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347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天道,终究会败给贪欲。
  朱祐樘淡淡地喝了一口茶,显得不动声色地道:“既然全民灭蝗的方案通过,那么诸位爱卿议一议该如何组织全民灭蝗吧!”
  “遵旨!”刘吉等重臣得到皇帝的指示,亦是恭恭敬敬地回应道。
  御书房,这里已经成为国家大事的决策之地,致使进出的太监都显得蹑手蹑脚的。
  “既然是要组织百姓灭蝗,那么便需要组织者,同样需要设置统计奖励的机构。本官以为由知县组织灭蝗,由上一级的府通判负责核实和发放奖励,而知府则进行监督。全民除蝗的要领是所有人都要积极除蝗,不能这个县积极除蝗,邻县却是敷衍了事。基于这一点,治蝗的责任亦要层层分摊,下层官员治蝗不力,则牵涉上级官员连累处罚,形成纵向连带责任制!”吏部尚书李裕率先抛出方案道。
  工部尚书贾俊等人听到李裕说得这么周全,特别是责任制深得大家的认同,故而亦是纷纷表示认可。
  “除蝗不仅限于人力,鸭子日食蝗虫达上百只。蝗灾通常是连续两三年,今不仅要治时下的蝗灾,亦要预防明年的灾情,所以可以鼓励百姓养鸭!以明年为限,凡是养鸭之家,可计灭杀蝗虫千只进行奖励!”户部尚书李嗣关注治蝗已久,亦是发现自己的方案道。
  “本官在湖广之时,亦是遇见蝗灾!蝗虫其实不食豆科和棉花,为了防止明年蝗灾破坏,明年亦可鼓励百姓多种棉花和豆科!”刑部尚书刘忠当即声援道。
  三位尚书的轮番发言,一个显得十分成熟且周全的方案竟然已经出炉,当真不能小瞧这个时代精英的智慧。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对这帮古人的智慧早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并没有感到太过于意外。
  实践出真理,一些生物习性早已经被底层的百姓弄得明明白白,甚至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经验除蝗和防蝗。
  只是刚刚称颂这三个时代精英的念头一闪而过,却是差点被接下来的话呛到了。
  “吾出身贫寒,孩时曾于荒野与人玩耍,捕捉蝗虫用火烤香味四溢,何不鼓励大家捕杀蝗虫食用?”徐琼亦是想要努力表现自己,当即提出自己的想法道。
  在这话说出来的时候,虽然有一些重臣以为徐阁老的话在理,但更多人还是当即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蝗虫家族很庞大,共有8000多种。
  平时田间看到的蝗虫确实可食,但蝗灾中的蝗虫是群居型的蝗虫种类,不仅自身的破坏力更强,而且体内往往携带毒素。
  虽然吃了这种灾蝗不见得会死,但蝗虫的毒素是客观存在,所以有着一定的致病概率,甚至有的人因此而死掉。
  如果朝廷发动百姓吃蝗虫确实能够得到蛋白质,但跟草菅人命没有太大的区别,亦是只有徐琼这种对农业一知半解的阁臣才能提出这种不靠谱的方案。
  其实百姓不是没有想过将这种蝗虫捕抓火烧和油炸,但在食用后得到的毒素残留在体内,令他们更加敬畏蝗灾,甚至认同这蝗灾确实是上苍向天子示警的说法。
  至于堂堂的内阁阁臣抛出这种方案,亦是反映出重臣跟底层的百姓隔得太远了,哪怕出身贫穷的徐琼亦是早已经离开了底层百姓。
  “荒谬,灾蝗跟寻常的蝗虫并不相同,食之有性命之忧!”尹直知道灾蝗根本不可食,显得毫不客气地训斥道。
  他跟徐琼同为阁臣,按说态度要显得客气一些,但尹直是一个对事不对人的性子。而今听到如此害民的提案,亦是毫不留情地跳出来指责。
  徐琼一直为尹直抢了自己次辅的位置而耿耿于怀,而今看到尹直如此不留情面地数落自己,亦是准备进行争辩。
  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刘吉看到苗头不对,却是抢先安慰道:“这田间的蝗虫跟灾蝗极为相似,误认亦是常有之事!不怕诸位笑话,老夫早前亦以为是同一物,不想竟然大不相同,呵呵……”
  随着堂堂的内阁首辅跳出来,而且还对自己如此自嘲,让周围的气氛亦是缓和了一些。
  哼!
  徐琼意识到是自己犯了错,只是尹直的话像一根刺扎在自己的心头,却是暗暗下决心将来找回场子。
  吏部尚书李裕嗅到一丝火药味,便跟户部尚书李嗣暗暗交换了一个眼色。
  官场其实便是如此,且不说是敌对的阵营,哪怕同阵营都很容易产生矛盾。此事只能说尹直太过直白,这话已经得罪了小肚鸡肠的徐琼。
  不过现在的朝堂明争是越来越少见,更多是采用暗箭伤人的方式。
  “若是防蝗的话,朕倒亦有一古法!”
  正是这时,朱祐樘在上面的阁楼突然露脸。
  而今的朱祐樘很像后世的大领导,一旦站出来进行发言,下面的重臣全都是规规矩矩地洗耳恭听。
  且不说朱祐樘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哪怕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亦是没有多少人敢于挑战朱祐樘的权威。
  朱祐樘面对众人的目光,显得语出惊人地道:“朕平日好在此读书,曾在一本古籍看到,若将草木灰和石灰碾压成细末撒在粮食上面,蝗虫就不会啃食农作物了。蝗灾之地,可试行此法防蝗,保护自家的粮食和农作物!”
  “陛下圣明!”吏部尚书李裕等人听到朱祐樘所得到的古法,显得无条件地相信地道。
  会议结束,重臣们纷纷散去。
  他们纷纷从西苑门走出,这里离江米巷其实很近,一些身体没有大问题的官员甚至选择步行回自己的衙门。
  虽然治蝗和防蝗已经达成了共识,但难免有人对事情产生担忧。
  户部左侍郎吴裕跟随李嗣一起离开,显得忧心忡忡地道:“正堂大人,刚刚陛下所提之法,您怎么看呢?”
  “是否可行,咱们一试便知!只是陛下历来稳重,既然已经提出来,想必此法可行!”李嗣虽然拿不准,但还是投出信任票道。
  虽然现在皇帝的话越来越少,但却给人一种更加高深莫测的感觉,而今说出来的话根本是字字珠玑。
  世间向来都是物物相克,既然鸭子吃蝗虫,而蝗虫又不食棉花苗和豆科苗,那么害怕石灰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并不出奇。
  户部左侍郎吴裕发现确实是这个理,只是看到四下无人便忍不住道:“刘阁老今日行为异常,不知这是何缘故?”
  “要么是皇帝的试探,要么是刘阁老的试探,现在老夫亦说不好!只是你当真以为刘阁老敢跟皇帝掰手腕?”李嗣来到自己的轿前,却是进行反问道。
  户部左侍郎吴裕知道现在的朝堂实质是一言堂,显得十分坚定地摇头:“刘阁老并不傻,又怎么可能做这种自取毁灭之事!”
  “少司徒,朝廷的斗争一直存在,你还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如果上面真要神仙打架的话,你只要在旁边看着就好,这种事情不是你能参与的,亦最好别参与进来!”李嗣走进轿中,显得语重心长地告诫道。
  户部左侍郎吴裕视对方为自己的指路明灯,显得恭恭敬敬地拱手相送道:“多谢正堂大人指点迷津,请慢走!”
  李嗣的轿子刚刚离开,吴裕转身便看到周经和李东阳一起走出来。
  跟他这种需要到地方总督过渡的侍郎不同,周经和李东阳既是词臣又是帝师,却是完全可以一步迈到六部尚书的位置上。
  他知道自己这两人方才被徐琼叫到了内阁,看到这两个人显得眉飞色舞的模样,隐隐感到六部尚书即将有人倒台。
  一场没有硝烟的朝堂争斗,恐怕是要悄然开启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道家的使命
  黄昏时分,太液池被染上了一层金黄色。
  虽然朝堂已经硝烟弥漫,但而今官员的人事任免权在朱祐樘的手中,却是不可能波及他这位皇帝。
  朱祐樘结束一天的批阅奏疏后,便来到听潮阁这边,坐在钓鱼亭边上独享这八百亩湖泊的鱼资源。
  虽然他经常在这里钓鱼,但丝毫不影响这里鱼儿抢食,甚至这里成了八百亩水域的唯一用餐窗口。
  每竿甩下去,水底总是鱼情汹涌,屡屡能够给人带来一个小惊喜。
  湖泊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波光粼粼,不远处的岛屿郁郁葱葱,湖边的垂柳已经十分茂盛,近处的青草地孕育着一些小生命。
  朱祐樘很喜欢现在这种氛围,在这里总是能够得到一份古井无波般的心境,这大概是属于很多钓鱼人的共同快乐。
  随着浮标下沉,鱼竿被用力地提了起来,一尾漂亮的红鲤鱼被带出了湖面。虽然红鲤鱼很肥大,但绷直的鱼线的韧性很强。
  “陛下,又是一条漂亮的红鲤鱼!”刘瑾看到钓起来的鱼,却是比自己钓到还要高兴,当即上前干脆利落地抓住活蹦乱跳的鲤鱼。
  朱祐樘从提竿的那一刻便绷紧神经,而今看到鱼儿被自己钓起还被刘瑾抓住,整个人这才放松下来,而肾上激素的突然飙升和慢慢回落给人一种十分美妙的愉悦感。
  “陛下,请用茶!”韩幼英跪在矮茶几的对面,纤纤玉手送来了温度正合适的茶水。
  “臣东方道参见陛下!”东方道早已经站在后面恭候,显得恭恭敬敬地见礼道。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递过来的茶水,显得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才道:“东方高士,玄学院的进展如何了?”
  虽然关于自己子嗣的问题没有解决,只是从近期皇后和嫔妃肚子没有动静后,却是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一回玄学。
  东方无道已经被朱祐樘改名为东方道,身份不再是被关在都察院大牢的东方无道,而是最近被册封的神霄保国宣教高士。
  朱祐樘之所以将东方道改名放出来,一则是因为东方道确实有点小本领,二则是要东方道替自己办事。
  西方的成功其实已经证明,宗教和科学并不是矛盾体,甚至宗教亦能够孕育出科学,而华夏的火药正是起源于道学的炼丹术。
  基于这一点,朱祐樘打算慢慢扶正东方道,由他来创建玄学院,网罗天下拥有数理化知识的人才专职于研究和发明。
  “回禀陛下,事情已经办妥,玄学院的框架已经搭了起来。龙虎山派人过来,臣擅作主张将人领到宫门外,您要不要见上一见?”东方道深知眼前的帝王并非寻常君王,显得小心翼翼地道。
  高士,这算是皇家对他的一种认可和肯定。虽然天下的道士亦是朝廷编制,但现在顶着这个头衔,不仅在道士群体中脱颖而出,而且还能得到俸禄,甚至被赐了一套京城宅子。
  原本他不修边幅,但今天是被皇帝召进皇宫,所以特意将自己收拾干净,亦算是不辱自己高士的名头。
  朱祐樘上下打量了一眼东方道,显得肯定地点了点头道:“不错,你办事的效率果然挺高,将人叫进来吧!”
  后一句话是对太监韩牛吩咐的,当即便有人前去将龙虎山的派来的道士叫来。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个话足见科学的重要性,而今是儒学当道的时代,想要推动华夏化学的发展,他最先想到的是炼丹师。
  华夏最早记载化学反应的是炼丹师葛洪的《抱朴子》,而令后人嗤之以鼻的炼丹师其实掌握着最先进的化学知识。
  “陛下,这便是龙虎山派过来的上清宫最精于炼丹的道长!”东方道指着跪在地上的青年男子,显得一本正经地介绍道。
  朱祐樘打量跪在自己面前的邵元节,发现仅仅只是一个相貌平平的青年道士:“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邵元节拜见陛下!”邵元芳自报姓名,显得有点小激动地道。
  自从弘治皇帝派遣王华在赣南剿匪后,他的声名不仅在赣南,整个江西地区都知道朱祐樘是明君。
  邵元芳自幼父母双亡,从小便在龙虎山的上清宫出家为道士,陆续拜范文泰、李伯芳和黄太初为师。
  由于炼丹水平出众,加上从龙虎山到京城有万里之遥,而时间又显得十分仓促,他被龙虎山推举为代表前来京城。
  原以为到了京城不过是讨好新贵东方道,只是不想才刚刚来到京城,东方道竟然将他带进了皇宫,更是见到了备受百姓推崇的皇帝。
  朱祐樘听到陶仲文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是哪里听到:“邵元芳,你可知晓朕因何要网罗天下炼丹师?”
  “东方高士只说陛下并非要丹药,草民愚钝!”邵元芳并不是一个喜欢自作聪明的人,当即瞥了一眼东方道进行作答。
  朱祐樘意外地望了一眼东方道,只是说与不说并不十分重要:“朕偶得一梦,梦中仙人以仙绳作鱼线,于北海钓鲲。据仙人所述,仙绳竟可炼之,亦赠朕之炼方!今粗略之方已经交给东方高士,由汝等进行尝试,食宿皆在玄学院。若汝能提练成功,朕必以国朝高士待之,另有重赏!”
  梦?仙人?仙绳?
  这都是什么鬼啊!
  邵元节初时听得眼睛瞳孔都不由得放大,完全没有想到这位务实的皇帝竟然有这么飘忽的一面,只是听到最后的重赏顿时心跳骤然加速。
  虽然他只是一个有点不普通的道士,但在道士这个庞大的群体中简直微不足道,且不说后面还有重赏,这国朝高士的身份让他根本不可能拒绝。
  朱祐樘将邵元节的反应看在眼里,却是认真地望向东方道:“东方高士,此事若是能成,你便是道家第一人!”
  若说什么事情是朱祐樘最为关心的,除了前往美洲新大陆寻找宝种的船队外,便是如何生产出尼龙这种新材料。
  一旦尼龙出世,这种新材料将会带来一场材料革命。
  不仅解决自己所需要的鱼线,而且还可以将鱼线进行全国性推广,甚至可以用尼龙纺织渔网进行捕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3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7/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