产线的建设并运营,要不然的话,就只能对该厂进行额外的注资了!”
罗志学道:“十四两,这个价格可以了,至于额外注资没必要,既然已经财务独立了,那么就自负盈亏!”
罗志学一直都在推动工业部下属各工厂的财务独立,自负盈亏上,以避免各工厂的管理层产生吃大锅饭,得过且过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