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3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50
  水路容易补给,却也容易暴露目标,毕竟能在松花江上操持二百料船只的势力只有明军,但凡西阳哈在沿途安排两个斥候,他们还没出发一百里估计就被西阳哈知道了。
  要解决西阳哈,只有轻装突袭,毕竟他手中的甲兵也有限,短兵相接明军不一定会吃亏。
  不过不管怎么说,西阳哈的老巢也有上万人,如果吉林城的明军没有足够强大的战斗意志和绝对的组织力,那即便是朱高煦能步斩数十人,却也敌不过后方的溃逃思想。
  归根结底,还是得练兵,而练兵必须先从扫盲开始……


第129章 百废待兴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有我军爷会抵挡……”时光如梭,一晃眼便过了七天,时间也来到了三月初一。
  三月初,便是吉林这种地方的积雪也开始大范围的融化。
  在吉林城里,数千男女正在两处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
  女的掘土,男的挑土,一些娃娃虽然小,却也能将土往箩筐里倒去。
  在工地上,皆为山东迁移而来的吉林城军民们唱着民谣,而民谣之中提及的倭寇,也让在城墙上围观的朱高煦想起了南边。
  只是这种念头很快被他驱散,因为他并不觉得那些沿海倭寇能从李景隆、杨文等人的手中逃脱。
  若说两广的倭寇,那还或许能有活路,但山东与辽东的近海倭寇只有死路一条。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坐在马札上静静看着工地上接近尾声的地基工程。
  “殿下,这分发了田地,讲解了清楚后,大伙都干得有劲了。”
  丈许宽的城墙上,穿着鸳鸯战袄的张纯笑着跑来,朱高煦也笑道:“我说我要下去干活,你们偏不肯,若是我下去了,估计大伙能干得更起劲。”
  “可别……”张纯轻笑道:“城里的大伙都将您视为圣贤,末将要是让您下去干活,今晚定有人往我院里丢石头。”
  张纯的话一经说出,站在朱高煦身后的两名兵卒也咧着嘴笑了起来。
  这俩人不是跟随朱高煦从南边而来的兵卒,而是吉林城的兵卒。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认为张纯的话并没有说错。
  兴许在后世人看来,朱高煦只是做了平常事,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别说朱高煦亲自干活,哪怕他亲临工地,那都是要折了他们所有人寿数的举动。
  在这个军屯田粮食普遍上交,而余田也要十赋三的时代,朱高煦不仅每个月给所里的每个人发六斗粮食,还将军屯田分给了他们,哪怕只有两亩地,却也是了不得的恩情,更别提废除丁税、杂税,仅收十赋二田赋的仁政了。
  如今这工程,张纯与林粟都与军民们解释了清楚,那是给他们,给他们子孙学习读书写字的地方。
  若是放在以前,他们宁愿不吃饭把粮食省下来,也要修出那么一所书院来让孩子成材,毕竟卫所军户只有两条上升通道,一条是战功,另一条就是科举。
  可放在当下,自家殿下不仅自掏腰包买了书籍和纸笔砚墨,请了教书的吏目,还不收他们一分钱粮。
  面对这样的恩情,他们只需要出一把子力气即可,实在良心过意不去。
  可以说,虽然朱高煦只来了吉林城七天,但他这七天做的事情,比过去吉林城历任千户七年做的事情还多。
  眼下,即便朱高煦要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去死,他们也觉得死得其所。
  朱高煦那从后世带来的道德感,放在这个时代与圣贤无异。
  “殿下!我回来了!”
  马蹄声还未响起,城外就传来了林粟的声音,朱高煦和张纯转身看去,却见林粟带着十余骑兵策马归来。
  不多时,他们入了城门,将马匹交给城门的兵卒后,便往城上跑来。
  瞧着这一幕,张纯也作揖道:“殿下,虽说吉林城按照卫堡规制建造,但毕竟算不得大城,您看要不要等春耕之后扩建,还有您的王府……”
  “不必。”朱高煦知道张纯的意思,但他摇头道:
  “今年不用忙碌这些,等明年人多了再弄,今年最主要还是在春耕过后练兵,开垦荒地。”
  “王府就这样别动,城墙倒是应该往外扩建,加厚。”
  吉林城由于此前男丁少,畜力少而开垦荒地速度奇慢,现在朱高煦来了之后,他准备用那三百挽马尽早多开垦荒地。
  不仅如此,他还要抢在秋收前进攻西阳哈。
  打西阳哈,不仅是为了消除潜在的威胁,也是为了扩充吉林城的实力。
  女真虽然是渔猎,但实际上也会耕种,加上与兀良哈交好,一些部落手中的畜力并不少。
  西阳哈所部万余人,所拥有的马匹耕牛足有数千,历史上周兴和宋晟都没能追上西阳哈,结果还是沿途俘虏了六百多人,马四百余匹。
  但凡自己能击垮一次西阳哈,那吉林城就能一次性吃个饱。
  “殿下,换回来了!”
  在朱高煦谋划怎么打西阳哈的时候,林粟等人也上了城墙,背上还背着一捆捆皮毛。
  “十石粮食,换来了这四十多张皮毛,东边的善出堡还问我们下次交易什么时候。”
  林粟说着自己的收获,而他这次前往善出堡,也是朱高煦授意的。
  朱高煦想要看看善出堡的实力,因此让林粟等十八人驼拉十石粮食前往善出堡,与之交易皮毛。
  如今看来,善出堡的实力不错,居然换回了四十多张皮毛,其中还有熊、鹿、貂皮。
  “这些东西若是贩给杨彬,恐怕能收获八十来贯。”
  朱高煦蹲下看了看这一摞摞皮毛,虽然以鹿皮居多,但也有十几张价值不菲的貂皮、熊皮。
  “这钱,足够买二百石粮食了。”
  朱高煦感叹着,同时也算是知道了为什么明朝中后期的走私商人会那么多,毕竟这实在是太暴利了。
  “你去看了他们仓库没?”朱高煦抬头询问林粟,心里很是着急,毕竟杨彬会在五月前来吉林城收取毛皮。
  “看了!”林粟咧嘴一笑:“他们那里囤了一年的货,有几百张鹿皮和百来张貂皮,十余张熊皮和三张虎皮,以及一箱子的人参。”
  “善出堡的意思是,这些东西作价五百石粮食。”
  林粟报出了一个极低的价格,当然这是对于朱高煦来说。
  五百石粮食在朱高煦这里做不了太多事情,但对于善出堡来说,却是他们一个月的口粮。
  对此,朱高煦也没有压价,而是点头道:“明日你带二百个兄弟去府库里取五百石粟押送去善出堡,把毛皮和人参都给我换回来。”
  “另外告诉善出堡的额真,秋收后让他们派人来报价,有多少毛皮人参我买多少。”
  秋收之后,他手里有八千石的余粮,不怕吃不下善出堡的皮毛。
  “好!”林粟笑着脸应下,朱高煦见状也看了看城内的工地情况,对身边的张纯询问:“你看还需要几日完成?”
  张纯年纪虽小,却极为老成,朱高煦对他很放心,暂时让他督管城内书院的建造,毕竟亦失哈去了弗提斤城,一时半会还回不来。
  对此张纯也没有让朱高煦失望,继续如数家珍:“大约十二日就能完成。”
  “好!”听到张纯的话,朱高煦也做了接下来的安排。
  首先积雪已经开始融化,城里的明甲是不够的,所以朱高煦要张纯安排工匠在书院竣工后督造三百套农具。
  由于明代吉林气温比后世低,所以诸如小麦等作物都得等到四月初才能耕种,八月中旬才能收获。
  这三百套农具,应该能在春耕前打造出来,届时南边带来的三百匹挽马就有用了。
  尽管挽马耕地不如耕牛,一个春耕只能耕三十亩地,并且需要豆料喂食,但朱高煦身后有辽东都司供给的一万多豆料,他根本不用担心豆料不足。
  三百匹挽马,足够在五天内耕完吉林城现有的熟地,剩下的日子,除了偶尔需要它们前往弗提斤城、善出堡拉运皮毛,其它时候都可以留着它们开垦荒地。
  朱高煦观察过,虽然当下的吉林湾不如后世那般宽大,但全部清理过后起码能开垦出几十万亩熟地。
  按照城中除军、匠、孩童所剩四千口来看。
  这四千人使用三百匹挽马开荒三个月,起码能开出五千亩熟地,而且是将石头树根尽数刨走的干净熟地。
  古代积荒之地,草根深结,土性坚固,耕治甚难,初年只能开垦,次年始可治田,三年方望收获。
  但如果第一年就能治出田性,那第二年就能如正常熟田一样产出正常。
  按照吉林城的开荒方法,今年开的土地,明年烧一遍荒草就能直接当做耕田耕种,与其它耕田产出一样。
  这五千石亩耕地,明年就能产出三千石粮食,能养活起码五百人。
  在吉林城人数、畜力不变的情况下,只需要十几年,朱高煦就能让吉林城自给自足。
  如果他能从西阳哈等部抢来数千耕牛挽马,那这个速度能缩短到一两年的时间。
  在这个时代,畜力就是生产力,耕地就是生产资料。
  只要吉林城的耕地越多,朱高煦的负担就越小,到最后就能解除眼下每月拨六斗米的政策,养更多的兵马。
  开荒最大的难题是畜力和粮食,这两点一旦被解决,开荒就不是问题。
  朱高煦的时间很紧迫,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吉林城自给自足的问题,并且还要做到存储军粮,以备随时南下。
  按照历史,他只有四年半的时间,所以他很着急。现在的他才刚刚开始布置吉林城,对内他还需要制造水泥,研究火器,建造火药厂。
  对外,他需要在今年击败一次西阳哈,明年与朱权配合巡边,与兀良哈交战。
  如果去了这两年时间,那他剩下的时间也只有两年半了……
  “农具打造好后,先打造六百套明甲,至于铁料会在四月初再运送三万斤来,不用担心料子不够的问题。”
  “此外,诸如长枪、铁锤、腰刀箭矢等物也得打造。”
  “另外找几个石匠,我需要他们去山里给我找一些东西。”
  朱高煦继续对张纯和林粟交代,二人也根据自己的职责相互记下朱高煦的话。
  说完这一切,朱高煦对张纯交代道:“这些事情一件件来,不要为了进度而催赶百姓们。”
  “另外随时注意西阳哈的动态,船厂那边也在书院完工后开始督造战船,我从南边带来了几位龙江船厂的工匠,他们有过督造两千料大船的经验。”
  “若是他们督造战船时船料不足,便派兄弟们与他们一同去山中伐木。”
  朱高煦倒是不担心木头的事情,相比较江南和中原齐鲁一带,这个时代的东北多的是百年树木,吉林城四周的树木都数不胜数。
  他担心的是张纯和林粟为了效率竭泽而渔,要知道吉林城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朱高煦的心头肉。
  “殿下放心,我们知道怎么做。”
  瞧着自家殿下如此急迫都记得提醒他们善待百姓,张纯与林粟也自认为没有跟错人。
  与之相比,南边某些藩王就显得有些残暴了……
  “额啊!!!”
  几乎在同一日,当朱高煦带着吉林城百姓干活的时候,西安秦王府内传出了一道道凄厉的惨叫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2页  当前第1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0/9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