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王府,他并不被看重,只是被安排做些清扫、搬运等粗重工作。但他对这些工作从不抱怨,每次都十分认真地干活。
最让他感到快活的事,便是打听到赣南军的战功,得知一个个升迁亦是替他们感到高兴。
在机缘巧合后,他竟然刚好遇到宁王世子被狗追着咬,所以挺身而出一脚踹走差点咬上宁王世子的疯狗,从而进入了宁王世子的眼。
由于得知他竟然在赣南军呆过,而且还是赣南军的一名小旗,所以铁大牛很快成为宁王府的一名小护卫。
虽然在宁王府的处境变好了,在这里每日都吃饱穿暖,亦不需要干那些没完没了的活,但他仍是时时怀念赣南军的战友们。
特别在最近得知赣南军竟然派到一支精锐前往九州岛杀倭人,而且还救出自己的女同胞,更是心生向往。
或许他永远无法在王华的手下当兵,亦是无法回到赣南军之中,但他的心里始终愿意成为大明的兵。
只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明明是受大明王朝恩养的宁王府,明明是一个蒸蒸日上的王朝。而今宁王竟然想要策划一场谋反,想要推翻现在大好局面的大明王朝。
虽然他没有读过书,但亦是知晓现在的皇帝是明君,不仅给他们赣南地区的百姓带来了和平,而且还替受欺负的广西百姓征讨黎朝,更是为了解救被拐卖的妇人而出兵九州。
偏偏地,这么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宁王竟然在今晚竟然有了反意,竟然想要毁掉华夏最好的一个时代。
“只要本王当了皇帝,本王……本王给你江西总兵一职!”宁王朱奠培不再隐藏自己的野心,又是开出空头支票道。
江西总兵洪亮的嘴唇动了动,但最终没有发出声音,只是心里清楚自己绝对没有理由站到宁王那一边。
“大明的皇帝只有一个,你不配!”铁大牛的眼睛充满鄙夷,接着进行厉声指责道:“我今虽已非赣南军的小旗,但亦是大明的子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尔等反贼人人得而诛之,受死吧!”
“且慢!你要什么条件,你尽管……”宁王朱奠培连连求饶,却是想要加大筹码道。
噗!
铁大牛的手臂冒起青筋,手中的匕首闪烁着寒光,犹如死神的镰刀般毫不留情地割向朱奠培的喉咙。
刹那间,鲜血如注,滋出来的鲜血染红了朱奠培华丽的衣袍,也染红了这富丽堂皇的大殿。
不……
朱奠培的双眼瞪得老大,似乎还在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眼神中充斥着不甘。
他明明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今在南昌宣扬要起事,然后兵指南京城。因果循环,他要效仿朱棣老贼,从如今太宗一脉的暴君弘治手中夺得大明江山。
只是一切变故发生得太快太突然,他都还没有带兵走出自己的王府,便已经死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匹夫之手。
朱奠培的眼睛慢慢失去色彩,整个身体缓缓倒下,伴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宣告这个野心勃勃的宁王生命走到尽头。
“铁大牛,本世子要将你碎尸万段!”宁王世子朱觐钧目睹铁大牛将自己父王割喉,看到父王惨死在自己面前,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愤怒。
他持剑大步走向铁大牛,那张原本俊朗的面容此刻扭曲得近乎狰狞,双眼赤红,仿佛能喷出火焰来。
“诸位大人,请告诉陛下,我铁大牛愿为他的一名兵卒,虽死犹荣!”铁大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亦是持刀奔向宁王世子。
宁王世子朱觐钧身后的侍卫们如梦初醒,但被主动扑过来铁大牛的气势吓到了,而有人当即惊呼:“世子,小心!”
大殿中央,铁大牛如同一头发狂的野兽,手持利刃,眼神中透露出疯狂的杀意,正朝着宁王世子奔来。
虽然他没有读过书,但亦晓得而今才是真正的明君,却是万万不能因宁王父子的野心,让整个天下生灵涂炭。
不管是因为自己内心的信仰,还是为了天下苍生,他都决定不惜牺牲自己,亦要将宁王父子斩杀于此。
“别……别过来!”
宁王世子朱觐钧原本持剑想要前去找铁大牛算账,只是看到铁大牛朝自己奔来,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可置信。
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在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江西巡抚秦民悦等官员注视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铁大牛已经来到宁王不足两米处,手中的利刃寒光闪闪,直取宁王世子朱觐钧的咽喉。
宁王世子朱觐钧这才意识到王府护卫根本没有跟上,当即便想要转身逃回去谋求他们的保护,但已经来不及了。
铁大牛的刀光一闪,宁王世子脖子处的鲜血顿时喷溅而出,染红了大殿的地面。
宁王世子朱觐钧的身体软软地倒下,那双眼睛同样瞪得老大,似乎像他父亲那般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他们宁王府造反想要夺取皇位,而他必是将来的太子,结果连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走出,便已经在此夭折了。
滋……
铁大牛看到世子还在喘气,便弯腰割下了宁王世子朱觐钧的头颅,然后连带着血淋淋的头颅提在手上,脸上带着狰狞的笑容。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疯狂与满足,虽然不可能是这帮王府护卫的对手,但现在斩杀宁王父子便已经无忧于天地,亦是甘愿赴死。
“咱们剁了此人,替宁王和世子报仇!”护卫队长张海看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亦是十分痛恨地道。
江西巡抚秦民悦看到宁王护卫竟然要动刀,当即挺身而出:“王爷已死,谋反已平!谁敢再造反,不仅是身死当场,而且还得株连九族!”
“张护卫长,你是有妻儿的吧?”
“你们今已无主,难道是想自个谋反不成?”
“铁大牛为大明斩杀恶贼,本官看谁敢动他分毫?”
……
江西布政司左参政诸养和等官员纷纷站了出来,即便是面对手持武器的王府护卫,亦是摆出平日的官威。
王府侍卫们看到已经身死的宁王父子,又看到咄咄逼人的官员,最终被秦民悦等官员的威势所震慑,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历史充满着戏谑性,铁大牛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平息了这一场谋反。
江西巡抚秦民悦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胆小怕事的江西右布政使,经过这些年亦是已经成长起来,迅速接管城防并清剿南昌城中的余孽。
得知一伙白莲教众藏在城东,当即便亲自率领南昌卫前去清剿。
由于反贼失去了领头人,这其实只是一帮乌合之众,所以压根没有战力。而南昌百姓都晓得当今皇帝的好,不仅纷纷提供线索,亦是组织民兵帮着清剿。
正当杭州城的百姓还在打听宁王造反到哪一步的时候,殊不知宁王造反在当夜便已经结束,而仅仅两日便将所有余孽清理得干干净净了。
当消息传回去的时候,整个杭州城的百姓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竟然给小小的护卫解决了?
第四百七十一章 独钓西湖,认知颠覆
初冬的清晨,西湖水面泛着淡淡的金光。
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西湖的水结冰并不多见,而今清凉的水平添了几分冰清玉洁的韵味。
湖畔,绿松如烟,正轻轻地摇曳,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尊贵客人起舞。
由于弘治皇帝要游历西湖,所以杭州方面的官员早已经做足了万全准备。除了受邀的杭州乡绅和德高望重的老者外,便不许其他人员进入这片区域,而杭州卫亦在这里进行戒严。
此时实行管控的西湖,就像是一座放大版的太液池。
朱祐樘跟其他地方的摆场一般,由于谨记着东方道的告诫,所以此次南巡并不敢有任性的举动,每一次都是摆出卤簿大驾。
虽然微服私访听起来很酷,亦是可能看到一些坐在龙椅上无法看到的东西,但他既然选择站在普通百姓的那一头,自然不会主动给官绅集团任何刺杀自己的机会。
朱祐樘对西湖向往已久,这个时代的西湖自然比后世更加贴近大自然,所以对这座原生态的湖畔怀揣着几分期待。
由于已经查清江南商号谋反的罪证,在核查清楚所有涉案人员后,这一起涉及几万人的江南商号造反大案亦是开始进行血洗。
不论先前是何种身份,不管是官还是民,亦或者有功名傍身的读书人,通通都会被押上临时搭建的断头台。
江西南昌宁王造反虽然没有走出宁王府便被平息,但这个口号既然已经喊出来,那么自然是要进行诛九族了。
朱祐樘虽然说是南巡,但处理的事务其实并不少,此次可谓是忙里偷闲了,亦算是因近期杀戮过重而散心。
湖面上,画舫穿梭,彩帆招展,乐声悠扬。
朱祐樘携带静妃等人登上一艘最大的画舫,船头悬挂着精美的龙旗,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此时的西湖宛如一个睡美人般,处处都是景致,在其中邀游既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亦能看到不少历史古迹。
朱祐樘身穿一套明黄的龙袍,眉宇间依然流露出天子的气度,站在船头眺望湖光山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
虽然自知无法营造后世那种人山人海的西湖盛况,但相信这里会变得越来越好,今后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享受此处西湖风光。
画舫仅仅行驶一段湖域,便选择靠岸停下,而浙江总督内阁大学士尹直已经率领一众官员在此恭候。
在看到弘治皇帝在谈笑间,不仅将盘踞江南几百年的白莲宗灭了,而且让宁王造反走不出宁王府,亦是由衷地敬佩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尹阁老,此处便是断桥吧?”朱祐樘漫步于西湖之畔,走到了一处石桥前便对随行的尹直询问道。
尹直对这里自然早已经做了功课,便恭敬地行礼道:“回禀陛下,这里确实是断桥,但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段桥!”
朱祐樘站在桥头,伸手轻轻地抚摸着这古老的桥栏,感受着它历经风霜却依旧坚固的质感,感受那一份属于历史的韵味。
落在后面的官民跟随,亦是只能远远看着朱祐樘的背影。
有关断桥的传说,有着不同的版本。
据说,当年白娘子与许仙就是在这座桥上相遇并借伞定情的。后来,白娘子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许仙为了救她而断桥,但并没有成功。
除了神话外,还有就是每逢下雪之时,这里的桥面被白雪所掩盖,从而给人一种桥被中间劈掉的错觉,亦是断桥残雪的由来。
当然,最为靠谱的是这座桥由段家人所建,居住在桥对面的段家人为节省过湖距离而修建,所以又称“段桥”。
由于谐音的缘故,原本的“段桥”便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断桥”。
朱祐樘走过了这一座充满历史痕迹的断桥,而断桥的那一头已经修建了一座钓鱼亭,隐隐有种重回西苑的错觉。
“陛下,请!”刘瑾持鱼竿在钓鱼亭边上恭候,一切显得那般的熟悉。
朱祐樘坐在软榻上,此次随行南巡的韩幼英已经泡好茶水,正在恭敬地等着朱祐樘在垂钓之时享用香茗。
这一时刻,西湖跟太液池是那般的相似。
朱祐樘手持鱼竿,上面已经钓好的鱼饵,显得十分熟练的一甩,带着鱼线的鱼钓落进了西湖清澈的湖水中。
只是甩出去的鱼线不再是马鬃毛或蚕丝等天然纤维,而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工纤维,即后世鼎鼎有名的人工纤维——尼龙。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复研究,加上大明朝廷的财政支持,玄学院邵元节所率领的团队终于研究出尼龙。
这种人工合成纤维尼龙打破了天然纤维的限制,不仅拥有更强的柔韧性,而且完全可以实现量产。
朱祐樘躺靠的软榻之上,看到久违的鱼线跟随鱼饵沉入湖中的时候,亦是手持着鱼竿,显得神情专注地凝视着湖面的动静。
既然来到如此的人间胜境,亦不在这里钓上一钓,还真辜负了此次南巡,亦是辜负了这里丰富的鱼资源。
“陛下开始垂钓了!”
“听闻天子一日能钓百鱼!”
“今日老夫能见到天子垂钓,实乃三生有幸!”
……
此次随行的官员和乡绅都被阻拦在断桥的那一头,但他们在岸边能够看到天子垂钓西湖,不由得议论纷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