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75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朱高煦突然补充了一个徐硕,而这個名字让殿内的王回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但又迅速低下头去。
  “殿阁大学士不得担任任何除大学士以外职位,此外拔擢殿阁大学士为正五品,仅有建议、侍从左右之权。”
  “赐徐硕、杨荣、杨溥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赐王回、薛瑄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
  由于徐硕是云南左布政使,故此将其调回北京担任正五品殿阁大学士后,朱高煦也要给予相应的补偿,最少不能让其生活出现什么问题。
  正三品散阶的俸禄,足够徐硕在北京买一个五六亩的宅子,雇佣十几个仆人伺候他了。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目的达到,众人都没有与徐硕争夺这最后一个名额,因为他们都知道,徐硕代表的是渤海,王回代表的是新政派,至于杨荣、杨溥、薛瑄三人便是略微保守的传统派了。
  看似传统派在殿阁之中人数最多,但实际上庙堂之上依旧是渤海、新政为大。
  故此,殿阁之中如果再以他们为主,那就有点不太妙了。
  “传旨,令徐硕年后启程入京,赵轨升授云南左布政使。”
  话音落下,朱高煦便起身离开了龙椅,群臣见状山呼万岁。
  在唱礼声中,朱高煦走到殿后更换常服,乘坐步舆往武英殿赶去。
  内阁这个制度,朱高煦虽然不太需要,但群臣需要,后世之君也需要。
  只要控制好,不让内阁大学士有双重身份就行。
  虚就是虚,实就是实,若是像中后期一样,内阁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职,那就有点权力过大了。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在庙堂上明说殿阁大学士不得担任任何职位。
  他可以下放部分权力,但也要保证能收得回来。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缓缓闭上了眼睛,顺带松了一口气。
  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大明朝便在硝烟与鞭炮声中走入了洪熙六年。
《大明报》一如既往的在开年第一日刊发,各地百姓都纷纷出钱购买《大明报》,即便贫困之人,也会几人凑在一起买一份共同观看。
  不止是百姓,就连官员也毫不例外。
  正旦节这日,大明绝大部分的地方都较为寒冷,而其中能被称呼为闷热的,便只有云桂广东及南部的交趾、南洋各宣慰司了。
  车里府,作为去岁老挝土司与明军交战的主战场,此地的治安已经恢复太平状态,当地人口也在几次迁徙之中达到了二十万口之多,其中仅三分之一是汉人。
  多出来的白衣,大多都被迁徙去了北边的普洱、昆明等府。
  混凝土构筑的城墙给了景洪百姓安全感,而作为车里府衙门,府衙的修建也是以防炮工事的标准来修建的。
  四尺厚、一丈高的混凝土院墙让人怀疑人生,而这其中则是生活着整个车里府衙门的数百名官吏,以及兵马司的二百兵卒。
  正月的景洪气候还算怡人,与江南晚春的气候差不多。
  坐在崭新的江南中式书房内,陆愈手拿着一份《大明报》,面前则是为其煎茶的年轻官员。
  “朝廷重设殿阁大学士,看样子是群臣都担心陛下独断乾坤,所以想出殿阁大学士这个衙门来与陛下对话。”
  陆愈评价着《大明报》中关于庙堂的事情,随后又在看到报纸上关于各种建设、经济政策时不免唏嘘。
  “廷益,云南虽好,奈何地形过于复杂,你恐怕要与我继续困居山中了。”
  面对陆愈的话,坐在他面前煎茶的那青年脸色如常,但一开口却字正腔圆:
  “调不走就在这里做事,不管去到哪,终归要对得起身上这身袍子的。”
  “呵呵……这也就是你于廷益能说出这话了。”
  陆愈轻笑,而他所笑之人是去岁派来云南的一名御史。
  “我于谦不在乎那些东西,只要俸禄足够养家,做事情问心无愧,那在哪里做事都一样。”
  “有多大的本事,我便要办多大的事情!”
  他话音落下间,茶也已经煎好,故而熟练的为陆愈斟茶。
  看得出,两人已经相识许久,十分融洽。
  作为常驻车里府的御史,于谦要在车里府任职三年才能被调换地方,而他麾下还有十余名御史走访。
  对于他来说,陆愈是一个好官,所以他才能给陆愈一个好脸色。
  换做一些他看不过眼的人,他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他就是这样的人,性子直,眼睛揉不得沙子,但有有些迂腐,墨守成规。
  “要我说,朝廷如果早几年在江南推行新政,你这脾气早就被磨平了。”
  陆愈端起茶试探性抿了一口,确定不烫后才慢慢细品起来。
  于谦没有回话,只是低头煎茶。
  今日是正旦,便是他这种大忙人,也能在这一日好好休息一天。
  “这报纸上说,朝廷准备修建好几条铁路,其中也包括了陇川的那三百多里铁路。”
  “这些铁路耗费上千万贯,想来都是发行国债获得的钱粮。”
  “这是件好事,如果陇川与我们的气候相差不大,如果陇川可以做成这件事,我们也可以效仿他们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
  “比起他们,我们的优势更明显,澜沧江就在我们身旁,完全可以好好利用。”
  “老挝土司虽然贫困,但甘孛智、占城、暹罗都有一定的实力。”
  “操作得好,车里府二十余万百姓的生计就不用全赖耕地之上了。”
  陆愈的话很是悦耳,于谦却一句不回应,他就是这样的脾气。
  瞧着他,陆愈也十分无奈的摇了摇头。
  在他摇头的同时,一名青年走入了书房之中,对二人作揖。
  “大哥,廷益兄!”
  二人闻言向他看去,却发现是自家弟弟陆浑出现在了衙门。
  “大哥,你的俸禄我已经拿到了,廷益兄的俸禄得自己去领。”
  陆浑倒是没有避开于谦,看得出他与于谦关系也十分不错。
  从陆浑手中接过一吊面额百文的银币,陆愈也不嫌弃什么,直接将其收了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金银流入,加上大明银行的开办,现在的官员俸禄都是发现钱。
  作为正四品的车里府知府,陆愈的俸禄是每月十二贯,每年一百四十四贯。
  此外,由于是偏远之地,年末还会多发两个月的俸禄,故此全年下来他能到手一百六十八贯钱。
  若是陆愈愿意贪腐,一百六十八贯,也不过就是他稍微盘剥就能得到的东西。不过这么对比,并非说这笔钱很少,反而该说略多。
  一百六十八贯,这钱足够在江南买十亩地,亦或者在南京或北京购置一套占地五亩的四进出宅子了。
  若是拿来买粮食和鸡鸭鱼肉则是根本就吃不完,毕竟算下来,陆愈的俸禄是每日四百六十文。
  相比较辛辛苦苦劳作一日也不过十几二十文的偏远地区百姓,陆愈的俸禄不可谓不高。
  哪怕是只有正六品的于谦,每年俸禄也有五十贯,每日俸禄一百三十多文。
  比起那些贪腐的家伙,他们手里的俸禄少得可怜,但比起普通百姓,他们的日子可就十分滋润了。
  尽管朱高煦说过,每任皇帝登基都会提高官员一成俸禄,但实际上有的时候不止提高了一成。
  例如洪熙年间内地的正六品官员俸禄四十贯,折米为一百三十石,而洪武年间正六品官员俸禄不过一百石。
  洪熙年间的正六品官员俸禄,比洪武年间高出了近三成。
  于谦的五十贯年俸,别说养家,就是再养一个小妾都毫无问题。
  “好了,我也领俸禄去了。”
  毕竟是新年,于谦也不太想在陆愈这里逗留太久,他也有自己的家人需要照顾。
  领了俸禄,然后好好回家享受这一日的休息才是他想做的事情。
  “慢走,我便不送了。”
  陆愈轻笑,于谦也懒得理会,径直走出了书房。
  在他走后,陆愈的笑容才慢慢舒缓,瞧着他的背影摇头道:
  “这厮若是能在车里当一辈子御史也不错,就他这个性子,去到内地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叹气一声,陆愈便与弟弟讨论起了在昆明就读中学的事情。
  与此同时,距离此地数百里外的陇川府也开始刊登起了招募工人的消息。
  “号外号外!《陇川月报》有消息,陇川铁路不日即将修建,元宵节后开始募工,每日工价四十文,先到先入选,报名地点在报纸上!”
  “我要一份!”
  “我也来一份!”
  “我要一份!”
  南甸县街头,随着几个人在街上叫卖,不多时他们身上的报纸便被人抢购一空。
  拿着几十文钱,他们兴高采烈的前往了县内的报社继续购买报纸。
  在一处酒楼里,江淮看着他们的背影,脸上不免浮出笑容。
  “这条铁路,终于要开始修建了……”
  从他身旁走出,张渤海脸上也挂着笑意:“有了这条铁路,陇川百姓的日子就舒服了。”
  “只可惜,我们这里不能通往昆明府,不然……唉!”
  张渤海还在想着所谓的铁路,江淮闻言则是苦笑摇摇头。
  他比张渤海要看得开,既然工部说修不了,那就不修就行了,陇川的百姓能过得好,那他这个陇川知府也就有真功实绩了。
  “文清,有消息来了!”
  在江淮与张渤海聊着天的时候,身着吏员常服的高观拿着一份加急走上了酒楼的三楼。
  江淮见状,表情立马由松散变得凝重,上前接过加急将其打开。
  高观与张渤海见状,当即侧过身去,没有打探加急的消息。
  看完加急,江淮并没有因为朱瞻壑即将到来的消息高兴,反而是头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7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0/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