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42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说着,朱高煦也说道:“我刚才的话,你也如数转达善出堡及所有和我们做生意的女真部落,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挂上渤海王府的旗帜来赢得庇护,谁入侵他们,我都会让人为他们掠阵,找回场子。”
  “不愿意挂也没事,生意还是照做,但他们若是出了事情,我不会为他们出头。”
  “另外你再告诉弗答哈,其它的兀狄哈野人部落若是也愿意来做生意,就让他们的头人前来吉林城谈生意。”
  朱高煦自信满满,他要将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以毛皮和粮食贸易的形式拴到一起,然后重点打击那些不归顺的女真部落,从那些部落中获取劳动力来加快三处矿山的开采速度。
  只要这些部落习惯了自己的庇护,到时候自己就可以从他们之中酌情抽丁来组建军队了。
  朱高煦让所有的兵卒读书,就是为了让他们日后管理女真夷丁做准备。
  “渤海,万岁……”
  忽的,弗答哈两人起身再度跪在了地上,不停的对朱高煦叩首,口中说了一大串,但朱高煦只听懂了渤海和万岁两个词。
  对于万岁这个词,朱高煦已经有些免疫了,因为他来到吉林城后,很多百姓都对他说了这个词,即便他已经纠正了,但外来的女真人也还是说着这个词,他现在已经麻木了。
  “殿下,他们感谢您,并承诺日后不会再以劫掠为生,同时想领取您的旗帜,然后定下互市的日子。”
  亦失哈对朱高煦翻译,同时也尴尬道:“殿下,您的旗帜还没定下来呢……”
  “额……”朱高煦语塞,他一直没好要弄什么旗帜,所以把这事情耽搁了下来,却不想今日要用了却发现没有。
  这么想着,朱高煦只能糊弄道:“你告诉他们,随时都可以返回自己的部落带着毛皮过来互市,至于旗帜就等到他们来互市再交给他们两面崭新的,一面高挂寨堡,一面用来互市。”
  “奴婢领命。”亦失哈望着朱高煦尴尬的模样轻笑,转头对弗答哈二人转达了朱高煦的话。
  闻言的弗答哈他们再次对朱高煦叩头,然后才在亦失哈的护卫带领下下了炮台山。
  瞧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朱高煦这才起身。
  他看了一眼天空,判断了一下时辰,随后转身再与亦失哈他们巡视了一些炮台山军堡的粮仓和水仓。
  在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他这才与二人骑马下了炮台山。
  不多时,待他们回到到处都是工地的吉林城后,便马不停蹄的返回了王府之中。
  朱高煦带着二人前往书房,由亦失哈研墨,而他自己出手绘画了自己心中的渤海王府旗帜。
  要说旗帜,谁也拼不过后世卷出来的大学生。
  朱高煦前世就在网上看过不少人绘画的汉人旗帜,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类似秦汉时期的红底黑边,中间添加诸如不同时期的龙凤和日月等图案。
  对渤海王府的旌旗,朱高煦同样选择了红底黑边,中间则是选择黑色的汉代四神朱雀。
  他刚刚绘画完,便对旁边的亦失哈和林粟解释道:“红色为血,军人要有血性,我渤海王府也是如此。”
  “这青龙是汉代四神的朱雀,朱雀为火,而我大明立国为火。”
  “末将懂了!”听朱高煦这么说,读了两个多月书的林粟拍案道:“这红色是我们这群兵卒,朱雀为大明朝,那这黑边应该就是殿下了吧?”
  林粟恍然大悟的看向朱高煦,朱高煦有些语塞,那黑边只是他剽窃后世造型画上去的。
  “倒不……”他正欲解释,却不想亦失哈看着那旌旗的黑边笑道:
  “黑色属水,渤海又是水字,双水相加为玄水,殿下这旌旗果然含义颇深……”
  “不……”朱高煦还想说,却被热血上头的林粟打断:“我这就让下面的人把这旌旗弄出来,把全军的旌旗都换成这个,再多备些发给那些来寻求庇护的女真人。”
  说罢,他不等朱高煦拦住,拿着这旌旗设计图就兴高采烈的离开了书房,亦失哈也在他走后向朱高煦作揖:
  “殿下放心,奴婢当即便让下面的人去通知海西诸部,奴婢告退……”
  几个呼吸间,亦失哈也离开了书房,只留下了拿着笔的朱高煦茫然无措。“黑色…玄水……”
  呢喃着亦失哈所说的话,心头只觉得有些古怪。
  只可惜当下都这样了,他即便想拦住二人也来不及了,只好随遇而安的将那黑底朱雀旗选做了渤海王府的旌旗,而吉林卫也私底下被兵卒们自己称为渤海卫、渤海军。
  朱高煦的一面军旗,无意间提高了兵卒们的许多热情,同时提高的,还有各方部落想要加入吉林城贸易的想法。
  关外的东北大地并不算太平,而吉林城的实力又有目共睹,不仅是那一千多甲兵,还有吉林城背后的辽东都司、大明朝。
  前来请求互市的弗答哈二人带着几十个部众返回嫌真部后不到十天,他们就骑着挽马、拖着毛皮赶来吉林城互市。
  朱高煦接见了他们,并让亦失哈计算皮毛数量。
  不得不说,不受待见的嫌真部确实积攒了许多毛皮,亦失哈与二十名吏目清单了一个时辰才清点结束,一共计貂皮五百三十七张,熊皮八张,虎皮两张,鹿皮及其它毛皮四千六百余张。
  除了毛皮,还有朱高煦想要收购的鹿角、人参以及各类熊虎鹿鞭等补物。
  这庞大的数量让朱高煦十分高兴,最后朱高煦还特意为嫌真部添了几十石粮食,作价一千四百石和三百口铁锅与他们达成了贸易。
  在贸易结束后,弗答哈接受了渤海的旌旗,高挂着旌旗返回了嫌真部。
  在他返回的路上,渤海旌旗被沿路诸部都看到,而吉林城所放出的消息也被他们知晓。
  为了保护部落,许多只有数百部众的小部落纷纷前来吉林城请求互市和庇护。
  只是六月间,渤海旌旗就派发给了松花江及黑龙江的三十七个海西女真部落,以及东边居住在山林中的六个兀狄哈部落。
  明初的辽金遗留道路早已损坏,因此消息只能通过松花江和黑龙江水域快速传播,许多居住山中的部落无法得到消息,因此亦失哈分析这个局面应该会一直持续。
  到了七月初十,依附渤海王府的部落已经达到了大小五十四个,部众少则百余人,多则七千,朱高煦只是略微计算,便对自己麾下的这些名义部落部众数量而感到惊讶。
  “千人以上九个部落,五百人以上十三个部落,百人左右及以内三十二个部落……”
  渤海王府内,亦失哈拿着吏目们这一个多月来统计的问题算着,最后抬头对坐在主位拿着熟悉琵琶的朱高煦笑道:
  “殿下,这么算来,依附我们的部落部众数量已经不下三万了,您要是振臂一挥,恐怕能从这些部落中拉来上千扈从……”
  “没那么容易。”朱高煦一边调着自己琵琶的音,一边头也不抬道:
  “这群人依附我们,主要是为了做生意,而不是寻求我们的庇护。”
  “别忘了,那西阳哈杀了张纯他爹和吉林城几十个人,这个仇我们至今都还没报。”
  “西阳哈在这女真诸部中的名气早已经打出来了,我即便不压他一头,也得挑个硬骨头啃一啃。”
  “只有啃下了硬骨头,这诸部女真才会真的愿意依附我们。”
  “如今的他们,不过只是想要粮食罢了……”
  谈及粮食,亦失哈也面露难色:“这一个月来,虽说收了许多毛皮,但府库之中的粮食也只剩下三万三千余石了。”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即便八月末杨彬运来两万余石,我们的粮食也只能吃到四月初。”
  “粮食确实是个问题……”朱高煦放下了调好的琵琶,附和着亦失哈的话。
  他虽然认同,但他却不能停下,毕竟毛皮贸易来钱太快了。
  诸如当下,他们虽然花了近两万石买毛皮,但毛皮带给他们的回报却不止两万石。
  “现在府库的毛皮有多少了,按照上次的价格算,能卖出去多少?”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放下了手头的文册,从会厅旁边的一张书桌上找了一本文册翻阅查找道:“三万六千多张,估计这次的毛皮,杨彬得压着货卖了,要是全部卖出去,起码能赚个十万贯。”
  十万贯的毛皮,这还是朱高煦获利的部分,如果加上杨彬的那部分,总体价值恐怕能超过十四万贯。
  虽说江南有钱人多,但有钱人也不是人人都穿貂用皮,这三万六千张起码能制成五千件各类成衣,江南虽然可以吃下,但吃下过后,朱高煦来年也就别想做生意了。
  这批毛皮还是得分担到大明诸省,但具体操作就看杨彬是怎么办的了,朱高煦不用管这些。
  他要做的,是好好利用这十万贯,让自己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足够养当下的渤海军三年了。
  如果拿来买粮食,朱高煦可以让杨彬买三十万石粮食,但要是自己真的买这么大笔粮食,那老朱那边暂且不提,单朱允炆那边就会看自己不舒服。
  一想到自己有钱还不能随便花,朱高煦就有些牙痒痒,不由的想骂朱允炆这家伙,但他最后还是忍住了。
  思来想去,他当下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把事情埋在心底,等闲暇时再仔细盘算怎么花这笔钱,而且还不会让朱允炆注意上自己。
  朱高煦这么想着,承运殿外却响起了林粟的声音……
  “殿下,三万卫的邸报送过来了,有许多大事发生,您得看一看才行。”
  林粟挥舞着一份类似报纸的邸报从承运殿外那二百来平的场子走来,入了殿内后将邸报递给了朱高煦,朱高煦也接过好奇翻看起来……
  【夏六乙丑,肃王楧始就国甘肃】
  【夏六月乙亥,废辽东金复海盖四州为卫,改县学为卫学,四卫各设教授一员训导四员】
  【夏六月辛卯,上闻云南安定,令南直隶、浙江等处三司编民户一万八千户为军户,岁后移驻云南金齿、维摩、广南……】
  【夏六月甲午,平倭将军杨文率舟师于甘渤罗岛捕杀倭夷七百二十九人,捕获倭夷二千余人……】
  “这日子过的,六月份的邸报我到七月初十才能看到,还不如南边的女真人消息灵通……”
  望着手中写着几件大事的邸报,朱高煦只能调侃自己过的还不如南边女真能。
  不过调侃归调侃,这四件大事还是有不少能影响朱高煦和吉林城的。
  第一件事,肃王朱楧就藩甘、肃二卫,想来是因为朱樉薨逝,陕西及陕西行都司无人节制的缘故。
  第二件事,废除辽东四州设为,这也就代表辽东彻底成为一个军事管理地区了,如果不作出改变,辽东局势日后会随着卫所制的败坏而败坏。
  第三件事,南直隶和浙江移民一万八千户前往云南,这说明土司叛乱的余波已经过去了,至少表面是这样。
  比起前两件事,这件事更能影响朱高煦,毕竟他日后也会向老朱索要移民,而当下能移民来吉林的地方,也只有南直隶、浙江及山东。
  山东已经多次移民北方,元气还未恢复,所以朱高煦要移民只能从南直隶和浙江移民。
  当下这两块地方移民一万八千户前往云南,那这代表自己最少在一年以内别妄想移民,最少得等到这两地被移民的地方元气恢复。
  “头疼……”
  联想到移民的事情,朱高煦就觉得有些头疼。
  如果他有足够的粮食,这一万八千户一旦迁移来吉林城,朱高煦起码能把势力扩张到长春那边去。
  一万八千户,这起码也得是九万人,九万人能干的事情可多了……
  朱高煦有些肉疼,但好在最后一件事让他回了口元气。
  杨文立了功,北方倭寇被围剿一空,这速度和效率倒是朱高煦没想到的。
  杨展父子二人都在杨文帐下,兴许能在这一战中捞到不少军功。
  想到杨展的模样,朱高煦脸上展露笑意,但他也知道如今北方倭患一空,那周兴就能把注意力从辽南放回辽北,说不定会加强对自己的监视,这让他感到有些棘手。
  只是不等他开口与林粟、亦失哈沟通,外面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还未见到人,朱高煦便下意识觉得有事情发生了,当即起身。
  在他起身之余,两个百户官从王府外走入承运殿前空地,神情凝重。
  朱高煦没有怠慢,主动走了出去,亦失哈与林粟跟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