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箱子里的大明_分节阅读_第417节
小说作者:三十二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6:24
  陈奇瑜的部下站出来,拦住了商队。
  商队停下来,从后面钻出来一个穿商人衣服的年轻男子,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微笑着走到了陈奇瑜面前:“巡抚大人,有什么事和在下说就是了,小人姓高,名叫高山,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
  高山,今年十七岁,高腊八的儿子,是高家村原生四十二小人之一。父亲高腊八开了一家米粉店,而他则一直在高家村的学校里就读。
  初中读到一半,没能毕业,学渣一枚。
  只好学着父亲做点生意,但是煮米粉这种生意显然不适合他这种“半吊子知识分子”,于是干脆搞起了文化产业,倒腾小人书,进军延安。
  虽然他是学渣,但同时也是富二代,家里老有钱了。
  所以高山胸前的天尊刺绣,也是用金线刺的,金光闪闪的贼装逼。
  陈奇瑜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年轻人,感觉这人好像读过点书,气质什么的都是上选,但又没有那种死读书的酸腐气息,看起来是个人才呢。
  心里赞上了三分,开口问道:“你这商队,卖书的?是从哪里来的呀?”


第717章 你的书极好
  高山乐呵呵地道:“是呀,我这是一支卖书的队伍,是从澄城县过来的。”
  陈奇瑜点了点头:“从澄城县一路过来,都有这种很好走的硬路吗?”
  高山:“是呀!黄延公路嘛,哈哈,才修通的,就是因为有了这条路,我才来跑这生意,否则多不方便。”
  陈奇瑜:“这黄延公路,都是你们澄城县的人修的?”
  一说到这个,高山就有点小骄傲了:“没错!咱们为了修这条路,可是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呢。”
  陈奇瑜啧啧称奇:“真是装阔之举。”
  他话风一转:“这个黄秋台隧道,也是你们澄城县的人挖的?”
  他还以为高山要继续得意呢,没想到高山的表情突然一下子变严肃了,端端正正地道:“这可不敢,这黄秋台隧道,乃是天尊他老人家请出仙家秘宝,使用大神通,神仙手段才弄出来的。”
  陈奇瑜:“啥?啥啥啥?”
  高山看到眼前这巡抚大人一副啥也不懂,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便乐呵呵地走到运书的车边,拿了一本小人书出来,《道玄天尊除魔传》,第十一集。
  “这是刚刚才出版下线的新书哦。”高山有点小得意:“印刷量还不多,我也才进到很小的一批货,送一本给巡抚大人看看吧。”
  小人书递到了陈奇瑜手里,他打开一看,顿时一脸懵……
  书里画着一个无比巨大的巨人,正从天空中伸手下来,左手扶住一座山,右手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在山上钻洞。
  再向后翻一页,洞穿通了。
  一大群小人在洞口欢呼。
  有一个小人拿了纸笔出来,写下“黄秋台隧道”这几个字,裱起来,挂在了洞口。
  陈奇瑜看到这里,不自禁地扭过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隧道口,上面正挂着一块“黄秋台隧道”的牌匾呢。
  陈奇瑜一脸不相信的表情:“你的意思是,这个洞,就是这个神仙挖的?”
  高山点头:“是的,这位神仙叫做道玄天尊,你看,我胸前还绣着他的像。”
  陈奇瑜斜眼,心里暗想:我信你个鬼!
  稍微用一点他的常识就能想得到,这个巨大的隧道肯定是大群民夫,挖了很久很久,好不容易才挖穿的,和什么神仙一类的东西肯定是没有半点关系的。
  明明是老百姓的功劳,又被神棍给抢了去。
  陈奇瑜对这小人书没兴趣了,随手一丢,还给了高山:“你这车队里,不会全是这种书吧?”
  高山:“当然不是!我的书品类很丰富的,巡抚大人请看,这是一路行侠仗义的书,名叫《踏破天穹》,是著名作家高三娃写的哦。这里还有一本《拳动玄坤》,都是讲的弱者被欺凌,然后学成神功,报仇打脸的故事。”
  陈奇瑜:“这……”
  高山:“对了,高三娃出的新书我也有,你看,这一本,最新创作的故事《凡人修真传》。”
  陈奇瑜随手一翻,掩脸:“这究竟是什么鬼书?”
  高山:“我懂了,巡抚大人不想看打打杀杀是吧?这里有石老四的名作《高飘》,您喜欢么?”
  陈奇瑜随手翻了翻:“咦?这本《高飘》倒是不错,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高山:“这里,还有一本工具书,您肯定喜欢。”
  说着,他就拿出了一本,《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方法》的图书,递到了陈奇瑜手中。
  陈奇瑜随手一看封面,作者赵胜,这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算了,天下叫赵胜的人何其之多,听过也不奇怪。
  再翻开内容细看,不由得“啊”地一声惊呼。
  “此书!此为神书啊。”
  陈奇瑜抓着那本书大叫起来:“神书,神书!”
  他先前还有点小看高山运的这几车书,感觉都是些没什么用的破书,尤其是那《道玄天尊除魔传》,简直就是骗人的玩意儿,完全没把高山当一回事。
  但现在看了《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方法》这本书,瞬间就感觉到了高山这个商队的份量。
  “此书极好。”陈奇瑜抓着高山的手用力摇晃:“把种植农作物的方法画成了图片,只在关键处写了几个简单的字,就算是文盲也能看懂,若是大力推广,必有奇效。”
  高山微笑:“那就最好不过了。”
  陈奇瑜:“此书你运了多少册来?打算多少钱一册贩卖?若是太贵,本官担心农民们买不起。”
  高山道:“这书呀,不贵的,也就五文钱,和白送没什么区别。”
  陈奇瑜双手颤抖:“这么好的书只卖五文?你……你不亏本的吗?”
  高山笑道:“天尊说了,有些生意可以赚钱,有些可以亏点,不是什么生意都要往着赚钱的方向去做的。有时候,赚个吆喝,或者赚个名声,都是好的,能为将来的生意铺平道路。”
  陈奇瑜:“天尊这话有理。”
  他说完这话才想起来,自己刚刚还不相信天尊的存在呢。
  这就有点尴尬了。
  还是别提这两个字了。
  “总之,你这个商队极好。”陈奇瑜:“速去延安吧,本官就不在这里挡着你了。对了,我再给你写点东西……”
  他拿了张纸出来,刷刷刷写了几句话,大意是“这个商人卖的书于民有利,让他好好卖,所有人不得刁难”,写完之后,落下自己的名字,递到高山手里。
  高山:“多谢!”
  商队继续出发,晃晃悠悠的穿过了黄秋台隧道,向着延安府去了。
  陈奇瑜看着眼前这个长长的,神奇的大隧道,心里也是百感交集:“有了这个东西,真是天堑变通途啊,唉!澄城县老百姓真是太厉害了,居然挖出了这么厉害的东西。”
  正在这时候,一名部下跑了过来:“巡抚大人,大事不好。”
  陈奇瑜:“?”
  部下急报道:“薛红旗、一座城、一字王三大流寇,分兵三路,攻入延长县。县令现在据守县城,流寇暂时还没攻城,县令求延安府立即发兵相助。”
  陈奇瑜大吃一惊:“该死,延绥总兵王承恩率军抵挡蒙古部队去了,本官到哪里去找兵来救?”


第718章 八六上山了
  陈奇瑜手里其实也不是完全没兵的!
  以前的延绥总兵吴自勉,也就是卖马给高家村的那个大贪官,在洪承畴上任之后,还没来得及收拾他,就病死了。
  于是朝廷就把陕西总兵王承恩给调了过来,变成了延绥总兵。
  陈奇瑜上任之后,一直与王承恩配合收拾流寇。
  但是不久之前,河套的蒙古部落西犯延绥定边营,又攻掠了灵州、横城、延绥、西川等地。三边总督洪承畴亲自跑去抵挡蒙古,就把王承恩也带走了。
  没了王承恩,陈奇瑜手里就只剩下自己的家丁兵,以及一群歪瓜裂枣般的卫所兵。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初期,卫所兵还能收拾流寇。
  但是现在已经崇祯六年,流寇的战斗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卫所兵现在的战斗力已经在流寇之下了。
  陈奇瑜慌得不行,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一名部下突然凑上前来:“巡抚大人,我们还有一个人可用。”
  陈奇瑜:“谁?”
  部下道:“王承恩麾下的大将,石坚,石千总。他一直奉兵部之命,坐镇于黄河龙门古渡,听说立了大功,朝廷将之任命为了河津守备。咱们一边带卫所兵去拖住流寇,一边派人通知石守备,他从龙门古渡过来,说不定赶得及救援延长县。”
  陈奇瑜:“他属于陕西军!怎能来延绥?”
  部下:“三边总督洪承畴和咱们一边的呢,洪总督的职权是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陕西也归他管。只要事后洪洪总督肯说一句这是他的调令,就没有问题。”
  陈奇瑜脑子里飞快地一转,这种事洪承畴肯定愿意开口,或者说必须开口,因为延绥也属于洪承畴管呢。
  那就没有问题了。
  “速去请石守备。”
  陈奇瑜立即派出一名信使,快马加鞭去龙门古渡搬救兵。
  从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要去到龙门古渡,那最近的距离当然是穿过黄龙山。
  信使看了一眼巍峨的黄龙山,心里有点慌,但是一看那灰色的,长长的盘山公路,不知道为啥又有了信心。
  有这么一条好路,穿过黄龙山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吧?
  只是,这么硬的路,好像有点伤马。
  咦?水泥路的旁边,居然还留着一条泥土路!这很明显就是为了方便马匹奔跑的。
  信使大喜,在水泥路旁边的泥路上,打马飞奔起来……
  一转眼的功夫,他就跑了十几里路。
  前面的路边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小房子,上面写着三个字“阳沟站”。
  信使从来没见过这样莫名其妙在山中的路边修个房子的,简直看不懂,不过,更让他看不懂的是,房子门前还停着一辆古怪的车,车上写着“八六”这两个字。
  车上有个司机,还有几个乘客,正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狂奔而来的马。
  双方都对对方好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6页  当前第4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7/8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箱子里的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