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它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由于结构问题,炮台山军堡无法掘井,因此只能每个月固定储存淡水。
朱高煦与亦失哈他们来到军堡的时候,在这里驻守的只有一队小旗,也和军械坊的兵卒一样,采取换班来读书学习和班值。
军堡的面积不大,东西南北各二十步,占地一亩四分。
堡高两丈,宽一丈八尺,有垛口三十六,箭楼四座,洪武铁炮四门。
除此之外,还有仓库一处,水库一处,分别能存储三百石粮食和五千斤水。
真的打起来,这里面的粮食还好说,水却只能供一百人撑下一个月。
不过朱高煦也不在意,他并不认为在这东北大地有谁能来进攻吉林城。
北边的西阳哈只要不是瞎子聋子,恐怕已经知道自己六百兵卒入驻吉林城的消息了。
西阳哈不敢入侵,那吉林城就没有敌手,自然也用不到炮台山和桃园山两座军堡。
只是西阳哈不来入侵,朱高煦却要想办法找回场子。
走到一处箭楼上,朱高煦望着跟上来的林粟和亦失哈,他一边眺望北边的吉林城和松花江,一边询问道:“北上的路都打探好消息了吗?”
他这话一出,林粟就看向了亦失哈,亦失哈也不负众望的作揖道:
“从吉林城一路往北,傅指挥使亲自带队找到了一条小道,一路北上七百二十三里即可抵达西阳哈所处的卜颜山。”
“傅指挥使让人伪装去过西阳哈所部,那里是前金时期的一处石堡,西阳哈本人及部中将领与其亲眷皆住在堡内,其余部众则是修建了两丈高的木栅栏,居住在紧邻石堡的木栅栏城内。”
“那木栅栏高两丈,厚五尺,除非带上洪武铁炮,不然很难破开。”
“西阳哈部众比我们预计的要多,恐怕已经接近两万人,其中男丁不下七千……”
亦失哈都没将西阳哈部的情况说完,朱高煦就已经面色凝重了。
“好在其部只有皮甲两千套,以及从兀良哈处获取的三百套铁甲。”
亦失哈说到了甲胄上,而这条消息也让旁边一直屏住呼吸的林粟松了口气。
七千男丁和两千皮甲,三百铁甲虽然在东北地区是一股庞大势力,但并不足以对抗拥有一千五百套铁甲的明军。
“加紧训练吧。”朱高煦看向林粟,林粟见状也点头作答:
“殿下放心,下边的兄弟虽然读书写字,但训练没落下……呵呵。”
说着说着,林粟笑了起来,不仅是他,连亦失哈也一样。
对于军队的训练,他们两人根本不用过多解释,因为自家殿下日常就是泡在军营里。
例如手把手教学新卒如何持枪刺杀,如何训练他们齐步走,齐手刺杀……
这些东西都是朱高煦紧盯下完成的训练,而他之所以这么用功,为的就是培养出一支具有荣誉感和信念感的军队。
从给他们的家人均分田地,再到高军饷,教导他们读书写字,最后朱高煦甚至亲自参与到军中训练。
军中一些握枪的游戏他也积极参与,甚至不过分的说,军中一千五百二十七人,除了与张纯南下的二百兄弟,其余一千三百二十七人,基本都被朱高煦在握枪游戏中撂倒过不下十回。
朱高煦本人都这般注重兵卒,何须他们解释呢。
望着二人笑容,朱高煦却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正欲开口,却不想箭楼楼梯口来了一名吏目,他在与朱高煦四目相对的时候连忙作揖:
“殿下,东边有两个东海女真部落的小头人想来与我们买卖毛皮,您看……”
“东边?”朱高煦疑惑看向亦失哈:“东边不是全权交给善出堡负责了吗?”
“奴婢也不知道……”亦失哈笑容收敛,有几分尴尬在脸上。
对此朱高煦倒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毕竟东海女真都居住在山里,情报不像海西女真一样那么好获得。
“那两人在哪?”朱高煦看向那吏目,吏目也不假思索道:“就在堡外。”
“走,出去见见他们。”朱高煦不准备在堡内见客,所以招呼亦失哈他们跟上。
他的这般举动放在关内肯定是有失郡王脸面的,但放在这吉林城便没有人能管住他。
亦失哈和林粟早就习以为常,正因如此他们才敢与朱高煦亲近如朋友般聊些家常。
四人下了箭楼,走出了这炮台山军堡,而后便看到了两个身穿麻衣兽皮,留着辫发垂肩,身长五尺不足的女真人。
他们身旁站着一名身穿扎甲的明军,不过这兵卒却是亦失哈带来的人。
见朱高煦来了,他连忙作揖,同时用女真话叫旁边的两个头人行礼。
那两个头人看着朱高煦一脸惊讶,手忙脚乱的作揖。
或许他们从未见过似朱高煦这般高大的人,而军堡门口的兵卒也端来了马札供朱高煦坐下。
朱高煦在走到他们面前后坐下,却在坐下依旧与这两名女真人一般高。
清代以前,汉人的身高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女真人虽然也不矮,但比起汉人平均还是差了些。
东海女真人居于山中,虽说有肉食可吃,但谷物稀缺,只能通过贩卖毛皮或者劫掠来获取。
“殿下,他们是东边嫌真部的兀狄哈人,因为劫掠过善出堡,所以善出堡的头人额真不愿意买他们的毛皮,只能找到我们。”
兵卒对朱高煦介绍着,朱高煦闻言也看向了亦失哈。
亦失哈低头在他耳边小声介绍了这嫌真兀狄哈野人,而此时那两个头人也相互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殿下,他们是嫌真部的头人弗答哈和葛多介,他们代表嫌真部来与您贸易。”
亦失哈转述着两人的话,可朱高煦听后却愕然片刻,随后眼神古怪的看向这两人。
“这两个家伙,不就是宰了努尔哈赤六世祖和五世伯的狠人么……”
第136章 奴母婢也
弗答哈和葛多介,这两个隶属于兀狄哈嫌真部的头人兴许在历史上并不算出名,但如果说出他们所做的事迹,那恐怕足以让爱新觉罗一家子恨得咬牙切齿。其实他们也很无辜,事情的起源是三万卫归化女真人杨木答兀叛逃,随后屡次劫掠辽东,引起了明军的搜捕。
在搜捕中,杨木答兀出兵袭击小股明朝官兵。
爱新觉罗·猛哥帖木儿当时任职大明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杨木答兀为了巩固自己在阿木河地区的统治地位,因此引诱兀狄哈嫌真部首领的弗答哈和葛多介前往建州左卫劫掠,并在战斗中杀死猛哥帖木儿与其长子阿古等人。
战争结束后,爱新觉罗家族只有被汉人称为董山的充善与褚晏、不花秃等人率领部众存活下来。
此后七年,他们不断遭受兀狄哈嫌真部的劫掠,最终在正统五年举族迁移察喇秃山投靠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
抵达当地后,李满住代二人上表大明,同时由于董山、凡察争卫印,大明朝廷又增设建州右卫,自此形成建州三卫。
土木堡事件发生后,蒙古人屠戮亲近大明的六城之地女真人,随后控制李满住。
李满住随即与董山等人开始劫掠辽东边疆,东侵朝鲜义州,纵兵十余年,屠杀大明、朝鲜边民十余万,最后在成化三年与李满住一同被明军剿杀……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弗答哈和葛多介,老奴一家恐怕会一直在阿木河地区呆着。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着弗答哈和葛多介居然有种想笑的冲动,他没想到自己居然会以这种方式和老奴家的仇人见面。
“你们有多少毛皮?”
朱高煦手肘撑在腿上,坐姿大马金刀,野性十足。
“有很多,我们想要换粮食回去,还有铁锅。”
弗答哈似乎是主事人,他开口说着自己的交易请求,亦失哈则是在朱高煦一旁充当翻译。
只是即便有亦失哈翻译,朱高煦还是觉得很头疼。
东海女真中尤其以冠名兀狄哈的部落最为原始,兀狄哈又称野人,所以按照翻译,弗答哈和葛多介应该是嫌真部的野人头目。
他们只知劫掠,亦或者毛皮互市,不太精通耕种,自然没有六城之地的女真人有文化和学识。
因此从他们口中的“很多”中,朱高煦根本不知道他们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
好在这种时候亦失哈总会站出来,以弗答哈和葛多介听得懂的方法询问他们毛皮的数量。
这一刻的朱高煦好似一个“文盲”般看着亦失哈和弗答哈他们聊了许久,最后亦失哈才如释重负的吐出一口气,转头对朱高煦无奈道:
“他们说有足够制作三百人衣服的毛皮,其中貂皮能做二十人衣服,熊皮两件,虎皮一件,剩下鹿皮居多。”
“他们部落五千多人攒了三年,因为善出堡的阻碍一直没能成功卖出去。”
亦失哈这边解释完,朱高煦也眼前一亮。
要知道东海女真人口中的“衣服”和汉人的衣服可不一样,江南的毛皮衣服多以彰显富贵为主,要说有多么保暖,实际上还不如棉衣来得实用些。
因此一件东海女真的毛皮衣服,起码能做两人份到三人份的江南貂衣。
按照他们二人的话,他们手上的毛皮价值恐怕不会低于一万贯。
这是一笔生意,但在这笔生意之后,朱高煦还看到了另一笔生意。
如今紧邻松花江、黑龙江的海西女真诸部,他都可以通过六城之地的塔失来进行贸易,但对东海女真人他却没有太多办法。
善出堡的额真虽然也能提供价值不菲的毛皮,但他终究会因为部落的仇怨而拒绝收货。
朱高煦可不管他们这些部落的仇怨,他要的就是尽可能的做生意,把整个三万卫以北的毛皮、人参收集到自己手里,而后通过杨彬这条路子贩卖江南,以此达到自给自足。
弗答哈他们的出现给了朱高煦一个切入兀狄哈的机会,弗答哈他们毕竟只是兀狄哈人之中的一个部落,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骨看兀狄哈、速平江兀狄哈、具州兀狄哈、火剌温兀狄哈以及深处兀狄哈等野人诸部。
这些野人在东海女真人中也不讨喜,毕竟没有谁会喜欢一个喜欢劫掠的部落在自己周围安家。
但是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些善于劫掠和狩猎的兀狄哈野人正是毛皮和人参的好捕手。
“殿下,这生意我们可以做,这两个野人每张毛皮只卖五斗粮食。”
亦失哈给朱高煦带来了一条好消息,不过此时朱高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他抬手示意亦失哈给自己翻译,自己则是转头看向了心情忐忑的弗答哈二人。
面对他们的忐忑,朱高煦也露出亲善的笑容:“我这里不拒绝任何生意,只要你们不劫掠汉人,我可以和你们和平贸易。”
“这样吧,日后你们嫌真部的毛皮人参不管有多少我都能吃下,现吃现给粮食。”
朱高煦说完一直盯着弗答哈二人,亦失哈见状也将他的原话传达给二人,二人听后面面相觑,最后以他们的方式对朱高煦行了汉人的跪礼。
见状,朱高煦也看向亦失哈:“你告诉他们,我知道他们生活在东边日子困苦,他们也不喜欢被人称呼为兀狄哈,因此从今以后我可以准许他们挂上渤海王府的旗帜,接受渤海王府的庇护。”
“日后他们所狩猎毛皮,我也不会像其它部落一样压价,其它部落和吉林城做生意是什么价格,你们就是什么价格。”
“不过如果你们劫掠了同样挂着渤海王府旗帜的部落,那我就会取消你们互市的资格。”
朱高煦的话这样说着,亦失哈听后有些犹豫道:
“殿下,若是这样转述,恐怕日后他们会终日与狩猎为生,我们的粮食是一个问题……”
“粮食不用担心。”朱高煦笑着打断:“只要皮毛管够,你还担心杨彬买不到粮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