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前面跪着数百人,罗志学饶是为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很久,甚至都已经一个人自行排练过,但是心情还是颇为激动乃至紧张。
连说出众爱卿平身这句话的时候,都是带着一丝颤音。
只不过这个时候,大家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自然也就没人会注意到罗志学的内心紧张了。等劝进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正式的登基大典。
这一套仪式就非常的繁杂了,罗志学他们可不是什么草台班子了,而是一个掌控楚北八府之地,拥军数万的军事集团,这一次建国称帝,各种仪式都是非常的正规的。
登基大典时,跪拜口呼万岁的人更多,从罗志学的视线看去,前下方都是一片跪下的人,人数足足有数千人之多。
被数千人高喊万岁,这种感觉让他整个灵魂都几乎要沸腾起来。
听着数千人高呼万岁的时候,他总算是知道为什么历朝历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要造反当皇帝了,这种俯视芸芸众生的感觉实在是难以言表。
于此同时,他的臣子们,尤其是在前面行礼的郭全书、黄丁权等高级官员们心中也是激动无比,甚至行礼之余,用眼角看向罗志学的时候,都觉得罗志学和以往不一样。
以前的罗志学是什么样的?
以前的罗志学在掌权之前以书生打扮为主,着长袍带方巾,偶尔还拿个折扇。
而当罗志学掌权之后,罗志学除了在内宅里还会穿常服外,外出基本都是一身军服,这是为了体现他对军队的掌控。
同时军服打扮,也能够让人更好的忽略他的年龄。
毕竟,甭管怎么说,罗志学都只有十六岁而已,今年他都还在继续长个子呢……
而过于年轻的打扮,会给人一种不够成熟稳重的感觉,所以日常罗志学都是特地往老成了打扮,等掌权后更是天天穿军装。
这个过程里,旁人对罗志学的感觉也是慢慢从一个书生变成军师,再变成一个将军,最后是成为一个领袖式的人。
但是今天,穿着冕服的罗志学看起来只给众人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皇帝!
从今天开始,他们的这个少将统帅,将会成为皇帝!
而对于这些臣子们来谁,今天他们之所以兴高采烈还有另外一层因素,那就是既然都开国称帝了,那么他们就是实打实的开国功臣,等登基仪式结束之后,也就是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不少人都已经是想着自己能获得什么爵位了。
登基仪式繁杂,一整套流程坐下来也累人的很,不过就算是累,罗志学和一群臣子也依旧笑容满面。
登基仪式结束之后,罗志学正式下令定国号为‘楚’,年号为承顺,今年改元为承顺元年。
正式以圣旨的方式定国号、年号之后,那么这一整套建国称帝仪式也算是完了。
不过对于新生的大楚帝国,对于罗志学等君臣而言,事情远远没玩。
正式称帝后,罗志学论功行赏,给各文武官员封爵。
虽然都是至于年俸而没有实际封地的虚爵,然而这也是一票臣子们的极大追求了。
罗志学封爵的时候,综合考虑了臣子们的资历、功劳,同时还考虑到了大楚帝国只占据了一个楚北,未来还需要继续扩张,等统一华夏后免不了又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册封。
因此这一次封爵罗志学还是比较谨慎的,并且事先也和臣子们透露过风声,这一次封爵的爵位都不会太高,想要高爵位就要在后面的争霸统一之战里再立功劳。
综合考虑之下,罗志学下旨封王瞎子、黄丁权、林冬生、许河、李成通、张马林、安永多、马大炮一共八人为侯爵。
又封左英哲、徐志贤、董明杰、赵红树、费秉清、韩子平、魏开福、于修杰、胡洪卓、曲阳舒、李东绍、郭全书、袁高峰、陈星凯、丁刚毅一共十五人为伯爵。
而在伯爵和侯爵之下,罗志学还册封了数十人为子爵、上百人为男爵。
至于公爵,暂时没有册封。
罗志学摆明了对高级官员说,公爵要等到统一华夏之后再册封,而到时候谁能获得公爵爵位,就得看各自的功劳了。
这一次的封爵规模极大,男爵以上一共册封了两百多个贵族出去,基本上资历老一些,职务高一些的军官以及高级文官都有份。
就连降官出身,投贼不过数月的安陆府知府董全新都获得了男爵爵位。
这一次授爵虽然没有公爵,但是罗志学也尽可能的覆盖了更多人,甚至为了覆盖更多的人,他都特地把明王朝已经取消的子爵和男爵给重新捡了起来。
毕竟很多臣子功劳也有,但是也到不了直接册封侯爵或伯爵的程度,而罗志学又不准备搞出来什么军职世袭这种奇葩制度作为低级爵位的补充。
所以干脆就重新把子爵、男爵这两级爵位捡起来用了。
大规模的授爵,让新朝大楚帝国的高级将领以及文官们都是笑容满面,尤其是他们也知道统一战争还没有结束,未来立功还能获得更高的爵位。
就算是暂时没能获得爵位的中低级军官们,也可以寄望于后续的战争里立功获得爵位。
第223章 新官制
而这一次册封里,虽然罗志学没有说过,但是具体施行的却是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公侯非军功不封。
八个侯爵里,清一色的将领,没有一个文官!
文官体系里,哪怕是郭全书这个算是文官头子的吏务部部长,也只获得了伯爵的爵位。
这也是为了体现立国初期重视军人的一个体现。
不过罗志学册封出去的爵位,和明王朝的爵位也不太一样,那就是明王朝的爵位基本都是世袭爵位。
但是罗志学授予的爵位都是减等承袭爵位。
甚至为了避免臣子们误会,连世袭这个词都是用的非常谨慎,而是改用承袭这个词。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爵世袭爵位一个都没有,罗志学也不打算颁发这种爵位。
保乡军的爵位都是减等承袭爵位。
不过减等承袭也分两种。
目前最高等级的就是‘减等承袭罔替’,详细解释就是减等承袭到最低等的男爵后,以男爵爵位世袭,与国同休。
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世袭爵位,只不过需要减等承袭到男爵后才能世袭。
还有就是普通的减等承袭了。
这个就是减等承袭到男爵后削爵。
但是为了安抚开国功臣们,罗志学又对其中若干人特旨准许其原爵承袭三代。
也就是可以原爵承袭三代后,再执行减等承袭罔替或承袭削爵。
算是开了一个小口子,但是只作为非常规手段使用,也能让罗志学拥有更高的自由裁量权。
目前八个侯爵,都获得了特旨,可承袭三代后再执行减等承袭。
而其中有两个人的爵位,是特旨承袭三代后的减等承袭罔替。
就是王瞎子和黄丁权。
之所以只有这两个人,倒不是因为他们功劳大,能够获封侯爵乃至播剧的,功劳都不小。
真正让他们获得这个殊荣的则是其他情况。
王瞎子这边,主要原因还是孙成立去世的时候,作为当时保乡军里手握骑兵力量的重要将领王瞎子,并没有选择和罗志学竞争,而是主动服软当手下,王瞎子当初的主动效忠罗志学,直接避免了保乡军的分裂。
尽管当初王瞎子也有着自己的考虑,但是罗志学却不得不记着这个事,所以这一次就给了王瞎子一个准许原爵承袭三代减等承袭罔替的特旨。
而黄丁权嘛,则是纯粹的忠心奖励,这人别看他老实人模样,但实际上乃是罗志学最为重视的心腹。
要不然岂能把他放在北路军司令这个位置上,掌管两万大军?
通过这两个人,罗志学就是要光明正大的告诉其他人:跟着老子混错不了,高官厚禄全都有!
中高级文武官员们获得了爵位,其他暂时没能获得爵位的中低级文武官员们,也有各自的好处。
比如说升官!
军方方面,保乡军正在以筹建第四师,同时第二师、第三师那边也持续扩充当中,这两个师都需要大量军官。
扩军就等于更多的职务空缺,而这些职务空缺都是需要现有的这些军官们顶上去的。
在如今的保乡军体系里,哪怕是没什么功劳的人按部就班的混下去,也能够成绩须升官。
如果有功劳或者有才华,那么升官速度是飞快的。
如果有功劳还有才华,这种两者兼备的人升官速度就会跟坐了火箭一样,几个月前可能只是个营长,那么几个月后就能成为一个师长。
文官方面也是如此,兴许现在只是个正七品的知镇,但是几个月过去后升为正四品的知府也是大有例子在。
除了升官外,物资方面的奖励也不会少,其中最大的一条措施就是全军所有将士在九月份一律发放相当于三个月的补贴。
甭管是主力部队还是守备部队,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甚至是刚入营的新兵或者是刚投奔入伍的降兵,都能够在九月份一次性领取三个月补贴。
说是半年补贴,但实际上也不算多,因为保乡军和传统王朝军队不一样,是没有饷银这么一个说法的。
但凡入伍的士兵们,军队都会包其吃喝穿用,不会和其他军队一样名义上给你发几两银子的饷银,但是会以伙食,被服等名义扣完。
保乡军的措施是直接全包,然后再发放补贴作为零花钱。
这个补贴的数额也是逐步增加,一开始只有两三百文,但是现在已经增加了数倍。目前保乡军里一等兵每个月的零花钱如今标准是一两银子呢,这个一两银子是士兵们可以全权支配的,自己零花也行,委托军队帮忙寄回家也行。
如今一次性获得三个月的补贴奖励,那就是三两银子了。
看似一个人不多,但是如今保乡军总兵力将近十万人呢,仅仅是发放现今奖励就得几十万两银子呢。
然而,这区区几十万两银子对于目前保乡军的财政来说也不算什么太大的负担。
不提之前,只是在南下安陆府、汉阳府、德安府、荆州府、黄州府的过程里所抄没的各类现金就有几百万两银子。
拿出几十万两奖励给全军将士们,这影响不了新生的大楚帝国的财政运转,但是却能极大的提升全军的士气。
不仅仅是军方,连带文官方面也是获得了额外的现金奖励。
中高级官员升官给爵位,中低级官员以及普通科员、士兵们直接发钱。
罗志学的这一次大规模封赏是人人有份,全都没落下,哪怕是运输营、建筑营,屯垦营里的军事化管理的青壮们,也是获得了加餐的待遇。
罗志学的想法很简单,这造反嘛,就跟创业一样。
创业初期大家勒紧裤腰带,并且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他罗志学干。
这创业勉强也算是成功了,虽然还没有到世界五百强的地步,但是勉强也算是上市了。
创业公司上市会制造一大批富翁出来,哪怕是普通员工也能获得一些奖金,多拿一些年终奖。
他们这些造反的人建国了,自然也需要给核心骨干高官厚禄,给普通官员士卒们现金奖励。
大家都有好处,大家都高兴!
而趁着大家伙都高兴的时候,罗志学也是趁着这个机会推动了新式官制,这个新官制有了更多的新机构,更加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职权分配。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
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次的新官制里,罗志学进一步集中了中央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