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从古至今,太子妃被册封为皇后才是礼法!”
  “本宫怎么能不气,是你们说能捧我做皇后,本宫才嫁进朱家的!”
  ……
  张玉娇似乎还是处于气头上,张峦夫妇的话全都听不进去,更是直接抖出了一件不为人知的秘密,正在房间里面大吼道。
  张峦是地地道道的国子监监生出身,当年跟张岐还一同拜在时任交城教谕件张张缙门下,后以乡晋的名义跟张岐一起进国子监读书。
  虽然科举屡试不中,但去年父凭女贵,已经正式进入了官场。
  张峦知道这些都是犯忌讳的话,便直接哀求道:“我的小祖宗,你小点声,你说这话是要掉脑袋的!”
  在自己女儿被选为太子妃这件事情上,虽然说是周太皇太后亲自挑选,但真正能进入的候选人员就那么三个,其实都是可以在背地里干扰的。
  不说周太皇太后同样会受周家人的影响,若是给张玉娇找两个凤姐陪选的话,太皇太后不至于那般坑自己的孙子。
  虽然将拥有文官背景的女子推到宫里做皇后,这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终究是一种犯忌讳的事情,却是只能悄悄谋划而不能说出来。
  现在自己女儿真要将事情往外捅的话,一旦被陛下追究起来,那么他们张家必定会被追责,甚至落得跟庆云侯一个下场。
  “出去!你们都出去!你们根本不是本宫的家人!”张玉娇看到父母并不站在自己这边,又是大声地吼叫道。
  张峦看到压根无法劝住自己女儿,便是对自己的妻子忍不住责备道:“女人都是你给宠坏的,真想休了你!”
  “你怪老娘?是谁她刚生下来就当成宝的?”金氏的眼睛顿时一瞪,当即便针锋相对地反问道。
  张峦并不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却是继续责备道:“我宠我第一个孩子是天经地义,你作为娘亲应该多多教导她!”
  “女儿三岁你就找算命先生说她是金凤,连碰她一根手指头都训老娘半天,你还让老娘怎么教?”金氏是一个泼辣的性子,当即叉着腰据理争辩道。
  张峦并不是一个口齿伶俐之人,却是憋出一个词道:“泼妇!”
  “你就是个酸儒,老娘当年瞎了眼才瞧上你!当年都说你是状元之才,结果考个大半辈子都没能高中,到头来还是靠女儿才捞得个闲职!”金氏亦是忍了二十年,便是愤愤地挖苦道。
  张鹤龄、张延鹤和张玉灵今天都来到这里,对于自己父母的争吵已经习以为常,但没有想到事情最终变成这个样子。
  原以为他们的姐姐早已经将那个蠢蠢的太子吃得死死的了,结果谁知道竟然玩了这一出,竟然出了本朝第一桩太子妃不被册封为皇后的怪事。
  现在受到影响何止只有自己姐姐的皇后之位,他们的父亲若不是国丈的话,那么他们自然不可能成为国舅,到最后竟然连王家都不如。
  张玉灵现在只有十五岁,正是怯怯地望着已经打起来的父母。
  她隐隐觉得问题就是太子落水的那晚,太子姐夫如此宠爱姐姐,结果太子姐夫落水竟然都没有得到姐姐的关心。
  大概是在那个时候,太子姐夫就已经感到心寒了。
  其实她亦是清楚,姐姐是一个心高气傲的性子,一心是想要嫁给文武双全的人,所以不见得多喜欢太子姐夫。
  只是现在事情到了这一步,似乎不能怨太子姐夫。就像自己生母对父亲明明很好,但父亲对她一直是爱答不理,所以她亦希望生母能对父亲爱答不理。
  历史终究还是出现了偏差,太子妃张玉娇没能如愿做上皇后的位置,而京城便少了为非作歹的张家,皇家大宗一脉似乎亦不会绝嗣了。
  咳!
  正是这时,郭镛来到了院门前,同时轻轻地咳嗽一声。
  张鹤龄扭头看到郭镛,虽然并不认识郭镛,但从衣着看便知道是一位传旨的大太监,当即一溜烟报进里面汇报。
  终究还是没有被宠成前世那种乖张跋扈的性子,现在还知道事情的重轻,当即哀求自己姐姐可别再说那些大逆不道的话了。
  张玉娇看到父母的争吵和打闹,亦是慢慢地冷静下来。
  原本她最大的依持是朱祐樘的性子老实好掌握,但自从朱祐樘登上皇位后,仿佛像是变了一个人般。
  至于一直引以为傲的外援,面对弘治帝不依礼册封自己为皇后的做法,竟然选择一声不吭,让她意识到这些外援或许只能同富贵而不能共患难。
  张玉娇现在除了痛恨朱祐樘是负心汉后,似乎根本无法报复朱祐樘,甚至都不能像母亲这般抓朱祐樘的脸。
  “太子妃,请出来接旨!”郭镛虽然不喜欢这个性情泼辣的太子妃,但亦是站在门口公事公办地朗声道。
  张峦虽然心疼丢掉的国丈之位,但更是在意自己全家的性命,急忙对张玉娇进行催促道:“快!快!快接旨!”
  “女儿,咱们出去,算娘求你了!”金氏亦是出现于官宦之家,却是知道事情不能耽搁,便是哀求着道。
  张玉娇的俏脸微寒,但还是跟着母亲来到了院中。
  张峦是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成年人,当即往郭镛衣袖塞银子打听道:“公公,陛下怎么说?可是要处置太子妃?”
  “陛下念旧情,决定册封贵妃,但若是不肯接旨的话,恐怕只能搬离这六宫了!”郭镛抬头望了一眼张玉娇,便是透露口风道。
  “那不是要进冷宫吗?”金氏一听,顿时震惊地道。
  这……
  张鹤龄和张延鹤近段时间一直是靠着自己姐姐的名号横行帝都,若自己姐姐被打入冷宫,说不准马上就要被人报复,当即害怕得面面相觑。
  郭镛并没有接话,只是他知道这确实是陛下给张玉娇的最后机会。
  若是张玉娇还不懂得珍惜的话,真要继续闹下来,那么肯定连贵妃都没有了。
  其实他觉得陛下还是心软,单是昨天太子妃在正旦宴上的那个举动,直接将她打进冷宫并不为过。
  当然,陛下若是直接将太子妃打入冷宫,如此行事确实是太过无情,亦会给个人声誉带来不利的影响。
  现在陛下给太子妃一个贵妃的名分,无疑是彰显着陛下的一种大度,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快,快接旨!”张峦意识到这将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便对自己的女儿催促道。
  张玉娇是一个性子执拗的女人,却是直接赌气地表态道:“若是不是册封皇后,本宫一概不接旨!”
  啊?
  张鹤龄和张延鹤听到自己姐姐如此表态,当即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啪!
  正在这时,突然一个响亮的耳光传来,当即便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而后大家纷纷不可思议地望向了张峦。
  金氏的眼珠子似乎都要瞪出来,她可是知道大女儿从出生到现在,自家相公别说打骂,哪位大声话都没有说过一句。
  “你敢打本宫?”张玉娇摸着自己生疼的脸,显得不可思议地瞪着自己的父亲道。
  张峦的手亦是微微颤抖,但知道为了整个张氏一族,这一个耳光不得不打。
  且不说自己女儿本就做错了,他可是一直目睹着朱祐樘的铁血手腕,当日庆云侯行刑更是前往观看。
  张峦知道自己是太过溺爱自己的大女儿,亦是迎着这道憎恨的目光道:“你是真想害死我们一家才甘心吗?两个重臣之家说抄就抄,庆云侯说斩就斩,四季酒楼的事到现在还没有个说法呢!”
  金氏原本还想维护自己的女儿,但亦是感到事情的严重,便是开始哄着自己这个刁蛮任性的大女儿。
  “好,为了你们张家,本宫接旨,但本宫以后没有你这个父亲!”张玉娇的眼泪落了下来,亦是透着几分冷意地表态道。
  张峦听到这么多年来的悉心养育,两行眼泪不经觉间落了下来。只是为了整个张家,为了自己的全家人的性命,他并没有感到后悔。
  郭镛在接受跪礼后,便展开手中明黄的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妃张氏端赖柔嘉,敬慎持躬,今册封为淑贵妃,钦此!”
  从太子妃到淑贵妃,虽然都是妃级,但前者是一国储君的正妻,而后者只能归为皇帝的侧室,故而算是降级了。
  只是事情到这一步,单是昨日在正旦宴上的摔杯子举动,现在还能得到贵妃的册封,便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再说了,现在有着贵妃的位置,将来的事情其实不好说。
  纵观大明最近的几位皇帝,成化帝和景泰帝都不是皇后所出,甚至正统皇帝据说是孙皇后抱养的。
  “臣等叩谢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亦是规规矩矩地进行叩谢道。
  张玉娇拿过圣旨,但脸上的怒容不改,却是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道:“来人,将都给本宫赶出去!”
  郭镛发现自己都要被赶,但懒得计较这些,倒是跟着张峦礼让了一番。
  朱祐樘得知张玉娇没有再生幺蛾子,亦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他知道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张玉娇虽然导致朱祐樘绝嗣,但终究是世人所向往帝皇一夫一妻的缔造者,所以并不想将事情做得太绝。
  国朝的正旦节放假五日,元宵节十日。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都将是皇帝和百官的假期。
  虽然处在放假期间,但朱祐樘并没有歇着,而是已经开始谋划如何改变这个王朝,打算借改元这个契机开始在一些事情做文章。
  即位之初,他不得不畏首畏尾地做事,提防其他势力的过激反弹。只是现在有了军营在手,他又将文官集团虚伪的面具撕下来,却是已经到了推动强国富民的时候了。
  朱祐樘的着力点是在军事上,故而第一项举措是:“今为朕改元之年,为江山稳固,庙堂延续,特增设武恩科,二月科乡,七月会考。另特许各知县举荐能运八十斤大刀者,各地抚按核查无误送京师,会试一经通过,知县加评一等!”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死了就会变强?
  弘治元年伊始,关于军政改革悄然拉开了序幕。
  大明军队衰落的最大原因是钱财和人才的失位,钱财其实还算比较好解决,但人才则需要打破陈规陋习。
  在这个重文轻武的年代,明明做着随时丢脑袋的事情,但待遇远远比不上一个酸儒,任谁心里都感到不爽。
  即便是军队中地位最高的总兵,却需要听从文官的差遣,遇到地方上的知县和知府都可以对你吹鼻子瞪眼睛。
  正是这种风险和地位的不匹配,天下子民都抢着要考取功名成为状元,而现在没有听到谁的理想是成为大将军。
  当大家都一心想要考取公务员的时候,哪怕是再优秀的冒险家,亦是选择在某个办公室喝茶看报纸了。
  另外,大明王朝的军户制度限制了人才的挖掘。
  所有的将领几乎都限定在军户中挖掘,像抗金名将毛文龙的爷爷是盐商,而父亲是中国子监监生,所以他压根就是没有当兵的资格。
  虽然景泰年间便已经有了募兵制度,但招过来的兵员仍旧是民籍,其实本质上是编制外的“临时工”。
  杀敌冲在最前头,领钱却是拿最少的,甚至根本没有人头赏金,更是要被人家有官职的人骑在脖子上。
  至于升职,天底下哪有临时工升职的呢?
  朱祐樘在没有制定好晋升机制前,并不急于抛出募兵制。
  其实募兵制并不见得是良方,毕竟军籍内有戚继光、俞大猷等将才,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如何挖掘和培养人才。
  “特许各知县举荐能运八十斤大刀者,各地抚按核查无误送京师,会试一经通过,知县加评一等!”
  朱祐樘抛出这个举措除了打破军籍的限制,真正的意图是从各县找出好种子,从而能够得到一些真正的好兵苗或将苗。
  都说高手在民间,而大明拥有几千万人口,哪怕不能找到毛文龙,但挑选出一帮大力士其实都是赚的。
  第二项措施则是:“复正统年间京卫武学,五府各卫自百户应袭子弟入学,在学及三年,则具艺业,免科乡,会考及第,留朝重用。未及格者,遣原籍听用!”
  华夏从来都不缺少将才的好苗子,主要还是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所致。
  哪怕梅西生在我大华夏,那亦是只能天天写小学作业到深夜,至于想要找够人数踢场球几乎是天方夜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