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授予中校军衔的就比较多了。
在裕州战役后,由亲兵营改称为近卫旅的旅长李东绍被授予中校军衔,除了第四混成旅旅长安永多外,其余各混成旅旅长暂时一律授予中校军衔。
三个主力步兵旅的副旅长、作战司司长兼任北路军参谋长左英哲等人都被授予中校军衔。
而少校就更多了,不一一细说。
其中值得一个的是,被授予少校的众多人里,有一个很另类的人。
那就是原工程队队长,现后勤部工程司司长王大千……
这人昨天还不是军人身份,但是今天却是直接获得了少校军衔!
这是因为就在昨天,罗志学刚把原来的工程队一拆为二,把其中一部分工程队的技术人员连带工程队队长王大千,直接转入后勤部管辖,成立了工程司。
于是乎,现在正是授衔的时候,王大千这个才当了一天军人的建筑师就获得了少校军衔。
这人,连刀都提不起来。
但是在场却是没有任何一人对王大千的授衔不满或质疑。
因为王大千之前虽然不是军人,也没上过战场,但是他干的事却是一直和军队关系极大。
说起来,王大千也是保乡军里少有的非军人出身,但是却一直混在军队体系内的人了。
这人早先只是个普通的泥水匠人,伏牛山时期被保乡军‘自愿’招揽,随后因为干活踏实,能力也的确不错就逐步成为了工程队队长,先后负责了早期伏牛山三水村防务、五里关修建以及松山防线的建设任务。
大军南下后,王大千继续带着手底下的一群工匠等数百人南下,先是在李青店修建各类防御工事,同时也负责修建李青店兵工厂等众多工厂的厂房,后来又跑去南阳城修筑城防工事。
紧接着又安排人拿下襄阳构筑襄阳城防御工事。
简单来说,保乡军的几乎所有固定类军事防御工事,都是王大千手底下的工程队修的……
王大千的工程队实际上就是军队体系内的工兵,如此的王大千和他的工程队,自然是早早就被王瞎子等将领看成了自己人。
而王大千也在修筑各类防御工事的过程里,通过持续招揽、征用各类建筑工匠组建了一支拥有数百名各类工匠的建筑团队。
当然了,这些都是技术人员,仅仅依靠这几百工匠可无法完成大量的工程建设,实际上工程队里还管理着大量的战俘、屯垦营青壮以及直接从民间雇佣的普通民夫。
当初在李青店进行大建设的时候,为了短时间内把各大工厂给修建起来,保乡军直接动用了人海战术,最高峰的时候有超过两万人的战俘、屯垦营士兵、青壮、健妇为工程队工作。
裕州战役后因为要修建裕州防线,同时还要完善鲁阳关防线,工程队任务将会非常繁重。
而考虑到工程队更多的军事建筑任务属性,同时又工程队还兼顾着众多工厂、码头、桥梁等普通建筑的修建任务。
罗志学干脆把工程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纳入后勤处,设立新的工程司,专门负责各类军事建筑,包括固定营房、堡垒、炮台、军方需求的码头、道路、桥梁等各类军事相关任务的修建。
普通劳动力上以战俘、降兵为主,为此罗志学特地设立了建筑营,和屯垦营是一个性质的建设类部队。
另外一部则是归入工业部,设立建筑司,专门负责其他官方非军事类建筑,比如各官属工厂的厂房、民间的普通码头、道路、桥梁、衙门机构建筑等等。
其劳动力则是以众民间里青壮、健妇为主,尤其是那些流民们。
如今南阳府里也好,襄阳府里也好依旧拥有大量的流民,而还没有成为流民,但是依旧无法果腹的底层老百姓更多。
而建筑司和工业部所属的众多工厂一样,都是优先从流民里招募青壮和健妇为工人,这既是给他们一条活路,更是避免他们演变为盗匪乃至流寇。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罗志学实行以工代赈,减少流民,恢复民生的措施之一。
同时并行的还有组织流民青壮进行屯垦,招募青壮修建各种水利设施等。
这些措施,是罗志学吸取了明王朝镇压陕西等地起义过程了,官兵前脚刚镇压平定,后脚当地又出现带流贼的教训。
这不把当地的流民、活不下去的百姓安顿下来,是不可能真正的平定各路民乱的。
罗志学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拿下的南阳盆地依旧流民遍地,赤地千里!
他还指望着南阳盆地成为保乡军的粮仓呢!
以南阳盆地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哪怕是最近这些年遭遇了干旱,但是只要措施得当,舍的一部分投入,那么完全是可以让南阳盆地恢复农业生产,重新成为粮仓的。
而想要恢复南阳盆地的民生,想要让这地方成为保证军的真正根基,那么流民以及各种盗匪问题必须解决。
第185章 培养和晋升
抵达南阳城的罗志学所召开的第一场会议是军务会议,商讨各部补充、替换各类军需装备,并给各部补充一定数量的新兵;商讨新式深蓝色军官常服的装备问题;正式敲定军衔制度以及当场对部分高级军官授衔。
除了这些事情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军务就是商讨第七步兵旅的训练、装备问题,并初步拟定了该旅的营级以上主要军官人选。
第七步兵旅的各级军官人选,罗志学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第七步兵旅将会是保乡军内第四支采用新式装备、新式战术的自建主力部队。
这种主力部队的各级军官人选不能乱来,必须挑选最适合的人。
该旅的旅长以及副旅长很简单,这种高级将领的任命都是由罗志学一言而决之,其他人,哪怕是负责将士战功考核、选拨任命的军政部都没有权力插手。
而对于人选罗志学也早有了腹案,因此该议题刚提出来的时候,罗志学就直接道:“第七步兵旅拟定新兵已经即将完成新兵训练,为了更好的筹备该旅建军事宜,旅长等各级军官应当先行到任,军政部拟调令,调第二步兵旅副旅长黄成勇任第七步兵旅旅长,授上校军衔,调第四混成旅副旅长费秉清担任第七步兵旅副旅长,授中校军衔。”
这两个中校以上的军官的任命,罗志学早已经敲定了。
黄成勇,此人和和黄丁权一样都是早期第一批的辎重营士兵,为人忠厚同时又不乏灵活多变,而此人长期在主力部队里任职,对新式主力部队的指挥,对新式战术的应用都有丰富的经验。
战功上,此人担任第五步兵营长后,长期驻防鲁山县南部一带,提前摸清楚了鲁阳关的防务。
后续担任第二步兵旅副旅长后参与了攻打鲁阳关战役,和林冬生这个旅长一内一外,共同夹击鲁阳关,并赶在了明军抵达鲁阳关之前,抢先拿下了鲁阳关。
如今保乡军里一共也没几个勉强够资格担任主力步兵旅旅长的人,而黄成勇就是其中少数几个人之一。
这一次此人的上位也不出其他人的预料。
由于保乡军里的新式高级将领稀缺,别说黄成勇上位旅长众人不意外,甚至众人现在都能猜出来尚未成军的第八步兵旅的旅长人选了,要么是第三步兵旅副旅长李多,要么就是第五混成旅旅长董明杰。
不出什么大意外的话就这两个人之一,因为暂时保乡军里除了这两个外,其他候选人,要么已经担任要职,要么暂时还不够格!
比如说徐志贤这个人,他倒是可以去担任新的主力步兵旅旅长一职,但是他下野战部队去了后,参谋部部长就没适合的人选了……
亲自敲定该旅旅长以及副旅长人选后,罗志学道:“接下来第七步兵旅还缺了三个营长,第四混成旅那边也要补上来一个副旅长,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看看谁比较适合!”
作为保乡军体系内的军务、政务的最高负责人,两万多将士的统帅,罗志学为了把控军权,需要牢牢把握着目前中校以上职务以及部分重要少校职务的任命。
但是他一般不插手大多少校的任命,而尉官的任命他更是理都不会理。
因为他也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所有军官的任命都把控在手中。
所以保乡军体系内,早期就有了铨叙处专门负责军官的考核以及任命,后来设立大将军府后,处改部,铨叙处直接升格为军政部,全面负责全军中低级军官的考核、任命、教育、思想等诸多事务。
当然了,涉及到主力步兵旅的营长以及一个混成旅的副旅长人选,哪怕是军政部也不可能擅自决定,他们只是给每个职务都推选了三到四个候选人而已。
具体选谁,还得再商讨,最后由罗志学亲自排版决定。
听到罗志学说话后,军政部部长魏开福当即站起来道:“第七步兵旅成军在即,根据大将军的指示,我军政部已经提前摸查全军各符合条件的候选人,综合考虑任职经历、战功、品性、能力等各方面,拟定了十三人为第七步兵旅下属三个主力营的营长人选。”
“我为大将军,为诸位同僚们简单介绍一二,介绍顺序从年长到年幼,非评价排名。”
“现有第四步兵营第一哨哨官周明旭,年三十有三,鲁山县人。”
“该员早年为布行伙计出身,稍通文字,因家乡遭战乱携家眷逃亡伏牛山,去年八月投军,先后为辎重营士兵、伍长,第一步兵营什长,第四步兵营第一哨第二队队长、第四步兵营第一哨哨长。”
“任职哨长期间先后参与赵庄战役、南阳城战役、樊城战役、三袁庄战役、裕州战役。”
“根第四步兵营营长徐建禀告以及同僚评价,该员勇于战事,临枪炮而不乱,有大将之风!”
“另该员火枪手出身,长期担任火枪哨基层军官,对火枪部队的训练以及指挥皆有丰厚经验。”
魏开福用着面无表情的话简单介绍了第一个人选后,又接着介绍了第二个人:“第一步兵营副营长薛开安……”
“参谋部作战司一等作战参谋林源……”
“第三步兵营副营长余壬献……”“后勤部运输司司长关新河……”
……
“以上十三人乃我军政部初步遴选出来的候选人,还请大将军以及诸位同僚斧正!”
说罢,魏开福就很干脆的闭嘴了,虽然普通少校军官任命乃是他魏开福的军政部职权范围之内,但是根据之前几次的例子,这种主力步兵营的营长人选,并不是他军政部一家的事。
要不然,大将军也不会把这事直接拿到军务会议上来讨论了……直接让军政部敲定下来不更干脆……
所以,到了现在,魏开福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反正候选人是推选出来了,具体选谁,或者是从候选名单之外挑选,那就和他没啥关系了。
具体选谁,谁谁是某某高级将领的昔日手下或关系密切之类的,其实他并不怎么关心
反正他魏开福看似是军队体系内的军政部部长,但实际上他根本不懂打仗,平日里也不和王瞎子、黄丁权等野战部队里的将领们有什么接触。
而魏开福从来也不是靠着什么军事才华之类的东西上位的,他靠的是罗志学的信任。
在保乡军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罗志学的信任的,哪怕是有保留的信任。
但是黄丁权可以,同样的,他魏开福也如此!
魏开福介绍完十三个候选人后,众人也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毕竟这事既然摆在了今天的军务会议上,那么就说明了罗志学已经准许了他们进行争夺。
在场诸位,谁还没几个昔日手下,关系比较好的后辈啊!
听着众人的讨论,甚至有几个人为了其中几个候选人还针锋相对,罗志学也没有插嘴的意思,只是拿着军政部的候选人报告翻看着。
魏开福推选出来的十三个候选人,还是比较靠谱的,都是属于目前保乡军里资历、能力以及战功比较优秀的一批中层骨干军官。
有些是主力部队的资深哨长、副营长,有些则是有过主力野战部队带兵经验,目前在四大部里积累经验,培养战略眼光的潜力新秀。
而这些人虽然出身、年龄、经历都有所区别,但是在某一方面却是又有高度的一致性。
那就是这些人都能力比较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能力不仅仅是指带兵作战能力,更是特指带新式部队作战的能力。
保乡军目前筹建的主力部队,清一色的都是新式部队,对懂得新式战术,有过新式部队指挥经验的中高级将领非常缺。
因此罗志学早就军政部着重培养新式将领人才了。
现在看来,魏开福是充分贯彻了自己的指示,至少在今天这种关键时刻,还能一口子拿出来十三个合格的新式军官候选人。
不用自己和以往一样,只能在一群歪瓜裂枣里勉强挑选……
翻遍了十三名候选人的履历资料后,罗志学朝着魏开福微微点头:“军政部推选出来的人都不错,看来军政部近期的工作还是有效果的!”
魏开福听罢咧嘴笑了!
这话,代表着肯定,自己的功绩啊!
他的军政部是干嘛的?除了考核军官们的功绩以及任命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权,或者说任务。
那就是培养潜力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