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176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这……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不由得纷纷望向刘健,敢情吴裕不惜牺牲仕途亦要咬死刘健,这种由司职官员提拔上来的侍郎还真是可怕。
  刘健努力地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却是没有想到这个愣头青这么狠。
  “大明的户部侍郎焉有出任知府之理,所请不允!你给朕老老实实在户部侍郎上办好差,待时机成熟,朕自有安排!”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下,便是话锋一转地道:“一州之地的成效,确实不可言定全国!今大明不宜推行全国清丈,咱们便等一等湖广清丈的成效。若湖广诸府都存在隐田之事,到时朝廷再委派能臣以总督入职地方,诸卿以为如何?”
  虽然安陆州的成效已经触目惊心,但现在其实还没有达到推行全国的时机。
  一则是安陆州终究是一州之地,安陆州不具备以点到面的说服力,故而最好的做法还是要等湖广的清丈结果正式出炉。
  二则是人才的缺失,毕竟真正做事的是人,而不是一纸公文。像安陆州的清丈,若是换其他人来干的话,很可能是另一个结果。
  另外,清丈田亩终究是要跟官绅阶层开战,现在还不宜过于操之过急,却是可以通过以点到面的方式慢慢解决,亦给整个官绅阶层一个缓冲的时间。
  像张居正实行全国清丈,花费的时间足有四五年之久,而今自己清丈田亩才试行几个月,却不需要急于推行全国。
  正是如此,不管刘健刚刚有没有站出来反对,自己其实只是想要明确一下清丈的战果,却不是急于推行于全国。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知道而今的皇帝是老诚谋国,当即便一起表态地道:“陛下英明!”
  户部右侍郎吴裕虽然痛恨刘健这种扯后腿的官员,但亦是服从陛下的安排,且知道陛下其实是在呵护自己。
  只是他暗暗地瞪了一眼刘健,却是暗暗决定等到湖广的清丈有了结果,自己便请旨出任河南总督,非要扒下刘健的底裤。
  刘健的眉头微微蹙起,虽然此次成功躲过一劫,但心里头涌起一种强烈的不安。
  “李卿,经此次清丈后,安陆一州的税粮几何?”朱祐樘心里早有打算,便对下方的户部尚书李嗣询问道。
  李嗣略作思索,便报出一个数据道:“回禀陛下,安陆州的税粮预计可达到十五万石!”
  咦?
  万安等官员在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不少官员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当即便纷纷扭头望向上面的阁楼。
  “朕记得十万石到二十万石税粮可为中府!既然如此,工部和吏部一同协作,你们两个衙门将安陆州升级安陆府,再增设一县!”朱祐樘端起刚刚倒好的茶杯,当即便进行安排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发现这个安排显得合情合理,便恭恭敬敬地施礼道:“臣等领旨!”
  万安和刘吉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发现他们的皇帝是越来越深不可测。
  原本清丈田亩是侵犯地方官绅的利益,跟地方官绅沆瀣一气的地方官员亦会成为阻碍,但而今朱祐樘将安陆州升格安陆府,而且还要增设县城,无疑能很好地分化地方官员和地方官绅的亲密关系。
  毕竟清丈田亩后,不说很多州有机会升府,哪怕从中府到上府,那么品阶亦有希望由从四品知府变成正四品知府。
  面对清丈田亩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宛如明初削蕃那般逐个击破,当真是步步为谋,这清丈田亩焉有不成之理?
  “朕今日将你们召集于此,安陆州的清丈结果是其次。安南近年屡犯我大明西南,占地夺田还是其次,竟数次屠我边民,亦有掠珠烧船之举!今朕已经查实其罪,诸位爱卿请过目!”朱祐樘喝了一口茶水,便透着几分怒意地道。
  司礼监掌印太监郭镛一直站在下面,在听到朱祐樘所说的话后,便让小太监将相关的罪证派发给在场的所有官员。
  次辅刘吉并不喜欢战事,只是看到上面所罗列的累累罪行后,眼睛当即闪过了一抹狠厉之色。
  “今北边安定,而国库充盈,朕决定征讨安南,助占城等外藩收复失地,以扬我大明国威!”朱祐樘来到护栏前面,显得语出惊人地道。


第二百二十章 帝有袖质,国大担当
  安南的问题不仅仅是西南的安定问题,亦是大明棉布进入中南半岛所需要扫清的阻碍,所以现在是该着手征讨安南。
  礼部尚书徐琼等人虽然对安南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慨,但听到朱祐樘要对安南用兵的时候,心里还是不由得咯噔一声。
  若打了胜仗则多了一块要管理的蛮荒之地,若打了败仗则很可能招来无尽的麻烦,无论哪个结果都是出力不讨好的麻烦事。
  正是如此,虽然他们早已经效忠于眼前高高在上的帝王,但心里其实还是不希望征讨安南而惹来麻烦。
  “陛下,今大明当以稳字为重,不宜劳财伤民兴战事,还请收回成命!”刘健的眉头不由得蹙起,当即站出来劝阻道。
  户部右侍郎吴裕看着刘健竟然要阻止,当即便蹙起了眉头。
  礼部尚书徐琼等官员即便知道眼前的帝王不太可能被劝阻,但看到刘健站了出来,还是免不得生起一丝希望。
  朱祐樘知道有些事情可以由他们慢慢商量,但有些事情却需要自己拿定主意,当即进行表态地道:“朕不是跟你商量!且不说安南好战,令中南半岛占城等藩国生灵涂炭。今我大明西南边民被屠,采珠船遭黎朝官兵洗劫,而大明之宝——南珠王落于安南皇室之手。大明可以厚恩于四海,但敢犯我强明者……虽远必诛!”
  说到最后,这四个字咬得很重。
  茶女娇躯微震,那双美目带着几分痴情地扭头望向朱祐樘。
  “犯我强明者,虽远必诛?”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听到朱祐樘如此强硬表态,刚刚那种对未知的担忧突然间消失,却是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或许,这才是最合适的帝王。
  面对国家大事出现分歧的时候,朱祐樘能以强硬的姿态站出来统领大家,然后一起朝着某个方向前行。
  终究而言,一个帝王终究需要领袖,而朱祐樘简直就是天生的一位领袖。
  “安南以下犯上,当诛!”
  “我大明百姓岂可无辜枉死,定要安南血债血偿!”
  “泱泱中华威震四海,黎贼夺我朝重宝焉有不征讨之理!”
  ……
  刑部尚书杜铭等官员在打消心中的那份担忧后,当即打算跟随朱祐樘的脚步,便纷纷进行表态地道。
  “媚臣满朝,亡国之兆!”
  礼部左侍郎刘健看到杜铭等官员纷纷表态支持,而自己所主张的和平却是孤立无援,心里不由得暗暗地骂道。
  只是面对这一位强硬表态的皇帝,即便他算得上是帝师的身份,但早已经无法跟朱祐樘分庭抗礼。
  朱祐樘看到在场的官员几乎都附和自己开战的决定,便一锤定音地道:“大明征讨安南已定,此事无须再议,诸位爱卿议一议该如何用将用兵和备战吧。”
  虽然自己这位皇帝可以敲定对安南开战,但具体该如何去执行,其实还需要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特别安南并不算小国家,黎朝一直坐拥十万常规军队。现在大明想征讨安南,自然是要慎重对待,更要提前制定好军事战略。
  “陛下,大军出征以主帅为首重!臣以为此次可效仿太宗,遣英国公领军出征!今英国公张懋早年在西苑检阅骑射,三发连中,足见其骑射本领,已有定兴王之遗风,故臣以为此次可由英国公张懋戴罪出征!”兵部左侍郎吕雯依照以往的惯例,当即便推荐京城仅剩的英国公张懋道。
  跟疯掉的定国公和废掉的成国公不同,而今英国公张懋是闲住在家,反倒是京城三大国公最好的一个。
  大明一直都有重用武勋的传统,特别是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中,朝廷通常都是任命国公来担任统帅。
  英国公张辅四次出征安南都取得圆满的战果,却是给英国公一脉加上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甚至还透出几分玄学的味道。
  纵观现在大明的武勋成员,无疑是英国公张懋最为符合统领大军征讨安南的武勋人选。
  “臣反对!”户部右侍郎吴裕彰显年轻官员的干劲,显得旗帜鲜明地反对道:“英国公张懋虽地位尊贵,亦是定兴王之后,但从未出京领军作战,如何能统领数十万大军?岂能胜任此等要职?”
  咦?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纷纷扭头望向吴裕,发现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般得罪人的话都敢说出来。
  “英国公家风严苛,从小便熟读兵法,又擅骑射,在中军都督府多年,如何不能效定兴王之勇?”兵部左侍郎吕雯心里暗怒,当即便大声地反驳道。
  户部右侍郎吴裕深知武勋早已经不堪大用,仍是坚定地反对道:“刘侍郎,英国公张懋究竟有没有定兴王之勇,这只是你个人的无端揣测!今大明要对安南用兵,若由从未领兵作战之人出征,臣第一个反对,相信陛下亦不会同意!”
  只是他最后一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扭头望向朱祐樘,同时意识到吴裕很可能已经说对了。
  朱祐樘登基之后,这位新君一改成化帝通过武勋掌控十二京营的做法,而是选择将整个武勋集团通通踢出京营。
  现在包括英国公张懋在内的武勋都没有兵权,武勋的地位可以说是降临冰点,而这一切都是朱祐樘做成的。
  虽然朱祐樘超常规地重用定国公世子徐世英担任东海总督,但徐世英之所以得到青睐,主要还是徐世英在种棉花和建织布厂上已经绑定了贸易。
  正是如此,现在要将大军交给一个从没有领军经验的英国公张懋,且张懋还是戴罪之身的武勋,想必眼前这位不太可能会同意了。
  朱祐樘的嘴角噙着一丝不屑,当即便淡淡地询问道:“除了英国公,难道就没有其他人选了吗?”
  由于是居高临下,所以能够将大家的表情看在眼里,而自己的目光淡淡地瞥了一眼自己的吏部尚书。
  “陛下,两广总督王越可担此重任!王越不论是在军中的声望,还是其领军才能,都是目前最佳的人选!”吏部尚书李裕知道朱祐樘在人事上倚重吏部,当即不辜负信任地站出来举荐道。
  在听到这个人选后,刑部尚书杜铭等官员知道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若抛开王越结交宦官的成见不提,王越的军事才能早已经得到证明,确确实实是此次主帅的最佳人选。
  “王越当年作诗怨望朝廷薄恩,今朝廷若许其军权,恐生吕布之忧,还请陛下三思!”兵部右侍郎张海咬了咬牙,当即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反对道。
  张海出身于德州士族,于成化二年考得进士,初授户部给事中,官至太仆寺卿,因弹劾王越、汪直和万贵妃而受杖贬为云南鹤庆知府。
  成化帝过世后,徐溥将张海从云南直接提拔回京,而最近成功运作到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只是王越一旦受到如此重用,对他的处境无疑是不利。
  正是如此,他跟王越注定是处于敌对阵营,故而想要阻止王越担任征南军的主帅。
  “张侍郎,诗词本就是游戏之作,作诗怨望不过是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王越有统军之才,人又身处于两广之地,如何还要舍近求远,还要进行百般猜忌呢?”户部右侍郎吴裕视王越为偶像,当即便站出来反驳地道。
  “吴侍郎,大明人才济济又何须非王越不可?”张海却是故意贬低王越,当即显得十分不屑地反问道。
  吴裕发现这个简直就是在这里故意找茬,只是还不等他争辩,旁边的刑部尚书杜铭已经表态道:“张侍郎,朝廷已经为王越平反,你这是在质疑朝廷的审判吗?而今王越屡建奇功,你竟然还要陛下对王越如此猜忌,你又安何居心?”
  “下官……知错!”张海意识到自己犯了逻辑的错误,这般泼脏水却是会得罪刑部,便选择认错地道。
  户部尚书李裕等人早已经看穿这位兵部右侍郎那点心思,却是不由得轻轻地摇了摇头。
  这个人还是秉承着以前的那一套,却是以为只要疯狂泼脏水,那么皇帝便不敢用。只是这个人似乎已经忘记,是谁力排众议复起了王越,又是谁给予了王越最大的支持。
  王越能够从西斩到东,又从北斩到南,其实离不开朱祐樘对他的那份信任,亏这位兵部右侍郎还以为能上眼药。
  朱祐樘并不喜欢这位没有半点军功便位居兵部右侍郎的张海,只是这个朝堂终究不能太过和谐,便淡淡地回应吏部尚书李裕道:“吏部所荐之人甚合朕意,那么便由王越挂帅出征吧!”
  “陛下圣明!”吏部尚书李裕带领自己的两位副手,当即恭恭敬敬地道。
  “陛下,老臣想再举荐一人!”万安通常都选择沉默,而今突然开口道。
  朱祐樘已经坐回到茶案前,便端起刚刚泡好的热茶淡淡地道:“万阁老,不知你要推荐何人呢?”
  “若朝廷让王越挂帅,老臣以为可效仿当年宣府和大同那般,由南京镇守太监汪直担任监军,不知陛下以为如何呢?”万安知道搭档的重要性,当即便举荐汪直道。
  这……
  张海不由得咽了咽吐沫,对汪直感到更加的害怕。
  毕竟汪直一度是掌管西厂的厂督,若汪直卷土重用,焉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只是面对堂堂首辅所举荐的人选,他却完全没有勇气进行反对。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下降,但万安终究是现任的内阁首辅,不仅门生故吏遍布朝堂,而且还深得皇上的恩宠。
  正是如此,这是自己招惹不起的大人物,压根不敢跳出来阻止。
  朱祐樘吹了吹热茶,而后品了一小口,却是将问题抛给在场的重臣道:“诸位爱卿,由汪直监军,王越兼任总兵官,如此安排可有异议?”
  若说王越的安排是自己早已经决定的人选,现在再加上汪直充当监军,这个安排无疑正合自己心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1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6/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