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540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朱厚烽跟两个弟弟交换眼色,便将今日在北京交易所的见闻说了出来,末了进行总结道:“皇父,若是人人都投身于股市,那么又有谁还会专于农事呢?!”
  “北京交易所大厅中大概有多少人?”朱祐樘咀嚼着嘴里香喷喷的烤肉,却是不假思索地抛出一个问题道。
  朱厚烽不假思索道:“儿臣估计有两千人!”
  “今国民几何?”朱祐樘再度抛出一个问题。
  朱厚烽认真思索片刻:“自父皇登基以来,百姓安居乐业,咱们大明的人口这么多年一直持续增长。弘治十六年,户部预估全国人口达1亿,而今人口总数应该有一亿两千万矣!”
  一个王朝的幸福指数,往往都体现在人口增长上。弘治在治理的这些年,大明王朝的人口持续增长,甚至出现罕见的井喷现象。
  在税收方面,大明王朝采用了轻税赋,这给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间。
  在水利方面,大明王朝加强了水利建设,为农业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在自然灾害方面,大明王朝成功治理黄河,采用更科技的方式治蝗,从而减轻了自然的危害。
  在土地方面,大明王朝收复建州打造了东北粮仓,同时在美洲打造了黄金粮仓,而今大明王朝的粮食产业达到历史之最。
  在种子方面,大明王朝从美洲引进高产农作物,得益于土豆、红薯和玉米的推广,不仅给百姓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解决底层百姓的粮食问题。
  正是在弘治的治理下,华夏迎来了第一个人口爆炸的时期,现在的人口比弘治登基时已经实现了翻番。
  “你今日到北京交易所大厅看到的是两千人在那里投机,但全国一亿两千万人,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勤勤恳恳耕作,岂不是管中窥豹乎?”朱祐樘的视野早已经是站在全局之上,于是进行反问道。
  朱厚烽三兄弟听到这一番话,不由得纷纷点头,明白确实是他们看得不够广。只看到交易大厅疯狂的投机者,但这两千人放到全国,简直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朱祐樘不想打击自己儿子的信心,当即进行补充道:“你能看到股市过热的一面,确实是有所长进。朕创立股市的初衷,则是希望国民能够跟企业一起分享利润,而今股市投机过热,确实是要泼一泼冷水!”
  “儿臣谨记皇父教诲!”朱厚烽等三人顿时生起喜意,亦是郑重地表态道。
  从小到大,他们最敬重自然是眼前这位雄才大略的父皇。
  倒不全是因为父皇所拥有的滔天权势,而是他们的父皇深得臣民的爱戴,这让他们作为儿子亦是深深自豪。
  在成长的这么多年里,他们亲眼见证了北京城的变化,而百姓对父皇的拥护更是无以复加。只要是关于父皇的一切,外界都显得十分感兴趣,而父皇每次出行都必将造成万人空巷。
  朱祐樘知晓朱厚烽即将前往印度洋游历,亦是特意叮嘱了几句。
  夜幕降临,乾清宫内。
  朱祐樘跟往常那般,在沐浴过后,便来到东暖阁翻阅来自世界各地的情报。
  由于电报的运用,而今他手里的情报不再是各地送来的原件,而是各地将情报汇报上来后,再由情报监进行抄写送过来。
  这种方式大大加强情报的传递速度,亦让他这位皇帝更及时地得到各地的最新动态,从而作出最快捷的应对措施。
  朱祐樘翻开来自印度洋的情报,不由得眉头微微蹙起,竟然是一封来自洛迪王朝向印度洋总督府的一封求救信。


第五百六十八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
  在历史上,印度一直都是各方势力眼里的一块大肥肉。他们民族的战斗力一直不强,偏偏拥有肥沃的土地和大量的人口,而且还拥有位置极佳的海岸线,导致来自陆地和海洋国家的双重窥视。
  结果呢?印度自己并不争气,屡屡让外族得手。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雅利安人。原居住在中亚的游牧民族迁移到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的土著民族,建立了奴隶制小国,并确立了种姓制度。
  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第一帝国崛起后,通过开伯尔山口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沿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经过与印度国王波拉斯的四次大会战后取得胜利,并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
  公元前2世纪初,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入侵印度,其中从中国败走的大月氏在北印度建立了贵霜帝国。
  1206年,阿富汗古尔王朝统治德里的总督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入侵印度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给整个印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他们比前几次的入侵更加凶狠,此次库特布丁·艾伊拜克给印度带来最黑暗的时期,在这个佛法圣地要求部份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最终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独立埋下了伏笔。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为核心,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
  他们对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阶层广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强征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经过几个伊斯兰教王朝的更迭,现在统治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已经是一个空架子,下面是各个大小诸侯割据的状态。
  德里苏丹国由阿富汗人建立的洛迪王朝第三代苏丹伊卜拉欣·洛迪的统治,但他性情暴虐,杀戮廷臣殆尽,引起国内强烈忿恨,其统治摇摇欲坠。
  按着原先的历史进程,仅仅经历三世的洛迪王朝已经来到了末期,即将被帖木儿帝国后裔巴布尔所取代。
  取代洛迪王朝的巴布尔是帖木儿帝国后裔,自从被驱逐河中之后,翻山越岭进入阿富汗,夺取喀布尔,在喀布尔建立了一个小王朝。
  原本巴布尔的首要目标是要收复河中,但河中的局势变化太快,所以他将目光转到分裂且衰弱中的洛迪王朝。
  东暖阁的灯火摇曳,太监和宫女小心翼翼地送来参汤。
  朱祐樘的注意力始终在送来的几份情报之上,今巴布尔从喀布前往印度发动战争,这一场事关印度领土归属的战争即将在那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全面打响。
  “印象中,巴布尔似乎是提前几年入侵印度!”朱祐樘努力地回想着莫卧儿帝国所创立的时间,隐隐间觉得自己的出现影响了历史进程。
  面对印度这一块大肥肉,自己何尝不想啃下来。
  大明王朝印度洋总督府入驻印度洋后,自然无可避免地跟德里苏丹国打交道,所以很快了解到德里苏丹国已经失去了民心。
  印度正处于诸侯割据的混乱之中,加上洛迪王朝的军队并不强,所以他们大明王朝完全可以派兵一举吞并印度。
  汪直出任印度洋总督时期,那时印度总督府的战力不俗,自然拥有入侵印度的实力。好战的汪直对这个事情十分积极,到任不久便已经蠢蠢欲动,前前后后向自己上表几次请战。
  朱祐樘当年确实十分心动,但作为一个成熟的皇帝需要抵挡住这种诱惑,而且要拥有全方位思考的头脑。
  印度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如果大明能够入主那片土地,确实可以为大明王朝带来大量的粮食,同样可以安置一些人口。
  只是历史早已经证明,单纯的农业经济其实是十分脆弱的,一旦遇到类似小冰河时期的自然灾害,哪怕再强大的王朝都最终走向毁灭。
  反观海上霸主的国家,只要他们海上霸权没有丢失,便可以掌握全球海上贸易,注定是全球最耀眼的存在。
  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后世,各国都十分注重海上霸权,一条小小的苏伊士运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直接影响全球的经济大动脉。
  正是如此,印度固然是一块大肥肉,但其实远远无法跟海上霸权相比。
  朱祐樘当年之所以不采纳汪直的提案,并没有选择入侵印度,一则大明王朝在印度洋想要树立礼仪之国的人设,二则是打仗需要投入太多,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海上霸权。
  虽然印度的土地确实能够得到不错的经济回报,但亦存在着农业经济的风险。何况大明王朝发兵印度是一笔重大投入,经营和管理印度又是一笔重大投入,这里还存在着种种的变数。
  朱祐樘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当年并没有理会印度这块肥肉,而是着重清理整个印度洋的所有船只,从而成为全世界真正的海洋霸主。
  现如今,新的时机如期而至,巴布尔进犯印度将会给印度总督府入驻印度地区提供借口。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于是作出决定:“归属我大明印度之诸侯,当佑其国其民!洛迪国王性情暴虐,虐杀其臣民,遭百姓忿恨,又不尊我天朝,当坐看其倾覆即可!”
  由于种种原因,大明方面没有将洛迪王朝收为小弟的想法,而洛迪王朝自持身份同样没有打算向大明进贡。
  现在洛迪王朝面对进犯的巴布尔已经是病急乱投医,竟然想要大明王朝出兵相救于他,只能说他是打了一手好算盘。
  不过现在印度洋总督府入驻印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既然印度进入动荡时期,那么大明自然是要从中捞取好处。
  即便此次不能兴建一个印度行省,亦得趁机占下一片平原,打造属于大明王朝的印度粮仓。
  夜色笼罩下的紫禁城显得庄严而神秘,月光如水洒落在乾清宫的大院中。
  今晚侍寝的是英妃玛格丽特·都铎,一位充满着西方魅力的年轻公主。
  为了加强大明王朝的影响力,虽然朱祐樘不再为子嗣的事情担忧,但不得不为了政治而再将几国公主收入皇宫之中。玛格丽特·都铎是英格兰都铎王朝的首位国王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王后的长女,大部分时间都在埃尔瑟姆宫的育婴室里度过,在那里接受了精心的教育,成为整个欧洲最有教养的公主。
  亨利七世原本想要跟西班牙联姻,但看到强大的大明舰队出现后,便改变了初衷。他将自己的女儿作为了政治筹码,主动将自己女儿远嫁到大明。
  面对这个来自欧洲小国的公主,弘治皇帝并没有亏待的意思,亦是赐以英妃的称号。
  朱祐樘结束一整天的工作,便走到乾清宫的深处,来到一个温暖的房间中。刚进来便看到坐在龙床上的英妃玛格丽特·都铎,宛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
  不同于东方女子的温婉含蓄,玛格丽特·都铎有着西方女子特有的张扬与魅力。
  那头金色的长发如瀑布般流淌,眼睛如同蓝色的宝石深邃而迷人,一张面容精致如画,红唇微启,白皙的肌肤,露出洁白的牙齿,每一个微笑都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
  如此绝色的女子,若是放到后世的话,要么就是世界级超模,要么就是顶级巨星。
  “陛下,臣妾为您宽衣!”玛格丽特主动迎上前,试图用自己的行动和魅力去讨好这位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弘治。
  虽然她知道自己的美貌是有力的武器,早在埃尔瑟姆宫便有人教导她利用自己与生俱来的美色,但在这皇宫中最不缺便是美色。
  不说这些东方嫔妃个个国色天香,哪怕同为欧洲的西方女性,这皇宫中其实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西班牙和法国的公主地位和相貌都不在她之下。
  正是如此,她想要从这么多嫔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自己的美貌其实是不够的,更是需要自己热情似火的行动。
  朱祐樘听着这异国风情的语调,于是张开了自己的双臂,享受这位来自英格兰公主的服侍。
  玛格丽特有着西方女性的热情,在朱祐樘衣服慢慢脱去的时候,于是慢慢地蹲了下来,跪在了朱祐樘的身前。
  跟着进来的刘瑾很有眼色地屏退左右,将这个房间留给了皇帝和英妃。
  朱祐樘感受到英妃的热情,很快便化被动为主动,将英妃推到龙床之上,然后开始调教着这只来自西方的狐。
  虽然已经是年近四十的年纪,但他雄风不减,同时知晓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尽管西欧诸国不足为虑,已经无法影响到大明王朝的海上霸权,但想要彻底根除这份威胁,还得生下几个皇子送到西欧出任国王。
  三月的京城,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正当整个北方地区开启新一轮农耕的时候,一则从欧洲传回的消息来到北京城,然后直接引爆了脆弱的资本市场。
  大西洋海域被大西洋总督府所统治,由于大西洋总督府的总部扎根在直布罗陀海峡,更是阻断了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要塞,所有欧洲国家的船只进入大西洋需要大西洋总督府的通行证。
  由于大西洋总督府扼制地中海的入海口,大明的商船这些年一直活跃于地中海,将物美价廉的大明商品倾向地中海的沿海国家及地区。
  只是花无百日开,而今西洋十四号商船出事了,出事的地点则是在达达尼尔海峡。
  欧洲的地形十分的奇特,地中海的西边跟大西洋相连,但地中海的东北跟另一座海域相连通,正是东欧海域——黑海。
  从地中海到黑海有着一个关键的海峡,正是战略地位等同于直布罗陀海峡的达达尼达海峡。
  达达尼达海峡的主人正是东欧霸主奥斯曼帝国,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同时扼制地中海进入黑海的门户。
  奥斯曼帝国的创始人叫奥斯曼,确实是一代雄主。
  1299年,奥斯曼生于土耳其北部城市瑟于特,为部落首领埃尔图鲁尔加齐的儿子,年轻时统领部落镇守罗姆王朝边境,后来趁罗姆王朝衰落而起兵自立,正式宣布独立,称“加齐”,建立奥斯曼王朝。
  1354年,土耳其奥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的军队围困,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攻入城内,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
  君士坦丁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后,便将这里定为奥斯曼帝国首都,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自然掌握住了黑海的门户。
  虽然奥斯曼帝国拥有海军,但他们仅仅在黑海和地中海活动,所以大明王朝大西洋总督府并没有打击他们,毕竟奥斯曼帝国更像是一个陆地国家。
  奥斯曼帝国以征服为基本国策,不断向西扩张,逐步占领东欧基督教世界的领土。向东与伊斯兰波斯萨非王朝,向南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争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5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0/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