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164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朱祐樘将剩下的莲花糕直接放进嘴里,接着用手指沾了一点茶水,然后在桌面上写下了一个名字。
  “怎么会是他?”王太后看到桌面上的名字,显得颇为不解地抬头望着朱祐樘道。
  由于仁寿宫的桂花糕做得最好吃,所以朱祐樘时常在这里吃了两块桂花糕。
  朱祐樘跟王太后又聊了一会,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且正事早已经聊完,便起身告辞离开。
  乾清宫,这里被宫女和太监打理的井井有条。
  朱祐樘已经习惯于几十个宫女和太监围着伺候自己,由于刚刚在仁寿宫吃了两块桂花糕,而今肚子并不饿,便直接来到了西暖阁。
  西暖阁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科技展,亦或者是前沿科学储藏室。工部一直在尝试改良海船和造炮,所以时常送一些图纸或模型过来。
  “陛下,这是工部刚刚送来的鱼线!”太监韦眷已经被朝廷从广东市舶提举司召回京城,而今在乾清宫做事,显得恭恭敬敬地说道。
  朱祐樘拿起黑色的长线用力地扯了扯,发现这一条鱼线的拉力确实比较强,便淡淡地说道:“明日将这种鱼线装到鱼竿上,朕要试一试会不会强上一些!”
  这种材质不是蚕丝或棉线,而是选用马鬃毛。
  马鬃毛用来制作鱼线是源于18世纪的欧洲,由于马鬃毛柔软而有弹性,所以是制造鱼线的好材料。
  虽然一根马鬃毛的拉力不强,根本钓不起多大的鱼,但用几根进行递减的形式进行拼接,其拉力还是十分可观。
  理论上,用越多马鬃毛进行拼接,其拉力便会越强。
  夜幕降临,乾清宫亮起了璀璨的灯火。
  用过晚膳,经过沐浴,朱祐樘便来到东暖阁。
  朱祐樘在晚上通常不会处理政务,但会翻阅来自全国各地镇守太监、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报,从而掌握到更多的信息。
  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但如果不多花费时间来翻阅情报,很容易会成为“瞎子”。
  像成化十九年大同那一场败仗,足足死了二千大同将士,结果竟然被文官集团和监军太监联手瞒了下来。
  如果不是巡按御史选择捅出来,恐怕成化帝到死都不晓得自己的军队吃了这么一场败绩,很可能史书都不会有记载。
  朱祐樘知道不能仅仅从官员的奏疏了解各地的情况,还得结合太监和锦衣卫的情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治下的大明王朝。
  在这么多密报中,汪直反而是最突出的那一个。
  虽然口水话很多,但胜在十分的勤奋,却是能够每日事无巨细地汇报,致使自己清清楚楚地掌握清丈的进展。
  “刘忠采陛下的提议,由州衙和县衙官吏丈于普通之家,其丈乡绅大户之家。因朝廷悬赏揭发隐田者,今当地百姓踊跃,查得官绅隐田数额惊人,登刁民册已有数十家矣!然数十家追悔莫及,欲重金贿于刘忠,刘忠不私一钱,确是清廉之总督也!奴婢的恶名反得清静,无一恶绅敢赃于奴婢,怕奴婢斩之!”
  朱祐樘知道自从揪出孙氏一族后,现在安陆州的清丈进展很顺利,亦相信刘忠不会辜负自己的信任。
  而今,他只需要等待安陆州的清丈结果,便可以通过以点破面的方式,一步步解决两京十三省的隐田问题。
  夏日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正当朱祐樘在灯下翻着各地情报的时候,结果外面的庭院已经是大雨倾盆而下。
  朱祐樘并没有受到外面大雨的影响,翻到王越从广东递上来的情报,脸色不由得阴沉了下来。


第二百零八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书
  安南,这无疑是华夏一段遗憾史。
  因安南胡氏政权骚扰明朝边境,太宗朱棣一怒之下派张辅率军出征安南,而后将安南改为交趾布政司进行直治。
  只是大明朝廷错误地采用儒家的治理模式,由文官黄福以尚书衔兼任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在交趾任官足足十九年之久。
  在职的十九年时间里,这位儒官极力推行儒学教化,约束军队不得扰民,努力赈济灾民,毅然是当地百姓的道德君子。
  不过黄福的仁治并没能改变当地生产力低下的事实,当地百姓的生计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毕竟读圣贤书真的不能填饱肚子。
  黎氏政权和陈氏政权的后人得到了喘息之机,在黄福等官员推行儒学之时,他们则是默默地蛊惑百姓积攒力量。
  虽然到任的交趾镇守太监意识到这里的百姓不服统治,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叛军早已经成了气候。
  事实证明,儒家的教化感动的只能是自己。面对没有獠牙的官府,在黎利的带领下,很多百姓纷纷加入了这场抢掠和造反的盛宴中。
  面对战事不断失利的交趾,大明朝廷亦是采用了强硬措施,当即派成山侯王通前往镇压。
  结果这又是一步错棋,王通是宁国公王真的儿子不假,但其实是一个怂包。在面对黎利的时候,竟然暗中派人许诺为黎利乞求封号。
  最终,大明驻军连连失利,王通更是选择跟黎利结盟,而后擅自撤出安南。
  至于被擒的黄福,亦被黎利释放,派兵送到了云南。
  黄福在安南为官多年的好名声并不能助大明平叛,倒是将身上所携带的金银主动交公,说是叛军所赠。
  事情到了朝堂,黄福毅然是晋升为工部尚书,王通虽然获罪但最后被文官集团成功营求,而罪责却是要由到任两年的镇守太监马骐以“激变一言”之罪下狱。
  在当政者看来,只要不主动去惹事,黎利必定会乖乖做一个顺民。
  由于彼时文官集团已经得势,而他们更向往共享太平之福,故而朝堂便出现为黎利乞求封号的声音。
  贤臣杨士奇和杨荣在朝堂的声望极高,他们一起提议大明从安南撤军,册封黎利为安南王,承认安南国独立。
  当时在位的已经不是太宗朱棣,若是太宗在位的话,估计能将这两位贤臣当场斩了。
  明宣宗刚刚两年不到继位,在国家大事上选择倚重杨士奇和杨荣这种拥有贤名的重臣,故而决定给黎利封号。
  至此,大明朝廷因用错了人,更是在一众贤臣为黎利乞求封号之下,致使这一片领土再度从华夏脱离出去。
  朱祐樘每每想到此,心里亦是愤恨久久不能平息。
  这亦是一种无奈的结果,文官集团一直所向往都是共享太平之福,在意的始终是他们能否封妻荫子,与此身后之名。
  像黄福去世后,英宗一直没有给予赠谥,群臣便纷纷议论不平。直到宪宗即位,不明所以的宪宗给予黄福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事实证明,文官集团向往的其实是一个虚伪的和平,本质还是一种向恶势力妥协的鸵鸟思想。
  大明王朝虽然妥协地给黎利封号,但亦点燃了中南半岛的战火。
  黎朝一直以“击败”大明王朝为荣,加上他们国内的资源确实有限,故而走上了一条采用武力对外扩张的道路。
  黎朝保持10万的常备军,不仅侵略南边的占城、老挝、柬埔寨和马六甲等小国家或地区,同时向他们索要巨额的贡品。
  虽然黎朝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礼,但其实是武将当道,而一直奉行的是掠夺的执政思想,一些做法更是耸人听闻。
  像侵入占城京都后,黎朝军屠杀了六万居民,同时将剩下的乡村居民全部赶走,而后将自己的国民进行移民。
  正是通过这种残忍的作战方式,黎朝的地盘从中南半岛的东海岸线一直向马六甲延升,亦是黎广度一度敢于不将大明放在眼里的原因。
  现在的安南国王黎圣宗是黎利的孙子,确实称得上是一位中兴之主。
  只是早些年还能“御驾亲征”,但现在过惯纸醉金迷的生活,野心亦变小了,故而对南边的扩张已经逐渐停了下来。
  跟南边的土地相比,自然还是大明的土地更加肥沃。毕竟华夏的水利做得更加的完善,且处于内陆的土地受台风的影响很小,无疑显得更诱人。
  近些年以来,黎朝对大明边境的领土可以说是虎视眈眈,更是不断派遣使者跟广西的土司取得联系。
  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关系,不少广西土司的分支在安南,致使两者有着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
  黎圣宗倒没有老糊涂,即便他在南边的作战是无往不利,但仅凭着自己麾下的十万大军想要挑战大明王朝还是很难。
  尽管黎朝没有主动进犯,但挑衅的小动作是层出不穷。像黎朝军户强霸广西龙州、上冻岗等地民田,而云南边境的诉讼同样层出不穷。
  只是面对安南这种挑衅的小动作,边境的官员通常都选择息事宁人,致使黎朝成为得益的一方。
  不过今年的朝贡事件,安南遭到明廷狠狠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由于黎广度私携大明的违禁品离京,且杀害天子亲军犯下谋逆之罪,因而在大明都城被凌迟处死。
  虽然这个判决在大明看来是理所应当,但事情传回安南国内的时候,当即激起黎朝军方相当高的主战情绪。
  黎圣宗黎思诚当时便派遣大将在广西边境聚兵,只是早前受主战派蛊惑的豪情已经慢慢冷静下来,却是知道迈出这一步很可能是万丈深渊。
  且不说现在黎朝的地盘需要分兵驻守,哪怕他召集举国十万大军进犯大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胜算。
  在安南境内还能依靠地利跟明军周旋,若是进入广西的腹地,自己又能依仗什么呢?
  虽然黎思诚最终退缩了,但黎朝的主战派仍是磨刀霍霍,不仅频繁骚扰大明边境,最近更是屡次假冒海盗洗劫采珠船。
  灯火璀璨,整个东暖阁亮如白昼。
  朱祐樘听着外面庭院噼里啪啦的雨声,此刻眼神中闪现一抹浓浓的杀意。
  由于此前怀疑是安南假冒海盗洗劫采珠船,故而当时着令地方锦衣卫和镇守太监着重调查安南近些年的所作所为。
  原以为安南方面最可恶的是这帮人洗劫了自己的采珠船,只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当真是吓了一跳。
  在两年前,龙州土司抓获一伙越界洗劫村庄的黎朝人交给龙州州衙,结果黎朝太子黎鏳亲自带人前来围城,龙州知州选择息事宁人将那伙人给放了。
  若仅仅只是一起则罢,偏偏黎朝军队围城的事情竟然有多起,而黎朝的军队掠劫大明村庄的事件时有发生,至于黎朝军队跟边民的冲突不下百起。
  结果呢?这些事情全都给当地官府给压了下来,亦或者递送上来的折子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朱祐樘发现自己对黎朝的侵略行为还是低估了,且不说昔日种种的恩怨,而今黎朝的行为便已经不可饶恕。
  自己的珠子则罢,但犯自己大明领土,屠自己大明的百姓,那么只能是要用他们的人头来祭奠了。
  朱祐樘捻袖泼笔挥墨,便决定给两广总督王越修书一封,内容仅仅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备战。
  外面的雨势渐渐变小,只是这并不像是雨过天晴,而是要在沉默中用时间酿造一场史无前例的狂风骤雨落向安南的土地。
  一阵铃声轻响,身穿紫红色长裙的佳人款款而来。
  藩金铃的五官精致,画的两道眉毛修长而动人,那双漂亮的眼睛宛如秋水般,浑身多了一种妩媚。
  她端着一碗鸡子汤过来,看着灯下正在认真处理政务的朱祐樘,眼睛中不由得流露出温和的爱意,但心里亦是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虽然作为一个负责皇帝起居的宫女到如今的莲美人,可以说是迈出一大步,更何况她现在还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两个女人之一。
  只是人难免是贪心,倒不是她要追求更高的地位,而是眼看着三百佳丽明日入宫,她以后跟皇帝相处的时间无疑会少上一大截。
  “今晚的汤谁熬的,此次火候是刚刚好,还挺好喝的!”朱祐樘这才发现时候不早,便喝着刚刚送过来的浓汤并称赞道。
  藩金铃还没有说话,旁边的宫女便鼓足勇气道:“这是莲美人记下所有的步骤,盯着刘一刀的徒弟照着做,还在旁边盯的火呢!”
  “莲美人,这种事情以后交给他们做便好!”朱祐樘又勺了一口汤放进嘴里,很喜欢这种汤的味道道。
  “臣妾怕是没有这种机会了!明日那三百个小妖精进宫,还不知能不能再来乾清宫了!”藩金铃小心观察着朱祐樘的反应,故意装着可怜地道。
  “所以你今晚得好好表现,朕喜欢的是小妖精,而不是醋罐子!”朱祐樘吃着一颗香甜的鸡子,便淡淡地鼓励道。
  藩金铃舔了舔自己性感的下唇,这终究是自己的强项。
  今天的大雨过后,乌云已经慢慢散了开来,夜空中出现一轮洁白的圆月。
  整座都城此次已经安静下来,仿佛沉沉睡去的姑娘般,位于紫禁城中央的乾清宫的灯火明显变得昏暗不少。
  一只小花猫叫了一声,这里的老鼠已经被它清理完毕,正懒散地趴在一根台柱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1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4/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