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31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一排倒座房外,出征归来的秦王朱樉正带着长史与几名宫人在窗外观看屋内景象。
  王府长史及宫人都因为屋内的画面过于残忍而转过头去,反倒是朱樉看的津津有味。
  由于麻药不充足,用白布裹住后强行去势。
  朱樉在倒座房前来回观看,似乎对自己的“杰作”十分满意。
  王府长史不忍的看向最后一间屋子,那里还有几十个被关着,此刻脸上无比惊恐,因为他们都听到了隔壁的声音。
  “看看,就得让这群番人听听自己同族的惨叫声,如此被去了势后才会乖乖的听话,再也不敢心生反抗。”
  望着那群番人孩子脸上的恐惧,朱樉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时不时对四周的宫人炫耀着自己的手笔。
  其中一名宫女因为也是番人出身,因此眼窝子浅的流出了眼泪,却不想朱樉看见后大怒:“把他按住!”
  “殿下!殿下!奴婢知错了!奴婢……”
  那宫女不断的求饶,但朱樉却蹲下恶狠狠道;“你们这些番子不知王化,孤让你来服王化,你却还同情这些叛军之子。”
  话音间,朱樉示意左右:“拿钳子和剪刀来!”
  “是……”虽然同为番人,但面对同族的惨状,其它入了王府的番人并不敢反抗,只能顺应朱樉的话拿来了钳子与剪刀。
  期间那宫女不断嚎叫,直到朱樉拿到钳子,狠狠朝她脑袋砸了几下后,这宫女才昏阙过去。
  只是朱樉要做的不止是打晕她,
  只是她才前扑几步,朱樉便用钳子猛击其后脑,不过数下,她便抽搐着没了气息。
  朱樉身上染了几滴血,当下将钳子丢到一旁,把身上外披的袍子丢给了身后的一名宫女。
  然而似乎是被眼前残暴的一幕吓住了,那宫女并没有及时接到这袍子,使袍子落到了地上。
  “殿下!”
  宫女后知后觉的跪在地上将袍子抱到怀里,朱樉见状也目露怒色。
  王府长史见状连忙上前作揖:“殿下,这是后府李嬷嬷之孙,请殿下免其罪。”
  “混账话!”朱樉原本还能压下脾气,但在听到长史的话后立马骂道:“一个帮厨娘的孙女也敢折辱我的衣袍?!”
  朱樉看向四周宫人:“拖下去,杖三十!”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听到杖三十的话,李嬷嬷之孙女忙得以头叩地,不过三五下便见了血色。
  只是她的求饶并没有换来朱樉的宽恕,在宫人们的拖拽下,这宫女依旧被拖到了承运殿前,被两名力士三十杖活生生打死在了殿前……
  对于她的死,朱樉并不在意,只是继续围观自己俘虏的那数百番人子女,瞧着他们被去势,被调教礼仪等待入宫。
  他的这般残暴行径早已不是一两次,秦王府中几乎是人人自危,西安城内也常有百姓试图逃亡河南、湖广去检举他,但无一例外都被拦截押送回西安城,最后被朱樉依《大明律》着重用刑而死。
  相较于他因为得到陕西兵权而志得意满、肆意妄为,身处山西的朱棡却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打击。
  先是姻亲傅友德薨逝,再是定远侯王弼被赐死,自己所辖的河套牧场被自家父亲瓜分给了其它弟弟,亲信被调东胜卫……
  这一件件事都让朱棡暴跳如雷,多次气郁攻心而昏阙。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月初二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被赐死,而这一消息传到山西时,朱棡便知道大势已去。
  除去朱棡本脉的子孙外媳,其余姻亲尽数被剪除,山西都司的武官全数更换,受朱棡恩惠最多的兵马也被先后调离山西。
  如今的山西,除了晋府的三护卫,朱棡再也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便是王府之中的属官也不是被赐死就是被流放、调离。
  坐在承运殿里,朱棡看着眼前空荡荡的承运殿,脸上似哭非笑,极为渗人。
  他的惨状被诸藩看在眼里,除了秦王朱樉,其余诸王皆人人自危。
  这其中,周王朱橚不免庆幸自己听取了自家儿子的话,不然他周府恐怕就是第二个晋府了。
  朱橚的庆幸是许多藩王的真实写照,但也有不少藩王与朱樉一样不为所动,依旧保持着往日的作风,不断在封国上为非作歹。
  齐王朱榑因为这一次的风波而得了朱元璋的旨意,朱元璋让他随时准备备倭,遇到倭寇要列阵杀敌,战事结束后也不要与诸将争功,不要欺凌百姓。
  然而朱元璋的这举动却让朱榑以为府中有人告密,因此锤杀王府护卫十七人,为了不让消息走漏,还威胁王府属官……
  这些骄纵的藩王让朱元璋十分头疼,他虽然多次下旨叱骂这群家伙,但这群家伙却从不更改,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家老爹不可能杀自己,最大的处罚也不过就是移驻一些贫困地方罢了。
  对于诸藩来说,它们驻扎的地方没有几个地方是不贫苦了,即便秦、齐、鲁等藩王,所驻城池也没有一座超过二十万人的繁华之城,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不过伴随着朱高煦被册封渤海郡王,并且已经走马上任吉林城的消息传开,齐鲁等藩还是略微收敛了一点。
  吉林城,那已经不是能用贫苦二字来说明的地方了。
  皇帝对先前喜爱的嫡孙都能如此,何况自己这些庶子……
  不得不说,册封朱高煦去吉林城的这件事情,确实让许多庶王收敛了几分,这或许是这几个月来为数不多能让朱元璋高兴的事情。
  “他去了吉林后做了什么,可准备上疏诉苦了?”
  三月初六乾清宫内,朱元璋在换装准备上早朝的时候询问了锦衣卫武官,对此武官也摇头道:
  “风雪太大,信鸽还没有培养好,消息一直送不出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殿下应该不会轻易上疏诉苦……”
  说着,武官将朱高煦在出发前往吉林城前所答应麾下护卫的各种条件给说了出来,而朱元璋也因此皱了皱眉。
  饶是他也没有想到朱高煦会对兵卒们这般大方,居然承诺十八贯的军饷,也不知道是愚蠢还是另有所图。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穿好了常服,转身向乾清宫外走去,武官随从。
  待朱元璋坐上步舆,他才对武官继续道:“都司拨发的钱粮与他的岁俸,恐怕养不了多少兵卒。”
  “所里的人算过,倾尽府库,殿下也只能养兵三千。”武官颔首回禀,朱元璋听后也并无表情。
  对于朱高煦的做法,他只当是朱高煦收敛野心,对外表达自己于吉林城与世无争。
  毕竟三千兵卒,别说扯旗自立,拥兵自重,就是防守个女真诸部都捉襟见肘。
  “他这么做,恐怕是想以示敌弱,不想让人注意到他吧……”
  朱元璋目光黯淡几分,似乎想到了自己对朱高煦做的那些事情。
  与此同时,身处西安的朱樉也迎来了他的报应……


第130章 秦王樉薨
  【乙未,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刘宁卒,其为亳县人,初隶刘福通麾下,丙午来降授管军百户累功至都督佥事十八年以老疾致任卒年七十五】【丙申,罢应天府龙江及大胜港抽分场官】
  【丙申,给大同三护卫并蔚朔东胜左右四卫军校六万二百余人绵布二十一万六千一百匹绢五千一百匹绵花九万四百斤】
  【戊戌……】
  武英殿里,朱元璋看着这一本本奏疏,不由的揉了揉自己的眉头。
  他这动作持续了好久,被殿内的朱允炆看到后,连忙起身上前为他倒了一杯茶:
  “爷爷可是哪里不舒服?”
  他的询问让殿内的朱济熺、朱高炽和朱尚炳三人闻声看来,其中朱济熺已经没有了几个月前的意气风发,朱高炽也眉头不展,唯有朱尚炳还算精神。
  “没有,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今日有些心神不宁。”
  朱元璋回应了朱允炆,并且自己也好奇起了自己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他已经多年未曾有过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从结束午休后就一直这样,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般。
  “近来云南和北边有什么事情吗?”
  朱元璋询问朱允炆,寄希望于外部发生了变化,但朱允炆却摇摇头:
  “云南那边平叛顺利,如今魏国公已经率兵围困侬贞祐于广南维摩半月,估计再围两个月,侬贞祐就只能开城投降了。”
  “北边无战事,估计积雪还未融化,春草未生,北虏难以南下。”
  “若说有事,恐怕也只有近来二叔带了数百叛军子女入府……”
  朱允炆话音还未落,朱元璋便紧皱了眉头。
  “仅是如此?”朱元璋深知朱樉的性子,他如果带人入府,那绝对不止是单纯的缺奴仆。
  “二叔还……”朱允炆隐晦看了一眼朱尚炳,却见朱尚炳此刻紧张的攥紧了手中毛笔。
  看到这一幕,他脸上露出笑意,但不等他开口,锦衣卫武官便惨白着脸跑进了殿内。
  “陛下……”
  “慌张什么”瞧着武官模样,朱元璋心中不满,可武官的下一句话便让他脑中一片空白。
  “陛下……秦王……秦王薨了……”
  当头霹雳,朱元璋与殿内众人脑中空白。
  “你…给我再说一遍……”朱元璋寄希望于自己听错了,可武官却叩首道:
  “陛下,西安八百里加急,秦王薨于后府三位帮厨之手,乃中毒而薨……”
  “胡说!”朱尚炳激动的起身将桌案推倒在地,上前就要踹上武官。
  瞧着这一幕,朱济熺与朱高炽、朱允炆三人都还没回过神来,却是朱元璋回神怒骂:“你想干什么?!”
  “这……爷爷,我爹……”
  朱元璋的怒骂声叫醒了朱尚炳,尽管他对于自家父亲的感情并不深,可是如今秦府刚刚接手陕西兵权就出这档子事,他如何能安静下来。
  “身为边塞藩王,宠偏妃而欺正妃,不听父教,将正妃幽囚宫中。”
  “正因他如此,才致使后宫中无主,饮食起居无人撑节看视。”
  “朕三番五次提醒他,可他无视恣纵,非法用刑宫人,如此才得了宫人忌恨,横死于宫中……”
  朱元璋清醒过来后,第一反应居然不是为自己的儿子出气,反而是恨铁不成钢的放声大骂。
  尽管他舍不得杀死自己的孩子,但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每个人又是怎样的货色,却是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了。
  经历了这么多年风吹雨打,他也知道人死不能复活,当下再怎么追究也都没用了……
  “拟旨……”朱元璋推开椅子,走到了武官与朱尚炳面前:
  “着礼部考宋制辍朝五日,今辍午朝一日,诸地亲王王妃,公主世子及郡王郡主服制皆与鲁王丧礼同制。”
  “宗室内子弟,皆着素衣十三日,其余谥号由礼部商议定夺。”
  说罢,朱元璋走出了武英殿,并抬手示意让所有人都不要跟上。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朱允炆才渐渐回过神来,眼神不自觉看向朱尚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1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