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352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至于运河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复杂,黄河原本就是一头不可驯服的水兽,在夏季反而更加的反复无常。
  河道总督衙门想着让黄河按它改道的方向重新规划新河道,结果洪水暴涨之后,竟然又奔向了另一个方向。
  河道总督衙门越是想要尽快疏通京杭大运河,越是想向黄河借来适量的黄河水,却是越容易忙中出错。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能全都责怪河道总督衙门,治理黄河和疏通京杭大运河原本都是两件极度困难的事情,而今偏偏要求河道总督衙门一并做好。
  只是不管什么原因,由于南边的粮食和货物不能北上,而今年北方秋粮歉收已经成定局,令京城的米价轻松突破了百文大关。
  至于可以轻松从皇家米行换到精米的米票,一些精明人发现有利可图后,却是纷纷做起二贩子,而米票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养心殿,檀香袅袅。
  “臣愧对陛下隆恩,请陛下治罪!”身穿一品官服的户部尚书李嗣来到殿中,显得恭恭敬敬地跪下道。
  他是广东广州府人士,由于年少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慧,刚刚二十出头便已经金榜题名,初授南京户部主事。
  虽然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但凭借自己的算术天赋,加上做事勤勉且稳重,花费三十年的时间终于爬到户部尚书的位置。
  现在遇到明君弘治,让他这位户部尚书如鱼得水,这些年将户部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是让帝国蒸蒸日上。
  却是不承想,自己最终还是出事了,而今可能是身家性命都不保。
  朱祐樘居高临下打理跪在地上的李嗣,却是将手中的奏疏放了下去:“你怎么能……能让朕如此失望!”
  “臣罪该万死!”李嗣已经知晓奏疏的内容,又是自责地认罪道。
  朱祐樘的眼睛闪过一抹失望,但最终还是念及君臣的情分:“既然事情已经传开,朕亦不能保你了!你将米票推广计划办妥后,上呈《弘治财政新例》,便上疏引咎请辞吧!”
  米票推广计划,其实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制定的方案。
  粮食,这才是农耕社会的最大财富,而不是那些白银的死物,华夏的社会财富亦不该被白银卷走。
  由于朝廷全国清丈田亩,导致大量原本被大地主所持有的粮食,正在慢慢地流入大明朝廷的手中。
  加上在全国清丈田亩期间,很多大地主被迫进行追缴米粮,所以现在大量的粮食其实被大明朝廷所掌控。
  现在朝廷掌握着大量的米粮,那么便拥有天然的重新议价权,对白银自然可以轻视,甚至直接无视。
  就像后世的中东,他们便给世人上了很好的一课。由于他们拥有储量最多的石油,在美国的引导之下,最后连黄金都失效,世界各国只能拿着美元前来交易。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
  现在粮食在大明朝廷这里,那么完全可以跟白银好好地打一仗,从而彻底动摇本不该属于白银的货币地位。
  其实襄城侯那帮人并不知晓,京城此次之所以这么容易出现粮食抢购潮,主要还是北方大量的粮食已经被朝廷所掌握。
  “臣领旨谢恩!”李嗣已经知道是这已经算是好结果,显得失意地表态道。
  朱祐樘想到李嗣这些年的种种,亦是释放善意地道:“在你致仕后,你的大儿子会进入都察院出任搜查官。你的二儿子既然想要经商,如今便修书让他运米从海路北上,想必能够赚上不少,以后将来吕宋开放采矿权亦可给他一个!”
  “臣叩谢陛下隆恩!”李嗣没有想到朱祐樘竟然还能如此重恩于他,此时亦是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面打转道。
  朱祐樘看着这些年确实劳心劳力的李嗣,亦是感情流露地道:“李卿,咱们君臣四载,亦是多得你替朕操劳财事。今你虽犯错,但当顾及身体,朕望若干年还要君臣重聚!”
  “臣领旨!”李嗣的眼泪已经忍不住落下,显得真情流露地道。
  若是有得选择,他必定会好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亦管好自己的家奴,更是要打造好的家风。
  只是现在一切都无法挽回,而他将要离开这个欣欣向荣的朝廷,亦是远离这位百年雄才大略的君主。
  朱祐樘叹息一声,轻轻地抬手让李嗣退下。
  刘瑾看到李嗣离开,最终忍不住道:“陛下,早前的最高会议结束后,您便说朝廷恐有争斗。而今李尚书在这个时候被实证弹劾,这事情亦是太巧了,奴婢认为有人是要扳倒李尚书好扶自己的人上去!”
  广东商会会长黄裕本是京城的粤商之首,在遭到朝廷整顿金融后,最终还是选择返回广东从事金融业。
  虽然初时还能合法经营,但品尝过高利贷的暴利后,最终还是选择重操旧业,通过高利贷来牟取暴利。
  只是东窗事发,虽然找上何乔新帮助洗脱,但反倒成为何乔新倒台的因素之一。
  原本黄裕是要被治罪,但李嗣最终还是被牵连其中,他的二儿子竟然借助李嗣的身份,最终帮着黄裕逃到了海上。
  现在这件旧事被广东御史捅了上来,而且有证据和口供,加上李嗣偏偏还收了黄裕家人的礼,致使这个事情几乎是铁案。
  “不管是不是朝廷争斗,现在只能这样处置!”朱祐樘看着已经证据确凿的奏疏,却是态度坚定地道。
  其实他知道这便是朝廷争斗所致,定然是有人特意针对自己这位户部尚书。只是自己不能因为偏爱,便没有底线地包庇,不然只会出现严嵩这种臣子。
  尽管自己从来不期待自己的臣子是既清廉又能干,但亦不会允许作奸犯科,李嗣当初选择包庇罪犯黄裕,自己亦是只能忍痛割爱了。
  刘瑾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敬佩地道:“陛下贤明!”
  八月一日,户部正式颁布《弘治货币新例》。
  有鉴于京城米价的持续上涨,而今皇家米行的粮食充足,故而布票可到皇家钱庄兑换米票,一张布票可换八十斤精米。
  “我没有看错吧,怎么可能?”
  “若按这个折价,米价压根没涨啊!”
  “我早说皇家心里装着百姓,又怎么可能看着咱们吃高价米,呜呜……”
  ……
  京城的百姓在看到最新的告示,得知自己手里的布票能够换成米票,顿时是感动得无以复加,更是直接哭了出来。


第三百九十二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
  本轮米价暴涨,首当其冲自然是吃上顿没下顿的百姓,但作为民间所认定的流通货币白银同样是受害者。
  若白银有其他竞争者还好,但现在正在面临布票的竞争。
  因米价的持续性上涨,白银的购买力相对下降,导致白银正在变相贬值。
  可别小瞧这一种变化,普通的百姓对手里的货币是十分的敏感,这种变化足够让很多百姓远离白银。
  反观本轮的布票跟硬通货棉布一直紧密关联,现在还可以跟精米变相挂钩,这便足以秒杀白银这种货币。
  即便白银再如何稀缺,但不能用来换取大家所需的粮食,亦或者换到的粮食越来越少,那亦不过是一堆无用的金属。
  虽然布票是比较新的事物,但不仅直接换取大家所需的棉布,而且还能换到所需要的粮食,必将成为大家所心心念念的新货币。
  纵观华夏的历史,其实最大的错误正是各个王朝都推行银本位制。
  尽管白银的价值一度是黄金的两倍,而本朝白银的兑换率仍旧高达四比一,但这仅仅是白银疯狂贬值的开始。
  从后世白银和黄金的价值变化,便可以知晓两者存在的天壤之别。
  且不说黄金跟白银的价格能差到近百倍,各国都在明令禁止本国黄金外流,反而允许白银自由流通,两者对国家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虽然白银一度接近天然的货币属性,但历史证明白银并非天然的货币,亦或许不该是大航海时代后的官方货币,归其原因是海外储量太惊人了。
  除了日本存在大量赤裸在地表的高品质银矿外,美洲的银子多到用火车都拉不完,仅仅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的产量便相当于全球几百年的白银产量。
  现在大明王朝白银的税收只有区区几百万两左右,但到了后面一个朝代,战败后的赔款居然是几亿两。
  后面的朝代的白银以亿来计算,并不是后面那个朝代经济变强了,而是大量的海外白银涌进来将华夏的社会财富洗劫了一轮又一轮。
  归其原因,正是历代的统治者将白银推上了王座,最终致使日本和西方列强借助华夏的物资壮大己身。
《弘治货币新例》将是一项重大的举措,而主要的目标正是要根除白银本位制,从而避免华夏再度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哈哈……幸好我有布票!”
  “走,咱们一起到皇家钱庄兑换!”
  “嘎嗄……我的布票果然换到精米了!”
  ……
  随着《弘治货币新例》颁布,手里拥有布票的百姓先是前往皇家钱庄换票,而后用米票果然在皇家米行换到了精米。
  布票不仅没有产生贬值,而且能够轻松地从皇家米行那里得到精米,这个结果导致百姓对布票的信任度大增。
  “咱们手里的银子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何止不值钱,现在有钱都难买到米粮了!”
  “不管如何,以后咱们都要囤积一些布票以备不时之需!”
  ……
  面对米店告罄而无法买到精米的百姓积怨已久,现在看到可以通过布票来换取米票而得到精米后,顿时纷纷发出了感慨道。
  这个时代的百姓不懂得那么多的经济知识,现在意识到白银不再是那般无往不利,而跟实物绑定的布票显得更加的诱人。
  正是如此,在弘治朝的引领下,一些根深蒂固的认知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而白银本位制正在遭受来自朝廷的挑战。
  朱祐樘虽然贵为大明天子,但并不打算直接站到全社会的对立面,何况朝廷亦需要借助海外的矿银充实财政。
  在《弘治货币新例》中,还抛出一个重磅的条例:朝廷即将推出面值不等的弘治银元和银钞,不再提倡民间以银两交易。
  这个条例进行了补充说明:“弘治银元面值以一两、二两、五两和十两铸银币,另于京师试行二两、五十两和百两白银大钞。此银元和银钞自铸造之期起,于两年后可到皇家钱庄兑换等额纯银绽,吾民可用窑藏之用!”
  按原来的历史,华夏直到民国才能“改两为元”。
  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华夏的财富早已经被洗劫一空,整个社会亦是积重难返。虽然华夏有了建立自己货币的意识,但奈何华夏成为了盘中餐。
  朱祐樘现在将“改两为元”的举措提前,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海外白银洗劫华夏的社会财富,而且还可以慢慢打造属于华夏的新货币体系。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今想要打造信用货币体系其实不现实,百姓又怎么可能一次次上当呢?
  朱祐樘知道要将华夏百姓放在首位,而不能用白纸便强硬地换掉百姓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不然这个举动跟日本和西方列强并无两样,所以此次给银元同样赋予跟实物挂钩的功效。
  即拥有弘治四年的银元或银钞,于弘治六年可以到皇家钱庄兑换等量的银锭,如此便不存在仅是画饼的问题。
  一个货币体系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王朝的强权,而是需要提供一定的实物担保,这样的货币体系才能得到全民的认可。
  若是计划顺利的话,日本的银矿和美洲的银矿将会归为大明朝廷所有,而这些银矿可以帮着朝朝廷轻松买下整个华夏的社会财富。
  朱祐樘知道单是讲道理根本行不通,只有将源源不断的白银运回华夏,华夏的百姓才能真正知晓白银的痛点。
  虽然并不准备全面禁止民间的银两交易,但朱祐樘拥有自己的绝对领域,亦是抛出一个条例:“各级衙门的杂税今后不得再向百姓征收碎银或银锭,当以朝廷所发行的铜钱和银元为主。铜钱乃朝廷官方货币,今后不可重银轻铜,以一千钱兑一两银元兑换,旧钱送回京城重铸!”
  由此次京城的米价风波亦是可能看出,货币的要领在于流通。
  既然大明已经打定主意要打压银两交易,那么不能光靠口号,而是要拿出实际行动,从行为上扼制银两的流通属性。
  先是以官方的态度不鼓励银两交易,接着推出银元取代银两,而后不接受白银纳税,再通过海外白银来掠夺社会财富,将来必定让民间放弃银两这种不靠谱的官方货币。
  其实在这里还有一个十分巧妙的手段,由于白银的价值不断走高,导致铜钱的价值持续走低,导致一两白银能换到的铜钱从一千文涨到两千文。
  只是现在官方进行了干涉,强制让一两白银等同于一千文铜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3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2/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